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河村
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沙子口街道轄村
漢河村,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沙子口街道辦事處北部,明朝初年,張氏從即墨泊子村遷南九水河以東立村。因河水流經該村入地下,故稱旱河,后演化為現名。全村轄區總面積402公頃,其中耕地10公頃,河灘5公頃,企業佔地21公頃。村東部為嶗山余脈,山巒339公頃。山林綠化覆蓋率達95%以上。周圍山峰連綿,蒼松翠柏,鬱鬱蔥蔥。村南是該村工業區,青島漢纜集團駐此。
漢河村,位於沙子口北4公里,南九水河西涯。全村村680戶,2100餘人,大都姓張,是張世傑的後裔。
張世傑是南宋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元帥張柔,后奔宋。由小校積功至都統制。德祜元年(1275年),元兵南下,征諸將勤王多不至,他獨率部入衛臨安,收復平江等地。元軍追臨安時,主張與文天祥合兵背城一戰,為丞相陳宜中所阻。二年,臨安失守,提兵走定海(今浙江寧波東北),殺元勸降使者。后至福州,與文天祥、陸秀夫立趙昰為帝,堅持抗戰。景炎三年(1278年)趙昰死,又與陸秀夫等立趙昺於棡洲(今廣東雷州灣外匈洲島),任少傅,樞密副使。不久遷崖山(今廣東會南)。次年,與元帥張弘范決戰海上,兵敗,以十餘艦突圍出,遇颶風覆舟溺死。他的後裔散處各地,其中一支遷山東即墨泊子。漢河村的張姓是從即墨泊子遷來的。
1952年,共產黨員張福先從部隊退伍回村,成為漢河村第一名中共黨員。
1958年,成立中共漢河村第一屆黨支部,張廷竹任書記。
1963年,在當地駐軍的幫助下,全村通電。
1973年,投資1000多元辦起了漢河村第一個村辦廠--漢河手套廠。
1982年,投資3000元創辦了青島電力電線電纜廠。
1984年,全村吃上自來水。
1986年,投資30萬元為漢河小學蓋起了一座現代化教學樓,配置了一整套先進的教學儀器。
1987年,與鎮政府聯合建立漢河中學。
1990年,投資60萬元,建起了儲量為100立方米的液化氣站。
是年,投資50萬元,建起了年產蛋能力10萬公斤,並配有孵化條件的養殖場。
是年,全村拆遷改造計劃開始實施。
1991年,在村西建起了漢河商業街。
1992年8月,投資400萬元新建35千伏變電站。
是年,全村通上閉路電視。
1993年6月,電力電線電纜廠申請的4個產品一次性通過國家生產許可證驗收。
1994年6月,青島電纜研究所開始在該村動工建設。
是年,與香港華盛昌線纜有限公司合資成立青島漢河電纜有限公司。
1996年,投資30多萬元,在村西的山坡上修建了一座“山景公園”。
1997年,投資318萬元建起了福利廠,保障了殘疾人的就業與生活。
是年,組建漢纜集團,村支部書記張思夏兼任董事長、總經理。
是年,與大連電業局下屬的大連電力電器集團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了大連漢河電纜有限公司。
1998年5月,中共山東省委書記吳官正,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張惠來,市長王家瑞視察漢纜集團,並召開座談會。
是年,青島市首家電氣化村揭牌儀式在漢河村舉行。
1999年5月,漢纜集團與青島大學共建青島大學漢河機電工程學院。
是年,以46%控股在新疆成立新疆疏勒漢河電纜有限公司。
是年,投資1018萬元,收購青島華臻製藥有限公司,成立青島漢河葯業有限公司。
2000年,投資300萬元改遷漢河河道。
漢河村是從嶗山西麓通李村和青島的必經之路,形容這裡“河水映帶,秀巒聳峙,形勢衝要”。村東南山根處原有座琉璃瓦的玉清宮,祀玉皇大地,修造精美,偶像都是用檀香木雕的,可惜毀於十年動亂。村西山崗上有一塊巨大的岩石,上面有國民黨時最後一任青島市長李先良題寫的“光我河山”四個大字,旁邊鐫刻的小字記錄了1944年9月30日抗日軍拔除了日軍設在漢河的據點及俘虜人數槍械等事迹。
早先的漢河村窮得叮噹響,且不說解放前,就是在1982年以前,全村人也就是守著山溝溝中的200餘畝薄地而聽天由命。日月全憑著國家的統銷糧和救濟糧來打發,村裡沒有一個工副業項目,一個青壯勞力一年所得不過百元。改革開放給這裡帶來了無限的希望,村兩委清醒地認識到“無農不穩,無工不富”,認為漢河村的唯一出路是“工”字。於是,村支書張思夏帶領五個村民在一個牛棚里建起了電線廠,專生產大廠不愛乾的皮電線和裸線。以此為起點,開始了他們的騰飛。他們在還清債務以後,本著節約開支、減少費用、堅持生產大投入、幹部村民低分配的原則,滾動發展了擁有幾億元,規模宏大的青島電力電線電纜廠。(到1998年已改製為“漢纜集團”了。)
在不斷壯大經濟的同時,狠抓精神文明建設,改善了全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他們超前考慮統籌規劃,以小城鎮建設標準規劃設計舊村改造,他們根據實際情況,聘請權威性的建築設計院測繪了改造規劃方案,準備用幾年的時間建立新型的多層次的豪華的居民樓,實現城市化管理。到目前為止,已建成居民樓31座,有300餘戶已搬進了寬敞明亮、設施完美、裝潢富麗的新樓房。與之相應投資建起了養豬場、養雞場、煤氣站,按時供給村民豬肉、雞蛋和煤氣,改善方便了村民生活。另外象自來水、電纜傳輸和多門程式控制電話、直撥電話。都由集團投資。村中早就斥資建起了高標準的小學和中學,學生的學習費用概有集體承擔,至於村民的各項福利如獨生子女保險金、財產保險、退休保險以及老年退休金、獎金等,不僅是城市國企職工所望塵莫及的,其數額之巨也足足令人咋舌。
漢河村1996年總收入4.1億元,從這個數字中,人們是不難想象他們已經達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富裕水平了。由於經濟基礎雄厚,全村風氣正,人心齊,各項工作均開展得轟轟烈烈,村裡多少年來無刑事犯罪案件,村黨支部連續多年被區委、市委授予先進黨支部,連續多年被青島市政府命名為文明村莊。
1952年,共產黨員張福先從部隊退伍回村,成為該村第一名中共黨員。1958年,成立了該村第一屆黨支部,共有黨員7名,張廷竹任書記。在黨支部的領導下,組織建設不斷加強,1998年支部換屆后,黨支部書記張思夏,委員張思竹、張作江、陳沛雲、張思波。2000年全村共有黨員73名。多年來,黨支部重視加強自身建設,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帶領廣大村民積極參加生產勞動,村民生活不斷提高。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支部始終牢記黨的宗旨,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緊緊抓住改革開放大好機遇,大力發展村辦企業,探索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模式--漢河模式。舊貌換新顏,使昔日的窮山村一舉發展成為青島市遠近聞名的經濟強村。1994年以來,多次被中共青島市委、市政府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1997年被中共山東省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建國后至1956年前,村行政組織以互助組、初級社為主,1956年,與鄰村南龍口村、北龍口村共同建立起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設立漢河生產隊,下設11個生產小組,畢元仙任大隊長。1968年,成立漢河大隊革命委員會,張思體、張思信等先後任主任。1984年10月,建立漢河村民委員會,設委員5人,張思竹任主任,下設6個村民小組。1999年,村民委員會採取直接選舉的方法進行換屆選舉,漢河村民委員會由4人組成,主任張思竹,委員張學宏、張美蘭、張思周,村民委員會的配套組織民兵連、治保、調解、婦代會、計劃生育也有專人負責。1989年被青島市政府授予“模範村民委員會”稱號。
200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2億元,人均純收入5000元。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93∶6,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2億元,全村集體純收入1100萬元。
漢河村原有耕地50多公頃,新中國建立前,糧食畝產不足50公斤。1956年成立高級社后,全村修攔河壩,挖井蓄水,購進抽水機進行灌溉,糧食畝產達到180公斤。1970年到1977年,該村響應中央“農業學大寨”的號召,先後對村中零散糧田、丘陵、沙地、薄地進行整改,修成畦平埂直的“樣板田”;打機井,修水渠,改善水利條件,部分山地得到灌溉;購進優質糧種,糧食畝產400公斤。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村全面推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村民的生產積極性,科學種田,糧食畝產600公斤。1990年以後,隨著該村工業的不斷發展,大部分土地用於企業,山地進行退耕換林,全村經濟逐漸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過渡發展。
1978年村工業只有銅板廠、空氣錘廠、石場幾個小型工業企業,年收入不足10萬元。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村先後建起了電力電線電纜廠、防腐廠、衝壓廠、壓鑄廠、塑料廠、石材加工廠等十幾個工業企業。特別是1982年村投資3000元創建起來的電力電線電纜廠,通過的艱苦創業,發展迅猛。1992年,工業產值達2億元,固定資產5000萬元,年創利稅2000萬元,純收入700萬元。近幾年,該村始終以電力電線電纜廠為龍頭,先後投資1500餘萬美元,分別從德國、瑞士、芬蘭等國引進了多條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電纜生產線和檢測裝置。在建成創“世界之最”塔式生產線的基礎上,又引進並組建了可填補國內超高壓領域空白的50千伏超高壓交聯電纜研究所。該所擁有較高水平的檢測中心和電力電纜中試基地,是青島市惟一一家鄉鎮企業擁有的市級科研機構。之後,又以60%的股份取得國有大連電纜廠的控股權,並在新疆控股成立了新疆疏勒漢河電纜有限公司。同時,收購青島華臻製藥有限公司,成立青島漢河葯業有限公司。1997年,經上級批准,組建青島漢纜集團,黨支部書記張思夏兼任董事長、總經理。集團公司擁有漢河液壓件有限公司、青島漢纜線材廠、青島電纜研究所、漢河建築有限公司等9個全資公司以及大連漢河電纜有限公司、新疆疏勒漢河電纜有限公司、青島酶工程中心等4個控股公司的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多元化發展的企業集團。漢纜集團在同一車間上擁有2條超高壓交聯生產線屬國內首創;擁有4條連硫生產線的能力和3層共擠生產35KV橡纜產品,屬國內第一;公司電纜研究所對橡纜加工工藝流程的自動控制及其專用設備,也屬國內領先。在“九五”期間,每年的科技開發投入都在3000萬元以上。2000年,全村工業從業人員1300多人,工業總資產6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7.6億元,利稅9000萬元。
漢纜集團先後被評為青島市十強企業、山東省優秀民營科技企業、全國最佳經濟效益企業、全國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全國技術創新先進單位、全國鄉鎮企業創名牌重點企業,其利稅在全國同行業排第一位;綜合效益在全國同行業排第二位。“漢河”牌電線電纜被評為山東省名牌產品,其產品在電力、冶金、煤炭、石化等行業深受用戶的青睞。
1978年以前,該村只有磨房、修車鋪、馬車組、林業組等小型副業項目,經濟收入微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村先後投資辦起了養豬場、養雞場和液化氣站,年創收80多萬元。1991年,在村西公路旁,建成了漢河商業街。建成后,大部分房子被村民購買經商,開辦飯店、美容美髮店、建築五金店,經營食品、糧油、日用百貨零售、維修加工等業務。隨著該村工業的不斷發展,車輛運輸量增大的新情況,又成立了運輸車隊,現有各種載重車輛50多輛。1990年,投資3000多萬元,在嶗山高科園建起了一座佔地2.3公頃的漢河大酒店,年創收100多萬元。2000年底,第三產業從業人員達420多人,實現總產值4000萬元,年末固定資產原值2500萬元,創利稅300萬元。
群眾文化科技落後,適齡兒童入學率佔15%。逐步改善了辦學條件。1967年,建起了漢河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逐步提高。1986年村投資30多萬元為漢河小學重新建起了一座現代化教學樓,並配置了一整套先進的教學儀器。1987年協助沙子口鎮政府建設了漢河中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先後有70多名學生考入大中專院校。近幾年,該村採取選拔優秀青年到大專院校進修的方法,提高青年技術骨幹的知識水平,並且與哈工大、鄭州大學、清華大學等院校達成委培協議,與西安交大、青島大學建立了合作關係。還聘請專家教授到企業對一般職工進行文化補習和業務培訓。已有18人獲得高級職稱,96人獲得中級職稱,176人獲得初級職稱。多年來,村先後成立了鑼鼓隊、籃球隊、秧歌隊、田徑隊、健美操表演隊,配備了多項文體娛樂設施,多次參加表演和比賽,取得較好成績。
在50多公頃丘陵沙地上以耕地糊口,繁衍生息。大多數村民過著半年糠菜半年糧的生活,年人均糧食僅40公斤,人均純收入不足10元。建國后,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村民生活逐步改善。1957年,全村人均糧食160公斤,人均純收入25元。1978年人均純收入160元。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村辦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2000年人均純收入5000元。全村82%喜遷新居,住上了寬敞的樓房,人均居住面積30多平方米。大部分家庭擁有冰箱、彩電、空調、洗衣機、熱水器、微波爐、電飯鍋等家用電器,並安裝了程式控制電話。全村擁有各種機動車輛76輛(其中個人擁有75輛),各種摩托車600多輛。1998年9月,投資300多萬元,建成了青島市第一個電氣化村,村民做飯、燒水、調溫全部用電,過上舒適、美滿、幸福的新生活。
漢河村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漢河村根據全村實際情況,建立和完善了多項福利待遇。1984年全村用上自來水,1989年建立養殖場,之後每逢過年過節給村民分發肉、蛋、魚等物品。1997年,投資318萬元建起了福利廠,保障了全村殘疾人的生活。從1996年開始,對全村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月補發60元生活補助費,每年發價值100元的雞蛋。村民每年應負擔的各項統籌費、獨生子女保險金、家庭財產保險金等費用,由村集體統一支付。全村18~60歲的村民均實行和國有企業工人一樣的退休保險和醫療補貼。村裡就讀高中、中專的學生每年從企業支取1500元助學金,上大學的每年支取3000元助學金,並且集體每年為本村中小學提供一定數額的教育基金,對學校和任課教師每培養一名高中生或中專生分別獎勵2500元。2000年,集體為全村25歲以上的村民辦理了社會養老保險。
北與西九水村接壤,南與松山後村相連,東依山巒,西與南龍口村為鄰。境內交通便利,李沙路從村西經過,無論是到市區,還是到嶗山風景區都很便利。
張思夏1953年8月出生。1972年參加工作,197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1年畢業於青島大學經濟管理專業,1982年開始擔任漢河村黨支部書記,現任漢河村黨支部書記兼青島漢纜集團董事長。高級經濟師。是青島市企業家協會理事、山東省勞動模範、省九屆人大代表、全國鄉鎮企業優秀經理。1997年組建起青島漢纜集團。1989年被評為“嶗山區十大傑出青年”,1991年被評為“山東省優秀農民企業家”,1992年獲青島市科技進步獎,1993年被評為“青島市勞動模範”,1993年當選青島市八屆人大代表,1995年被評為青島市貢獻突出科技人才,1996年獲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1998年被評為山東省勞動模範、當選省九屆人大代表,連續多年被評為市、區“優秀共產黨員”。
是青島市百強村之一。1984年,被中共青島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莊”稱號。1989年,被中共青島市委、市政府授授予“模範村民委員會”稱號。1997年,被中共山東省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1999年,被中共青島市委、市政府授予“青島市十佳文明村莊”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