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落
漢代樂曲
《梅花落》是漢樂府中二十八橫吹曲之一,自魏晉南北朝以來歷唐宋元明清數代一直流傳不息,是古代笛子曲的代表作品。
《梅花落》屬樂府橫吹曲調,傳為西漢李延年所作。別名《落梅》、《落梅花》、《大梅花》、《小梅花》等。“橫吹”屬古樂府中的鼓吹部,《梅花落》就是鼓吹部中的“橫吹曲”。“橫吹”不僅是橫吹曲的簡稱,也是樂器的稱謂,其形類於笛子。《梅花落》是漢橫吹曲《摩訶兜勒》二十八解中自魏晉南北朝以來歷唐宋元明清幾代一直流傳的曲調之一,和《折楊柳》一起成為笛曲的代表。同時,《梅花落》也是一首大角曲,用於特定的朝廷儀式,由專門人員演奏,隸屬一定的部門。
郭茂倩《樂府詩集》說:“《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樂府解題》說:漢“橫吹曲”共二十八解,李延年造。魏晉以後唯傳十八曲。《梅花落》即其一。李白《黃鶴樓聞笛》一詩“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中的“落梅花”指的就是樂曲《梅花落》,為了押韻,用倒裝手法寫成。高適的《塞上聽吹笛》一詩中“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中“梅花”也是指樂曲《梅花落》。
在古樂府中,詩詞與音樂在意義上不可分割。是什麼曲牌,就配其內容的詩詞。因此《梅花落》也是樂府詩題。一般的《梅花落》的樂曲和詩詞都是以傲雪凌霜的梅花為主題。
據《樂府題解》里記載,《梅花落》原為漢樂府二十八橫吹曲之一,魏晉以後很風行,為當時流行的十八首橫吹曲之一。從南北朝時期開始,橫吹曲《梅花落》又被稱為笛子曲《梅花落》。至唐代,笛曲《梅花落》在市井流傳更廣,成為詩人墨客經常歌詠的對象。其不僅以音樂形式流傳,而且對文學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出現了“落梅、芳樹,共體千篇”的盛況。宋元明清幾代也一直流傳。後來流行的琴曲《梅花三弄》也是根據《梅花落》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