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三元橋小學
2005年建於江蘇的公辦小學
江蘇省實驗小學揚州市三元橋小學興建於2005年,總投入3500萬元。2005年10月,原三元橋小學和武塘小學順利合併后遷入現址。
學校現有29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327人,教職員工80人,其中高級教師46人,佔58%,大專以上學歷63人,佔80%。市、區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壇新秀12人。
學校先後被評為“江蘇省實驗小學”、“揚州市素質教育先進學校”、“揚州市體育工作先進單位”、“揚州市藝術特色學校”、揚州市首批“數字化校園”、“全國第九、第十屆智力七巧板系列科普活動先進集體和示範學校”等稱號。
學校領導團結一致,立足新起點,瞄準新目標,制訂了《三元橋小學三年發展規劃》。學校以“高素質,多特長,全面發展有個性”為培養目標,引導學生“追求卓越,享受成功”。努力形成“自主、和諧、求實、創新”的校風,“敬業、愛生、博學、善教”的教風、“樂學、勤奮、善思、踐行”的學風。
學校教育設施設備標準化。校園佔地總面積12000平方米,生均9.2平方米;建築總面積9278平方米,生均6.9平方米,活動總面積3915平方米,生均3平方米,綠化總面積3515平方米,生均2.6平方米。基本實現辦公室配備多媒體電腦,並接入校園網,班級接入網際網路、有線電視。學校裝配多媒體電腦教室2個,學生機96台;電子備課室1個,課件製作室1個,生機比例12:1、師機比例2:1。學校現有多媒體教室、報告廳各1個,均配有液晶投影儀、多媒體電腦;教室擁有液晶投影儀和實物展台,3個音樂教室配有多功能音響,配套的設備為網路化辦公、上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圖書室藏書27000冊,人均擁有圖書20多冊。學校設有閱覽室、美術室、科學實驗室、舞蹈房、多功能教室等18間專用教室,滿足了現代化教學的需要。
學校環境建設人文化。校徽、校訓引領師生奮力拚搏,爭創一流。宣傳牌從不同角度宣傳學校,文化長廊、走廊、過道內布置著學校師生書畫作品、宣傳畫。師生在舉步移目間受到文化的熏陶。
短短一年時間,有200多名學生在區級以上各類競賽中獲獎,近300篇習作在各類報刊上發表。教師有90多人次在各類教學競賽中獲獎,其中3人獲市數學“百堂好課”競賽一等獎,7人獲區教學大比武一等獎,有43篇教師論文在省、市級比賽中獲獎或發表。學校先後被評為“江蘇省實驗小學”、“揚州市素質教育先進學校”、“揚州市體育工作先進單位”、“揚州市藝術特色學校”、揚州市首批“數字化校園”、“全國第九、第十屆智力七巧板系列科普活動先進集體和示範學校”、“書香中國優秀組織獎”、“市紅領巾示範校”,學校網站被評為市十大校園網站,還榮獲市“三操”競賽一等獎,少先隊榮獲“江蘇省紅旗大隊”稱號,“浪花”小記者站榮獲“《揚州日報》優秀小記者站”稱號。《揚州日報》、揚州電視台對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多次報道。
學校一切工作都著眼於學生的成長,通過強化主體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實施紅領巾監督崗、紅領巾文明禮儀崗制度和“衛生工作金牌班級”和“廣播操星級班級”的評選制度,對學生的常規教育做到每月一主題,每天有檢查,每周有評比,每月有總結。評比文明班級和文明隊員,頒發雛鷹獎章,有效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在動手、動腦中培養學生能力。開展“讀書節”系列活動,打造書香校園。成立了“浪花”文學社,發展社員,制訂章程,健全組織機構,並舉行隆重的成立儀式,組織社員開展採風活動。
成立“紅領巾藝體學院”,下設美術、音樂、體育三個分院,健全組織機構,完備章程、訓練計劃,認真組織活動。組建了百人“鼓號隊”“威風鑼鼓隊”等“八個一百”藝術團隊。在“煙花三月”旅遊節、揚州市慶“六一”電視晚會上,藝術團隊均有精彩表演,在“中小學生才藝大賽”、“器樂三獨比賽”、“鼓號比賽”中均有突出成績。在首屆“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上,高質量的節目讓近千家長讚歎,《揚州日報》小記者金頁整版報道了藝術節盛況。鮮明的藝術特色,使學校順利通過市藝術特色學校驗收。
學校“分層培訓教師,引領專業成長”,內強素質,外塑形象,不斷強化教師隊伍建設。簽訂了師德責任狀,向社會公開學校師德要求。鼓勵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製作文摘卡和讀書筆記。促進改變教學觀念,改善教學方法。組織專題報告會,舉辦理論學習交流活動,提升教師教學理論水平。
制訂了新教師三年發展目標,加快新教師培養。實施青藍工程,組織師徒結對,促進青年教師早日成為骨幹力量。評定教學骨幹和教科研骨幹,建立骨幹教師人才庫。幫助骨幹教師確定研究課題,上研究課、示範課,提供外出學習和培訓的機會,組織參加各種教育教學競賽,撰寫教學論文,發揮其示範帶頭作用。
主動邀請市、兄弟縣區教研室領導、專家來校作教學講座,指導學校教學、教研工作。一年來,到校指導教學的有《科學》雜誌社主編姚憶江,省教研室盧新祁、葉萍,市基教處陳月明處長、體藝處高紅處長、教研室辜偉節主任、薛大威、蔡苓、陳萍、丁草萱等。
及時組織全校的學科教學質量調研,嚴密監控過程,對全校的關鍵年級、關鍵學科、薄弱學科進行隨機、專項調研,及時發現存在問題,研究制訂解決對策。實行質量交接制。對所有教師教學業績進行橫向和縱向比對考核,跟蹤驗收學困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開展備、教、研三位一體的校本教研,年級組、教研組結合,優化備課環節,提高備課質量,學習理論,分析教學案例,探究教學中的盲點、熱點問題。舉行“金教棒”課堂教學比賽和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周密安排競賽策劃、實施、評比總結。開展“四個一”活動:一份教學案例、一堂課例評析、一篇教學論文或教學隨筆、一份命題,“四個一”材料全部納入教師發展檔案。
推行名師申報制度,規範考核校內名師。學校頒發《教職工獎勵制度》,考核德勤能績幾方面,及時獎勵工作有業績、教學有成果的教師,優先晉陞、晉級、評優、評先。樹立典型,帶動全體,促進全校教師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