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價值觀
社會工作價值觀
社會工作價值觀是社會工作實踐的靈魂,是社會工作者的精神動力。作為一種專業價值觀,它的基礎是社會主流價值和社會工作專業的獨特追求。一般而言,社會工作價值觀,是指一整套用以支撐社會工作者進行專業實踐的哲學信念,以人道主義為基礎,充分體現了熱愛人類、服務人類、促進公平、維護正義和改善人與社會環境關係的理想追求,激勵和指導著社會工作者的具體工作。
社會工作價值觀分有理論作用和實踐作用,理論作用主要是構成專業社會工作的必要條件之一,是確定社會工作專業使命或目標的根據,是專業教育的核心內容;實踐作用主要是社會工作者的實踐動力,通過社會工作專業 倫理標準這種形式,可以指導社會工作者的實踐,是促使社會工作者個人成長的有效力量,也是維繫社會期望和社會工作專業服務關係的關鍵。
價值分層理論把社會工作價值觀分為三個層次,指出不同層次的價值在本土化過程中所處的不同地位及本土化的任務。價值觀本土化著重從基本原則、傳統文化背景和社會現實平台等方面梳理了中國社會工作價值觀本土化的整體思路,並在概括提煉中國傳統助人活動價值觀基礎上,提出建構本土化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的原則。
價值、目標、認可、知識和方法被公認為是社會實施的五大要素。其中價值和知識更被社會工作視為是兩個同樣重要和最優先的基石。確定了目標才能按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知識是最優先的條件了,只有豐富的閱歷和深厚的知識做基礎,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知識體現自身的社會價值,沒有價值的人或事物是得不到認可的,其次說說五大要素中的最後一項“方法”其實也是很重要的,舉個例子,如果你前面的幾項都做到了,但是唯獨方法錯誤,那麼你在社會上的工作價值觀則大打折扣。
包括:
協調社會和諧發展的因素,承認個人能力;
尊重與案主關係的隱私;
投身於為滿足社會認可的需求的社會改變中;
願意保持個人感覺和需求與專業關係的區別;
願意向他人傳遞知識和技巧;
尊重和欣賞個人和群體的差異;
儘力發展案主的能力以幫助他們;
即使遇到挫折也願意以案主的名義不懈努力;
投身於社會正義和社會中所有人的經濟和精神福利過程中;
承諾個人和專業工作的高水。
社會工作起源於西方,戈登、比斯台克等社會學家有各自受認可的社會工作價值體系,在國際社會工作界把社會工作價值歸納為服務、社會公正、個人的尊嚴和價值、人類關係的重要性、誠信和能力。在操作層面社會工作價值觀可以概括為接納、尊重、個別化、自決權和知情同意、保密、不批判。
我國的社會工作價值體系是依據國情,並在吸收國際社會工作發展成果的基礎上,根據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和當前社會工作的發展特點形成,在建設方面還要注重強調社會和諧、保持家庭和諧和穩定是我們社會的主流家庭觀念、注重服務的“人情味”、重視道德建設、體現社會發展的要求。
社會工作價值觀以人道主義為基礎,充分體現了熱愛人類、服務人類、促進公平、維護正義和改善人類與社會環境關係的理想追求,激勵和指導著社會工作者的具體工作。
社會工作體現民生的最主要問題。
“社會工作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並主要表現在理論作用與實踐作用上。在理論作用上,社會工作價值觀是構成專業社會工作的必要條件之一,是確定社會工作專業使命或目標的根據,同時,也是專業教育的核心內容。在實踐作用上,社會工作價值觀是社會工作者的實踐動力;通過社會工作專業倫理標準這種形式,社會工作價值觀可以指導社會工作者的實踐;社會工作價值觀是促進社會工作者個人成長的有效力量;社會工作價值觀是維繫社會期望和社會工作專業服務關係的關鍵。
社會工作價值觀影響著社會主體——人的個體價值觀和世界觀,一個良好的社會工作價值觀能讓社會個體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提升本身的素質,進而影響到他的世界觀,他會認為他是社會不可分的部分,有著相應的職責和義務,對全球各族人民團結維護地球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具體而言,社會工作者的價值觀又可通過以下五個方面來體現:
在實踐中,社會工作者應將服務對象看作是一個與自己有平等價值的人,是有潛力改變且有能動性的個體,社會工作者要充分相信服務對象自身所具有的優勢,並在工作過程中注意傾聽服務對象的聲音,將他們視為合作夥伴,確立與服務對象的民主工作關係。
社會工作者應堅持專業的立場,在實踐中努力提高專業服務的質量,不斷學習和充實專業理論、實踐、技巧和知識,提高專業實踐的效率和改善服務的效果,強化專業服務的標準。以達到為他人服務的目的。
社會工作者應維護服務機構的政策、立場和管理規則,在社會服務過程中儘力做到公正合理地處理個人與機構的關係,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盡量避免在外部對服務機構進行批評。
在實踐中,社會工作者應不斷改進專業實踐,提高專業服務水平,增進總的社會福利的水平。在社會福利資源分配過程中,社會工作者要注重公平正義原則,對最不利的弱勢人群的需要給予優先滿足。
在實踐中,社會工作者對社會前途和遠景始終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他們相信社會發展的美好未來,並願意付出持續不斷的努力,通過專業實踐和服務推動社會進步的進程。
我國的社會工作是依據我國國情,並在借鑒西方社會工作價值、理論和方法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我國社會工作職業化是在執政黨和政府直接領導和推動下開始起步的,加上傳統文化對當代社會的影響因素,使得我國社會工作價值觀的內容必然有自己的特色。經過了近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各個領域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社會主流價值也由計劃經濟時期單純強調國家和集體利益而忽視個人利益轉變為三者並重,社會生活中多元文化並存。在吸收國際社會工作發展成果的基礎上,根據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和當前社會工作的發展特點,在社會工作價值體系建設方面還應當注重以下內容:
一是強調社會和諧。個人的價值和尊嚴應當建立於人們共同發展過程中的平等尊重、相互支持的基礎上應體現於密切的社會關係之中。基於文化傳統和社會政治制度,相對於西方社會對個人尊嚴自由的推崇,我們應該更加強調社會和諧。
二是保持家庭和諧和穩定依然是我們社會的主流家庭觀念。西方文化注重個人自由,我國傳統文化和現實的社會生活比較注重家庭的價值。因此,相比較西方強調人們的個人尊嚴和權利,我國應更加強調家庭成員之間的彼此寬容、相互支持和相互依賴。
三是注重服務的“人情味”“人情味”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很有特色的內容。他一仁愛為基礎,體現了我國人民自古以來就重視社會交往中的情感支持和情感依賴。當前,在以理性和社會責任為基礎的民主建設中,我們的“人情味”將會是當代人類關係特徵的重要補充。社會工作關注人的感受,關注人類關係,就不能不重視“人情味”在我國社會工作價值觀中的作用。
四是重視道德建設。我國是禮儀之邦,是道德社會,特別注重道德的力量。當時中共中央提出的“八榮八恥”不僅是對社會公德的高度概括,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當前社會意識形態,其價值核心也一定成為社會工作價值觀的基礎之一。
五是體現社會發展的要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是我國社會當前最重要的目標,社會工作價值觀也應該對此有所反映。社會工作價值觀隨著經濟與社會發展、社會意識形態的發展變化而適當調整。要立足本土、著眼發展才能滿足不斷出現的新的社會需求和問題。
社會工作在向世界各地傳播過程中,因為文化背景、歷史傳統、經濟發展階段等不同,各地一定會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社會工作利他主義價值觀,我們稱之為“本土社會工作價值觀”。
本土社會工作價值觀的教育應包括“普遍價值觀”教育和“本土價值觀”教育。利他主義作為社會工作的普遍價值觀,自應是我國社會工作價值觀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本土價值觀”教育應由四部分組成:我國市場經濟中形成的價值觀;意識形態提倡的社會主義價值觀;中國傳統價值觀;受西方影響的價值觀。
一般來說,本土社會工作價值觀的形成應該綜合各種本土的因素,充分體現本土的特徵。研究表明,當前中國社會的倫理道德的構成元素有:市場經濟中形成的道德佔40. 3%;意識形態提倡的社會主義道德佔25. 2%;中國傳統道德佔20. 8%;受西方道德影響佔11. 7%。以此結論為基礎,從上述四種元素中提取出本土社會工作價值進行整合,或許可以形成本土社會工作價值觀的表達。在一定意義上,它也可以看成是利他主義在中國獨特的組合方式。
社會工作價值觀體系構築在對人和社會的偏好之上,因而我認為“愛”是社會工作的基本價值,社會工作是具有愛心的行業,它有社會的愛、仁慈的愛、傾聽的愛……可假如你是一位社工,並被指派處理以下的案件,你將如何幫助他們呢?如何來將自己的愛,社會的愛讓他們感受到呢?如何指導他們選擇一條正確的道路呢?
案例:
錢女士是一位農村的小學教師,收入不高,她的丈夫以前是一家鄉鎮企業上班,現下崗外出打工,他們有三個女兒,全家在貧困線以下掙扎。可是錢女士前兩個月又懷孕了,一方面,錢女士不想再想要孩子,因為他們實在是窮了不能在要孩子了,同時,他已經超生,嚴重違犯了計劃生育政策。可是,另一方面,由於受當地傳統觀念的影響,他們夫妻兩人都覺得不生一個男孩子就是一種罪過和恥辱,尤其是對不起家裡的兩位老人。
作為一位社工,你怎樣幫助錢女士和她的丈夫在執行國家計劃生育政策、提高生活水平、對老人想法的尊重,對傳統價值觀的認識等諸多的矛盾,問題中作出選擇呢?
這個案例,包括許多案例中都有價值衝突與價值選擇的問題,當兩者有矛盾是你該如何選擇呢?怎樣做是最好的選擇,我們用什麼來作為判斷的依據,作為指導思想,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作為一名合格的社工應該有什麼樣的專業價值觀呢?
1、自決原則。當案主面臨價值矛盾時,作為社工的我們要先幫助案主準確的確定問題所在,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並一一分析優缺點之後,由案主自己做出選擇。例如:我們可以建議錢女士理出人工流產的優缺點,要她認真分析了這些理由之後再作出決定。但是,最後的決定一定是錢女士自己做出選擇。這體現了是自決原則的價值觀,自決原則是案主有權持有和表達自己的觀點,並按自己的觀點行事,只要不會損害其他人的權利。
我認為社工代替案主做決定對案主來說是不利的,社工讓案主自己做決定,可以培養案主的獨立性,對正在成熟、成長的案主來說,他們需要位自己的生活做決定,並承擔因此而有可能引起的一切後果,錯誤和痛苦有可能因此而產生,但這些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案主自由選擇的全靠保證了他們能夠選擇自己合適的生活。當然,案主也許會選擇不利於社會和他自己的生活,但是,真是她自己的選擇,他們有這種權利。社會也可以譴責和制裁他們的選擇,卻不能剝奪他們選擇的權利,也不能剝奪他們做人的尊嚴。
2、助人自助。具體說就是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解決他們自己的問題。助人的過程就是社工解決問題的過程,並在工作過程中實現專業價值。社工助人並非單純提供物質的幫助,而是致力於案主自信的恢復,幫助他們重新走上社會正軌。所以社工助人的過程更是對於案主一種心靈支持的過程。作為一名社工,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也要反思自己的生活中的的一些問題,然後在以後的生活中指導自己,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3、尊重。對每個社會工作者來講,人生的價值不在索取而在奉獻,這就必須尊重人的價值,理解人,尊重人,關心人。特別是對老年人、殘疾人、貧困者,不能把他們當作社會包袱,而應當看作是社會財富。在人與人的關係上樹立平等、互助、合作的觀念,使社會工作成為溝通和調節人際關係以及協調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橋樑。
假如兩個同性戀,其中一個已經知道他們的行為不符合社會的理念,因而他決定改正他的做法,離開了另外一個人,然後另外一個人來求助社工,你該怎麼辦?幫助他嗎?本來自己就不贊同同性戀,可是當他來找你幫助,成為你的案主的時候,你不可以歧視,要公平對待,人生下來就是平等的,有尊嚴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尊重他們。
4、保守秘密原則。保密是指社工之間的心照不宣或明言告訴的相互信任的關係,這樣,案主可以放心的向社工講述自己的真實生活,社工則要嚴格的位案主保守秘密,如果社工人員泄露了案主的一些秘密而給案主帶來傷害,案主可以向有關部門起訴工作人員。
保守秘密原則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如果案主認為社工人員有可能向他人泄露秘密,案主就不會講一些隱藏的秘密、個人的情感、思想、行為告訴社工,那麼這樣的話對以後工作的開展就很難進行下去;可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可能會有一些特殊情況我們又該怎樣處理呢?
例如:一位實習生與一個未婚媽媽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專業關係,不久,這位未婚媽媽告訴實習生,她與一位男子約會,每當這位男子喝醉的時候就會打她,這位未婚媽媽還告訴實習生,她有證據表明,他的男朋友在另外一個城市犯過嚴重的偷竊罪。當在這種情況下實習生應該怎樣做?要不要告訴警察呢?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實習生該告訴警察,再有必要打破保密原則情況就該打破。
5、換位思考。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種思想。人與人之間要互相理解,信任,並且要學會換位思考,這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基礎:互相寬容、理解,多去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作為社工只是個重要的要素,只有你可以設身處地為案主著想,你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才能更好的幫助案主解決困難,走出困境。如果社工可以做到隨時的換位思考,你就會做的更出色,案主會更喜歡你的。
6、獨特性原則。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這種獨特性表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價值體系、個性、情感、愛好、經歷及家庭關係等。社工在工作時應該尊重案主的獨特性。如:一些十幾歲的少年不受父母的管教而被送進了小組家庭。有時候,有的人需要的是鼓勵他們的人,有的人需要的是指導他們能早學校表現的更好的人,有時需要的是呢不過理解他又對他嚴的人,當然,如果是在行為方面有問題的少年,社工就要找出問題並制定解決的方案。對於這個問題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是解決問題之前我們必須要承認問題。
如果社工沒有尊重一個人的獨立性,這是個很危險的問題。記得有個標籤理論,它說的是一個人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環境就會以這個標籤來看待這個人,而不是以一個人的真實情形來看代替她,就是創造了一種環境,或著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結果,被特上標籤的人就會變成標籤所說的人。
我認為作為一個好的社工,一個優秀的社工要具有豐富的生活常識,並相信自己的直覺。而我們所學的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的原則,這些原則只是為社會工作者工作有指導方針,但是我認為,我們不能機械的應用這些這些價值觀與原則,他們只能適應某些案主,並不一定適合所有的案主。作為一個優秀的社工,不僅僅是要掌握這些指導方針,在處理特定的問題時,能夠利用自己專業的判斷,在價值觀的原則中作出最好的選擇。但是,在生活中如果你可以把這些價值原則作為自己的一種品質,我相信自己一定是一個別人很喜歡的人,而這些東西成為自己為人處事的一種方式,將影響幫助你的一生,也會成為你成功的要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