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宋曹的結果 展開
- 宋曹
- 河北省石家莊市元氏縣轄鎮
宋曹
宋曹
徠宋曹(1620-1701),字彬臣,號射陵,又號耕海潛夫。明泰昌元年生於鹽城縣新興場人(現鹽城市亭湖區新興鎮)。宋家祠堂大門兩側曾有"兩朝輔弼,十世簪纓"的對聯。從宋曹曾祖、祖父起,皆以舉人入官。
宋曹
宋曹故居
宋曹高清組圖
明初,洪武趕散,蘇州閶門百姓被迫遷到蘇北一帶。宋家第一世仲華公即在湖北庄(今為北宋庄)安居下來,官居朝奉。其父鼎彝公是三科武舉,博學好古。宋曹自幼受其熏陶,早得啟蒙。宋曹雖為獨子,但其父對他要求甚嚴,不要其舞槍弄棒,卻讓他舞文弄墨。7歲即讀帖臨池,酷暑嚴寒從不間斷,十載筆耕,自勤不息。而立之年,宋曹能詩能書,矚目鄉里。宋曹雖才華出眾,但仕途並不得志。明崇禎時,25歲官至中書舍人,其位級從七品官。南明復亡,1642年,宋曹的好友司石盤、厲豫等人因不滿清朝黑暗統治,舉兵起義。未及一年,兵敗淮安。清政府派人四處抓拿,宋曹受其牽連,身陷囹圄。營釋后,先到北宋庄,后又攜家小隱居到30公里以外的湯庄,築"蔬枰園"侍奉老母。每年仍到北宋庄祭祖。大縱湖有一"龍興寺",建於明開啟年間,苦於無名。宋曹隱居北宋庄,讓寺廟主持喜出望外,請他題名"龍興禪院",他欣然揮毫。抗戰爆發,禪院毀於戰火,宋曹真跡隨之蕩然無存了。三十寒暑,宋曹閉門養息,會友談藝,聚首唱和,遂使詩書融合,造詣日深。康熙元年到八年間,兩度詔舉,不肯出林,仍隱逸湯村。康熙十七年,清以纂修明史,開博學鴻詞科,徵召海內名儒,侍郎嚴沅和江蘇巡撫慕無顏共舉宋曹為博學鴻詞,他均以母老固辭未赴。康熙22年(1683)年,兩江總督于成龍請他去 南京編撰《江南通志》,盛情難卻,他帶上長子恭貽一起赴任。志書編成,宋曹堅不留名,最終《江南通志》僅署了恭貽的名字。于成龍敬重他的人品,稱他為"射陵先生"。于成龍邀其出山,終於使宋曹結束了隱居生涯。為了實現書法方面的抱負,他毅然離家出遊,浪跡江淮,客維揚、潤州、崑山、蘇州、杭州等地,拜師會友,弔古覓勝。康熙六年,會顧炎武,互贈詩賦,結為友好。曆數載,他縱覓南北名碑,吮吸精髓,悟入微際,並加以融會貫通,取捨揚棄,為自己尋得一條正宗的書法道路。
宋曹故居高清大圖
徠宋曹故居
宋曹工書法,亦善詩文。退隱故里,壯遊山河,吟留下感懷言志的洋洋詩篇。《會秋堂詩文集 》是他的詩作精華,也是他的詩學代表作。
宋曹書法
王鐸曾雲“一日臨帖,一日應請索”,從宋曹留下的大量臨帖作品來看,他的創作狀態也基本類似,但臨摹《閣帖》只是他的手段,崇尚古風,敬畏經典,最終從臨摹中蛻化才是他的目的。正如他在《書法約言》中所云:“若一味摹仿古人,又覺刻畫太甚,必須脫去模擬蹊徑,自出機杼”。邱振中先生對宋曹的評價至為中肯,其云:“宋曹書法具有一種清初書壇少見的質樸、剛健,並由此而真正接近了人們所嚮往的古風”,誠為是。
宋曹 江蘇鹽城人。明中書,入清(一六四四)舉博學鴻詞、舉經學皆不就。著有書法約言,工詩,尤精書法。大瓢偶筆云:“宋射陵父子雖有氈裘氣,然亦江北之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