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雍的結果 展開
- 漢語漢字
- 位於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西大街
雍
漢語漢字
雍,漢語漢字,拼音為yōng,本義不詳,一說為地名,一說為水名,一說為鳥名;殷商卜辭多用作人名或地名。後用此字指和諧。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雍"的甲骨文寫作圖1-5,字形像飛鳥(隹)以爪抓起一個方連環形的東西。有的甲骨文加水旁(圖4、5,水用圖D表示),形旁水是水流之象,表示雍的本義與流水有關。有人說:這鳥是古代神話故事裡"精衛填海"的精衛鳥,這個炎帝女的化身正抓住西山的石塊(作圖A或圖B)去填塞東海。另一說認為,上古把鶺鴒鳥叫作"雍渠",鵑群飛鳴時,其音"雍雍而和",故有《詩經·邶風·匏有苦葉》描寫和諧的雁叫聲為"雍雍鳴雁"。
也有人認為"雍"是形聲字。殷商甲骨文從隹,宮省去"宀"為聲,本義當與鳥有關。從水,表示與古代一條水名有關,"隹"和"呂(宮)"共同構成聲旁。
也有人認為,甲骨文"雍"鳥形下部為一環形或方形,又作連環形(圖C)。它所描繪的應該是鳥足為一環形所束縛,無法逃脫,本義是阻塞。從水,可能表示水被壅塞而成的池沼。以"雍"為偏旁的字,一般都含有阻塞、環抱之意,如壅、擁等。
甲骨文中雝字構件水作,鳥形下部連環形或省作圖E、F。在西周金文里的"雍",形體開始變異,連環形變為"呂",或省作一個環形。水形則繁化作圖G。同時有的字增加形旁殳。春秋時與商周以來的主流結構保持了一致。戰國時,"隹"和"呂"共同構成的聲旁極盡變化,試看下列字樣得見一斑:
當時雝作圖13、14。雖然怪異,基本結構也還分明。《說文解字》整理作"從隹,邕聲",是理據重構。構件邑實是呂之訛。同時"水"變為"巛"("川"的異體字)。隸變后楷書作雝,是小篆的筆勢變化。在隸變過程中,構件川訛作"亠",邑訛作鄉,遂成雍字。由於它筆畫少,結構有特色,長期以來比雝的行用要廣得多,所以在現代漢字中成為正體。
雍
【筆順】①丶(點)②一(橫)③㇜(撇折)④㇜(撇折)⑤丿(撇)⑥ノ(撇⑦丨(豎)⑧丶(點)⑨一(橫)⑩一(橫)⑪一(橫)⑫丨(豎)⑬一(橫)
雍 甲骨文 | 雍 金文 | 雍 楷體 |
雍字屬於雍字族。在雍字族裡,雍字都是聲符兼義符。雍字族漢字都與“外圍加一圈”之義有關。雍的本義是“在外圍加一圈”。
名稱:雍 | 拼音:yōng |
總筆畫:13 部首筆劃:8 部外筆畫:5 | 部首:隹 |
筆順編號:4155332411121 | 五筆:YXTY |
倉頡:YVHG | 鄭碼:SZZN |
四角號碼:SZZN(00215) | UniCode:SZZN |
釋義:①和諧。②古同“壅”,遮蔽,壅塞。③古同“擁”,擁有。④a.鳥和鳴聲,如“~~鳴雁”;b.樂聲和諧,如“聽廟中之~~”。⑤(~容)文雅大方,從容不迫的樣子,如“~~大雅”。
雍-基本信息
1.讀音
【拼音】:yōng; 【注音】:ㄩㄥ。
字母拼寫 |
姓氏 | 大陸 | 台灣 | 香港 | 澳門 |
雍 | Yong | Yung | Yung | Iong |
2.部首筆畫
【部首】:隹,【部外筆畫】:5,【總筆畫】:13;
漢字首尾分解:亠隹
漢字部件分解:亠鄉隹
筆順讀寫:捺橫折折撇撇豎捺橫橫橫豎橫
3.漢字編碼
五筆86&98:YXTY ;
倉頡:YVHG ;
鄭碼:SZZN ;
筆順編號:4155332411121 ;
四角號碼:00215 ;
UniCode:CJK。
● 雍 yōng ㄩㄥˉ
● ● 和諧。
● ● 古同“壅”,遮蔽,壅塞。
● ● 古同“擁”,擁有。
● ● 〔~~〕a.鳥和鳴聲,如“~~鳴雁”;b.樂聲和諧,如“聽廟中之~~”。
● ● 〔~容〕文雅大方,從容不迫的樣子,如“~~大雅”。
● ● 姓。
雍 yōng
〈名〉
● ● 水被壅塞而成的池沼 [pond]
振鷺於飛,於彼西雍。——《詩·周頌·振鷺》
毋雍泉。——《穀梁傳·僖公九年》。釋文:「雍,塞也。」
今臣雍閼不得聞。——《漢書•中山靖王勝傳》。師古曰:「雍讀曰壅。雍,塞也。」
● ● 古代掌烹飪之官 [official]。如:雍人(古代掌宰殺烹飪之人);雍正(古代宮中掌筵席的長官)
● ● 古天子祭祀宗廟畢撤俎豆時所奏的樂章,亦用為撤膳時之樂 [Yong]
三家者以《雍》徹。——《論語》
◎雍 yōng
〈形〉
● ● 和諧;和睦 [harmonious]
雍睦親族。——《新五代史》
● ● 又如:雍熙於變(和諧興盛,國家穩定);雍恬(和洽安樂);雍雍(聲音和諧;鳥和鳴聲);雍齒封侯(不計宿怨的典故)
● ● 雍容。形容態度溫文大方;舒緩;從容不迫 [elegant]。如:雍容揖遜(文雅謙虛的樣子);雍容典雅(形容文氣舒緩,詞藻優美而不俗);雍容雅步(神態從容,舉止斯文);雍容閑雅(雍容爾雅。神態從容不迫,舉止文雅大方)
◎雍 yōng
〈動〉
● ● 通「壅」,堵塞 [block up]
維塵雍兮。——《詩·小雅·無將大車》。釋文:「雍,字亦作壅。」
雍以沙幕。——《漢書•匈奴傳贊》
上下雍隔故也。——《後漢書•梁冀傳》
● ● 又如:雍防(壅土堵防);雍害(阻撓妨害);雍遏(阻塞,壅塞);雍蔽(蒙蔽;隔絕)
【卷四】【隹部】於容切(yōng)
雝,雝?也。從隹邕聲。
說文解字注
雝渠也。
段註:渠,《鳥部》作?。鉉本同。
從隹。邕聲。
段註:於容切。九部。經典多用為雝和、辟雝。隸作雍。
廣韻
於容切,平鍾影 ‖邕聲東部(yōng)《說文》雝字隸變,原本《玉篇》作廣下維
雍,和也。與邕略同。又雍奴,縣名,在幽州。《水經》云:“四方有水曰雍,不流曰奴。”亦姓,《左傳》有雍糾。又於用切。
於用切,去用影 ‖邕聲東部(yòng)雝隸變
雍,九州名。雍,擁也,東崤、西漢、南商、北居庸,四山之所擁翳也。又姓,《風俗通》云:“文王子雍伯之後。”於用切。又於容切。三。
【戌集中】【隹字部】雍 ·康熙筆畫:13 ·部外筆畫:5
古文:邕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竝於容切,音廱。《玉篇》:和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戊曰著雍。
又水名。《水經》:四方有水曰雍。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漁陽郡雍奴縣。
又《前漢·中山靖王傳》:雍門子壹微吟。註:張晏曰:齊之賢者,居雍門,因以為號。蘇林曰:六國時人,名周。
又《廣韻》:姓也。祭仲壻雍糾,見《左傳·桓十五年》。
又《集韻》通作雝。班固《兩都賦》:乃流辟雍。○按《禮王制》作辟雝。
又《集韻》委勇切,音壅。《周禮·秋官·司寇》:雍氏。註:謂堤防止水者也。《釋文》:雍,於勇反。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竝於用切,音㙲。《廣韻》:九州名。雍,擁也。東崤,西漢,南裔,北居庸,四山之所擁翳也。《書·禹貢》:黑水西河惟雍州。《釋文》:雍,於用切。○按《爾雅·釋地》作雝。
又《韻會》:國名。《左傳·僖二十四年》:郜雍曹滕。註:雍國,在河內山陽縣。《釋文》:雍,於用反。
又《廣韻》:姓也。《韻會》:文王子雍伯之後。
【戌集中】【隹部】雝·康熙筆畫:18 ·部外筆畫:10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竝於容切,音邕。《說文》:雝渠也。《爾雅·釋鳥》:䳭鴒,雝渠。註:雀屬。
又《詩·邶風》:雝雝鳴雁。傳:雝雝,雁聲和也。
又《大雅》:雝雝喈喈。
又《詩·召南》:曷不肅雝。傳:雝,和。
又《周頌》:有來雝雝。箋:雝雝,和也。
又地名。《詩·周頌》:於彼西雝。傳:雝,澤也。
又姓。《晉語》:邢侯與雝子爭田。○按左傳作雍。
又《正韻》尹竦切,音勇。《詩·小雅》:無將大車,維塵雝兮。箋:雝,蔽也。《釋文》:於勇反。
又《正韻》於用切,音灉。《詩·小雅》塵雝《釋文》:又作壅。於用反。
◎ 粵語:jung1 jung3
◎客家話:[海陸豐腔] rung1 [寶安腔] jung1 [梅州腔] jung1 [客英字典] jung1 [台灣四縣腔] jung1 [東莞腔] jung1 [客語拼音字彙] yung1:
上古音系
字 | 聲符 | 韻部 | 對應廣韻小韻 | 擬音 | 註解 |
---|---|---|---|---|---|
雍 | 邕 | 東 | 邕 | qoŋ | 說文廱字隸變,原本玉篇作廣下維 |
雍 | 邕 | 東 | 雍 | qoŋs | 廱隸變 |
廣韻
字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廣韻目次 | 高本漢 | 王力 | 李榮 | 邵榮芬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蒲立本 | 推導現代漢語 | 古韻羅馬字 | 有女羅馬字 | 註解 |
---|---|---|---|---|---|---|---|---|---|---|---|---|---|---|---|---|---|---|---|---|---|---|
雍 | 邕 | 於容 | 影 | 鍾 | 鍾 | 平聲 | 三等 | 開口 | 鍾 | 通 | 上平三鍾 | ʔi̯woŋ | ʔioŋ | ʔioŋ | ʔɨoŋ | ʔioŋ | ʔuawŋ | yong1 | qyung | ivng | 和也與邕略同又雍奴縣名在幽州水經雲四方有水曰雍不流曰奴亦姓左傳有雍糾又於用切 | |
雍 | 雍 | 於用 | 影 | 鍾 | 用 | 去聲 | 三等 | 開口 | 鍾 | 通 | 去三用 | ʔi̯woŋ | ʔioŋ | ʔioŋ | ʔɨoŋ | ʔioŋ | ʔuawŋ | yong4 | qyungh | ivnq | 九州名雍擁也東崤西漢南商北居庸四山之所擁翳也又姓風俗通雲文王子雍伯之後於用切又於容切三 |
蒙古字韻
字 | 八思巴字 | 八思巴字 修正 |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 音譯 | 音譯 修正 | 音譯 其他形式 | 擬音 | 聲調 | 註解 |
---|---|---|---|---|---|---|---|---|---|
雍 | ꡖꡦꡟꡃ | 'ÿung | ʔyuŋ | 平聲 | |||||
雍 | ꡖꡦꡟꡃ | 'ÿung | ʔyuŋ | 去聲 |
中原音韻
字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四呼 | 寧繼福 | 註解 |
---|---|---|---|---|---|---|---|---|
雍 | 邕 | 影 | 東鍾撮 | 東鍾 | 陰平 | 撮口呼 | iuŋ |
洪武正韻牋
字 | 小韻 | 反切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
雍 | 邕 | 於容 | 一東 | 東 | 平聲 |
雍 | 勇 | 尹竦 | 一董 | 東 | 上聲 |
雍 | 雍 | 於用 | 一送 | 東 | 去聲 |
分韻撮要
字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註解 |
---|---|---|---|---|---|---|
雍 | 雍 | 以 | 東 | 第六東董凍篤 | 陰平 | 雍熙和也又學宮 |
〈名〉
(1)水被壅塞而成的池沼[pond]。
振鷺於飛,於彼西雍。——《詩·周頌·振鷺》毋雍泉。——《穀梁傳·僖公九年》。釋文:“雍,塞也。”
今臣雍閼不得聞。——《漢書·中山靖王勝傳》。師古曰:“雍讀曰壅。雍,塞也。”
(2)古代掌烹飪之官[official]。如:雍人(古代掌宰殺烹飪之人);雍正(古代宮中掌筵席的長官)。
(3)古天子祭祀宗廟畢撤俎豆時所奏的樂章,亦用為撤膳時之樂[Yong]。三家者以《雍》徹。——《論語》
(4)秦國早期的都城,現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鄭玄《毛詩。秦譜》云:“至玄孫德公,又徙於雍”。
(5)雍州yōng zhōu
[one of nine prefecture in ancient China]古九州之一
秦孝公據淆函之固,擁雍州之地。--漢。賈誼《過秦論》
雍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
〈形〉
(1)雍睦:yōng mù
[harmony]團結,和諧,和睦。亦作雍穆
雍睦的集體
雍睦親族。——《新五代史》
(2)雍南yōng nán
[a place is situated Shanxi or Gangsu province]雍州的南部。雍,雍州,現陝西省,甘肅省一帶
一厝朔東,一厝雍南--《列子。湯問》
(3)雍容yōng róng [elegant]
[be natural,graceful and poised]∶形容儀態溫文大方;舒緩;從容不迫
如:雍容揖遜(文雅謙虛的樣子);雍容典雅(形容文氣舒緩,詞藻優美而不俗);雍容閑雅(雍容爾雅。神態從容不迫,舉止文雅大方);雍容不迫yōng róng bù pò (形容態度大方,從容不迫);雍容爾雅yōng róng ěr yǎ(形容態度大方,舉止不俗);雍容華貴yōng róng huá guì(形容態度文雅從容,莊重大方);
雍容雅步(神態從容,舉止斯文)。
(4)又如:雍熙於變(和諧興盛,國家穩定);雍恬(和洽安樂);雍雍(聲音和諧;鳥和鳴聲);雍齒封侯(不計宿怨的典故)。
〈動〉
(1)通“壅”,堵塞[block up]。
維塵雍兮。——《詩·小雅·無將大車》。釋文:“雍,字亦作壅。”
雍以沙幕。——《漢書·匈奴傳贊》
上下雍隔故也。——《後漢書·梁冀傳》
(2)又如:雍防(壅土堵防);雍害(阻撓妨害);雍遏(阻塞,壅塞);雍蔽(蒙蔽;隔絕)。
睦雍、辟雍、蹈雍、雍防、熙雍、雍樹、豐雍、雍穆、雍泮、雍畤
雍容不迫、雍容雅步、雍容閑雅、雍容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