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路,漢語常用字,讀音:lù,最早見於金文,基本含義為:道,往來通行的地方,引申含義:思想或行動的方向、途徑;方面,地區;種類;大,正;車;姓。

徠包含路的常用成語/諺語有:狹路相逢,各路人馬,大馬路。

2017年12月,“路”字當選2017馬來西亞年度漢字

漢字概述


拼音:lù
五筆:KHTK
組詞:道路、路途
結構:左右結構
注音:ㄌㄨˋ

基本釋義


●路
● ● 道,往來通行的地方:道~。公~。水~。陸~。~途。~程。~人(行路的人,喻不相干的人)。狹~相逢。
● ● 思想或行動的方向、途徑:思~。生~。出~。~子。~數(shù)。
● ● 方面,地區:外~貨。各~人馬。
● ● 種類:一~貨色。
● ● 大,正:“厥聲載~”。~門(宮室最內的正門)。~車(古代帝王及諸侯貴族所乘的車)。~輿(古代君主所乘的車)。~寢(古代君主處理政事的宮室)。
● ● 車:篳~。乘~。
● ● 姓。

詳細釋義


◎路 lù
〈名〉
1.(形聲。從足,各聲。本義:道路)
2.同本義 [road]
路,道也。——《說文》
路,途也。——《爾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戶有澮,澮上有道,萬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禮·地官》。注:“途容乘車一軌,道容二軌,路容三軌。”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遵彼大路兮。——《詩·鄭風·遵大路》
艮為徑路。——《易·說卦》
遂迷,不復得路。——陶潛《桃花源記
3.又如:路奠(出殯時,親友在靈柩經過的路上設供桌祭奠);路贐(友人相贈的路費);路引(行路的通行憑證);路歧(路歧人。宋元時對沿街賣藝人的俗稱;貧賤的人);路次(路途,途中);路村(因道路而形成的村落);路票(通行證);路貨(在運輸途中的貨物);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要走遠路,才知道馬力的強弱;結交朋友長久,才知人心的善惡)
4. 路程;行程 [distance travelled;journey]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陶潛《桃花源記》
5.引申為思想或行動的途徑 [way;means]
登仕路。——清· 周容《芋老人傳
忠諫之路。——諸葛亮《出師表
顧未有路。——《史記·魏公子列傳》
6. 又如:路子(指門路)
7.通“輅”。車 [carriage]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左傳·宣公十二年》
乘大路趨越席以養安。——《荀子·正論》
8.徠又如:路車(古代諸侯乘坐的車子);路馬(古代天子、諸侯所乘路車的馬)
9. 君王居住的地方 [court]。如:路門(古代天子宮中最內的門);路寢(古代天子、諸侯的正廳);路殿(天子諸侯的正殿)
10. 地區;方面;路線 [area;respect;line]
甘寧等三路戰船,縱橫水面。——《三國演義》
11. 又如:路塍(田埂)
12.比喻權位 [power and authority]
夫子當路於齊。——《孟子·公孫丑》
13.鐵路 [railway;railroad]。如:路礦(鐵路和礦山的合稱);路員(鐵路上的工作人員)
14. 種類;類型 [kind;type]。如:路數(指類型)
15.宋元時行政區域名
都督諸路軍馬。——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烽火揚州路。—— 宋·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
16.又如:路分(宋元時路制的區域範圍)
詞性變化
◎路 lù
〈動〉
1.經過 [go through; pass]
路不周以左轉兮,指西海以為期。——《楚辭·離騷》
2. 通“露”。暴露 [show;become visible;reveal]
彼可詐者,怠慢者也,路亶者也。——《荀子·議兵》
3.通“露”。敗壞 [corrupt;ruin]
國家乃路。——《管子·四時》
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滕文公上
◎路 lù
〈形〉
1.通“露”。裸露 [naked]。如:路數(由言行衣著等方面表露出的樣子);路宿(露宿)
2.大 [big]。如:路弓(大弓);路台(高大的台)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二】【足部】
路,道也。從足,從各。
註:臣鉉等曰:言道路人各有適也。
說文解字注
【卷二】【足部】
路,道也。
《釋宮》:一達謂之道路,此統言也。《周禮》:澮上有道,川上有路。此析言也。《爾雅》、《毛傳》:路、大也。此引伸之義也。
從足,各聲。
洛故切,五部。

康熙字典

【酉集中】【足字部】路 ·康熙筆畫:13 ·部外筆畫:6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並音賂。《說文》:道也。註:徐鉉曰:道路,人各有適也。《釋名》:路,露也。人所踐蹈而露見也。《周禮·夏官·合方氏》:掌達天下之道路。《爾雅·釋宮》:路,旅途也。註:途卽道也。又:一達謂之道路。註:長道。
又《爾雅·釋詁》:路,大也。《詩·大雅》:厥聲載路。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
又車也。《詩·魏風》:殊異乎公路。傳:路,車也。《周禮·春官·巾車》:王之五路。註:王在焉曰路。《左傳·桓二年》:大路越席。註:大路,玉路,祀天車也。疏:路訓大也。君之所在,以大為號,門曰路門,寢曰路寢,車曰路車。
又鼓也。《周禮·地官·鼓人》:以路鼓鼓鬼享。註:路鼓,四面鼓也。
又弓也。《史記·孝武紀》:路弓乗失。
又傾貌。《荀子·富國篇》:田疇穢,都邑路。註:路謂無城郭牆垣也。
又與輅同。《禮·月令》:乗鸞路。《釋文》:路本又作輅。
又姓。《急就篇》註:路,水名也。又因為縣在涿郡,居者氏焉。漢有大夫路溫舒
又《集韻》歷各切,音洛。《前漢·揚雄傳》:爾廼虎路三嵏以為司馬。註:晉灼曰:路音落。服虔曰:以竹虎落此山也。師古曰:落,纍也。以繩周遶之也。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注
說文解字注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文字介紹


古代中國的路、府始於宋代。路,宋元時代行政區域名,宋代的路相當於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當於明清的府。唐中葉后,道實際上已名存實亡,節度使所轄之地雖不少稱道,但道制行政區劃已混亂不堪,到了宋朝,最高行政區劃是“路”,路略似唐之道,是仿唐代的道制而置,“道”和“路”最初都是監察區的性質,然後轉化為行政區。這表明中國的行政區劃在唐宋王朝進入了道(路)制時期。該時期從7世紀初至13世紀後期,達六百餘年。

舉例片語


1.公路
路,道也。——《說文》
2.路過
路不周以左轉兮,指西海以為期。——《楚辭·離騷》
3.路車(古代諸侯乘坐的車子)
4.得路(指做官,反之即稱“失路”)

字源演變


路:字源演變
路:字源演變
路,lù ,最早見於金文,西周《金文編》、戰國《戰文編》均有記載。經過秦、漢小篆演變為楷體。小篆略同金文,隸書、楷書筆畫化,形體稍變。路是形聲字,從足(腳),從各(來到),各亦聲。從足表示腳的動作;各字上邊是腳指向下的腳形,下邊是口形,故各聲含有走向的意思。路本是道,道是走向目的地的途徑,故從各聲。戰國時簡文多從辵,與足為義近形符,常可通。“足”指行走;“各”意為“十字交叉”。“足”與“各”聯合起來表示“走到十字路口”、“在網格狀道路系統中走到了交叉點上”。各甲骨文中,足至坎中,會達到之意。
路本義為道路。《說文》:“路,道也。” 《書·胤征》:“遒人以木鐸徇於路。”引申為途徑、門路、經過、規律、道理的意思。路還可指敗亡、贏弱。《孟子·滕文公上》:“是率天下而路也。”也可指大,路弓即大弓。古還常以當路、得路指做官,反之即稱“失路”。路或通“輅”,指天子或諸侯所乘的車,也泛指車。路,南北向的命名為“路”,形式為條狀的供人、貨物等通行的平面。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路燈、出路、道路、迷路、路旁、路上、引路、鐵路、小路、沿路

相關成語

路不拾遺、路逢窄道、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字形書法

路

字形對

路

書法欣賞

隸書
隸書
楷書
楷書
行書
行書
草書
草書

音韻彙集


字頭小韻韻目韻部韻母反切聲調聲母聲符
上古音系
廣韻洛故
中原音韻魚模魚模合去聲
洪武正韻五暮魯故去聲
六葯歷各入聲
分韻撮要第十二孤古故陽去

漢字影響


2017年12月10日,2017馬來西亞年度漢字在吉隆坡揭曉,在十個候選字當中,“路”字以30.45%得票率當選年度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