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水節生命的讚歌
1979年袁運生創作的壁畫
1979年10月,袁運生創作的《潑水節———生命的讚歌》中大膽繪入3個沐浴的傣家女裸體,畫作經鄧小平首肯展出。海外媒體稱,“中國在公共場所的牆壁上出現了女人體,預示了真正意義上的改革開放。”藝術界將機場壁畫與董希文的《開國大典》並稱為建國后最重要的兩件藝術品。壁畫出現后一個多月,首都機場門前的廣場上停滿了載客前來參觀的大巴,人們擁進裸女人體壁畫所在的餐廳,迫不及待地一睹究竟。袁運生與他的壁畫便捲入風波。美術界中開始有人對畫作中出現的裸體表示質疑,贊成者與反對者相持不下,爭論逐漸升級,上升到政治層面。《潑水節———生命的讚歌》中的三個裸體從此不得不披上一層透明的紗衣。1982年,袁運生出國后,機場壁畫前立起一堵三合板做的假牆封住浴女畫面。直到1990年,這堵假牆才被拆除。機場壁畫與袁運生的曲折命運折射著轉型期藝術的處境與觀念的變革。
潑水節生命的讚歌
這就是潑水節。袁運生的畫作其實就是表現這個傳說。可是,要畫沐浴的場景,人是不能穿著衣服的。為了通過審查,袁運生在草稿上一直多畫了條線,這樣看上去就成了穿著衣服的。在壁畫就要完成的時候,袁運生偷偷把線去掉,完成了裸女。等發現了,也已經沒辦法了。記得當年的李瑞環是總指揮,壁畫的事歸他管,他化解了一些頭頭兒們因畫中有幾個裸體怕出事的緊張心態,他說等小平同志看了再說,小平同志看了說道,“袁運生看可以”。就這樣《潑水節》展出了。機場壁畫問世后,引起巨大反響。來看壁畫的上到將軍,下到普通百姓,他們每天應接不暇。在文代會上,人們給機場壁畫很高的評價,將它與董希文的<開國大典>並稱為建國后最重要的美術創作成果。“潑水節”在宣傳中成了改革開放的標誌。這麼大的影響是袁運生所始料不及的。隨後,中央美院成立了壁畫系,袁運生轉入壁畫系任教,當時,袁運生感到,藝術的春天真的來了。機場壁畫掀起了一場不可阻擋的壁畫運動。但誰也沒想到,有人開始拿機場壁畫做文章。
壁畫文章越做越大,終於演變成政治問題。一位美協領導多次提出撤掉“潑水節”。但在美協一把手江豐及許多領導的反對下,“潑水節”終於艱難地保存了下來。但是,為平息矛盾,三個裸女的身前竟被蒙上一層薄薄的紗衣。參觀的人們可以透過紗衣看到裸女,也可以掀開紗衣一窺究竟。最後用木板將所有人體的這部分封死了。在這種情況下,壁創作會作受到很大影響。連一個普通的科長都可以干預藝術家的創作自由,藝術家們只好創作些相安無事的作品,藝術創作重新變得平庸流俗,壁畫運動後繼乏力,很快為“市場”所收編。因為怕擔責任,沒有人敢叫袁運生去做壁畫。袁運生基本處在無事可做的狀態中。後來,連江豐都因為這件事受到衝擊,袁運生有些萬念俱灰。1982年,8月,袁運生應邀訪美,同時接受幾所大學邀請做訪問藝術家,時間會比較充裕。同時,袁運生想充充電,思考一些根本問題。袁運生帶著強烈的失望心情離開了中國。
在袁運生出國后不久,機場壁畫前立起一堵三合板做的假牆封住浴女畫面。1990年,袁運生哥哥袁運甫帶領一群工人為機場壁畫塗進口的保護液。遇到假牆工人覺得麻煩,也沒請示誰就把牆拆了。裸女就這樣重見天日,她的色彩顯得比周圍壁畫的色彩都要新。這真是一個非常中國式的結局啊。2002年,機場航站樓裝修,許多媒體關注機場壁畫的命運,呼籲留住機場壁畫,但並沒得到機場呼應。袁運生一直以為壁畫就這樣被拆掉了,誰知,航站樓裝修后,壁畫還是保存了下來。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因為吊頂的緣故,潑水節的頂部被蓋住了50公分。張仃的壁畫前則安了個大影壁。袁運甫的壁畫前巨大S型的隔間,擋住近三分之一的畫面。機場壁畫完全成了一次裝修的犧牲品。機場壁畫就像20世紀80年代以後中國各時期的鏡子,折射著文化的尷尬處境,它的命運令人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