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總神經

沿腘窩上外緣經股二頭肌內緣下行

坐骨神經的兩大終支之一,由腰4~5和骶1~2脊神經前支的纖維組成。自坐骨神經分出后,沿股二頭肌內側緣行向外下,繞腓骨頸穿腓骨長肌近側端達腓骨頸前面,分為腓前和腓深神經。其肌支支配小腿肌外側群,前群及足背肌;皮支佈於小腿外側面、足背和趾背的皮膚。

解剖學特點


腓總神經自腘窩上角由坐骨神經分出后,沿股二頭肌內側緣向外下行,約1/3情況為該肌所覆蓋。以後腓總神經越過腓腸肌外側頭的後面,位於股二頭肌腱與腓腸肌腱外側緣之間的凹陷中,在該處直接與膝關節纖維關節囊相貼。腓總神經腓骨頭後面並繞過腓骨頸,與骨膜緊相貼近以後進入腓腸肌上、中,在該處分為腓淺、深神經。
1腓淺神經:在腓骨長、短肌和趾長伸肌之間下行,發出肌支支配腓骨長、短肌。其主幹行向下,在小腿下部穿出深筋膜。分為內側、外側皮支,分佈於小腿內側,足背及除趾與第2趾毗鄰緣以外的各趾皮膚。
2腓深神經:於腓骨長肌上部深面,在腓總神經繞過腓骨頭處發出,繼穿過腓骨長肌,在趾長伸肌與脛骨前肌之間,與脛前動脈一起在小腿骨間膜前面下降至踝關節前方,它沿途分支支配脛骨前肌、趾長伸肌、長伸肌和第三腓骨肌,併發關節支至踝關節。深神經在踝關節前方分為二終支:外側支在趾短伸肌深面,支配短伸肌、趾短伸肌、骨間背側肌及附近小關節;內側支,沿足背動脈外側行向前至第1跖骨間隙,分佈於第1跖間隙背麵皮膚;腓腸外側皮神經,與腓腸內側皮神經合併為腓腸神經。
腓總神經的體表投影:自腘窩上角畫線至腓骨頭,即代表腓總神經的行程。

損傷


腓總神經亦稱腓神經或腘外神經,來自第4、5腰神經和第1、2骶神經前支的后股。離開坐骨神經后,沿股二頭肌深面行經腘窩外緣至腓骨小頭處,然後繞過腓骨頸外側,進入腓骨長肌,轉向小腿前側,在此肌內分成腓淺和腓深兩神經。腓淺神經以感覺為主,在腓骨長肌和腓骨之間沿肌間隔下行,在分支支配腓骨長肌和腓骨短肌后,走向足的背側,分佈於足背皮膚。腓深神經又名脛前神經,以運動為主,自腓骨頸外側轉向前側至小腿伸肌並分支支配之,如脛前肌、長伸肌、腓骨第三肌,其終末支支配趾短伸肌和第1及第2趾近足背的皮膚。
腓總神經損傷較為多見。在繞經腓骨頸時,因較為表淺,尤易損傷。常見原因為:①局部壓迫,如骨折脫位,不適當的石膏或夾板固定等。②缺血,可由止血帶或其他原因的長時間缺血引起。③牽拉傷等。在膝以上則屬坐骨神經損傷的一部分。
隨損傷平面不同而出現癥狀與體征。小腿伸肌常萎縮,患足呈下垂內翻狀,不能外展、外翻。足和足趾不能背屈,步行時需高舉患足。足背及小腿外側皮膚感覺喪失。
閉合損傷多用保守療法,並應用支具防止足下垂。手術修復的效果不夠滿意。對於後期不能修復的神經損傷,可酌情考慮作肌腱轉位、三關節融合術或穿矯形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