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狀肌綜合征

引起急慢性坐骨神經痛的常見疾病

梨狀肌綜合征是引起急慢性坐骨神經痛的常見疾病。一般認為,腓總神經高位分支,自梨狀肌肌束間穿出或坐骨神經從梨狀肌肌腹中穿出。當梨狀肌受到損傷,發生充血、水腫、痙攣、粘連和攣縮時,該肌間隙或該肌上,下孔變狹窄,擠壓其間穿出的神經、血管,因此而出現的一系列臨床癥狀和體症稱為梨狀肌損傷綜合征。

就診科室


● 骨科

病因


● 各種原因導致梨狀肌受損后壓迫坐骨神經而表現為腿部疼痛,包括以下原因:
● 大部分患者都有外傷史,以及閃、扭、跨越、站立、肩扛重物下蹲、負重行走及受涼等。
● 梨狀肌與坐骨神經的正常解剖關係發生變異。
● 其他疾病波及到梨狀肌,常見的有腰椎間盤突出、盆腔卵巢或附件炎症以及骶髂關節的炎症。

癥狀


● 可感覺患肢變短,且因疼痛行走困難。
● 患側臀部深處感疼痛,伴同側大腿后外側以及小腿后外側疼痛,咳嗽或大小便時,患部疼痛加劇。嚴重者患臀如刀割樣或燒灼樣劇痛,雙膝跪卧,難以翻身,夜不能寐。
● 偶發小腿外側發麻,陰部不適等。

臨床表現

疼痛是本病的主要表現,以臀部為主,並可向下肢放射,嚴重時不能行走或行走一段距離后疼痛劇烈,需休息片刻后才能繼續行走。患者可感覺疼痛位置較深,放射時主要向同側下肢的後面或后外側,有的還會伴有小腿外側麻木、會陰部不適等。嚴重時臀部呈現“刀割樣”或“灼燒樣”的疼痛,雙腿屈曲困難,雙膝跪卧,夜間睡眠困難。大小便、咳嗽、打噴嚏時因腹壓增加而使患側肢體的竄痛感加重。

檢查


● 體格檢查、肌電圖檢查,可以幫助診斷梨狀肌綜合征。
● 體格檢查
● ● 包括直腿抬高試驗、梨狀肌緊張試驗、“4”字試驗、臀部壓痛處叩擊試驗等,可誘發坐骨神經痛,以及鑒別其他原因所導致的腿部疼痛。
● 肌電圖檢查
● ● 提示坐骨神經傳導速度減慢。
梨狀肌緊張試驗
是檢查梨狀肌損傷的一種方法,具體步驟如下:患者仰卧位於檢查床上,將患肢伸直,做內收內旋動作,如坐骨神經有放射性疼痛,再迅速將患肢外展外旋,疼痛隨即緩解,即為梨狀肌緊張試驗陽性。這是梨狀肌綜合征的常用檢查方法。

診斷


● 醫生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以及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進行診斷。
● 臨床表現:大腿后側、小腿外側、足底存在放射性疼痛、麻木感,患肢無力,跛行,腰部無明顯異常,咳嗽或大小便時患部疼痛加劇。
● 梨狀肌緊張試驗、直腿抬高試驗可為陽性,叩擊試驗陽性部位可以初步判斷其卡壓位置。
● 肌電圖檢查坐骨神經傳導速度減慢,潛伏期延長,重者出現神經損傷電位。
除此之外,梨狀肌綜合征的診斷還需要一些檢查的支持:患側臀部壓痛明顯,尤以梨狀肌部位為甚,可伴萎縮,觸診可觸及瀰漫性鈍厚、成條索狀或梨狀肌束局部變硬等。
直腿抬高在60°以前出現疼痛為試驗陽性,因為梨狀肌被拉長至緊張狀態,使損傷的梨狀肌對坐骨神經的壓迫刺激更加嚴重,所以疼痛明顯。但超過60°以後,梨狀肌不再被繼續拉長,疼痛反而減輕。另外,除了直腿抬高試驗外,還要做梨狀肌緊張試驗。通常梨狀肌綜合征時梨狀肌緊張試驗也為陽性。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要和出現類似腰腿部疼痛的疾病相鑒別,如腰椎間盤突出症、神經鞘膜瘤
● 如果腿部、足底疼痛,有麻木感,應及時去醫院就診,醫生通過臨床表現和相關檢查,可以明確診斷。

治療


● 早期經保守治療可緩解,如已形成嚴重瘢痕、粘連等則需要手術治療。
● 保守治療
● ● 包括推拿手法治療、局部封閉、肌注、理療、中草藥、針灸等。
● ● 推拿手法治療可以明顯改善癥狀,緩解患者的痛苦。
● 手術治療
● ● 如果經保守治療仍無法緩解或者已經形成瘢痕粘連等嚴重併發症時,則需要手術。
● 非手術方法包括推拿手法治療、局部封閉、肌注、理療、中草藥、針灸等。推拿手法治療是治療梨狀肌綜合征的主要方法,可以明顯改善癥狀,緩解患者的痛苦。採用手法治療時,首先要選准部位。患者可取俯卧位,雙下肢后伸,使腰臀部肌肉放鬆。術者自髂後上棘到股骨大粗隆做一連線,連線中點直下2cm處即為坐骨神經出梨狀肌下孔之部位,其兩側即為梨狀肌。局部封閉對緩解疼痛有一定作用。

危害


● 梨狀肌綜合征不僅患處疼痛,而且會影響下肢的活動力,造成下肢活動受限,不及時治療者可造成下肢萎縮。

預后


● 無論病變早期或晩期經過有效治療,均可康復,預后良好。

預防


● 避免髖部受傷,受風受涼。
● 改變某些不良生活習慣,如習慣把錢包或手機放在褲后袋等影響血液供應,造成梨狀肌受壓,導致發病,改變生活中某些不良的動作,如長時間坐位工作;一些強力扭轉軀幹的活動,如網球發球、鏟雪、挖土等,容易造成梨狀肌拉傷。
● 急性期疼痛嚴重者應卧床休息,將傷肢保持在外展外旋位,避免髖關節的旋轉動作,使梨狀肌處於鬆弛狀態。
● 疼痛緩解后應加強髖部及腰部活動和功能鍛煉,以減少肌肉萎縮,促進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