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鰲蝦

東北鰲蝦

東北螯蝦,又叫蝲蛄,鰲蝦科(Astacidae),蝲蛄屬(Cambaroides)是世界淡水鰲蝦的一種。以河中的小魚、蝌蚪、軟體昆蟲為食。冬季也食用越冬的林蛙。在我國東北地區自然分佈的蝲蛄有三種,分別是東北蝲蛄、許郎蝲蛄、朝鮮蝲蛄。東北蝲蛄肉質鮮嫩,營養豐富,獨具風味,漁業經濟價值較大。

外形特徵


雌性體長70-84mm。分頭胸部和腹部,頭胸部由較堅硬的甲殼覆蓋,不能活動。全體分20節,其中頭部5節,胸部8節,腹部7節。除最後1節無附肝肢外,共有19對附肢。頭部有1對複眼,具眼柄,能轉動,有5對附肢,其中1對為小觸角,1對為大觸角,1對大顎,2對小顎;胸部8對附肢,前3對為顎足,后5對為步足,其中第1對螯足特別發達;腹部有6對附肢,為游泳足,其中第6對腹足特別寬大為尾足,與尾節共同形成尾扇或尾鰭。如其腹部迅速屈曲,則身體很快地躍向後方。
蝲蛄的生長通過蛻殼來實現,每退掉一次殼就長大一圈。退掉的殼軟而成型。最大體長10.7厘米。
長有一對螯足,頭部有很長的觸鬚一對,行走靠尾部反向划水。行動和頭部方向相反。

生存環境


【生存環境】東北螯蝦生活在水質清澈,無污染的河流小溪等石頭多的水域。以河中的小魚蝌蚪,軟體昆蟲為食。冬季也食用越冬的林蛙。
【生態環境】生活于山地溪流或山地附近的河流中,白天隱於石塊下,黃昏后開始爬山尋食。
【資源分佈】分佈於松花江、鴨綠江、圖門江、鏡泊湖、千山附近水域。其中東北蝲蛄分佈於松花江、鴨綠江、圖們江、千山附近的水域及鏡泊湖等地。朝鮮蝲蛄分佈於遼寧。【生活習性】蝲蛄對農藥敏感,生活的水體有輕微污染,就可造成死亡。

食用價值


可以食用。拽掉尾巴可以帶出內臟,在頭部貝殼掰開,可以去掉寄生在蝲蛄體內的寄生蟲。做熟的蝲蛄,顏色鮮紅,有很大的視覺衝擊。營養價值豐富。東北蝲蛄的含肉率與個體規格、性別、生長季節、性腺成熟度等相關密切。為取得較好的產品質量,提高可食部分的利用率,掌握好采捕季節和適宜的上市規格是重要的一環。
同其它水產品比較,大蝲蛄肌肉中粗脂肪含量均低於泥鰍、梭魚鯿魚、及河蟹,表明其肉質較嫩,易於消化;而粗蛋白質平均含量高於梭魚、黃鱔、甲魚、日本沼蝦、河蟹和鯿魚。天然水域中生長的東北蝲蛄,其肝臟十分發達,包埋在頭胸甲中,群眾稱之為“黃”,是蝲蛄特有風味之所在,粗脂肪含量高達24.71%~29.36%。

種群現狀


目前,由於近年來,水稻田大量使用農藥,蝲蛄的生活區域越來越小,數量越來越少。只有在沒有污染的水域,才能偶爾看到蝲蛄。
東北林區,一些沒有污染的林蛙養殖場的河流或小溪,有時還能看到蝲蛄的身影。

生物學習性


棲息習性

東北蝲蛄生態適應性極強。在江河、湖泊、水庫、溝渠、坑塘、稻田、沼澤等環境中均能生長繁殖,尤喜生活在水草叢深處;也能在河岸、溝崖藉助於鰲足造洞穴,棲居繁殖;可較長時間離水或穴居,對不良環境的耐受力較強,有避強光趨弱光及晝伏夜出的習性。東北蝲蛄為廣溫性動物,較耐低溫,其生長水溫為6-31℃,最適溫度為13-24℃;4℃以下停食,2℃以上入洞越冬,32℃以上入深水或入洞穴避暑;多在水底、水草及其它物體上營爬行生活,且喜活水新水。生活在水體中的喇蛤,當環境不適時(如缺氧、高溫、水質混濁等)便爬上陸地尋找新的適宜棲息處。

攝食習性

東北蝲蛄為典型的雜食性動物。自然水域中貝類、小魚、小蝦、蚯蚓、蠅蛆、水生昆蟲、底棲動物和高等植物的種子、嫩葉、碎葉殘片、絲狀藻類、有機腐屑等各種動植物性餌料均食,人工飼養也食蝗蟲、魚粉、蠶蛹、昆蟲成體或幼體、米糠、酒糟以及各種餅類和糧食。尤喜食動物性飼料,不論鮮活腐敗都食。以第一鰲足捕食大型食物,第2、3鰲足捕獲小型食物,獵取后迅速躲藏,用鰲足保護,以防被搶。攝食時間多在傍晚、日落3小時后或天亮前,而以黃昏為盛期。東北喇姑的耐飢力很強,10-15天不進食仍能正常生活。在適溫範圍內,隨著水溫的升高,其攝食強度增加。

繁殖習性

東北蝲蛄的繁殖時間一般在5月初到8月下旬,而以5月20日到8月1日前後為繁殖盛期。產卵水溫為9-28℃,最適水溫為16-24℃。性成熟的雌、雄喇蛤交配前均不脫殼(其它甲殼類有脫殼現象),交配1-3次即可產卵,產出的卵粘附在雌蝲蛄腹肢上孵化。剛產出的卵為桔紅色,圓球形,直徑1~2mm。隨著胚胎髮育的進展,受精卵逐漸呈棕褐色。東北蝲蛄的產卵數量與親本個體大小及性腺發育程度有關,一般為90~40粒左右,水溫為20~23℃時30~35天孵化出苗。東北蝲蛄產卵數量雖不多,但由於雌體有抱卵習性,使受精卵受到良好保護,故孵化率仍較高。這也是該生物種群數量較大、資源較豐富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工養殖


池塘養殖:主要有單養和魚、蝲蛄混養兩種模式。單養蝲蛄的池塘,一般投放規格為25~30g的性成熟喇姑10~15kg/100 ;水草較多的池塘放養20kg/100 左右;有樹木遮蔭的池塘放養25kg/100;無水草與樹木覆蓋而精養條件較好的池塘,可增加到30~45kg/100 。通過其自然繁殖,在人工投飼、輪捕與科學管理條件下,當年可凈產蝲蛄600-900kg/100 ,規格為15~20g。
稻田養殖:在利用稻田飼養之前,稻田中天然分佈的蝲蛄僅作為一種副產品。稻田養殖東北蝲蛄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稻、蝲蛄雙收制;二是只收蝲蛄不收稻,水稻只作為蝲蛄的飼料。我國東北地區宜採用雙收制,達到稻穀、蝲蛄雙豐收。在三江平原沼澤區,秧苗返青后一次性放養規格為0.5-2g的幼蝲蛄3.7X ~4.2X只/100(規格盡量整齊),秋後可凈產規格為20~25g的商品蝲蛄250~600kg/100 ,經濟效益可比純種稻提高1.7-2.9倍。
其它養殖方式:除利用池塘稻田養殖外,還可開發農田排水溝渠、廢舊河道、沼澤、葦塘、草塘等荒廢水域資源,充分利用這些水體中豐富的天然餌料資源,實行混養或單養。根據第二松花江流域和桃兒河水域部分農戶的養殖實績,可凈產商品蝲蛄750~1500kg/100 。

綜合應用


作為餌料增殖:東北蝲蛄既可直接食用,還可作為魚類餌料移植、放養到適宜的水域,增加經濟魚類產量。
加工出口蝦仁:東北蝲蛄作為淡水鰲蝦的一種,除鮮活銷售外,還可加工成鮮蝦仁或凍蝦仁上市,進一步提高其經濟利用價值,並試銷國外。
提取甲殼素:東北蝲蛄肉可作為風味獨特的高檔食品,其甲殼還是生產可溶性甲殼素的上等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