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經濟學教程
民族經濟學教程
民族經濟學最早由施正一教授等老一輩學者創建,它的創建填補了我國對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系統研究的空白,加強了學者對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關注,加快了民族地區經濟發展,並且此學科最早提出了“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構想,為國家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了參考。
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央民族學院(現已更名為中央民族大學)(研究生院籌備組)為了滿足研究生的教學,組織策劃了研究生教材的編寫工作;在施正一教授的組織統籌下,主要由民族經濟學專業畢業的研究生參與編寫了民族經濟學專業的教材《民族經濟學教程》。該教材由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於1997年出版,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國家宏觀經濟發展戰略的調整,民族地區的經濟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於是在施正一教授的組織下,對教材進行了修訂,於2001年5月出版了《民族經濟學教程(修訂本)》;此教材比較系統的架構起了民族經濟學理論體系,是民族經濟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填補了民族經濟學學科沒有教材的空白,同時也提供了外界了解這門學科的新途徑。
《教程》由五大部分組成,分為導論部分和四大篇。其中導論部分構成了整個學科的理論基礎,主要包括學科性質、研究對象、研究任務、研究方法、主要範疇、學科關係、創建歷史及其重要意義等。第一篇由八章二十四節組成,主要講述了民族,民族經濟與社會生活、生態環境、傳統文化、民族人口、社會制度、民族法制、民族問題的關係並對其進行了理論分析。第二篇由十三章四十二節組構成,主要分析介紹了我國的民族經濟,包括發展概況及對民族地區經濟布局及區域經濟、產業結構、發展要素的分析,並對民族地區宏觀經濟管理,經濟運行與市場經濟,沿邊開放、邊境貿易與民族貿易,城市體系與鄉鎮經濟,人口、教育與就業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在結合西部大開發戰略背景下,對以往有過的一些經濟發展戰略和民族經濟發展的歷史進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解讀,並提出了一系列發展民族經濟的方法和對策。第三篇是由七章二十節組成,主要介紹了發展中國家的民族經濟發展概況和他們所採取的具體措施,並分析了這些國家的民族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成敗因素。第四篇是由五章十五節構成。主要是對西方發達國家的民族經濟做出專門的研究,和第三篇共同組成外國民族經濟研究部分,任何民族必然有其經濟的內部性和外部性,把民族經濟學定位到廣義層面上研究,是本書的一個遠略,民族經濟學視角不僅應該在廣義層面上去研究包括我國在內的各國經濟的發展,而且應該研究各國家內部的各民族的經濟發展情況。尋找到不同民族、不同經濟發展程度的族群在發展民族經濟方面的共性和個性,並且試著給出相應的經濟發展策略。其中導論、第一、二篇是本書的核心部分,是目前民族經濟學重點關注和深入研究的地方,從微觀和宏觀入手,分別研究民族經濟與民族地區各發展因素之間的關係和民族經濟在宏觀方面的戰略。本書在理論界定和實例引用方面存在不足,但總體來說,已經奠定了民族經濟學的理論基礎。
仔細分析一下學界的爭議,主要集中在學科的基礎理論部分,也就是導論所涉及的部分,在此不展開闡述,將在本文第三部分詳細分析。《教程》第一篇是民族與經濟,分別介紹了民族,民族經濟與社會生活、生態環境、傳統文化、民族人口、社會制度、民族法制及民族問題。這篇由八章組成,彼此相對獨立,又互相聯繫,這篇所表述的“民族”是廣義上的,它的視野包括世界各國的民族,這一點和書名叫“民族經濟學”而不叫“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學”是相一致的。當然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幾年前的書,可能有些資料和實例需要做一些調整,比如《教程》61頁關於我國民族人口的構成比例已經不是書中幾年前所引用的;第95頁關於可持續發展的描述受到當時實際研究情況的限制,當前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已經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儘管當時此書已經預見性的注意到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但書中的描述已經不能滿足現實的情況;以上部分例舉是為了讓後讀《教程》的人更客觀的面對和把握這本書。
第二篇是中國民族經濟,宏觀上介紹了我國少數民族經濟的情況;主要包括民族經濟發展概況、民族地區經濟布局及區域經濟、產業結構、發展要素,並對民族地區宏觀經濟管理,經濟運行與市場經濟,沿邊開放、邊境貿易與民族貿易,城市體系與鄉鎮經濟,人口、教育與就業問題進行了分析,並且簡單介紹了民族地區的發展歷程,同時結合西部大開發背景,提出了一些發展民族經濟的策略。此篇基本上可以單獨離分出來,取書名《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學》,它已經囊括了我國少數民族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可以理解為民族經濟學的狹義視角,或者理解為民族經濟學的中國篇部分。其中本篇第二十一章是在修訂的時候新加入的章節,這是根據國家提出西部大開發的戰略研究的最新成果,無論是西部基礎情況的介紹,還是西部開發的建議,都體現了此學科的特殊和特色;隨著我國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發展,加之國家宏觀發展戰略的傾斜,為我國民族地區經濟的加速發展帶來了希望,應該說民族地區必須實現“跨越式”的發展方式,否則50年甚至100年也難以追趕上東部地區的發展水平。在這篇最後章節雖然給予了一些西部地區“跨越式”發展的建議,並且給出了藉助知識經濟發展的相關分析,由於當時的關於知識經濟方面的研究還沒有開始,沒有在可操作層面上去深入性的研究如何做的問題。筆者認為,民族經濟學應該在重點關注一下民族地區“如何以資源優勢為基礎,以地緣優勢為依託,真正把握信息化的契機,最終實現經濟跨越式的發展”。西部經濟研究會第三、四篇分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民族經濟和發達國家中的民族經濟,主要介紹了外國民族經濟的發展情況,在此作者有拋磚引玉的之意,若有學者想探究某一國家的民族經濟發展情況,完成可以把《教程》作為基礎資料,它是不可多得的材料。民族地區的地緣優勢要想發揮,就必須“引進來,走出去”,但是我國開放的時間比較晚,研究外國情況的時間還不長,這就迫切的要求國家給予國外民族相關的信息,第四篇在修訂的時候新增加了西方的民族經濟研究和海外華人經濟,隨著這些章節的加入,民族經濟學體系更加完整和合理,民族經濟學不能僅僅以本國民族為研究對象,更應該把包括西方發達國家在內的民族都納入我們的研究體系,我們也可以大膽的把海外華人團體作為研究對象,因為他們是客觀存在的經濟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