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經濟

合作經濟

合作經濟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中,勞動者自願入股聯合,實行民主管理,獲得服務和利益的一種合作成員個人所有與合作成員共同所有相結合的經濟形式。自願、民主、互利和惠顧者與所有者相統一的合作經濟,是其在不同的社會經濟制度中所具有的共性,合作社則是這種合作經濟關係的一種典型組織形式。

特點優點


主要特點

其主要特點是:
第一,入社自願,退社自由。
第二,社員共同投資興辦,其財產可以屬個人也可以屬集體,也可以部分屬個人、部分屬集體。
第三,管理民主,其領導由社員選舉產生,重大事項由社員討論決定,一人一票。
第四,合作社的宗旨是為社員生產、生活提供服務,將服務宗旨與市場經濟原則、效益原則統一起來。
第五,類型多樣化。
第六,合作社盈餘歸全體成員共有。其分配一是按股額付息,二是按社員對合作社的利用程度進行分配,社員與合作社的交易額愈大,分得的盈餘愈多。合作經濟是集體經濟的一種有效的實現形式,

主要優點

其主要優點是:
第一,產權關係清晰。
第二,突破了個人和家庭的局限性。生產領域的互助合作有利於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流通領域的互助合作,有利於減少流通環節和節省流通費用。
第三,其內部沒有資本和勞動力的對立,兼容了社員的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由來


古典合作社理論
人類一般意義的合作行為源遠流長。但是,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經濟組織現象和合作方式,合作經濟是近代社會的產物,是人類社會發展到資本主義階段才出現的。合作經濟思想肇端於空想社會主義。19世紀初,以聖西門(Henri Saint-Simon?1760-1825)、傅立葉(Charles Fourier?1772-1837)、歐文(Robert Owen?1771-1858)為代表的空想社會主義者目睹和批判了原始積累時期資本主義的社會弊端,幻想一個沒有剝削、沒有貧困、協同勞動、平等和諧的理想社會,合作社就是這個理想社會的組織基礎。空想社會主義把合作社作為改造資本主義制度的藥方,他們寄希望統治階級的支持,反對階級鬥爭,反對暴力革命。
科學社會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和恩格斯對空想社會主義者尤其是歐文的合作社思想和試驗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但同時指出,空想社會主義者沒有真正認識到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矛盾,不懂得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沒有找到社會改革的科學方法,他們的理想是空想的,他們的實踐註定是要失敗的。
多種思想並存
早期的合作經濟思想除了空想社會主義的合作思想以外,還有以法國的路易·布朗(Louis Blanc?1811-1882)為代表的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合作思想,德國的裴迪南·拉薩爾(Ferdinand Lasslle?1825-1864)為代表的國家社會主義合作思想,以法國的菲力浦·畢舍(Philippe Buchez?1796-1865)、英國的威廉·金(William King,1786-1865)為代表的基督教社會主義合作思想。這些合作思想的共同點是,認為合作社是改造資本主義社會的工具。它們的不同點在於,國家社會主義與小資產階級合作思想主張在資產階級國家的幫助下辦生產合作社,因此又被稱為“生產合作派”;基督教社會主義合作思想主張辦消費合作社,其代表人物威廉·金有“銷售合作社之父”之稱;在德國,以弗里德里希·萊費森?Friderich Raiffereisen,1818-1888 和赫爾曼·舒爾茨-德里奇(Herman Schulze-Delitzch,1808-1883)為代表,主張辦信用合作社。這些合作思想流派提出的合作綱領對世界合作社運動有著重大的影響。
羅虛代爾公平先鋒社
空想社會主義者尤其是歐文的合作社試驗雖然失敗了,但在社會上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歐文的失敗警示人們,辦合作社要想成功,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必須要適應現行的社會和經濟條件,必須關注和改善社員的切身利益。19世紀30-40年代,在歐洲興辦合作社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雖然大多數合作社都失敗了,但也出現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合作社,羅虛代爾公平先鋒社就是成功而且最有影響的之一。羅虛代爾公平先鋒社的直接目的是供應社員的生活日用品,減輕商業中間盤剝,改善社員的社會地位和家庭境況。羅虛代爾公平先鋒社在建社初期就制定了一套切實可行的辦社原則,主要內容是:(1)入社自願;(2)一人一票;(3)現金交易;(4)按市價銷售;(5)如實介紹商品,不短斤少兩;(6)按業務交易量分配盈利;(7)重視對社員的教育;(8)政治和宗教中立。
羅虛代爾公平先鋒社取得了成功,這使它的辦社原則受到廣泛的推崇。羅虛代爾公平先鋒社把合作社的目標和性質定位於在社會生產的某個環節聯合,解決具體的實際困難,謀取社員利益,而不是對整個社會進行改革的宏大理想。羅虛代爾公平先鋒社拋棄了空想社會主義者把合作社作為社會改革工具的幻想,這使資本主義上層社會對合作社的敵視態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認為合作社可以緩和社會矛盾,轉而對合作社給予支持。從一定意義上說,羅虛代爾公平先鋒社對空想社會主義的背離是它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羅虛代爾公平先鋒社對合作社運動的改良主義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此後,形形色色的合作社改良主義像瘟疫般流行起來。20世紀20年代以來,在西方國家,合作社普遍被認為是資本主義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是資本主義內部的進化因素,合作社從理想主義轉向實用主義,成為西方國家合作社運動的主流。
國際合作社聯盟
為了推動世界各國合作社運動,統一協調各國合作社工作者的認識和行動,1895年在英國倫敦成立了一個非官方的合作社的國際組織“國際合作社聯盟”(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Alliance)。國際合作社聯盟研究了羅虛代爾公平先鋒社的辦社原則,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合作社的基本原則,即“羅虛代爾原則”?The Rochdale Principle ,它是世界各國合作社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則。隨著經濟、社會和時代環境的變化,國際合作社聯盟對合作社的基本原則進行了多次修改或調整,但羅虛代爾原則的基本精神始終被堅持下來。1995年9月,在英國曼徹斯特召開了國際合作社聯盟100周年代表大會,這次大會通過的《關於合作社特徵的宣言》(Statement on the Cooperative Identity),對合作社的性質、價值和基本原則進行了規定。合作社是人們為了滿足他們共同的經濟、社會與文化需求和願望,通過聯合所有與民主控制的企業,自願聯合起來的一個自治的組織。合作社的基本價值是:自助、民主、平等、公平和團結。合作社社員信奉誠實、公開、社會責任和關心他人的道德價值觀。合作社的基本原則包括以下七條:第一,自願與開放的社員制。任何人只要能夠利用合作社提供的服務並承擔社員義務,均可入社,不受政治、宗教、種族和性別的歧視。第二,民主的社員控制。合作社是由社員控制的民主組織,社員主動參與合作社的政策制定和決策。由社員選舉出來管理人員要對社員負責。在自然人自願聯合的基層合作社,社員有一人一票的平等投票權,其他層次的合作社也要以民主的方式組織。第三,社員經濟參與。社員對合作社公平地出資,並民主控制其資本。該資本必須有一部分是合作社的共同財產。社員出資是取得社員資格的條件,但出資只獲取有限的報償。合作社的盈餘分配用於建立公積金來發展合作社,按社員與合作社的交易額返還給社員,支持社員認可的其他項目。第四,自治與獨立。合作社是社員管理的、自治的自助組織。如果合作社要同其他組織?包括政府 達成協議,或者要從外部籌資,必須以確保社員的民主管理和自治為條件。第五,教育、培訓與信息。合作社要為社員、社員選舉產生的代表、經理和僱員提供教育和培訓,使他們能夠有效地做出貢獻。合作社要把合作的性質和好處告訴公眾,特別是年輕人和輿論帶頭人。第六,合作社之間的合作。合作社要開展地方性的、區域性、全國性的、乃至國際性的合作,以便最有效地為社員服務和加強合作社。第七,關心社區。合作社通過社員同意的政策,為所在社區的可持續發展效力。
國際合作社聯盟分別在1921年、1937年、1966年和1995年四次修訂合作社基本原則,反映了對經濟和社會環境變化的調整和適應。與前三次制定的合作社原則相比,1995年國際合作社聯盟修訂后的合作社基本原則對基層社以外的其他合作社層次不再強調一人一票,但強調了合作社的公共積累不可分割。儘管如此,在實踐中,市場經濟的發展給合作經濟打上越來越深厚的烙印。在歐美國家,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合作社不斷拓寬制度邊界,改變管理方式,雖然大多數合作社仍然聲稱堅持羅虛代爾原則,但實踐和原則都出現了很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1)“一人一票”向“一人多票”發展;(2)合作社在為社員服務的同時,營利傾向加重;(3)由以社員入股為主的融資方式轉向廣泛的對外融資;(4)僱工和僱用職業經理經營管理;(5)不可分割的合作社公共財產按一定比例明晰給社員。上述變化使合作社社員所有者、勞動者、經營者、惠顧者統一的特徵淡化甚至趨於消失,合作社的民主性質和社員的主體地位受到影響。但是,合作社依然區別於普通企業於以下方面:第一,合作社的所有者往往也是它的顧客,而普通企業的所有者與顧客是分離的。第二,合作社的目標是既要所有者的利益,也要顧客的利益,而普通企業的目的是所有者利益。第三,一人一票制仍然是合作社決策的主要原則,“一人多票”受到嚴格限制。第四,惠顧返還依然是合作社盈餘最主要的分配方式。

經濟理論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經濟理論
馬克思主義的合作經濟理論是在批判和繼承空想社會主義合作思想,以及與形形色色的合作社改良主義的鬥爭中發展起來的,具有注重生產合作的傳統。馬克思和恩格斯繼承了空想社會主義關於合作社是改造資本主義制度的社會工具的思想,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合作社運動持保留的肯定態度。馬克思和恩格斯特別推崇資本主義社會的合作工廠,認為它是對資本所有權的“積極揚棄”,“是在舊形式內對舊形式打開的第一個缺口”,動搖著資本主義制度的基礎,而合作貿易等其他形式的合作只觸及資本主義制度的表層。同時,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合作社運動具有局限性,絕不可能自動地把現存社會帶入社會主義。馬克思說,“不管合作勞動在原則上多麼優越,在實際上多麼有利,只要它沒有越出個別工人的偶然努力的狹隘範圍,它就始終既不能阻止壟斷勢力按幾何級數增長,也不能解放群眾,甚至不能顯著地減輕他們貧困的重擔”。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生產合作社對於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具有重要的意義。1886年,恩格斯在致倍倍爾的信中說,“在向完全的共產主義經濟過渡時,我們必須大規模地採用合作生產為中間環節,這一點馬克思和我從來沒有懷疑過”。對於農業,1894年恩格斯在《法德農民問題》中系統論述了無產階級在奪取了國家政權以後,採取自願、示範和國家幫助的原則,發展生產合作社。恩格斯說,“當我們掌握了國家權力的時候,我們絕不會用暴力去剝奪小農(不論有無報償,都是一樣),象我們將不得不如此對待大土地佔有者那樣。我們對於小農的任務,首先是把他們的私人生產和私人佔有變為合作社的生產和佔有,但不是採用暴力,而是通過示範和為此提供社會幫助”。
列寧和斯大林的合作經濟理論
列寧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經濟理論。列寧從實踐的挫折中認識到合作經濟的重要性,提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合作社的發展就是社會主義的發展。列寧對流通領域的合作社進行了再認識,主張大力發展。1923年,列寧在病榻上口授的《論合作制》中指出,“合作社在資本主義國家條件下,是集體的資本主義,在私人資本主義下,合作企業與資本主義企業不同,前者是集體企業,後者是私人企業。在國家資本主義下,合作企業與國家資本主義企業不同,因為合作企業既是私人企業,又是集體企業。在我國現存制度下,合作企業與私人資本主義企業不同,因為合作企業是集體企業,但它與社會主義企業沒有區別,如果它佔用的工地使用的生產資料是屬於國家的,即是屬於工人階級的”。但是,列寧所說的“現存制度下的”合作社並不佔有自己的生產資料,是國有生產資料的經營組織,這不僅與西方國家經典的合作社不同,而且與恩格斯在《法德農民問題》中論述的合作社也有很大的區別。列寧把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合作社經濟看成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成份,這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是,把合作企業完全等同於集體企業,與社會主義企業沒有區別,卻導致了認識和實踐的混亂。
斯大林繼承了列寧的合作事業,通過集體農莊制度,把農民引上了社會主義道路。但是,斯大林重生產合作,輕流通合作。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斯大林的農業集體化模式對後來社會主義國家的農業合作化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制度


新一代合作社的制度特徵
農業是合作經濟最活躍的一個重要領域。在過去20年左右的時間中,一種被稱之為“新一代合作社”?New Generation Cooperatives 的新型合作社在美國,爾後在加拿大,獲得了引人注目的發展。據估計,1999年“新一代合作社”的資產超過20億美元。什麼是“新一代合作社”?“新一代合作社”這個用語是對過去大約20年時間中最早出現於美國北達科他州和明尼蘇達州,以後發展到相鄰的其他州和加拿大的大約200多個開展農產品加工增殖、實行封閉成員制?closed membership 的合作社的稱呼。這種合作社最初出現在一些特殊的農產品生產,如bison(一種北美洲動物)、Tilapia魚、可食用豆、特殊乳酪,後來發展到穀物和奶製品等一般農產品。在加拿大,“新一代合作社”雖然數量不多,但已經遍及各州。
與傳統合作社以服務為宗旨和廣泛的服務內容相比,“新一代合作社”的一個很大的不同是它經營的產品單一?single-commodity 和加工價值增值取向(processing or value-added focus)。傳統的合作社主要是滿足社員的服務需求,合作社就好像是合作社社員的倉庫,社員把生產的各種各樣的初級農產品都交給合作社,由合作社去加工或銷售。而“新一代合作社”通常只經營一種農產品,只接受事先與社員商定的特定數量和種類的農產品,然後進行加工和銷售,使其增值,並讓社員分享增值的收益。因此,“新一代合作社”是加工價值增值取向或“投資-利潤”取向的,而不是傳統合作社的服務取向。
雖然“新一代合作社”是“投資-利潤”取向的,但與非合作社企業相比,“新一代合作社”的社員並不是簡單的投資者。具體說,“新一代合作社”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交易份額制?delivery shares 和限制成員制?restricted membership 。“新一代合作社”的主要業務是對某一種原料農產品進行加工,使其增值,合作社根據加工能力來接受社員的原料農產品。一個農場主要成為“新一代合作社”的社員,條件就是購買合作社的原料農產品交易份額或交易權(deliver right)。這個交易權實際是“新一代合作社”與社員之間的合約,它規定了合作社與社員雙方各自的權利和義務。這就是,社員必須交給合作社規定數量和質量的原料農產品,合作社必須接受社員按合約規定交售的特定數量和質量的原料農產品。這種做法有效地防止了傳統合作社開放社員制和不限制社員交易量所導致的合作社生產規模不佳以及生產能力和供給過剩。但是,“新一代合作社”並不要求每個社員的交易份額都是相等的,合作社通常對社員個人的最高份額和最低份額會有一個限制,以免合作社受個別成員的左右或控制。社員必須按合約交給合作社規定數量和質量的原料農產品,如果他自己生產的農產品低於合同規定的份額,他必須從別處購買予以補齊。如果社員不能或不願意補齊,則由合作社購買補齊,所有的費用由社員承擔,社員可以直接支付給合作社,也可以由合作社從他的分紅中扣除。
“新一代合作社”是一種投資成員制(investor-membership),社員必須出資才能成為社員。“新一代合作社”社員的交易份額既表示為一定數量的農產品(如200蒲士爾小麥),又表現為一定的資本量(如20000美元),由於社員必須購買交易額,所以單位交易額代表的資本量也就是單位交易額的價格,該價格由合作社發起時設計的初級農產品的加工數量和希望籌集的資本總量分解得到。“新一代合作社”通常把發起資本的30-50%作為社員權益?members equity,其餘部分或是通過負債?debt equity ,或是發行優先股?preferred shares 。優先股在社區進行廣泛募集,既可以對個人,也可以對團體,投資者主要是那些關心社區發展的人士和社團。優先股的股東沒有投票權,優先股的股息是固定的或受到限制。例如,美國北達科他州明文規定“新一代合作社”優先股的股息為8%。如果合作社準備擴大,其資金的籌集與發起時相似,即由社員出資來購買他與合作社的原料農產品交易額度。年終,“新一代合作社”的盈餘對社員進行分配,在合作社出售加工增值農產品的全部收入中扣除成本和必要的提留,如應急風險金?contingency fund ,剩餘的部分按照社員與合作社的原料農產品交易量進行分配。由於交易量是社員購買的,也就是社員的出資,按交易量分配盈餘也就是按社員的股份分配。這裡,會員權利與資本權利實現了聯結。“新一代合作社”的社員資格是受限制的,並不是所有願意加入的人都能夠加入。但是,社員個人的交易權可以轉讓和買賣,其他人就可以通過交易權的買賣和轉讓成為社員。“新一代合作社”社員的交易額度經董事會同意后可以轉讓和買賣,其價格取決於人們對合作社收益分配的預期。
此外,傳統的合作社通常是服務於周圍的人,因而具有明顯的地域性。而“新一代合作社”加工單一的原料農產品,其成員突破了地區的限制,甚至越過了國界。如美國北達科他州的一個bison(一種北美洲動物)加工合作社,其成員大量來自相距甚遠的佛羅里達州,甚至加拿大。
新一代合作社的制度創新
首先,“新一代合作社”堅持了合作社所有者與惠顧者統一的經典原則,但社員資格是受限制的,個人必須通過購買交易權方能成為合作社社員。一個合作社的交易總量取決於合作社設計的加工能力以及相應的投資總量,再考慮社員個人最高和最低交易量的限制,因此,並不是所有願意加入的人都能夠加入。但是,社員個人的交易權可以轉讓和買賣,其他人就可以通過交易權的買賣和轉讓成為社員。交易權的購買保證了合作社的資金需要,把社員對合作社的“利用”與“投資”結合起來。同時,由於進入合作社是有“代價”的,這可以增強社員對合作社的關心。
第二,“新一代合作社”堅持了合作社為社員服務的經典定義,但它把權利和義務變成雙向的。“新一代合作社”社員購買交易權就是與合作社簽訂了一個合約,規定了合作社與社員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社員必須交給合作社規定數量和質量的原料農產品,合作社必須接受社員按合約規定交售的特定數量和質量的原料農產品,違約將受到處罰。這種做法不僅有效地防止了傳統合作社開放社員制下不限制社員交易量所導致的合作社規模不佳以及生產能力和供給過剩,而且保證了加工農產品的質量,這是“新一代合作社”盈利的重要保證。
第三,“新一代合作社”堅持了合作社資本報酬適度和惠顧者返還的經典原則,但會員權利與資本權利實現了聯結。“新一代合作社”把原料農產品加工后的增值按社員個人的交易量返還給社員時,由於交易量是社員購買的,也就是社員的出資,因此實際是按出資獲得投資回報。這裡,會員權利與資本權利實現了聯結。
最後,“新一代合作社”堅持了合作社以社員為本的經典定義,但把合作社事業與社員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傳統的合作社主要是向社員提供服務,從而增進了市場的公平競爭,對社員的最大意義是獲得一個較好的價格,是服務取向的。而“新一代合作社”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農場主通過組織合作社投資於農產品加工以獲取價值增值,是市場取向的。但是,“新一代合作社”並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以獲取投資回報為目的的合作社,“新一代合作社”與別的投資盈利組織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合作社員所參與的是他們自己生產的原料農產品的加工和增值事業,其組織載體合作社是社員自己控制或參與管理的。合作社成為適應現代農業產業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組織機制,社員通過成為一體化的一員不僅從經濟上分享一體化的好處,又使社員具有強烈的事業感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