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傳

書籍

《居里夫人傳》是2009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艾芙·居里。 《居里夫人傳》一書回顧了居里夫人這位影響過世界進程的偉大女性不平凡的一生,主要描述的是居里夫人的品質、工作精神、處事態度。作者艾芙·居里向讀者詳介了她的母親除了在科學領域取得優異的成績外,她還用自己一生為人處世的崇高行為給女兒樹立榜樣,對女兒的教育也有許多獨特的做法。

作者簡介


艾芙·居里,居里夫人和皮埃爾·居里的小女兒,《居里夫人傳》的作者,優秀的音樂教育家和人物傳記作家。
曾獲得過諾貝爾獎伊雷娜·居里是她的姐姐。
居里夫人簡介: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國籍波蘭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放射性元素,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作為傑出科學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學家所沒有的社會影響。尤其因為是成功女性的先驅,她的典範激勵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兒童時代就聽到她的故事,但得到的多是一個簡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對居里夫人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傳記《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響。這本書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處理了。美國傳記女作家蘇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時間,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員和朋友的沒有公開的日記和傳記資料,出版了一本新書:《瑪麗亞·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為她艱苦、辛酸和奮鬥的生命歷程描繪了一幅更詳細和深入的圖像。
居里夫人:兩次榮獲諾貝爾獎的偉大科學家
在世界科學史上,瑪麗·居里是一個永遠不朽的名字。這位偉大的女科學家,以自己的勤奮和天賦,在物理學和化學領域,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並因此而成為唯一一位在兩個不同學科領域、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著名科學家。
《居里夫人傳》
在今天的世界上,不知道居里夫人的恐怕不多。居里夫人,作為一位傑出的女科學家,曾在僅隔8年的時間內就分別摘取了兩門不同學科的最高科學桂冠——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化學獎,並且一生中獲得了難以計數的其他科學殊榮,可謂是智慧超群、碩果累累。《居里夫人傳》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兒艾芙·居里在母親去世3年後寫成。該傳記詳細敘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紹了其丈夫皮埃爾·居里的事迹,並著重描寫了居里夫婦的工作精神和處事態度。書中引用了居里夫婦的許多信札和日記,書的最後還附錄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獎金、獎章的情況以及她所得的名譽頭銜,居里夫人年表,是一本很詳實的個人記錄。全書文字生動流暢,一出版就深受讀者歡迎,被譯為27種文字在世界上發行。
艾芙·居里(EveCurie),她是著名的女科學家居里夫人的次女,於1904年出生在巴黎。艾芙·居里自幼在充滿濃郁學術氣氛的家庭中長大,母親居里夫人給予了她巨大的影響。但她的興趣與姐姐伊雷娜·居里不同,沒有跟隨母親學習物理,在巴黎賽維尼埃中學畢業后,卻潛心於攻讀音樂,1937年在母親居里夫人去世3周年之際,她發表了《居里夫人傳》一書,在法國國內外引起了很大影響。

作品序言


愛因斯坦說她是“惟一未受盛名腐化的人”。是什麼樣的原因,讓這位本世紀最負盛名的女子不致腐化?當然是因為她是女子——這解釋也許太簡略,卻恐怕是正確的。我讀到愛因斯坦的這句贊語,便像在海邊撿到一粒可愛的小石子般,揣在懷裡,時時以手指摩挲。後來陸續又拾了些小石子,同置袋中,直到有一天,這些石子凝聚起來,幻化成一名女子模糊的臉。這張臉會生氣、有趣味,讓人心醉神迷,完全不像我在學校里念書時所知道的她。

著作資料


一位影響過世界進程的偉大女性不平凡的一生
一部內容詳實的科學家傳記
1935年11月23日,在美國紐約市羅里奇博物館舉行的居里夫人的悼念會上,愛因斯坦對居里夫人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評價。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
愛因斯坦激動而又滿懷尊敬地說:"在像居里夫人這樣一位崇高人物結束她的一生的時候,我們不要僅僅滿足於回憶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已經做出的貢獻。第一流人物對於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即使是後者,它們取決於品格的程度也遠遠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在近600字的悼詞中,愛因斯坦只用了30多個字談到居里夫人的科學功績,其他都用來讚揚她的品德力量。由此可見,居里夫人不僅以她卓越的科學貢獻榮獲兩次諾貝爾獎,為世界留下彪炳的功勛,而且,她那日月經天、江河行地的浩然正氣,歸真返璞、貧賤不移的一片丹心,更是後世永遠無法忘懷的高風亮節的楷模,激勵成千上萬的莘莘學子,在科學探索的荊棘之途中,前仆後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愛因斯坦

內容簡介


《居里夫人傳》中譯本序
當人們談起近代科學的歷史時,不能不聯繫到原子能時代的開創者之一--居里夫人。作為一位傑出的科學家,她一生中所做出的貢獻卓越非凡,是世界上第一個兩次諾貝爾獎獲得者;作為一位偉大的女性,她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同情、支持和敬仰。然而,居里夫人的一生,有成功也有磨難。她出生於一個被沙俄佔領的波蘭教師家庭。民族的壓迫、社會的冷遇、生活的貧困,激發了她的愛國熱情和奮發精神,她決心努力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
1891年,她靠自己當家庭教師積攢下的錢,從華沙到法國巴黎大學求學,經過刻苦努力,三年中她先後獲得了物理學和數學學士學位,並取得進研究室工作的機會。1894年,她結識了居里先生,為科學獻身的理想把他們永遠聯繫在一起。他們生活清貧,工作、學習卻十分緊張。1896年,在居里夫人分娩大女兒伊雷娜期間,法國的亨利·柏克勒爾發現了鈾的放射性。她懷著極大興趣閱讀了柏克勒爾的報告,開始系統地探索除鈾以外是否還有別的化學元素具有類似的放射性,進而發現了兩個比鈾的放射性更強的新元素。
居里夫人在實驗室
居里夫人在實驗室
居里夫人時刻不忘自己的祖國,她決定用波蘭命名一個新發現的元素為"釙"(polonium的詞根和她的祖國波蘭Poland的詞根相同),另一個新元素為"鐳"。科學的攀登還有更艱巨的路程,他們開始進一步的研究工作,但沒有適用的實驗室和缺乏其他物質條件,僅僅在巴黎市理化學校內找到一間上漏下潮的破舊棚子,略加修整后就成了他們的"實驗室"。在這裡,他們不但進行了大量周密的科學研究,還要從事繁重的化學工藝的操作,從幾十噸鈾瀝青礦廢渣中進行無數次的溶解、蒸發、分離和提純。經過整整四年的辛勤勞動,終於第一次提煉出了十分之一克多一點的純氯化鐳並測定了鐳的原子量,後來還第一次獲得了金屬鐳。1903年,巴黎大學授予居里夫人物理學博士學位,又和居里先生、柏克勒爾一起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06年,居里先生因車禍不幸逝世。居里夫人儘管內心悲痛,卻仍然以堅強的意志生活著、工作著,她繼任了居里先生在巴黎大學的講座,指導實驗室工作,潛心研究著各种放射性元素,並完全擔負起供養老居里先生和教育兩個女兒的責任。
在了解了居里夫人的光輝一生以後,我們從中得到的教益和啟迪是深刻而廣泛的。第一,受壓迫、處於困境的人們,只要意志堅強,不畏艱難,勤奮學習,勇於攀登,勝利與成功之路是可以走通的。第二,要接受和支持新生事物,要用創新精神去從事科學研究和其他一切工作,並且要有百折不撓的毅力和勇氣去完成它。第三,在科學的道路上,有時可能會遇到不應有的壓抑和歧視,但只要有信心,有腳踏實地的忘我工作精神,保守的枷鎖和禁錮是可以打破的。第四,在科學研究和其他工作中,一定的物質條件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自己動手,自力更生地去創造條件,永遠保持艱苦奮鬥的精神。
我到法國去做研究工作(1937年)時,居里夫人已經去世。但我在居里實驗室工作了10年,我的老師是居里夫人的長女伊雷娜。她的簡樸的生活方式,對虛榮的蔑視態度和對青年的熱情關心與指導,以及研究室里的濃厚的學術和民主討論的氣氛等,都繼承了居里夫人的優良傳統,使我榮幸地,又是間接地接受到了居里夫人的學術和品德的教育。
艾芙·居里為她母親撰寫了這本言情並茂的傳記,使後人得以了解這位偉大科學家自強不息的一生,我們應該深深感謝她的勞作。(錢三強)生平簡介:
居里夫人是偉大的物理學家,她出生在波蘭,真正的名字叫瑪麗,因為嫁給了法國年輕的學者彼埃爾·居里,後來被稱為居里夫人。她和丈夫共同努力,發現並證實了鐳元素的存在。下面我們要告訴大家居里夫婦是怎樣發現鐳這種神秘物質的。
1898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可勒爾(AntoineHenriBecquerel)發現含鈾礦物能放射出一種神秘射線,但未能揭示出這種射線的奧秘。瑪麗和她的丈夫彼埃爾·居里(Pierrecurie)共同承擔了研究這種射線的工作。他們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對瀝青鈾礦進行分離和分析,終於在1898年7月和12月先後發現兩種新元素。
為了紀念她的祖國波蘭,她將一種元素命名為釙(polonium),另一種元素命名為鐳(Radium),意思是“賦予放射性的物質”。為了製得純凈的鐳化合物,居里夫人又歷時四(MarieCuI7e,1867--1934)載,從數以噸計的瀝青鈾礦的礦渣中提煉出1O0 mg氯化鐳,並初步測量出鐳的相對原子質量是225(後來精確測量約為226.0254)。這個簡單的數字中凝聚著居里夫婦的心血和汗水。
1903年6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質的研究》作為博士答辯論文獲得巴黎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11月,居里夫婦被英國皇家學會授予戴維金質獎章。12月,他們又與貝可勒爾共獲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06年,彼埃爾·居里遭車禍去世。這一沉重的打擊並沒有使她放棄執著的追求,她強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們摯愛的科學事業。她在巴黎大學將丈夫所開的講座繼續下去,成為該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的名著《論放射性》一書出版。同牟,她與別人合作分析純金屬鐳,並測出它的性質。她還測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發表了一系列關於放射性的重要論著。鑒於上述重大成就,1911年她又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偉大科學家。
這位飽嘗科學甘苦的放射性科學的奠基人,因多年艱苦奮鬥積勞成疾,患惡性貧血症(白血病)於1934年7月4日不幸與世長辭,她為人類的科學事業,獻出了光輝的一生。
二、發現“鐳”的故事
在居里夫婦發現鐳元素之前,人們剛剛知道有一種稀有金屬叫做鈾,能發出具有穿透能力的射線,這就是X射線。居里夫人知道這個消息后,馬上想到也許還有別的物質也具有類似鈾的放射能力。為了證實這種猜想,他們開始做實驗。
居里夫婦有一個用儲藏室改造成的小實驗室,這間實驗室沒有地板,冬天冷夏天熱,屋子裡只有一個壞了煙囪的火爐子、四張長短不齊的凳子和一塊破舊的黑板。他們就在這間實驗室開始了艱苦的工作。
瑪麗用儀器觀測一種瀝青鈾礦,她認為裡面還含有另外一种放射能力較強的元素,這是人們尚未發現的新元素。她和丈夫決定要把這種元素找出來,他們先把這種新元素稱作“鐳”要證實鐳的存在,就要從瀝青鈾礦中把它提煉出來。為了節省費用,他們沒有購買昂貴的瀝青鈾礦,只是購買了大量提煉過鈾的瀝青鈾礦的殘渣。在院子里設有專門的提煉設備,但是夏天要頂著烈日,冬天又凍得發僵。如果遇到大雨,兩個人又要手忙腳亂地把機器往屋裡搬。
瑪麗和她的丈夫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中。他們每天穿著沾滿灰土、染著各種液體的工作服,守著鍋中沸騰的礦物,不停地用手中的鐵棍攪動。煤煙和有毒的氣體刺激著他們的眼睛和嗓子,使他們十分難受。這種工作艱苦單調,就這樣,一年、兩年、三年地持續下去,鐳還是沒有出現。
因為太艱苦,丈夫想暫時停止工作,可是居里夫人說:“不,我決不會放棄,相信我們一定會成功的!”他們想像著鐳會有一種美麗的顏色,工作累了他們就會坐在一起聊聊這種新元素鐳,這讓他們激動而興奮。
終於有一天,瑪麗和彼埃爾日思月想的鐳出現了。
那天晚上,他們回到家中后遲遲不能入睡。居里夫人的心裡尤其感到一種不安定,她便站起來拉著丈夫說:“走,我們到那裡去好嗎?”
“那裡”就是他們的實驗室。他們趁著月色急急地往實驗室趕去,彷彿聽見鐳在輕輕呼喚他們。
夫婦兩人沿著街道,走過工廠、空地,走過一片住宅區,最後走進了他們的小小的實驗室。
門被打開后,瑪麗輕輕地說:“親愛的,別點燈!我們不是希望鐳有美麗的顏色嗎?”彼埃爾點點頭,“那好,讓我們來看看。”
屋子裡一片黑暗,在黑暗中若有若無地閃爍著一種熒火似的藍光,它在黑暗中跳躍著,像是夜晚的一隻螢火蟲。瑪麗望著這美麗的藍光,激動得握緊彼埃爾的手。她知道他們成功了,這種美麗的光就是神秘元素鐳發出的光。
經過四年的時間,居里夫婦戰勝了艱難困苦,證實了鐳元素的存在。很多科學家原本不相信鐳的存在,實際上在事實面前不得不承認了。他們對居里夫婦表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