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鎮

河南省洛陽市嵩縣下轄鎮

白河鎮,隸屬於河南省洛陽市嵩縣,地處嵩縣南部,東與南陽市南召縣喬端鎮接壤,南與南陽市西峽縣、內鄉縣為鄰,西與欒川縣廟子鎮相接,行政區域面積308.28平方千米。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為太和里白河保;2010年10月,白河鄉撤鄉建鎮。截至2018年末,白河鎮戶籍人口為15254人。截至2020年6月,白河鎮轄1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白河街村。

2011年,白河鎮財政總收入398.2萬元,比上年增長11%。地方財政收入276萬元,比上年增長12%。2018年,白河鎮有工業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

歷史沿革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為太和里白河保。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為南區白河裡。
民國三十年(1941年),歸汝川鎮。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3月,劃歸伊魯嵩縣。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月,伊魯嵩縣撤銷,復歸嵩縣,設白河區(駐栗樹街)。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6月,撤銷白河區,屬嵩南區。
1950年7月,屬第九區。
1951年10月,為第十二區。
1955年8月,為白河區。
1956年1月,為廟街中心鄉;同年10月,撤銷中心鄉,歸車村區管轄。
1958年8月,建立上游公社。
1961年9月,建立白河區。
1963年2月,撤區並社,復建白河公社。
1984年1月,改為白河鄉。
2010年10月,白河鄉撤鄉建鎮。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白河鎮地處伏牛山腹地,地勢四面高、中間低,呈盆狀。最高峰位於伏牛山主峰之一玉皇頂,海拔2211.6米,最低點海拔340米。

氣候

白河鎮南端的大青村一帶屬北亞熱帶氣候,其他地區屬北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2.8℃,極端最低氣溫-12℃,極端最高氣溫38℃,年平均降水量900毫米,無霜期年平均185天左右,夏季多東南風,冬季多西南風,最大風力8級。

水文

白河鎮境內白河橫穿全境。其發源於白雲山玉皇頂東麓,經上庄坪、五馬寺、上河、油路溝、白河街至馬路魁村三道崗流入南召縣,有支流7條,白河境內全長60千米。

自然災害

白河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災、洪澇、風災、低溫、霜凍。最嚴重的兩次洪澇災害分別發生在1989年10月和2010年7月。兩次降雨量達612.3毫米。造成人員傷亡,道路、橋樑、通信設施大部分中斷,土地沖毀、倒塌房屋202戶368間。糧食作物大面積減產或絕收。

自然資源


白河鎮境內礦藏資源主要為金、鐵、鉛鋅、銅、重晶石、大理石、石棉等。地上資源主要有林果、中藥材、土特產、水力等。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經濟林面積14萬畝以上,年產乾鮮果3000噸左右。中藥材主要有麝香、金柴、杜仲、天麻柴胡血參、桔梗、麥冬、黨參、豬苓等1000多種,素有“葯庫”之稱。特產類主要有銀杏、山蜂蜜、山野菜、山茱萸、食用菌等。耕地面積0.5萬畝。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白河鎮轄12個行政村:
白河街、黃柏樹、火神廟、下寺、馬路魁、
栗扎樹、大青、油路溝、上庄坪、上河、瓦房、五馬寺。
截至2020年6月,白河鎮轄12個行政村:
白河街村、黃柏樹村、下寺村、馬路魁村、栗扎樹村、火神廟村、
大青村、油路溝村、上庄坪村、上河村、瓦房村、五馬寺村,

人口民族


2011年,白河鎮總人口1.40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00人。總人口中,男性0.77萬人,佔54.8%,女性0.63萬人,佔45.2%;14歲以下3639人,佔26%;15—64歲9142人,佔65.3%;65歲以上1219人,佔8.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3663人,佔97.6%,有滿、回等6個少數民族,人口337人,佔2.4%;2011年,人口出生率6‰,人口死亡率5‰,人口自然增長率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5人。
2017年末,白河鎮常住人口為11253人。
截至2018年末,白河鎮戶籍人口為15254人。

經濟


農業
2011年,白河鎮完成農業總產值2.6億元,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43.4%。
白河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920噸,其中小麥847噸,玉米1431噸,人均糧食208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食用菌等。2011年,生產食用菌0.3萬噸。
白河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兔為主。生豬飼養量1.3萬頭,年末存欄0.6萬頭;牛飼養量0.6萬頭,年末存欄0.4萬頭;羊飼養量0.7萬隻,年末存欄0.3萬隻;家禽飼養總量14.3萬羽,兔飼養量3.1萬隻。
工業
2011年,白河鎮完成工業總產值2.7億元,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2.8%。
商業
2011年末,白河鎮有商業網點615個,職工2200人;全年商品零售額1.2億元。
金融業
2011年末,白河鎮有2家金融機構開設了辦事處;年末各類存款餘額9256萬元,比上年增長9%;各項貸款餘額6300萬元,比上年增長7%。

文化


地名由來
白河鎮因地處白河發源地得名。

交通


白河鎮境內有331國道、248省道經過。
白河鎮地圖
白河鎮地圖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白河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268人,專任教師8人;小學12所,學生1350名,專任教師9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8%;初中1所,在校生730名,專任教師3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99%。
科學技術
2011年末,白河鎮有食用菌技術協會1個,食用菌推廣站2個,科技學校1個,科技文化大院12個,引進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成果2—3項。
文化事業
2011年末,白河鎮有文化服務中心辦公樓1幢,建築面積305平方米,內設電腦室、資料室、小型演唱排練廳。正月十六和二月物資交流會期間背庄、高庄、撐旱船、扭秧歌、打銅器等文藝團體參加表演。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3600戶,入戶率9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白河鎮有專業衛生人員33人,病床30張。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其他人員29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末,白河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戶,人數13人,支出2.5萬元,月人均補助16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08戶,人數581人,支出50.2萬元,月人均補助比上年增長38%。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6人,支出13萬元,比上年增長15%;農村五保供養165人,其中集中供養55人,分散供養110人。敬老院1所,房間46間,床位10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55人。服務人員7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7250人,參保率93.3%。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白河鎮有郵政所1個。固定電話用戶580戶,移動用戶電話6000戶。

旅遊


鄉鎮景區

龍池曼風景區
境內風光秀美,人文歷史厚重。西有白河源生態景區,有“小張家界”之稱;東有千年古剎雲岩寺景區,集自然與人文於一體,其自然風光為中原之最,有“頡頏泰華、睥睨衡霍”之譽,其寺與洛陽白馬寺、嵩山少林寺、開封相國寺並稱為“中原四大名寺”,是中原地區佛教文化發祥地之一。其中,雲岩寺千年銀杏林是目前世界上密度最大、數量最多的一處千年古銀杏群落,於2007年7月8日正式入選大世界吉尼斯紀錄。
“活化石”千年銀杏
白河鎮[河南省洛陽市嵩縣下轄鎮]
白河鎮[河南省洛陽市嵩縣下轄鎮]
地理位置獨特而優越。白河地處伏牛山核心區域,也是伏牛山大旅遊的核心。根據《河南省伏牛山旅遊開發總體規劃》,白河鎮被定為伏牛山大旅遊一核心環線和三小核心環線的中心,確定把白河建成一個大的旅遊公共交通組織基地、一個大的遊客集散地和一個大的旅遊商品生產基地。已經改建成的省道“248”幹線和正在建設的和省道“331”幹線,在白河集鎮區形成“十”字交叉,使白河即將成為連接伏牛山周邊市縣的重要樞紐。
正在生長的銀杏
白河銀杏林
白河銀杏林
白河地域遼闊,資源十分豐富。地上資源主要有林果、中藥材、食用菌、土特產、水力及生態旅遊資源等,林木覆蓋率達97%以上。經濟林是全鄉的一項傳統支柱產業,主要有山芋肉、銀杏、板栗、核桃等,全鄉人均各類經濟林面積積達10畝以上,是全縣著名的經濟林大鄉;該藥材主要有山茱萸、柴胡、桔梗、天麻、靈芝等100餘種,素有“天然葯庫之稱”;食用菌是全鄉新興的一項主導產業,年種植量在500萬袋左右,年產值在4000萬以上;水資源十分豐富,境內幹流白河流經全境50餘公里,可建7級電站,目前已建成3級,再建1級,其它正在招商之中。地下資源主要有金、鐵、鉛鋅、銅、重晶石、大理石、滑石、石棉等十餘種,有較高的開採價值。目前,全鄉礦山企業5家,建有金選廠1個,鐵選廠2個,多金屬選廠3個,礦產開採業等一批民營企業已成為財政增收的主體。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命名白河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