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9條詞條名為西江月的結果 展開
西江月
詞牌名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又名“白蘋香”“步虛詞”“江月令”等。
唐五代詞本為平仄韻異部間協,宋以後詞則上下闋各用兩平韻,末轉仄韻,例須同部。以柳永詞《西江月·鳳額綉簾高卷》為正體,雙調五十字,前後段各四句兩平韻一葉韻。
另有五十字前後段各四句兩平韻兩葉韻,五十一字前後段各四句兩平韻兩仄韻,五十六字前後段各四句三平韻等變體。代表作有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等。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其調名有可能取自李白《蘇台覽古》的詩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 “西江月”調大致形成於唐五代時期,最初為民間流行歌曲,後來因為清越哀傷,轉入法部道曲,在流傳和發展過程中逐漸與文人創作統一,格律逐漸完善,直至最後脫離樂譜成為成熟的文學範式。
“西江月”作為詞牌,最早見於唐玄宗時的《教坊記》。這一詞調,源起於唐代教坊的法曲歌曲,而更可能來自於前代南朝的清商樂。唐五代時期存詞數目較少,唐代呂岩所作《西江月·著意黃庭歲久》和《西江月·任是聰明志士》兩首為最早可見的《西江月》,後人多認為這兩首系託名所作。《敦煌曲子詞》存有三首無名氏的《西江月》,《尊前集》收錄五代歐陽炯《西江月·月映長江秋水》和《西江月·水上鴛鴦比翼》兩詞,可能是此調最早的文人作品。及至兩宋,《西江月》詞調的格律、音韻、句式等得以發展與統一,在內容題材和藝術形式等各方面都得以開拓與創新,依調填制的詞作蜂擁而出,參與創製的詞人輩出,共計156人,共填制473首(不計異名詞作),佔兩宋詞壇詞人總數的11.8%,詞作總數的2.6%,蘇軾、辛棄疾等諸多宋詞大家都有不少《西江月》詞流傳於世,其中不乏流傳千古之佳作。
此調通用名為“西江月”,此外還有“白蘋香”“步虛詞”“壺天曉”“醉高歌”“玉樓三澗雪”“晚香時候”“雙錦瑟”等多個別名。“白蘋香”因歐陽炯詞有“兩岸蘋香暗起”句而得名;“步虛詞”因程珌詞而得名;“晚香時候”又叫“晚春時候”,因宋代韓淲詞而得名;“江月令”因元代王行詞而得名;“玉爐三澗雪”因元代丘處機詞而得名;“壺天曉”因明代馬守貞詞而得名。“西江月”調的異名詞作一般出現在南宋之後,乃是詞人追求標新立異的創新之舉,並不通行於詞壇。此調之所以出現多個異名,既有詞人喜歡別立新名標新立異之故,又有引用詞中句子做調名的原因,同時還是詞體功能集中的結果。一方面,與詞人喜歡別立新名、標新立異有關。如“壺天曉”“醉高歌”“雙錦瑟”,皆是詞人在創作時追求新奇所取的異名。另一方面,詞調名來源於詞中句子,如“白蘋香”因末句“兩岸蘋香暗起”得名,“晚香時候”是如此。此外,還是詞體功能集中的結果。這點以道教詞人尤甚。丘處機為宣傳教義,改名為“玉爐三澗雪”。類似情況在金元道人詞中很多。
《詞徵》中將“西江月”詞調併入“中呂宮”和“道調宮”。柳永的《樂章集》中將其列入“中呂宮” 。敦煌琵琶譜存此曲音譜。“西江月”詞調在用韻上,唐五代詞本為平仄韻異部間協,宋以後詞則上下闋各用兩平韻,末轉仄韻,例須同部。
敦煌曲子詞三首字數略有參差,但均為前後段各兩平韻兩葉韻者,如:“女伴同尋煙水。今宵江月分明。舵頭無力別一舡橫。波面微風暗起。撥棹乘舡無定止。拜詞處處聞聲。連天紅浪浸秋星。誤入蓼花叢里。”五代歐陽炯兩首為五十字體,其用韻同敦煌曲子詞,如其:“月映長江秋水。分明冷浸星河。淺沙汀上白雲多。雪散幾叢蘆葦。扁舟倒影寒潭裡。煙光遠罩清波。笛聲何處響漁歌。兩岸藏香暗起。”此體每段兩個平聲韻包孕於仄韻之中,而且仄韻與平韻的韻母是不同的。此體宋人用者甚少,而通用之體即如蘇軾前後段兩平韻一葉韻者。一葉韻體起於宋初柳永,如其:“鳳額綉簾高卷,獸環朱戶頻搖。兩竿紅日上花梢。春睡厭厭難覺。好夢狂隨飛絮,閑愁濃勝香醪。不成雨暮與雲朝。又是韶光過了。”
宋代沈義父《樂府指迷》談到詞之句中韻說:“詞中多有句中韻,人多不曉。不惟讀之可聽,而歌時最要葉韻應拍,不可以等閑字而不押。”他以《西江月》為例:“如平聲押東字,側聲須押董字、凍字韻方可。”這即是說此體中所用仄聲韻,必須為平聲韻之同韻者,於詞韻書中之同部之韻。《詞譜》於此調共列五體,以五十字,每段兩平韻一葉韻者為宋人通行之正體。柳永與蘇軾均於每段第一、二句為對偶,但也可以不對。此體可平可仄之處較多,宋人用此調者極眾。此調共八句,其中兩個七字句,其餘六個均為六字句,但兩結句以同韻部之仄韻而使全調聲情於平緩中突然變化,產生曲折的藝術效應。此調適應之題材極廣泛,凡寫景、抒情、議論、感懷、憑弔、懷古、戲謔、敘事等均宜。蘇軾十三首,其中名篇較多,如《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霧》《西江月·三過平山堂下》《西江月·照野瀰瀰淺浪》等,有助於定體。
正體,雙調五十字。前後段各四句,兩平韻,一葉韻。以柳永《西江月·鳳額綉簾高卷》為代表。此調始於南唐歐陽炯,前後段兩起句俱葉仄韻,自宋蘇軾、辛棄疾外,填者絕少,故此詞必以柳詞為正體。沈義父《樂府指迷》云:“《西江月》第二句平聲韻,第四句就平聲切去押仄韻,如平聲押‘東’字,仄聲須押‘董、凍’字韻,不可隨意押入他韻。”其說正與柳詞體合。若吳詞之兩段各韻,歐詞之添字,趙詞之不葉韻,皆變體也。前段第四句,晏幾道詞“曉鏡心情更懶”,“更”字仄聲。後段第三句,司馬光詞“笙歌散后酒微醒”,“笙”字平聲。末句,歐陽炯詞“猶占鳳樓春色”,“鳳”字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之,余參下詞。
變體一,雙調五十字。前後段各四句,兩平韻,兩葉韻。以蘇軾《西江月·重九》為代表。此詞兩起句俱葉仄韻,歐陽炯“水上鴛鴦”詞、辛棄疾“貪數明朝”詞即此體也,其可平可仄與柳詞同,故不復注。按歐詞韻,以“力”“色”葉“衣”“眉”“期”“枝”,蓋遵古韻“陌”“錫”“職”通“寘”“未”,以四支無入聲也,不若蘇詞韻之“虞”“麌”“遇”本部三聲者為合法,故采蘇詞為譜。
變體二,雙調五十字。前後段各四句,兩平韻,一葉韻。以吳文英《西江月·賦瑤圃青梅枝上晚花》為代表。此與柳詞同,惟前後段各韻異。周紫芝“池面風翻”詞正與之合。
變體三,雙調五十一字。前後段各四句,兩平韻,兩仄韻。以歐陽炯《西江月·月映長江秋水》為代表。此見《尊前集》,換頭句較“水上鴛鴦”詞多一字,但此詞押韻,又與諸家不同。按古韻從無“五歌”通“四寘”之例,此蓋以“葦”“起”押“水”“里”,“多”“歌”押“河”“波”也。唐人有間押之法,采以備體。
變體四,雙調五十六字。前後段各四句,三平韻。以趙以仁《西江月·夜半沙痕依約》為代表。此詞兩結句不葉仄韻,又各添三字作九字句,見周密《絕妙好詞》選本。宋元人無填此者,采之以備一體。
正體
格律對照例詞:柳永《西江月·鳳額綉簾高卷》
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
鳳額綉簾高卷,獸鐶朱戶頻搖。兩竿紅日上花梢,春睡懨懨難覺。
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
好夢枉隨飛絮,閑愁濃勝香醪。不成雨暮與雲朝,又是韶光過了。
變體一
格律對照例詞:蘇軾《西江月·重九》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
點點樓頭細雨,重重江外平湖。當年戲馬會東徐,今日凄涼南浦。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莫恨黃花未吐,且教紅粉相扶。酒闌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間今古。
變體二
格律對照例詞:吳文英《西江月·賦瑤圃青梅枝上晚花》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
枝裊一痕雪在,葉藏幾豆春濃。玉奴最晚嫁東風,來結梨花幽夢。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
香力添熏羅被,瘦肌猶怯冰綃。綠陰青子老溪橋,羞見東鄰嬌小。
變體三
格律對照例詞:歐陽炯《西江月·月映長江秋水》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月映長江秋水,分明冷浸星河。淺沙汀上白雲多,雪散幾叢蘆葦。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扁舟倒影寒潭裡,煙光遠罩輕波。笛聲何處響漁歌,兩岸蘋香暗起。
變體四
格律對照例詞:趙以仁《西江月·夜半沙痕依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夜半沙痕依約,雨餘天氣溟濛。起行微月遍地東,水影浮起、花影動簾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量減難追醉白,恨長莫盡題紅。雁聲能到畫樓中,也要玉人、知道有秋風。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為韻腳。)
北宋·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北宋·蘇軾《西江月·照野瀰瀰淺浪》
北宋·蘇軾《西江月·梅花》
北宋·蘇軾《西江月·平山堂》
北宋·黃庭堅《西江月·斷送一生惟有》
南宋·向子諲《西江月·五柳坊中煙綠》
南宋·張孝祥《西江月·阻風三峰下》
南宋·張孝祥《西江月·問訊湖邊春色》
南宋·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南宋·辛棄疾《西江月·遣興》
南宋·辛棄疾《西江月·題可卿影像》
南宋·劉辰翁《西江月·新秋寫興》
清代·曹雪芹《西江月·無故尋愁覓恨》
清代·曹雪芹《西江月·富貴不知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