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鄭相公書
與鄭相公書
與鄭相公書
再奉示問,皆緣孟家事,辭旨惻惻,憂慮深遠,竊有以見大人君子篤於仁愛,終始不倦。伏讀感欷,不知所喻。舊與孟往還數人,昨已共致百千以來,尋已至東都,計供葬事外,尚有餘資。今裴押衙所送二百七十千,足以益業,為遺孀永久之賴。孟氏兄弟在江東未至。先與相識,亦甚循善,所慮才幹不足任事。鄭氏兄弟,惟最小者在東都,固如所示,不可依仗。孟之深友太子舍人樊宗師,比持服在東都,今已外除,經營孟家事,不啻如己。前後人所與,及裴押衙所送錢物,並委樊舍人主之,營致生業,必能不失利宜。候孟氏兄弟到,分付成事,庶可靜守,無大闕敗。伏惟不致遠憂,續具一一咨報,不宣。愈再拜。
韓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南陽(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因其常據郡望自稱昌黎韓愈,故後世稱之為韓昌黎;卒后謚“文”,世稱韓文公。貞元八年(792年)進士及第,先後為節度使推官、監察御史,德宗末因上疏時政之弊而被貶。唐憲宗時曾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諫阻憲宗奉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穆宗時歷任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在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在文學上主張文以載道,其散文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並稱“韓柳”。詩與孟郊並稱“韓孟”。其詩力求新奇,有時流於險怪,對宋詩影響頗大。有《昌黎先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