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

詞語解釋

斯文,讀音sī wén ,是指很有涵養、文質彬彬,有禮貌、有教養,又優雅,懂得尊重人的意思。用做賓語。

引證解釋


指禮樂教化、典章制度
①《論語·子罕》:“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
②《漢書·敘傳下》:“武功既抗,亦迪斯文,憲章六學,統壹聖真。”
③ 唐韓愈《故江南西道觀察使中大夫洪州刺史王公神道碑銘》:“生人之治,本乎斯文。”
④清黃遵憲《石川鴻齋偕僧來謁》詩:“斯文一脈比傳燈,亦賴儒僧延不墜。”
特指文學
南朝 梁鍾嶸《序》:“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篤好斯文。”
儒士;文人
①《後漢書·應劭傳》:“夫覩之者掩口盧胡而笑,斯文之俗,無乃類旃。”
②唐杜甫壯遊》詩:“斯文崔魏徒,以我似 班 揚。”
③《古今小說·李公子救蛇獲稱心》:“既然如此,必是斯文,請來相見何礙。”
④錢鍾書《貓》:“經過幾番盤算,他想先動手著作,一來表示自己並非假充斯文,再者著作也可以做官。”
此文;此詩
①晉王羲之蘭亭集序》:“后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②宋蘇軾《石鼓歌》:“何人作頌比《嵩高》,萬古斯文齊《岣嶁》。”
文雅
①元關漢卿《五侯宴》第三折:“一生村魯,不尚斯文。”
②清孔尚任《桃花扇·聽稗》:“相公說得,老漢就說不得;今日偏要假斯文,說他一回。”
③梁斌《紅旗譜》四一:“她斯文禮貌地倒了兩杯茶,一杯放在江濤面前,一杯放在嘉慶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