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位
錨位
錨位是航海專用術語,指供船舶裝卸貨物和停靠的地方。錨位長度一般包括船舶的長度L和船與船之間的必要安全間隔d。d值的大小根據船舶大小而變化,一個萬噸級錨位為15~20米。錨位的數量與大小是衡量一個港口或碼頭規模的重要標誌。一座碼頭可能由一個或幾個錨位組成,視其布置形式和位置而定。
錨位利用率高,說明港口碼頭等設施利用充分,但由於船舶到港的不平衡,錨位利用率越高,船舶待錨的可能性就會越大,若船在錨地等待的情況嚴重,就會增加航運公司及貨主的成本。反之,如果錨位利用率過低,會導致碼頭錨位過度空閑,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則會嚴重影響港方的經濟效益。所以合理的錨位利用率應該是建立在平衡港、航、貨三方利益的基礎之上。
它是衡量錨位使用情況的參數之一,也是計算錨位通過能力的一個指標。通常由實際資料統計分析確定。
計算錨位通過能力是在單一貨種、單一船型的情況下進行的。而在港口實際生產中,一個錨位往往不是單一船型、單一貨種,而是貨種多樣,船型一樣;或貨種單一,船型多樣;或者是貨種和船型都不一樣;或者既有進口又有出口。當進出口裝卸船的裝卸效率不一樣時,錨位通過能力應先按單一貨種、單一船型,進口和出口分別計算,然後再按公式計算錨位的多種貨種、多種船型的綜合通過能力。
錨位服務系統是隨機服務系統,船舶到港具有隨機性。目前,航運市場上存在著租船運輸、班輪運輸等多種運輸方式。租船運輸掛靠港口的不確定性以及班輪在航行過程中易受風、浪、流的影響而不能保持恆定的航速,導致船舶無法按規定的時間到達港口。港口作業同樣具有隨機性。在港口生產營運過程中,易受氣候條件、裝卸能力、管理調度水平等許多因素的影響而不能準確地確定船舶的在港時間。
錨位服務系統是離散事件系統。錨位服務系統的狀態變化只在時間的離散時刻發生,呈狀態突變,是隨機的離散事件系統,其動態特性需用一組離散狀態方程來描述。船舶到達港口、進入錨地排隊、離開錨地、靠近錨位、開始作業、作業結束、離開港口等事件均發生在時間的離散時刻,並具有隨機性。
錨位服務系統是排隊系統。由於港口作業的隨機性和來港船舶的隨機性,使得港口營運具有很大的不平穩性。在港口營運系統中,一個碼頭錨位在同一時刻只能為一艘船舶服務,並且要求碼頭錨位的靠錨能力不小於船舶的噸級,裝卸的貨種與船舶的類型一致,因此每種貨物的裝卸與轉運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子系統,船舶必須按類型排隊,形成排隊系統。
錨位分配圖是錨位策劃工作的中心內容。它將近期的船舶動態、到港時間、靠錨時間和靠錨位置、離錨時間、裝卸箱量等重要信息集中顯示在一張圖紙上。
包括以下內容:
(1)標題,即標明“某碼頭錨位分配圖”;
(2)需傳送的單位和部門;
(3)製作日期與時間;
(4) 碼頭現有錨位分佈情況,按比例據實繪出,並標出裝卸橋或門座起重機的配置情況和每個錨位的岸線長度。
(5) 按日期先後整齊排列從當天起,連續5天的船舶到港情況,包括船名、航次、船的長度、靠錨的錨位、靠錨的時間等
(6) 註明裝卸橋的(岸吊)的需求數或維修數以及維修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