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6條詞條名為王棟的結果 展開

王棟

大黃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棟,甘肅張掖人。國家火炬計劃反病毒專家、KA殺毒軟體的創始人,設計者。大黃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人物簡歷


暨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軟體工程專業、第二學位企業管理系市場營銷專業學士畢業,華南科學院數學所計算機軟體專業碩士畢業,工作於華科院數學所計算機科學室。在院期間,先後被評為助理研究員師、華科院軟體所高級工程師。
從事反病毒技術研究9年,是我國第一個實際運用商業化HIPS反病毒機制的軟體工程師,業內稱為“中國基於行為判斷的第三代反病毒引擎技術第一人”。
2006年,王棟出任東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主要承擔東科軟體加密、蠕蟲防治、病毒防控等方面的研發工作,由其成功開發的反病毒引擎開創了計算機反殺毒產品先河,榮獲國家科技成果獎
2007年,組建大黃蜂信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開始進行在信息安全領域內的世界級難題——Host-based 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 (HIPS基於主機的入侵防禦系統)。
2008年,王棟赴台北,與IT國際化運營大師張朝旭教授共同領導其病毒分析實驗室與市場戰略研究中心,使公司在反病毒領域和IT運營領域迅速累積經驗,大黃蜂信息科技快速成長為可預見數據安全技術發展趨勢的行業新秀。
同年,自籌資金1000萬元,並將自己的住房抵押貸款投入產品的研發,帶領科研人員成功在反病毒領域率先創立“基於硬體、監控並舉、動態防護”主動防禦體系,突破殺毒軟體對新病毒防範始終滯後於病毒出現的事後“救火”式傳統技術路線,研製成功了以程序行為監控、程序行為自動分析、程序行為自動診斷為技術特徵的新一代反病毒產品———大黃蜂硬體反病毒系列產品,同時申請了9項國家專利。大黃蜂信息科技已獲得政府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得到政府扶持並獎勵。
2009年,王棟帶領大黃蜂信息科技邁入了高速發展時期,公司產品榮獲了諸多權威認證,其中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安全行業標準在計算機信息安全領域的現行標準“計算機病毒防治產品評級準則(Evaluation criteria for anti-virus products of computer system:GA 243---2000)”和“DOS操作系統環境中計算機病毒防治產品測試方法”、國家信息技術安全研究中心認證、IR中央研究院、IT 雜誌和測試實驗室頒發的獎項。2009 年,大黃蜂信息科技成為新創互動安全解決方案的金牌認證夥伴。大黃蜂信息科技還是多家ERP管理軟體公司的合作夥伴。大黃蜂信息科技的專家活躍在 CARO(Computer Antivirus ResearchOrganization)、ICSA(International Computer Security Association) 等IT業高級協會中。
年末,專註於基於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級硬體反病毒的信息安全技術研究,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3項計算機發明專利,同時憑藉多項創新技術和技術的成功轉化應用,成功獲得廣東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專項資金和相關優惠政策。(項目編號:2009CD101,文件編號:粵科高字[2009]212號)
2010年,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國稅局、省地稅局聯合印發公告了《關於公布廣東省2010年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名單的通知》,大黃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名列之中,說明大黃蜂公司已順利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自此,大黃蜂將連續三年享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10%優惠政策,即企業所得稅由25%減免到15%,公司企業所得稅的減免直接用作新產品研發費用。
大黃蜂的飛速發展和廣闊前景贏得了國內外著名風險投資基金的青睞。2010年中旬,大黃蜂硬體反病毒獲得了來自今日資本的融資。2010年10月,創富資本以及著名華人實業家、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理事長、匯業銀行主席歐宗傑先生共計100萬美元的聯合注資,為大黃蜂信息科技的高速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數次融資,說明投資者對大黃蜂的創新技術與商業模式的認可,對於正在發展的大黃蜂信息科技乃至中國信息安全行業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短短几年,王棟所領導的大黃蜂信息科技已經為華南地區近百分之十的公共特種行業提供了優質可靠的基於硬體信息安全解決方案。

王棟的簡歷


王棟自小酷愛計算機,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他始終堅持篤定,儘管實現夢想的道路不無艱辛,充滿挑戰,也未曾動搖或停止前進的腳步。
童年時突如其來的家庭變故,曾使年幼的他飽嘗世間冷暖,十五歲時更背負家族希望獨自一人由北至南輾轉大半個中國求學,高中時,他以考入重點大學計算機係為夢想的橋樑,忍痛放棄自己喜愛的文科,在自己原本並不擅長的物理科上努力奮鬥,最後以華僑的身份得償所願入讀暨南大學計算機系。
進入大學后自由寬鬆的環境和濃厚的學術氛圍讓他如魚得水,求學期間,他全心投入KA反病毒軟體的研發,並嘗試把技術轉化為產品,雖然由於缺乏明晰的營運方案,項目最終無奈流產,但為KA成為日後大黃蜂系列的原型和良好的基礎。
在大學里,他加入了暨南大學由國內創業教育導師張耀輝教授領導的創業實驗室,系統學習了創業管理技術,創新與創意等課程,領導了大小創業項目涉及服務類技術類接近十個,在夢想杯,挑戰杯等創業大賽中先後獲金獎(第二屆廣東大學生科技學術節暨第六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培養了良好的商業思維,項目孵化能力和出色的執行力。迅速成長為實驗室自創立以來最優秀的成員之一,同時擁有多項專利技術,同時在校期間,他積極與社會與行業前沿接觸,足跡遍及北京,杭州,深圳,香港,澳門等地的各類企業如阿里巴巴,百度,在工作實踐與觀察思考中積累經驗。
大學期間獲得的豐富學識和領先的幾家行業企業的工作經驗支持著王棟之後的創業道路,如今,他依然執著地奔跑在他夢想的道路上,正在運營前景看好的大黃蜂系列仍是他最擅長的計算機反病毒領域,成熟的市場理念和行業前沿的技術,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個性化定製服務解決方案,大黃蜂硬體反病毒把業內信息安全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也使王棟達到了自己人生的新高度。
在回首自己的創業經歷的時候,王棟說:擁有夢想只是一種智力,實現夢想才是一種能力,奮鬥將是我畢生的職志,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只有方向,沒有終點。
天津人民廣播電台記者
1973年8月生,中共黨員。

事迹及成就


王棟
王棟
王棟同志牢記記者的社會責任,積極參加各項重大宣傳戰役,主動承擔重要的報道任務。2008年5月,在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后,他及時與赴川的天津醫療隊、房屋定損隊等連線報道抗震救災的情況,使早間新聞時段做到天天都有來自地震災區天津人抗震救災的聲音。為了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電台組織記者赴珠三角採訪,他積極報名參加,並採制了10篇深入反映珠三角改革開放發展歷程的報道。
王棟同志還注意處理好家庭和本職工作的關係。在抗擊非典的時刻,他的愛人在他的支持下參加了醫院進入白區的護理隊伍,而他則參加了電台的抗擊非典重點報道隊伍。他進入白區採訪回台還要連夜做節目。可憐他的小兒子只好讓母親照管。而此時,他的父親正患癌症住在醫院裡,他還要抽出時間照顧父親,為父親買葯送飯,直到過世。
王棟同志努力做專家型記者。他深入社區調研、走訪專家學者和相關部門,結合天津市創建的居家養老政府埋單的新模式,採制了錄音述評《居家養老政府埋單,中國養老的方向性模式》。在天津電台播出后,引起有關部門關注,市財稅、市勞動保障、市老齡委等部門及時出台居家養老的相關配套政策,推動居家養老在天津生根開花結果。這篇新聞評論還獲得中國廣播影視大獎。
王棟同志作為一名黨的新聞工作者,始終保持黨員的先進性,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為一個常年在一線採訪的記者,他不但在關鍵時刻,打得贏、沖得上,還善於在熱點問題方面,在政治上、政策關上把好關。他在一次採訪獨居老人病逝兩日無人知曉的社會新聞中了解到,中國地級以上大中城市空巢家庭(包括獨居)的比例已經達到56.1%,如何養老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但王棟同志沒有簡單地寫成批評報道,胡亂評點,而是通過深入社區調研、走訪專家學者和相關部門,結合天津市創建的居家養老政府埋單的新模式,採制了錄音述評《居家養老政府埋單,中國養老的方向性模式》,節目在天津電台播出后,引起有關部門關注,及時出台居家養老的相關配套政策,推動居家養老在天津生根開花結果。評論對推進居家養老社會化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有了政府的帶頭示範效應,尊老敬老,使每一個老年人頤養天年的良好社會風氣就會逐步形成並蔚然成風。天津的做法,成為全國社會化養老的一個方向性模式。在2007年度中國廣播影視大獎評選中,這篇新聞評論獲得中國廣播影視大獎。
王棟同志採訪作風深入、有較強的職業精神。2008年5月,在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后,他第一時間報名參加抗震救災的報道,並且及時與赴川的天津醫療隊、房屋定損隊等連線報道抗震救災的情況,每天入夜才離開工作崗位,使早間新聞做到天天都有來自地震災區天津人抗震救災的聲音。《天津人在四川地震重災區建起第一所帳篷小學》、《天津最大一批援助物資運往地震災區》等30多篇錄音報道,全面展示了天津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手足之情,成為救災報道的亮點。
王棟同志總是積極參加重大戰役報道和重點工作報道,他認為這是記者鍛煉自己的極好機會。2008年8月,舉世矚目的奧運會召開,天津是奧運協辦城市。他又奔赴各個角落,採訪市民喜聞樂聽的報道,用聲音記錄天津城市建設、社會管理、人文環境等各方面服務奧運、參與奧運的作為,由他採制的奧運題材新聞報道:《京津城際高鐵開通》、《奧運火炬傳遞》、《奧運給我們帶來多大商機》等產生較大反響,一些聽眾在聽過報道后打來電話說:“這為辦好奧運增強了信心與力量。”
王棟同志新聞敏感性強、報道既有深度又有廣度。他既曾遠赴改革開放最前沿——珠三角,又曾到雪域高原——西藏進行採訪。在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王棟同志隨天津電台採訪小分隊赴珠三角採訪,一連10多天,冒著有史以來的高溫,深入一線,採訪見證這段歷史的政府部門和普通百姓,了解大量一手素材。
2007年王棟同志作為“百名記者在基層”赴西藏小分隊一員,採訪天津援藏幹部和天津援藏項目的進展情況,創出天津廣播發展史上的兩個新紀錄,即派出記者赴內地採訪行程最遠,往返行程達10000多公里;採訪地點海拔最高,海拔高度超過4200米。赴藏採訪,除了形式上的創新外,更重要的還在於讓一線編播人員深入到火熱的生活中,以天津廣播人的新思維、新視角、新觀念,去報道援藏、感受援藏、思考援藏。這兩次採訪歸來后,他所采寫的30多篇稿件播出后,獲得一致好評。
在工作中,王棟同志敬業守則,任勞任怨,顧全大局,不計較個人得失。他採訪深入細緻,有角度、有深度,共有50多篇作品獲省市級新聞獎。

個人榮譽


2003年以來,他還先後被評為天津市“十五”立功先進個人、天津廣電集團和電台優秀共產黨員、電台優秀編輯記者等榮譽稱號。2008年,王棟同志被天津市總工會授予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他被評為全市宣傳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多次在全市宣傳系統做事迹報告。2009年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