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師

單純的建築專業的設計師

建築設計師是指單純的建築專業的設計師,簡稱建築師,包括建築主體設計、外牆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建築工程師是泛指建築行業的各個工種的工程師,包括電氣、給排水、暖通、消防、建築、結構、土建、裝飾等。建築師通過與工程投資方(即通常所說的甲方)和施工方的合作,在技術、經濟、功能和造型上實現建築物的營造。

工作內容


1、根據設計要求完成建築風格、外形等總體設計;
2、提供各種建築主體設計、戶型設計、外牆設計、景觀設計等;
3、協助解決施工過程中的各種施工技術問題;
4、參與建築規劃和設計方案的審查,建築圖紙修改。
建築師一般在專門的建築事務所工作或從事相關教學科研。
在中國,過去是國有企業單位建築設計院,現均改製為股份制企業單位工作,但也有少數其他專業的精英會偶爾客串建築師的職業。中國現今實行國家註冊建築師制度,分一級註冊建築師和二級註冊建築師。獲得建築學相關學位的人或者建築設計相關工作者必須通過考試才能獲得建築師的執業資格。一個建築事務所必須至少擁有2名一級註冊建築師方可開業。在英國, “建築師”的定義相對狹窄。根據英國《建築師法案》,通常只有通過7年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認可的三階段建築教育的人才能被稱為“建築師”;因為歐盟內部服務領域相互開放,獲得其它歐盟國家執業建築師資格的人在英國亦可享有“建築師”頭銜。而其它的建築設計工作者只能被稱為“建築設計師”。而在義大利,“建築師”是一個很寬泛的稱號,雕塑家、傢具設計師、室內設計師都可以被稱為建築師。

任職要求


1、建築學、建築結構、工民建、土木工程等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
2、3年以上建築設計院工作經驗,有1年以上地產企業工作經驗優先;
3、具備5萬平米以上項目的設計經驗,有地產公司設計管理經驗者優先;
4、熟練掌握設計工作的業務知識,熟悉建築工程設計流程,熟練運用cad、photoshop等相關製圖軟體,較強的方案設計能力,較高的建築審美能力,較強的設計溝通及協調能力;
5、具備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和專業技術經驗,有設計院專業負責人或技術負責人相關經歷優先。

證書


為貫徹國家科教興國戰略,提高勞動者素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條,“實施職業教育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同國家制定的職業分類和職業等級標準相適應,實行學歷證書、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1、 CVEQC認證證書(全國職業教育資格認證)持有者已經通過了中國職業教育資格認證指導中心組織的培訓和相應的考試,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和知識。
2、CVEQC證書可作為勞動者崗前培訓、在職培訓、提高培訓、繼續教育的培訓認證;也是勞動者“先培訓、后就業,先培訓、後上崗”的憑證。
3、CVEQC證書是中國職業教育資格認證指導中心頒發的專業技能證書。標有證書序列號、證書編號、培訓者及證書持有者身份證號碼,並蓋有全國職業教育管理委員會、中國職業教育資格認證指導中心的證書專用章。
4、證書證明參加培訓及證書持有者具有系統地接受崗位技能培訓的經歷,證書在全國範圍內有效。

獎勵


對在世的建築師的最高獎勵是普利茲克獎,它是一項終身成就獎,被認為是建築界的諾貝爾獎。其它對傑出建築師的獎項還有密斯·凡·德羅歐洲當代建築獎(Mies van der Rohe Award)、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金牌獎(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斯特林獎、美國建築師協會金牌獎(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日本國家藝術大獎以及針對伊斯蘭建築的阿卡汗獎(Aga Khan Award for Architecture)等等。梁思成獎是中國建設部頒發的獎項。

發展過程


在逐步複雜的建築營造領域,建築師越來越多地扮演一種在建築投資方和專業施工方(比如建築設備,結構設計等)之間的溝通角色。建築師通常為建築投資者所雇傭並對其負責而不是建築施工者。
一般認為建築師是一種藝術家而不是工程師,他的作品需要工程師從力學角度計算,選取合適的工程材料才能實現,有的建築師的設計過於超出現有的材料能力限制,則無法實現為真實的建築。建築師的設計也必須能說服投資方的贊成,才能付諸實現。歷史上有許多非常有才華的設計,因為不能完全滿足上述兩個條件而沒有能成為真正的建築。
建築師一般在專門的建築事務所工作或從事相關教學科研。
通常而言取得建築師資格必須經過特定的學位審核以及專業鑒定。具體條款參閱各國建築法規。

中國建築師


梁思成
梁思成
梁思成(1901-1972),1915年至1923年就學於北京清華大學, 1927年獲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碩士學位,1948年獲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榮譽博士學位。梁思成長期從事建築教育事業,對建築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學術研究方面,梁思成自30年代起,對中國古代建築進行了系統的調查研究,生前撰寫的許多有關中國古代建築的專著和論文,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梁思成還對北京市的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議,並參加了北京市城市規劃工作,參加了國徽的設計和人民英雄紀念碑、揚州鑒真和尚紀念堂等建築的設計工作,對建築設計的民族形式進行了探索。
梁思成是中國最早用科學方法調查研究古代建築和整理建築文獻的學者之一。他的學術著述,引起了中外學者的重視,是中國建築界的一份寶貴遺產。
吳良鏞
吳良鏞
吳良鏞,生於1922年,曾任國際建築協會(UIA)副主席,世界人類聚居學會(WSE)主席,是新中國建築與城市規劃的先驅者之一。他提出了關於中國建築與城市規劃教育的系統設想與建議,為探討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築與城市規劃教育體系做出了重要貢獻。他規劃設計的代表作品北京菊兒衚衕新四合院住宅工程,被授予聯合國1992年世界人居獎、亞洲建築協會優秀建築設計金獎和中國建築學會優秀建築創作獎。吳良鏞1993年提出人居環境科學,從事探索性研究,1996年3月國際建築師協會授予他建築評論和建築教育獎。由他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發達地區城市化進程中建築環境的保護與發展研究被評為具有國際領先水平重要科研成果。
張開濟
張開濟是新中國第一代建築設計師,1912年出生於上海,1935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建築系,曾任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北京市政府建築顧問、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1990年被建設部授予“建築設計大師”稱號,2000年獲中國首屆“梁思成建築獎”。他曾設計天安門觀禮台、革命博物館、歷史博物館、釣魚台國賓館北京天文館等建築。
楊廷寶
楊廷寶
楊廷寶
楊廷寶(1901-1982),於1921年清華學校畢業后留學美國,入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在全美建築系學生設計競賽中,他榮獲1924年艾默生獎競賽(Emerson Prize Competition )一等獎,同年又獲美國市政藝術協會獎競賽(MuniCipal Art Society Prize Competition)一等獎。
從20年代後期起,由楊廷寶設計的主要作品有京奉鐵路奉天總站、北京交通銀行、南京中央醫院、清華大學圖書館擴建工程、南京中山陵園音樂台、瀋陽東北大學、北京和平賓館等。他還參加過北京人民大會堂、北京火車站、北京圖書館(新館)、毛主席紀念堂等工程的方案設計。他一生主持、參加和指導的建築設計達100餘項。楊廷寶在建築設計中,重視國情,注重環境,善於運用中西建築傳統手法,並對現代中國建築風格作了不懈的探索。在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基本功和設計方法的訓練,提倡向實際學習。

世界建築師


W.格羅皮烏斯,
密斯凡德羅,
赫爾辛基火車站,芬蘭(1906~1916年)
建築師:E.沙里寧
芬蘭赫爾辛基火車站建於1906~1916年,是本世紀初車站建築中的珍品,也是北歐 早期現代派範疇的重要建築實例,但基本上還是折衷主義的。它輪廓清晰,體形明快,細部簡練,既表現了磚石建築的特徵,又反映了向現代派建築發展的趨勢。赫爾辛基火車站的設計者是著名建築師艾里爾·沙里寧(Eliel Saarinen,1873~1950年),赫爾辛基火車站是他的浪漫古典主義建築的代表作,雖有古典之厚重格調,但又高低錯落,方圓相映,因而生動活潑,有紀念性而不呆板,被視為20世紀建築藝術精品之一。
米拉公寓,西班牙巴塞羅那(1906~1910年)
建築師:A.高迪
米拉公寓於1906~1910年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建成。設計米拉公寓的西班牙著名建築 師A.高迪(Atonio Gaudi,1852—1926年)是在建築藝術探新中勇於開闢另一條道路的人,他以浪漫主義的幻想極力使塑性藝術滲透到三度空間的建築中去,在米拉公寓設計中,把重點放在造型的藝術表現方面。他發揮想象力,建築形象奇特,怪誕不經。同時吸收了伊斯蘭建築的風格,與哥特式建築的結構特點相結合,採取自然的形式,精心去探索他獨創的塑性建築楷模。
林肯紀念堂,美國華盛頓(1919~1922年)
建築師:H.培根
林肯紀念堂由美國建築師亨利·培根設計,坐落在摩爾林蔭大道末端的一處人造高 地上,面積為2200平方米,對面是華盛頓紀念碑。紀念堂吸取了古希臘神廟的傳統手法,四周有36根大理石的多立克式柱子圍繞,象徵林肯時期美國的36個州。雖然平面似古希 臘神廟,但沒有通常希臘神廟的山花,而是一個團進去的屋頂層,放在古典柱式的頂部。
紀念堂內部用排列柱將平面劃分為一個主廳和兩個側廳,側廳內牆壁上繪製了表現林肯一生中最顯著成就和重要事件的壁畫。整個紀念堂的高潮是正對入口位於主廳中央的林肯雕像。在從入口到雕像這一縱向序列的引導下,人們會感受到氣氛的莊嚴。爾後人們會漸漸看清這尊在散射入室的陽光照射下表情嚴肅的林肯雕像,林肯雕像的布置和縱橫方向巧妙的序列引導形成了莊嚴肅穆的氣氛,這是這座紀念建築設計上的傑出手筆。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瑞典(1909~1923年)
建築師:R.奧斯特柏格
本世紀20年代,創造新建築風格的呼聲已在西歐興起,而傳統建築風格仍保持著強勁的勢頭。1923年落成的這幢市政廳即是尊重和繼承傳統的一種表現。瑞典建築師R.奧斯特柏格在市政廳設計中,他尊重古典建築但又不受其限制,而將歷史上的多種建築風格與手法融合一起,創作了這座體形高低錯落、虛實相諧的水邊建築。市政廳內的幾個大廳裝飾華麗而不俗,具有北歐地區的詩情畫意,被認為是民族浪漫主義建築的一個精品。
施羅德住宅,荷蘭烏德勒支市(1924年)
建築師:G.里特維德
設計人G.里特維德是傢具設計師兼建築師,受荷蘭當時“風格派”影響。風格派藝術家倡導藝術作品應是幾何形體和純粹色塊的組合構圖。這座施羅德住宅是風格派藝術主張在建築領域的典型表現。由光光的牆板,簡潔的體塊,大片玻璃組成橫豎錯落,若即若離的構圖,與當時著名的荷蘭畫家蒙德里安的繪畫有十分相似的意趣,如同一座三維的風格派繪畫。施羅德住宅對許多現代建築師的建築藝術觀念有不小的影響。
包豪斯校舍德國(1926年)
建築師:w.格羅皮烏斯
此建築群由著名建築師W.格羅皮烏斯設計,建於德國德騷市。它由教學樓、實習工廠和學生宿舍三部分組成。空間布局的特點是根據使用功能組合為既分又合的群體,既獨立分區,又方便聯繫。教學樓與實習工廠均為四層,佔地最多。宿舍在另一端,高六層,連接二者的是兩層的飯廳兼禮堂。居於群體中樞並連接各部的是行政、教師辦公室和圖書館。建築佔地面積為2630平方米。這樣不同高低的形體組合在一起,既創造了在行進中觀賞建築群體給人帶來的時空感受,又表達了建築物相互之間的有機關係,更體現了“包豪斯”的設計特點:重視空間設計,強調功能與結構效能,把建築美學同建築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經濟性與建造的精美直接聯繫起來。這座校舍和包豪斯學校的教學方針與方法均對現代建築的發展產生過極大的影響。
薩伏伊別墅,法國普瓦西(1928~1930年)
建築師:勒·柯布西耶
薩伏伊別墅位於法國巴黎近郊,這是一個富豪的別墅。由勒·柯布西耶大師於1928年設計,1930年建成。地段為十二英畝,建築佔地只有20.50米X20米,方形,高三層。這座別墅的價值遠遠超過了它作為獨立住宅的自身,由於它在西方“現代建築”歷史上的重要地位,被譽為“現代建築”經典作品之一,它是與勒·柯布西耶的全部建築和城市規劃事業相關聯的。勒·柯布西耶的許多建築觀點早期是由小住宅設計體現出來的。1926年他把“新建築”與舊建築進行比較,提出新建築的五個特點:(1)支柱層,主要房間設在二層;(2)屋頂花園;(3)自由的平面;(4)橫向長窗;()自由立面(成為一片可供自由處理的透明或不透明的薄壁)。薩伏伊別墅就是綜合體現上述特點的,與傳統住宅建築完全不同的代表作。從外觀上看,形體簡單,但內部空間卻很複雜。它與歐洲傳統住宅大異其趣,表現出20年代建築運動激烈的革新精神和建築觀念。
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西班牙(1929年)
建築師:密斯·凡·德·羅
1929年巴塞羅那世界博覽會有個德國館,轟動了整個建築界。博覽會結束,該館也隨之拆除了,存在時間不足半年,但其所產生的重大影響一直持續著。德國建築大師密斯·凡·德·羅在這個建築物中完全體現了他在1928年所提出的“少就是多”的建築處理原則。他認為,當代博覽會不應再具有富麗堂皇和競市角遂功能的設計思想,應該跨進文化領域的哲學園地。建築本身就是展品的主體。塑造建築空間,以水平和豎向的布局、透明和不透明材料的運用,以及結構造型等,使建築進入詩意般的水平。這座德國館建立在一個基座之上,主廳有8根金屬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頂。大理石和玻璃構成的牆板也是簡單光潔的薄片,它們縱橫交錯,布置靈活,形成既分割又連通,既簡單又複雜的空間序列;室內室外也互相穿插貫通,沒有截然的分界,形成奇妙的流通空間。整個建築沒有附加的雕刻裝飾,然而對建築材料的顏色、紋理、質地的選擇十分精細,搭配異常考究,比例推敲精當,使整個建築物顯出高貴、雅緻、生動、鮮亮的品質,向人們展示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築藝術質量。展館對20世紀建築藝術風格產生了廣泛影響。

發展現狀


從2000年12月頒布了《建築工程設計事務所管理辦法》《建築工程專業設計事務所資質標準》,幾年時間,幾百家設計師事務所很快在市場中開始全面發展起來。
由於行業特性,建築設計行業的圈子很小,而隨著建設設計行業“總承包”時代的到來,建築設計需要提供物業由始至終的全流程跟蹤、服務,這個小圈子內的人才,將迎來新的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