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宗十友
五代以降的古代文人
徠"仙宗十友"是五代以降的古代文人,出於對活動於初盛唐時期的司馬承禎、李白等十位文人群落的追慕而提出的一個稱美性質的範疇。
司馬承禎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陳子昂(約659~約700),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縣)人,字伯玉。唐代詩人,初唐詩文革
仙宗十友
仙宗十友
王維參禪悟理,學庄通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宋之問(約656 — 約712),字延清,名少連,漢族,汾州隰城人(今山西汾陽市)人,初唐時期的詩人,與沈佺期並稱“沈宋”。
宋之問在世時與沈佺期齊名,其詩多為應制之作,內容比較貧乏,但是流放途中作的一些詩有較充實的內容,在藝術形式上,宋之問的詩以屬對精密、音韻協調見長,大多詞采綺麗,對仗工整,對律詩體制的定型頗有影響。
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游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徠招致幕府,后隱居。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
孟浩然的詩雖不如王維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故後人把孟浩然與王維並稱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
初唐人,卒於公元814年,生年不詳。著有《舊唐書經籍志》。
仙宗十友
盧藏用(約664 - 約713),字子潛,唐代詩人,幽州范陽(今河北涿州市)人。少以文辭才學著稱,舉進士,不得調,與兄征明偕隱終南山。長安(701-704年)中召授左拾遺,神龍中,為禮部侍郎,兼昭文館學士。以託附太平公主,流放嶺南。與陳子昂友善,曾編輯《陳伯玉文集》贊子昂“卓立千古,橫制頹波,天下翕然,質文一變”。是陳子昂詩文變革的積極支持者。能屬文,工草隸、大小篆、八分。書則幼尚孫(過庭)草,晚師逸少(王羲之),八分有規矩之法。有文集三十卷,《全唐詩》錄存其詩八首。《唐書本傳 書斷》
賀知章(約659年— 約744年),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唐代著名詩人、書法家。
合併圖冊
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著名的《詠柳》、《回鄉偶書》兩首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錄入《全唐詩》共1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