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河之戰

夾河之戰

夾河之戰,明建文三年二月至三月,在靖難之役中,燕王軍隊與建文帝軍盛庸部在夾河地區進行的一次遭遇戰。

簡介


夾河之戰
夾河之戰
明建文三年(1401年)二月至三月,在靖難之役中,燕王軍隊與建文帝軍盛庸部在夾河(今河北武邑境)地區進行的一次遭遇戰。

經過


是年二月,燕王朱棣恥於東昌(今山東聊城)之敗,率師南出求戰。時建文帝軍總兵官盛庸統兵20萬人駐德州,副將軍吳傑、右軍都督僉事平安屯軍真定(今河北正定)。二十日,燕師抵保定,商討進攻方向。朱棣反對攻打定州(今河北定縣),決定直插德州與真定之間,誘其一軍來攻,各個擊敗。三月初一日,燕師駐滹沱河。盛庸聞訊,率軍自德州進營夾河。燕師由陳家渡過河迎戰,相距40里。二十二日,兩軍相遇於夾河。盛庸等軍結陣甚堅,陣旁排列火車、大銃、強弩。朱棣督步兵5000人先行進攻,以騎兵萬餘乘機突入敵陣,揮兵大戰。燕將譚淵墜馬被殺,軍勢大挫,朱能、張輔復率眾並進,朱棣率鐵騎繞出其背,實施夾擊,殺死庄得、楚智2將。雙方激戰至暮,各斂兵入營。黎明,朱棣起視,已陷入包圍之中。因朱允炆有勿殺燕王之命,朱棣才得以從容引馬鳴角穿營而去。

結果


二十三日,雙方復戰,盛庸大軍據西南,燕師控東北,激戰半日,互有勝負。突然東北風大作,塵沙飛揚,燕師乘有利之風勢,從左右兩翼橫擊,盛唐軍敗逃德州,死傷10餘萬人。

點評


此戰,朱允炆宋襄公式的戰爭指導思想,使燕王朱棣死而復生,最終導致自己在這場戰爭中失敗。

人物簡介


夾河之戰
夾河之戰
朱棣生於元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生母為孝慈高皇后馬氏。明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封為燕王。受教育於宮廷。洪武十三年(1380年)三月赴封國北平,時年21歲。史載,朱棣智勇有大略,屢次率諸將出征,皆建戰績,頗有威名。
朱棣即位后,頗注意與周邊國家建立睦鄰友好關係,禮遇來訪的外國國王和來使,發展貿易,互通有無。並命中官鄭和六次率舟師出使各國,若加宣德年間的一次,共歷三十餘國,對開拓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貿易往來作出很大貢獻,明時亦稱頌為盛事。
在文化方面,朱棣也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最突出的功績是永樂元年開始,陸續組織了三千多文人編纂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類似現在的百科全書式的大型類書--《永樂大典》。
帝死還京后,葬北京昌平長陵。謚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謚曰: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成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