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故黃河的結果 展開
- 徐州一條主要防洪排澇河道
- 黃河奪泗入淮而形成的一條高水河道
-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故黃河
徐州一條主要防洪排澇河道
故黃河即徐州市境內的黃河故道,宋建炎二年(1128年)東京留守杜充於滑縣西南人為決河,遂使河道東決奪泗入淮。自后河道極為混亂,經常數道并行,南流則奪泗、汴、睢、渦、潁等水由淮入海,南流諸道中又以自今河南原陽亂汴、睢故道東出徐州由泗入淮為主。萬曆初潘季馴治河功成,才盡斷旁出諸道,把金元以來黃河東出徐州由泗奪淮的主流固定下來成為下游唯一的河道。故道大致即今地圖上的淤黃河。
故黃河從1855年改道北徙山東之前,在江蘇徐州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流淌了700多年,她在市區段全長20.7公里,是市區一條主要防洪排澇河道。如今黃河依然以一種奔流不息的姿態,給古城不斷增添幾許粗獷、豪邁;還有幾許嫵媚和秀麗,也為這座不斷增高、變美的城市平添無盡的魅力。
![故黃河風姿](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e/m4eeece7399ff16aa99e4a90612680315.jpg)
故黃河風姿
![故黃河景色](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9/m591bb076c33cf78baac4be7653237a07.jpg)
故黃河景色
![故黃河公園](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f/m0f0a4b8e6023b28a9c540e32a07263bf.jpg)
故黃河公園
![和平橋](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e/m7e48210b1d9358faa83473d95d66a65a.jpg)
和平橋
今天起,從“古黃河”碑到“百步洪”題刻,市民可以享受一次“文化之旅”
今天,如果你從故黃河西三環橋開始,沿著故黃河邊順流而下,8處11座精美的雕塑會逐一呈現在你的眼前。從“古黃河”碑到群雕《兵魂》,到汴泗交匯碑、禁碑、張良墓道碑,再到地雕、文化牆浮雕,再到百步洪廣場,移步換景,滿眼皆是景觀。這就是水利部門剛剛完成的故黃河兩岸文化景觀工程。
在實現了故黃河綠化、亮化的基礎上,如何將其打造成為一條貫穿徐州的“文化景觀”?中國美術學院提出設計方案,市水利、園林、規劃等多家部門邀請我市相關專家多方論證,並赴外地多個城市進行實地考察后,2007年3月3日,由市水利部門施工的故黃河兩岸文化景觀工程正式拉開帷幕。經過長達9個月的緊張施工,今天,市區故黃河沿岸的8處11座精美雕塑已全部亮相。
市水利局故黃河市區段改造工程建設管理處副處長張純旺介紹了故黃河兩岸文化景觀工程的基本情況:
徐州故黃河兩岸文化景觀(雕塑)創作的環境區域,西起西三環路橋,東至漢橋,河道長約9公里(兩岸沿線景觀帶為18公里)。該景觀帶是徐州城市的核心景觀之一,也是徐州城市文化建設的重點。
故黃河是養育徐州的母親河,因此徐州故黃河兩岸文化景觀(雕塑)創作定位在“河流文化和人類文明”的主題——《河之魂》(母親河)。著重於故黃河的歷史傳說、歷史故事、河流變遷以及影響徐州歷史的人和事為主要題材,同時結合民俗民風等內容,使得故黃河兩岸文化景觀創作達到雅俗共賞的藝術效果,成為環境的畫龍點睛之筆。
徐州是楚漢文化的發祥地,故黃河兩岸文化景觀(雕塑)創作形式根據大環境進行設點,各點依據不同題材創作出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但每件作品均蘊涵漢代的藝術風格,貫穿北方粗獷、渾厚的整體風貌——“雄”,區別與南方精細、小巧的柔美——“秀”,充分體現黃河澎湃之勢和河之魂的主題,與徐州城市風格相協調。
精美雕塑
雕塑一:古黃河碑
![古黃河碑](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9/ma99cba6e6d38bd6b287468245b57166c.jpg)
古黃河碑
說明:故黃河主題景觀在兩塊巨石中間勾畫出河流的形態,其中一塊巨石上書古意篆書“古黃河”,寓意故黃河自漢以來流經徐州,養育了一方水土。作品不連基座高約6米。
雕塑二:群雕《兵魂》
位置:西苑民馨橋北端東側,黃河北岸
![群雕《兵魂》](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6/m06105d3e9555e3e88de407cd22f8c37f.jpg)
群雕《兵魂》
雕塑三:汴泗交匯碑
位置:壩子街橋北端西側,黃河北岸
![汴泗交流](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9/mb9f0325ca78e47191f44340abab1cc08.jpg)
汴泗交流
雕塑四:禁碑
位置:壩子街橋南端東側,黃河南岸
![禁碑正面](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f/m4f0bf711271e194ab434bf110c543eed.jpg)
禁碑正面
雕塑五:張良墓道碑
![張良墓道碑](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0/md0d8d8fe271460991c04743ea148504a.jpg)
張良墓道碑
說明:將原存於漢畫像石館的張良墓道碑嵌在傳統式樣的青石碑上,碑首為傳統雲紋圖案,中間刻寫“千古流芳”四字。碑底座則書寫了“張良墓道碑”和“於此落水復打撈得之”,反映墓道碑得來的緣由。
雕塑六:台階地雕(兩塊)
![台階地雕](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a/mda9b0869b3ec8508f974ee0c15f047ce.jpg)
台階地雕
雕塑七:文化牆浮雕(四塊)
位置:建國路橋東端南側黃河東岸
說明:
![孔老相會](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a/mbad8a880ae06009afa745bd4e911391a.jpg)
孔老相會
2、《泗水撈鼎》: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巡彭城,為撈失於泗水之周鼎,使千人求之,鼎出水之時遇龍咬斷繩索,弗得。
3、《潘公治黃》:明代治河名臣潘立馴來到徐州開挖奎河以泄徐州城中之水,並將此河道開挖收錄其著作《河防一覽》之中。
4、《古道漕運》:古代徐州汴泗交流,河流縱橫水運便利,成為東部水運的樞紐和漕運的重要中轉站,因此得了“五省通衢”的美譽。
雕塑八:百步洪題刻
位置:和平橋南側百步洪廣場
![百步洪廣場](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b/m1b437237ce5953c81814dd2413027349.jpg)
百步洪廣場
故黃河賦
襟帶飄舞,柔情大郡雄性;虹橋德厚,廣濟彼岸眾生。雲氣滯塵,潤澤老城繁華;水煙吐霧,妝點午夜夢景。黃樓傲岸,彰顯美政正氣;子房碑立,垂範俯仰從容。秀美雲龍名片,煥然古河逸興。
溯源盛漢,九曲若即若離;過往千載,舊事非夢非煙。三面繞孤,千繞挾城;泥沙累淤,高勢獨擅。河懸若口,地稟利患。四圍青山,水潤徐州地靈;汴泗交匯,一泄過客靈感。因渠以溉,水過綠岸;借舟而利,河漕揚帆。京杭槳楫,泛境影留;八方通衢,五省系聯。花好月滿牌樓,人間美境長傳。
至若運積風雨,天漏莫補;螺蚌入塌,蛟螭飛舞。波濤三揖龍山,水患幾時去除。漢武遙臨,悲泣責問河伯;東坡築堤,慷慨為民作賦。束水攻沙,潘公借力自然;御閱堤防,乾隆憂思朝暮。往事已然飄渺,勝跡長銘石柱。逮夫濁浪北折,黃沙飛舞朝暮。其後間生水事,百姓舉頭眉蹙。鑒夫禹帝安瀾,謀乎長久;根絕泛濫,變堵為疏。於是拓兩岸,浚河床,固舊堤,高石築。天途飛架城區,柏油翻新公路。廣植水草木花,百里頓現澄綠。
尚記城市工業,發展拋開靈魂。垃圾堆雲,污染沿途勝景;廢爛集山,臭渾一路人文。更有屎尿,腥臊闌干;魚蝦漂浮,掩鼻莫聞。曦照罕見生機,暮色漫捲風塵。徒念顯紅淑氣,那堪美境沉淪。於是當軸決斷,壯士斷腕;高瞻遠謀,擘劃細縝。植木引鳳,爪牙跨海清淤;封堵排口,截污網管繽紛。南接雲湖,北注運河;放生萬億,蕩漾芳芬。波翻瀲灧重現,澄瀾清澈迷人。
余謂主城之勝,集於古老之河。天然瑤池,一城分嶺兩區;生態長廊,滿目桃源生活。波揚綠瀾,映盡人間繁華;虹架天衢,渾連來往繹絡。高聳楚漢雄風,雕塑林立;彰顯九疇底蘊,浮牆叢錯。廣場綠勻,朝陽伴寶劍共舞;佳苑碧茂,黃鶯與秧歌齊和。神借蒼生清幽,全仰逶迤水德。待夫波恍街燈瀲灧,月鋪華彩秀色。早忘今夕何夕,豈辨人間碧落?
追思往日,往事只增感慨;展望未來,古河大業可為。想夫長江之水可飲,秦淮之景可期。水上巴士,分憂人潮之流;堤岸琴戲,聲漫舟客之怡。伏羊蛇湯,沾飲彭祖福壽;剪紙香包,盡獲驢友戀迷。棋牌釣鉤,堪嘆城中閑處;茶樓藝館,真乃江南美地。若乃波盪大龍蒹葭,瀾照新區勝概,則滿城皆活矣!
乃作銘曰:巍巍雲龍,萬古流風。烽火燎炙,黃河俯衝。九疇天下,七劫古城。多難興邦,山河重整。諧和自然,利害變通。故道新景,一彎碧清。旖旎繁華,澤潤生靈。文化走廊,養心旅程。人間福地,萬種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