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乾陵的結果 展開

乾陵

遼景宗耶律賢和睿智皇后蕭氏合葬墓

遼乾陵是遼景宗耶律賢和睿智皇后(俗稱契丹蕭太后)的合葬墓,位於北鎮富屯鄉龍崗子村。至今也未能申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多數遼代皇家墓葬仍處於無人管理、失於保護、任人破壞的狀態。墓葬群中僅有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也岌岌可危。

地理位置


遼景宗耶律賢乾陵,北鎮城北10公里的龍崗子村,佔地16平方公里,三面環山,由西北向東南的一個谷地,呈簸箕樣。是北鎮百里梨花帶非常重要的一處觀花點,每到梨花開放,漫山遍野、瓊枝玉朵。從市內坐公共汽車20分鐘內就可以到達。當地人稱這片山谷為二道溝。這裡西高東低,三面環山,南為鷹嘴山,北為煙筒山,西靠龍門峰,與新立墓葬僅隔一山樑,東面廣闊平原一覽無餘。
遼乾陵所在地北鎮龍崗子
遼乾陵所在地北鎮龍崗子
與其他皇家陵墓相比卻是大相徑庭。這裡沒有石像生、御路、享殿、明樓等陵寢建築,也沒有接踵而至的旅遊團和打著各色小旗的導遊員,甚至連一塊標明是陵墓區的石碑也找不到。
順著一條二尺寬的黃土路向前走,兩邊是荊棘圍著的果園,果樹的枝葉已經遮住了視線。在前面20米左右的地方,張家的荊棘牆出現了一條不足一尺寬的缺口,艱難地鑽進了果園,才找到了龍崗墓群的所在地。
據出土墓誌銘中“歸葬於乾陵附祖宗之寢廟”、“葬於乾陵附孝貞皇太弟之塋順也”諸句可知,此墓為乾陵陪葬墓。入口洞開,向下望去用木條鋪成的頂棚滴著水,25米長墓道上滿是污穢不堪的稀泥一直伸向黑洞洞的墓門。順著墓道小心翼翼地下來,墓道壁的白灰牆上是一道道雨水侵蝕的痕迹,原有的壁畫已看不到絲毫痕迹,取而代之的是歪歪扭扭寫滿墓壁的污言穢語,只有墓門上的橫額斗拱還依稀可見千年前的彩繪。墓裡面伸手不見五指,冷氣襲人,只得退回到地面上。
順著手電筒的光亮望去,墓室里浸滿了泥水,牆磚已大面積脫落,除此之外一無所有。耳邊不時傳來拍打翅膀的聲音,是券頂上飛舞著數只蝙蝠,墓室已經成為它們的棲息地。

發現經過


遼史及有關材料上記載,讓國皇帝耶律倍、世宗皇帝耶律阮、景宗皇帝耶律賢、肖燕燕(蕭綽)肖太后、天祚帝耶律延禧葬於醫巫閭山顯陵和乾陵。但是究竟葬在哪一位置,沒有具體說明,因為醫巫閭山南至渤海,北至阜新市北,南北200多公里;東至黑山縣小東農場,西至義縣西,東西150餘公里,轄錦州、阜新、朝陽三市;阜新縣黑山縣、北鎮、義縣、凌海北票六縣。醫巫閭山整個面積三萬平方公里。要確定顯陵、乾陵的位置,難上加難。1971年,富屯鄉龍崗子村何有成書記帶領群眾響應黨的號召,深挖洞,搞防空。在該村張少忠附近挖防空洞時,挖進了遼國第五位皇帝的孫子魏國大王墓里。這個墓的中心點距張少忠住房只有15米。同時又在張少英住房下面發現了耶律宗允墓,張少忠與張少英是哥兄弟房挨房。到目前為止,又在以宗政墓為中心點直徑500米範圍內發現了十幾個大型墓穴。在富屯鄉新立村老董家園子和鮑家鄉的高起村、桃園村也先後發現了遼代墓群。這些墓群經有關部門搶救性發掘了三個。其它墓穴現已封存,在發掘這三個墓中發現了四塊墓誌銘,其中龍崗子村耶律宗政墓中發現兩塊,耶律宗允鄭王墓中發現一塊,在鮑家鄉高起村耶律宗教廣陵郡王墓發現一塊。這四塊非常有價值墓誌銘的發現,對研究遼代皇室家族有了重大補充,特別是研究遼代皇陵的位置更起到重大作用。經過這次發掘,考古專家的結論是,乾陵在龍崗村內。但是龍崗村方圓有十幾平方公里,要想知道乾陵的準確位置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挖掘。
多年來,遼史專家和一些專業考古學者都對龍崗子遼墓進行了研究,但對乾陵和顯陵的準確位置都沒有明確的定位。筆者就這一問題,細緻的研究了墓誌銘的每一個字,得出一個新的結論,乾陵的準確位置就在以張少忠西北扇子面200範圍內。根據就在墓誌銘上的一個祔字上。
耶律宗政墓誌銘標明,“其逝也,羽,常祔葬於陵寢者,之於魏國王矣!”……“即以其年歲次壬寅十月戌朔二十七日,鹵簿之儀,歸葬於乾陵,祔祖宗之寢廟,順也”,“秦晉國妃墓誌銘標明(和耶律宗政同一個墓)咸雍五年歲次己酉七月乙丑朔二十二日丙戌,薨之時也,有詔於顯陵,開魏國王玄堂而合祔焉。”耶律宗允墓誌銘標明,越以咸雍元年四月十一日,鹵簿鼓吹,陪葬於乾陵,孝貞皇太弟之,順也。從以上三塊墓誌銘的祔字看,我們不難得出乾陵的準確置。字在老新華詞典上明確的解釋:“(1)合葬;(2)和祖先葬在一起,共同享受後人的祭祀”。
為了更準確判定乾陵的準確位置,又對鮑家鄉高起村耶律宗教墓誌銘進行了研究。這塊墓誌銘標明:“以重熙二十二年歲次癸巳六月二庚午日,薨於治所,享年六十有二,……以其年八月十二日戊申,附葬於乾陵之西麓。”這塊墓誌銘“附葬於乾陵之西麓”的附字,是附近和附屬的意思,它和以上三塊墓誌銘的祔字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含意,所以,耶律宗教墓只能說是附屬陵。

實地勘察


遼乾陵陪葬墓耶律宗政墓墓道
遼乾陵陪葬墓耶律宗政墓墓道
據出土墓誌銘中“歸葬於乾陵附祖宗之寢廟”、“葬於乾陵附孝 貞皇太弟之塋順也”諸句可知,此墓為乾陵陪葬墓。入口洞開,向下望去用木條鋪成的頂棚滴著水,25米長墓道上滿是污穢不堪的稀泥一直伸向黑洞洞的墓門。順著墓道小心翼翼地下來,墓道壁的白灰牆上是一道道雨水侵蝕的痕迹,原有的壁畫已看不到絲毫痕迹,取而代之的是歪歪扭扭寫滿墓壁的污言穢語,只有墓門上的橫額斗拱還依稀可見千年前的彩繪。墓裡面伸手不見五指,冷氣襲人,只得退回到地面上。
順著手電筒的光亮望去,墓室里浸滿了泥水,牆磚已大面積脫落,除此之外一無所有。耳邊不時傳來拍打翅膀的聲音,是券頂上飛舞著數只蝙蝠,墓室已經成為它們的棲息地。

被盜情況


乾陵被盜文物蕭太后的黃金壽衣
乾陵被盜文物蕭太后的黃金壽衣
遼天慶七年(1117年)金天輔元年十二月甲子,乾州、顯州(乾顯二陵的奉祀州)降金。遼天慶九年(1119年),金兵毀乾陵、顯陵凝神殿、安元殿並皇妃子弟影堂,地面建築焚燒殆盡,兩陵均被挖開,內中金銀珠寶被盜掠一空,這是乾陵的首次被盜。金遷都汴京后,遼地荒蕪,南方盜墓賊大規模趁虛而入,將遼陵又洗劫一遍,這是乾陵的二次被盜。。1912-1915年,民國初年,乾顯二陵被當地饑民挖掘,這是乾陵的三次被盜。1931-1939年間,日本打著調研之名把遼陵挖掘一遍,搜羅一遍,這是乾陵的四次被盜。1994年-1999年,北鎮遼墓被以東子為首的盜墓集團拉網似盜掘一遍,這是乾陵的五次被盜。2003年乾陵再次被盜,這是裴調研時,乾陵的最後一次被盜。
2003年入秋,盜墓者打入地下8米多深,挖掘了這座千年墓葬。北鎮市旅遊局副局長賈輝說:“這個遼代大型古墓與普通墓葬不同,出土的彩色釉磚,堅硬如鐵,顏色分為紅、黃、綠。墓頂拼成了七星北斗的形狀,還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圖案。”
自改革開放以來的九十年代早中期,乾陵寶藏開始顯現人間,但現身的基本上是金代第一次被盜挖的黃金寶藏。1991年遼景宗、蕭太後生前皇冠飾件現身錦州。1991-1993年蕭太后鳳袍最早驚現丹東。1995年蕭太后黃金壽衣存世消息傳遍遼寧。1999-2009年“景宗皇帝手令背‘宜速’金牌”,“景宗皇帝令銅牌”,“大遼承天皇太都統金銅牌”先後面世。2006年一組與蕭太後有關的玉牌玉器現身北京,人們第一次看到契丹人親自雕刻的承天皇太后像。2005-2015年,若干與蕭太後有關的鍛制金錢橫空出世。2010-2015年,至少不少於四顆的與乾陵有關的金印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