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氫葉酸

還原型葉酸

四氫葉酸(Tetrahydrogen folic acid,代號為FH4或THFA)是葉酸在體內的主要存在形式,又稱輔酶F(CoF),分子式為C19H23N7O6,它是葉酸分子中蝶啶的5、6、7、8位各加一個氫形成的,是輔酶形式的葉酸的母體化合物。接觸空氣容易氧化。當葉酸缺乏或某些藥物抑制了葉酸還原酶,使葉酸不能轉變為四氫葉酸,都可影響血細胞的發育和成熟,造成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四氫葉酸在體內作為一碳基團轉移酶系的輔酶,以一碳基團的載體參與一些生物活性物質的合成,如嘌呤、嘧啶肌酸、膽鹼、腎上腺素等。

計算化學數據


分子量:445.42922 [g/mol]
分子式:C19H23N7O6
疏水徠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0.6
氫鍵供體數量:8
氫鍵受體數量:9
可旋轉化學鍵數量:9
互變異構體數量:85
準確質量:445.170982
同位素質量:445.170982
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TPSA):207
重原子數量:32
形式電荷:0
複雜度:834
同位素原子數量:0
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1
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1
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共價鍵單元數量:1
功能3d受體數量:6
功能3 d供體數量:7
功能3d陰離子數量:2
功能3 d陽離子數量:3
功能3 d環數量:3
有效轉子數量:10.8
構象異構體抽樣RMSD:1
CID構象異構體數量:229

定義


四氫葉酸
四氫葉酸
四氫葉酸是體內一碳單位轉移酶系統中的輔酶,是由葉酸在維生素C和NADH+存在下,經葉酸還原酶作用下生成二氫葉酸,然後由二氫葉酸還原酶催化生成四氫葉酸。四氫葉酸是一碳基團的載體,可傳遞一碳單位,參與嘌呤、嘧啶的合成,對正常血細胞的生成具有促進作用。所以當葉酸缺乏或某些藥物抑制了葉酸還原酶,使葉酸不能轉變為四氫葉酸,都可影響血細胞的發育和成熟,造成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化學性質


葉酸的輔酶亦稱輔酶F。是葉酸的還原物,(FAH4)接觸空氣容易氧化。開始合成甲醯基的衍生物(N5-甲醯四氫葉酸),作為Leuconostoccitrovorum 8081(后訂正為Pediococcus cerevisiae)的發育因子(葉酸無效),亦稱亞葉酸因子(citrovor-um factor,CF或folinic acid),或甲醯四氫葉酸。是在FAH4的N5上連接-CHO的物質,已從肝臟中分離出來。

生理作用


在生物體中,作為活性甲酸由酶促反應易與N10-甲醯FAH4,N5·10-次甲FAH4和N5·10-亞甲FAH4等間互相轉移,C1基即甲醯基,甲基,羥甲基或亞胺甲基(-CH=NH)等的轉移。在具有c1基中間產物的嘌呤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甘氨酸與絲氨酸的轉換,組氨酸的分解等過程中具有輔酶的作用。在動物中,四氫葉酸是經由二氫葉酸的二個階段還原反應而生成。氨甲蝶呤在此步驟中抑制輔酶的合成。在微生物中,二氫蝶酸和谷氨酸結合而生成二氫葉酸。
四氫葉酸分子式中第5,10兩個氫原子即為一碳單位的傳遞體。所謂一碳單位,是指在代謝過程中某些化合物分解代謝生成的含一個碳原子的基團,如甲基(CH3)、亞甲基(—CH2)、次甲基或稱甲烯基(=CH—)、甲醯基(—CHO)、亞胺甲基(—CH=NH)等。
四氫葉酸攜帶這些一碳單位,形成10-甲醯基四氫葉酸(10-CHO-THF)、5,10亞甲基四氫葉酸(5,10-CH2-GHF)、5-甲基四氫葉酸(5-CH3-THF)及5亞胺甲基四氫葉酸(5-CH=NH-THF)等。基中5-甲基四氫葉酸與血漿蛋白相結合,主要轉運到肝臟貯存。

生理功能


四氫葉酸是一碳基團轉移酶的輔酶,具有傳遞一碳基團的作用,是許多生物合成反應所必需的輔酶,其分子中的N5和N10是結合一碳基團的部位。因一碳基團是生物體內合成嘌呤核苷酸和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原料之一,所以葉酸在核酸的生成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並對蛋白質的合成和細胞的生長產生影響。
若機體內缺乏四氫葉酸,則使多種生物合成反應受阻;高等動物最典型的表現為血紅細胞的發育和成熟受到影響,易發生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症;人在懷孕期,由於需要量增高可導致缺乏,嚴虧者可使胎兒發生神經管畸形。

利用


體內葉酸經葉酸還原酶的還原作用和維生素Bi2的催化作用后變成四氫葉酸,後者是DNA合成過程中必需的輔酶。因此,維生素B12或葉酸缺乏都可致四氫葉酸減少,進而引起DNA合成減少。幼稚紅細胞內的DNA合成減少使其分裂和增殖時間延長,導致細胞核的發育落後於胞漿(血紅蛋白的合成不受影響)的發育,使紅細胞的胞體變大,形成巨幼紅細胞。由於紅 細胞生成速度慢,加之異形的紅細胞在骨髓內易被破壞,進入血循環的成熟紅細胞壽命也較短,從而造成貧血。
關於5-甲基四氫葉酸 採用ODS分離柱(250 mm×4.6 mm i.d.)、恆組成流動相(8.5% CH3CN-33 mmol·L-1磷酸緩衝液,pH 3.0)並結合熒光檢測的高效液相色譜(HPLC)技術,可以對生物體內重要的葉酸存在形態,四氫葉酸和5-甲基四氫葉酸進行分析定量;將這種檢測方法應用於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和甲硫氨酸合成酶的活性分析,不需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並且具有檢測靈敏度高、特異性強、重複性好、操作簡單迅速的特點。使用抗壞血酸、巰基乙醇二硫蘇糖醇,在檢測過程中葉酸化合物和酶保持穩定;反應體系中也沒有任何試劑會幹擾反應產物四氫葉酸和5-甲基四氫葉酸的HPLC檢測.
體內葉酸經葉酸還原酶的還原作用和維生素Bi2的催化作用后變成四氫葉酸,後者是DNA合成過程中必需的輔酶。因此,維生素B12或葉酸缺乏都可致四氫葉酸減少,進而引起DNA合成減少。幼稚紅細胞內的DNA合成減少使其分裂和增殖時間延長,導致細胞核的發育落後於胞漿(血紅蛋白的合成不受影響)的發育,使紅細胞的胞體變大,形成巨幼紅細胞。由於紅 細胞生成速度慢,加之異形的紅細胞在骨髓內易被破壞,進入血循環的成熟紅細胞壽命也較短,從而造成貧血。
激素與維生素
▪ 激素▪ 同工激素▪ 激素綴合物▪ 抗激素▪ 激素核受體
▪ 激素受體▪ 激素原▪ 激素應答元件▪ 激素信號傳送▪ 激素生成
▪ 激素缺乏症▪ 激素過多症▪ 內分泌功能亢進▪ 動物激素▪ 類固醇激素
▪ 17-羥皮質類固醇▪ 皮質類固醇▪ 腎上腺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 皮質酮
▪ 可的松▪ 氫化可的松▪ 鹽皮質[激]素▪ 醛固酮▪ 脫氧皮質酮
▪ 脫氧皮質醇▪ 性激素▪ 17-酮類固醇▪ 雄激素▪ 睾丸雄激素
▪ 睾酮▪ 雙氫睾酮▪ 丙酸睾丸素▪ 本膽烷醇酮▪ 雄固烷

其他科技名詞

▪ 雄烯二酮▪ 雄酮▪ 脫氫表雄酮▪ 雌激素▪ 雌二醇
▪ 雌三醇▪ 雌酮▪ 雌烷▪ 孕激素▪ 孕固烷
▪ 孕二醇▪ 孕烷二酮▪ 孕烯醇酮▪ 孕酮▪ 乙炔睾酮
▪ 乙菧酚▪ 反類固酮▪ 黃體製劑▪ 蛻皮素▪ 蛻皮類固醇激素
▪ 化蛹激素▪ 趨化性激素▪ 促生長素▪ 生長調節肽▪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 促甲狀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 促黃體素▪ 促卵泡[激]素▪ 人絨毛膜促性腺素
▪ 催乳素▪ 絨毛膜生長催乳素▪ 人絕經促性腺素▪ 絨毛膜促性腺素▪ 絨毛膜促甲狀腺素
▪ 促性腺素釋放[激]素▪ 促卵泡激素抑釋素▪ 雄配素▪ 促配子成熟激素▪ 雄激素結合蛋白質
▪ 促黑[細胞激]素▪ 黑素濃集激素▪ 下丘腦激素▪ 釋放素▪ 促腎上腺皮質素釋放素
▪ 促腎上腺皮質素釋放素結合蛋白質▪ 促甲狀腺素釋放素▪ 促黃體素釋放素▪ 促生長素釋放素▪ 促卵泡激素釋放素
▪ 抑制素▪ 促生長素抑制素▪ 促黑素抑釋素▪ 促黑素釋放素▪ 促黑素調節素
▪ 褪黑[激]素▪ 松果體激素▪ 抑素▪ 激活蛋白▪ 瘦蛋白
▪ 促脂解素▪ 脂連蛋白▪ 尾促皮質肽▪ 尾緊張肽▪ P 物質
▪ 神經激肽K▪ 神經激素▪ 兒茶酚胺類激素▪ 兒茶酚胺能受體▪ 自體有效物質
▪ 抗排卵肽▪ 垂體後葉激素▪ 後葉激素運載蛋白▪ 催產素▪ 8-精催產素
▪ 鳥催產素▪ 軟骨魚催產素▪ 催乳素釋放素▪ 催乳素釋放抑制素▪ 初乳激肽
▪ 鬆弛素▪ 升壓素▪ 精氨酸升壓素▪ 賴氨酸升壓素▪ 利尿激素
▪ 利尿鈉激素▪ 利尿鈉肽▪ 心房鈉尿肽▪ 腦鈉肽▪ C型利尿鈉肽
▪ 尿舒張肽▪ 胸腺體液因子▪ 胸腺生成素▪ 胸腺素▪ 胸腺刺激素
▪ 甲狀腺球蛋白▪ 甲狀腺激素▪ 甲狀腺素▪ 3,5,3′-三碘甲腺原氨酸▪ 甲[狀]腺原氨酸
▪ 甲狀腺激素受體▪ 甲狀旁腺激素▪ 腎上腺素▪ 變腎上腺素▪ 去甲腎上腺素
▪ 降鈣素▪ 降鈣素基因相關肽▪ 縮膽囊肽▪ 促十二指腸液素▪ 內皮肽
▪ 促腸液蛋白▪ 腸抑胃肽▪ 腸高血糖素▪ 腸激肽▪ 腸抑肽
▪ 促胃液素▪ 胃腸激素▪ 抑胃素▪ 尿抑胃素▪ 促胃動素
▪ 食慾肽▪ 食慾刺激[激]素▪ 腸絨毛促動素▪ 腸降血糖素▪ 活性腸高血糖素
▪ 可卡因苯丙胺調節轉錄物▪ 催涎肽▪ 胰島素▪ 促胰島素▪ 胰激肽原
▪ 胰抑釋素▪ 促胰液素▪ 胰高血糖素▪ 胰多肽▪ 腮腺素
▪ 五肽促胃液素▪ 生酮激素▪ 抗雌激素▪ 嗜酸性粒細胞趨化性多肽▪ 嗜酸性粒細胞生成素
▪ 促紅細胞生成素▪ 激肽▪ 激肽原▪ 緩激肽▪ 胰激肽
▪ 緩激肽增強肽▪ 細胞因子▪ 膠質細胞生長因子▪ 神經膠質瘤源性生長因子▪ 分化因子
▪ 趨化因子▪ 分形趨化因子▪ 晶體誘導趨化因子▪ 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
▪ 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 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 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 紅細胞集落刺激因子▪ 生長因子
▪ 表皮生長因子▪ 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 酸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 鹼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 角質細胞生長因子
▪ 上皮調節蛋白▪ 造血細胞因子▪ 造血生長因子▪ 肝細胞生長因子▪ 幹細胞生長因子
▪ 神經營養因子▪ 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 膠質細胞源性神經營養因子▪ 睫狀神經營養因子▪ 白[細胞]介素
▪ 白介素-1▪ 白介素-2▪ 白介素-3▪ 白介素-4▪ 白介素-5
▪ 白介素- 6▪ 白介素-8▪ 白介素-11▪ 白介素-13▪ 白介素-18
▪ 人兩棲調節素▪ 缺氧誘導因子▪ 干擾素▪ 白血病抑制因子▪ 淋巴因子
▪ 白細胞移動抑制因子▪ 淋巴細胞源性趨化因子▪ 巨噬細胞抑制因子▪ 巨核細胞刺激因子▪ 中期因子
▪ 移動增強因子▪ 移動抑制因子▪ 促分裂因子▪ 單核因子▪ 米勒管抑制物質
▪ 神經生長因子▪ 神經細胞黏附分子▪ 神經調節蛋白▪ 神經白細胞素▪ 神經配蛋白
▪ 神經調節肽▪ 神經調節肽B▪ 神經調節肽U▪ 神經降壓肽▪ 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
▪ 胰島素受體底物▪ 抑癌蛋白M▪ 植物硫酸肽▪ 多肽激素▪ 前激素原
▪ 促炎性細胞因子▪ 促前胸腺激素▪ 抗胰島素蛋白▪ 血管活性腸收縮肽▪ 血管活性腸肽
▪ 血管活性肽▪ 血管舒張肽▪ 血管生成因子▪ 血管生成蛋白▪ 血管緊張肽原
▪ 血管緊張肽▪ 血管緊張肽Ⅰ▪ 血管緊張肽Ⅱ▪ 胃酶解血管緊張肽▪ 蛙皮降壓肽
▪ 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 施萬細胞瘤源性生長因子▪ 血清胸腺因子▪ 性激素結合球蛋白▪ 骨骼生長因子
▪ 斯坦尼鈣調節蛋白▪ 類固醇[激素]受體▪ 類固醇受體超家族▪ 類固醇受體輔激活物▪ 鹽皮質[激]素受體
▪ α雌激素受體▪ 細胞因子信號傳送阻抑物▪ 血小板生成素▪ 轉化生長因子▪ 轉化生長因子-β
▪ 脾白細胞激活因子▪ 腫瘤壞死因子▪ 腫瘤血管生長因子▪ 血管細胞黏附分子▪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 內皮細胞源性血管舒張因子▪ 紅細胞克呂佩爾樣因子▪ 抑咽側體神經肽▪ 促咽側體神經肽▪ 類花生酸
▪ 凝血NFDA3烷▪ 白三烯▪ 前列環素▪ 前列腺素▪ 前列腺烷酸
▪ 前列腺素類激素▪ 保幼激素▪ 蛻殼激素▪ 滯育激素▪ 蝗速激肽
▪ 蜚蠊激肽▪ 蜚蠊焦激肽▪ 鞣化激素▪ 環境激素▪ 促醛固酮激素
▪ 外分泌腺▪ 胞內分泌▪ 內分泌▪ 自分泌▪ 旁分泌
▪ 神經分泌▪ 遠距[離]分泌▪ 交配素▪ 信息素▪ 信號素
▪ 互利素▪ 利它素▪ 利己素▪ 趨化物▪ 應激激素
▪ 系統素▪ 轉移因子▪ 植物激素▪ 植物生長調節劑▪ 植物生長素
▪ 赤霉素▪ 細胞分裂素▪ 玉米素▪ 吲哚-3-乙酸▪ 脫落酸
▪ 乙烯▪ 寡糖素▪ 菜籽固醇內酯▪ 植物蛻皮素▪ 開花激素
▪ 茉莉酸▪ 水楊酸▪ 愈傷酸▪ 愈傷激素▪ 維生素
▪ 脂溶性維生素▪ 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原▪ 維生素A▪ 類視黃醇
▪ 視黃醛▪ 視黃酸▪ 3-脫氫視黃醇▪ 視黃酸受體▪ 視黃醇結合蛋白質
▪ 類胡蘿蔔素▪ 鏈孢紅素▪ 番茄紅素▪ 葉黃素▪ β胡蘿蔔素
▪ 複合維生素B▪ 維生素B1▪ 硫色素▪ 維生素B2▪ 泛酸
▪ 葉酸▪ 蝶酸▪ 四氫葉酸▪ 煙酸▪ 煙醯胺
▪ 維生素B6▪ 吡哆醛▪ 磷酸吡哆醛▪ 吡哆胺▪ 吡哆醇
▪ 維生素B12▪ 硫辛酸▪ 吡咯並喹啉醌▪ 生物素▪ 維生素C
▪ 維生素D▪ 1,25-二羥膽鈣化醇▪ 維生素D2▪ 維生素D3▪ 25-羥膽鈣化醇
▪ 7-脫氫膽固醇▪ 麥角固醇▪ 維生素E▪ 維生素K▪ 葉綠基甲萘醌
▪ 甲萘醌▪ 甲基萘醌▪ 維生素PP▪ 異戊二烯▪ 類異戊二烯
▪ 異戊二烯化▪ 硫辛醯基▪ 硫辛醯賴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