豆雁

大型雁類

徠豆雁(學名:Anser fabalis)是大型雁類,體長69-80厘米,體重約3千克。外形大小和形狀似家鵝。上體灰褐色或棕褐色,下體污白色,嘴黑褐色、具橘黃色帶斑。主要棲息於開闊平原草地、沼澤、水庫、江河、湖泊及沿海海岸和附近農田地區。飛行時雙翼拍打用力,振翅頻率高。脖子較長。腿位於身體的中心支點,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邊緣鋸齒狀,有助於過濾食物。有遷徙的習性,遷飛距離也較遠。喜群居,飛行時成有序的隊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以植物性食物為食。為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參與雛鳥的的養育。分佈於中國、西伯利亞、冰島和格陵蘭島東部。越冬在西歐、伊朗、朝鮮、日本。

外形特徵


豆雁屬大型雁類,外形大小和形狀似家鵝。兩性相似。頭、頸棕褐色,肩、背灰褐色,具淡黃白色羽緣。翅上覆羽和三級飛羽灰褐色;初級覆羽黑褐色,具黃白色羽緣,初級和次級飛羽黑褐色,最外側幾枚飛羽外翈灰色,尾黑褐色,具白色端斑;尾上覆羽白色。喉、胸淡棕褐色,腹污白色,兩脅具灰褐色橫斑;尾下覆羽白色。虹膜褐色,嘴甲和嘴基黑色,嘴甲和鼻孔之間有一橙黃色橫斑沿嘴的兩側邊緣向後延伸至嘴角,腳橙黃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2200-41008g,♀2750-3100g;體長♂718-802mm,♀695-792mm;嘴峰♂66-78mm,♀54-74mm;翅♂412-469mm,♀404-455mm;尾♂120-142mm,♀113-132mm;跗蹠♂64-78mm;♀63-84mm。(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繁殖季節的棲息生境因亞種不同而略有變化。有的主要棲息於亞北極泰加林湖泊或亞平原森林河谷地區,有的主要棲息於開闊的北極苔原地帶或苔原灌叢地帶,有的棲息在很少植物生長的岩石苔原地帶。遷徙期間和冬季,則主要棲息於開闊平原草地、沼澤、水庫、江河、湖泊及沿海海岸和附近農田地區。

生活習性


遷徙

豆雁在中國是冬候鳥,還未發現有在中國繁殖的報告。通常每年8月末至9月初即離開繁殖地,到達中國的時間最早在9月末10月初,大量在10月中下旬,最晚11月初。遷徙多在晚間進行,白天多停下來休息和覓食,有時白天也進行遷徙,特別是天氣變化的時候。遷徙時成群,群體由幾十隻至百餘只不等,在停息地常集成更大的群體,有時多達上千隻。1992年11月初,我們在吉林省西部就見到多達1200多隻的豆雁群。春季遷離中國的時間最早在3月初至3月中旬,大量在3月末至4月初,最晚在4月中旬至4月末還有少數個體未離開中國。春季遷徙群明顯較秋季為小。

習性

性喜集群,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動。特別是遷徙季節,常集成數十、數百、甚至上千隻的大群,由一隻有經驗的頭雁領隊飛行,隊形不斷變換,有時成‘人’字形,有時成‘一’字形。隊形的變換和領飛的頭鳥有關,當它加速快飛時,成‘人’字形,當它減速飛行時,則隊形又變為‘一’字形。棲息時常和鴻雁在一起。性機警,不易接近,常在距人500米外就起飛。晚間夜宿時,常有1隻至數只雁警衛,伸頸四處張望,一旦發現有情況,立即發出報警鳴叫聲,雁群聞聲立即起飛,邊飛邊鳴,不斷的在棲息地上空盤旋,直到危險過去或確定沒有危險時才飛回原處。睡覺時常將頭夾於脅間。

食性

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食。繁殖季節主要吃苔蘚地衣、植物嫩芽、嫩葉、包括蘆葦和一些小灌木,也吃植物果實與種子和少量動物性食物。遷徙和越冬季節,則主要以穀物種子、豆類、麥苗、馬鈴薯、紅薯、植物芽、葉和少量軟體動物為食。覓食多在陸地上。通常在棲息地附近的農田、草地和沼澤地上覓食,有時亦飛到較遠處的覓食地。覓食多在早晨和下午,中午多在湖中水面上或岸邊沙灘上休息。

繁殖方式


豆雁分布圖
豆雁分布圖
一雄一雌制,對的結合較為固定。通常成對或成群在一起營群巢。繁殖期5-7月。成鳥到達繁殖地后不久即開始營巢。營巢在多湖泊的苔原沼澤地上或偏僻的泰加林徠附近的河岸與湖邊,也有在海邊岸石上、河中或湖心島嶼上營巢的。巢多置於小丘、斜坡等較為乾燥的地方,亦或在灌木中或灌木附近開闊地面上。營巢由雌雄親鳥共同進行,先將選擇好的地方稍微踩踏成凹坑,再用乾草和其他乾的植物打基礎作底墊,內面再放以羽毛和雌鳥從自己身上拔下的絨羽。5月末至6月中旬產卵,1年繁殖1窩,每窩產卵3-8枚,多數為3-4枚。卵乳白色或淡黃白色,大小為74.5-87mm×42-59mm 。雌鳥單獨孵卵,雄鳥在巢附近警戒,一般情況下雌鳥不離開巢,遇危險時它常將頭向地上伸出,全身緊緊貼在地上,隱蔽起來躲避敵人,只有在當敵人已臨近巢等緊急情況時才離巢,孵化期25-29天。雛鳥早成性,雛鳥孵出后常在雌雄親鳥帶領下活動在水域附近陸地上或沼澤地上,遇危險時亦常通過緊貼地面降低身體高度的方法避敵或進入水中逃避。成鳥通常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換羽,此間基本失去飛翔能力,活動主要靠地上奔跑。幼鳥3年性成熟,亦有少數2齡時即表現出性要求。

分佈範圍


分佈於阿爾巴尼亞、奧地利、白俄羅斯、比利時、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保加利亞、加拿大、中國、克羅埃西亞、捷克共和國、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義大利、日本、哈薩克、韓國、朝鮮、拉脫維亞、列支敦斯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墨西哥、蒙古、黑山、荷蘭、挪威、波蘭、羅馬尼亞、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塔吉克、土耳其、烏克蘭、英國、烏茲別克。
旅鳥:阿爾及利亞、孟加拉國、埃及、香港、冰島、印度、愛爾蘭、吉爾吉斯斯坦、黎巴嫩、馬里、馬爾他、摩洛哥、緬甸、尼泊爾、葡萄牙、美國。
繁殖於歐洲北部、西伯利亞、冰島和格陵蘭島東部。越冬在西歐、伊朗、朝鮮、日本。中國長江中下游和東南沿海,一直到台灣和海南島。遷徙時經過中國東北、華北、內蒙古、甘肅、青海、新疆等省區。

亞種分化


(6種)
1.豆雁指名亞種(學名:Anser fabalis fabalis)分佈於從斯堪的納維亞東部至烏拉爾山脈
2.豆雁陝西亞種(學名:Anser fabalis johanseni)分佈於針葉林區和苔原,從烏拉爾山脈到貝加爾湖
3.豆雁中亞亞種(學名:Anser fabalis middendorffii)分佈於西伯利亞東部,貝加爾湖的東部。
4.豆雁新疆亞種(學名:Anser fabalis rossicus)分佈於從卡寧到西伯利亞西北部的苔原到泰梅爾半島
5.豆雁普通亞種(學名:Anser fabalis serrirostris)分佈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
6.豆雁西伯利亞亞種(學名:Anser fabalis sibiricus)分佈於西伯利亞東北部凍土地帶,從勒拿河三角洲到安大略島。

種群現狀


豆雁在中國是一種傳統的狩獵鳥類,分佈廣、數量大,但近來已有所下降。據國際水禽研究局(IWRB)1990年組織的亞洲隆冬水鳥調查,在東亞越冬的豆雁種群數量估計為15429隻,其中中國為10229隻。據1992年11月在吉林西部牛心套保草原一次就見到豆雁12的只,加上整個遷徙期間和其他遷經點的數量,估計在中國越冬的豆雁種群數量目前可達20000隻左右。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管理規定

2020年9月30日,國家林草局在其官網發布《關於規範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範圍的通知》,對於豆雁等45種野生動物,《通知》明確要求要積極引導有關養殖戶在2020年12月底前停止養殖活動,並按有關規定完成處置工作。確需適量保留種源用於科學研究等非食用性目的的,要充分論證工作方案的可行性,並嚴格履行相關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