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絨棉

錦葵科棉屬植物

長絨棉因纖維較長而得名,又稱海島棉,為一種栽培棉種,錦葵科棉屬。長絨棉生長期長,需要的熱量大,在熱量的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長絨棉的生長期比陸地棉長10—15天。

植物文化


沙井試驗站蘇聯引品,選育疆棉區育絨棉品勝號,改育絨棉品歷史;號紀初疆南疆絨棉栽品,植絨棉品;號育,絨棉品質突破,品質埃及棉吉扎媲優質絨棉品;號植積品;號紡支紗優質絨棉品;育號,絨棉抗病、優質、豐產狀層協調統;近育優質、抗病絨棉品號、號、號,逐步產領域。農科絨棉品選育集優質、產、抗病、早熟優良狀綜合育階段。
長絨棉
長絨棉

形態特徵


絨棉品質優良,纖維柔,般~毫米,達毫米;細~米/,寬~微米;強較,~克力/根,斷裂長度33~40千米;轉曲較多,為80~120個/厘米。
島棉、陸棉雜交品,纖維較,細、強達島棉指標,俗稱陸絨棉。

分佈範圍


長絨棉主要種植於新疆,新疆長絨棉在品質上僅次於埃及的,部分指標還優於埃及的。
新疆是我國唯一的長絨棉產區,其種植的長絨棉是典型的中亞埃及型海島棉。新疆生產的長絨棉是棉花中的精品。中國東疆吐魯番和南疆巴州、喀什阿克蘇地區曾大面積種植長絨棉,后喀什。吐魯番巴州地區逐漸退出。目前新疆海島棉主要種植在新疆北緯39°31'~41°27'範圍內,主要種植區域在阿克蘇地區阿瓦提縣、阿克蘇市沙雅縣以及農一師團場。常年種植面積約10萬hm2。其中阿瓦提縣是以種植長絨棉為主的唯一植棉縣。

主要變種


勝利1號是棉花育種專家陳順理首次育成的我國第1個長絨棉新品種,改寫了中國沒有自育長絨棉品種的歷史。1963~1966年累計推廣面積4600hm,成為一師墾區及鄰近各縣海島棉主栽品種。
軍海1號纖維品質較好,1971~1985年成為塔里木的主栽品種。推廣種植22年,累計推廣種植面積24.93萬hm,成為我國海島棉種植時間最長的品種。
新海13號較好地解快了我國長絨棉纖維品質存在的主要問題,其高強力和高產品質堪與埃及吉扎70棉相媲美。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優質長絨棉的歷史,為開拓國內外市場奠定了基礎。1995~1999年推廣2萬hm。
新海21號是我國累計種植面積最大的長絨棉品種,種植面積達100萬hm以上。目前仍是新疆海島棉主栽品種。
新海36號纖維品質優異,各項指標配比較為合理,且使抗病、優質、豐產三者性狀在更高層次得到協調統一。從“十二五”至今,累計推廣種植面積3.33萬hm,創經濟效益1.5億元。目前已成為阿拉爾墾區及阿克蘇地區長絨棉主栽品種之一。
新海46號在2003~2015年新疆審定的30個長絨棉品種中,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8mm,且抗枯萎病黃萎病的雙抗品種只有2個,新海46號是其中之一。新海46號纖維品質和抗病性優於新海21號(當地主栽品種之一);纖維品質和產量比新海36號(當地主栽品種之一)有所提高,抗病性更強,達到雙抗水平。在品種示範推廣過程中,出現過每667m產450kg的高產記錄,應用推廣潛力大。2015年以來,新疆塔里木河種業公司已擴繁新海46號466.67hm,可供2萬hm大田生產用種。
長絨棉新品種W54-9是由W54與南優9號雜交配組選育而成,有纖維長,衣分率高,豐產性好,抗棉鈴蟲、枯萎病、耐黃萎病等特性。
新海58號(33687)屬於早熟長絨棉新品種,是由新疆巴州農業科學研究院和新疆金豐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培育而成。其母本為自育長絨棉品系2061,父本為新海18號,2004年雜交組配,經過多年不同生態點農藝性狀篩選、抗病鑒定、品質測試篩選育成。

下級分類


特長絨棉:纖維長度在35毫米以上。
中長絨棉:纖維長度在33~35毫米。

主要價值


紡制高支紗。

物種基因

2016年1月11日,“中國海島棉技術與產業發展研討會暨海島棉全基因組測序項目報告會”在烏魯木齊舉辦,會上宣布全球第一個長絨棉基因組測序項目完成。
2011年,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中心、南京農業大學溢達集團邀請共同啟動全球第一個海島棉基因組測序項目。經過四年的艱苦努力,該項目於日前已經完成。項目成果以論文的形式發表在學術權威雜誌《自然—科學報告》上。該項目成果對未來的海島棉育種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導意義。棉花研究工作者可據此發掘其抗病、抗蟲功能基因,再結合利用其他棉花基因組的高產抗逆功能基因,培育全面綜合優質、高產、抗病的棉花新品種將成為可能。

現狀

多年來,我國生產的原棉總量與品級無法滿足紡織需求,每年需進口原棉350萬噸左右。尤其是長度33~39mm及以上,比強度35cN/tex以上,馬克隆值3.7~4.2,長、強、細品質指標協調,適合紡高支紗的原棉稀缺。我國僅新疆年產長絨棉12萬噸左右。但新疆棉鈴小、衣分低、單產不高。在國內高品質原棉不能滿足需求的情況下,高價進口長絨棉,不僅耗費大量外匯,增加紡織成本,而且導致國內普棉的積壓。

防治方法


主要採用生物防治,輔以化學防治一旦發現危害,就要及時防治,尤其注意防治苗蕾期的棉薊馬、蚜蟲及花鈴期的棉鈴蟲、紅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