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蘭巴南
印度尼西亞中爪哇的印度教建築
普蘭巴南(印尼語:Candi Prambanan,或譯作巴蘭班南、普蘭巴那)位於印度尼西亞中爪哇,離日惹市約18公里,是印度尼西亞最大的印度教建築。
普蘭巴南大約建造於公元850年。它的建造者可能是 馬塔蘭王朝的第二個國王,或者三佛齊王朝的 Balitung Maha Sambu。普蘭巴南建成后很快就被遺棄並開始破敗。1918年開始重建。1953年前後人們完成了對其主建築的重建。該建築的很多原始石材時常被盜用於遠處的建築。根據原物歸位的原則,重建必須保證75%的原始材料可用,因此普蘭巴南的多數小神廟只剩下地基和危牆,而未被列入重建計劃。
普蘭巴南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處世界文化遺產,也是東南亞最大的印度教廟宇。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其高聳的尖頂建築、印度教建築的典型風格和高達47米的中心建築。
濕婆神廟位於正中,有東、南、西、北四個石室。其中主室供奉一座3米高的濕婆像,其它三個石室分別供奉濕婆的妻子難近母、他的化身投山仙人和兒子象頭神。
據說難近母像的原型是一位爪哇公主(Boko 國王之女),因此該石室也被稱為“窈窕處子之廟”(Loro Jonggrang)。傳說這位公主被迫嫁於她所不愛的 Bandung Bondowoso。最終她同意了這樁婚事,但駙馬必須在一夜之間為她建造一座有1000尊石像裝飾的廟宇。駙馬有鬼神相助,眼看大功告成。這時公主遣人在廟宇的東方縱火,公雞受騙報曉,鬼神應聲逃竄。駙馬識破公主的詭計,盛怒之下將她變成最美的最後一尊石像。
毗濕奴神廟位於北方,梵天神廟位於南方。每座主神廟之前均有兩座小坎蒂立於兩旁,分別供奉主神的坐騎:濕婆的神牛(Nandi)、毗濕奴的大鵬金翅鳥和梵天的孔雀。其中大鵬金翅鳥是印度尼西亞的吉祥物,或稱印度尼西亞鷹。
普蘭巴南在2006年的爪哇地震中受到了嚴重的損毀。儘管建築整體完好,但是大塊的石料破碎,包括一些石雕都被震落在地上。當地政府一度關閉 普蘭巴南以評估地震的破壞。日惹古迹保護局稱需要數月才能準確評估。不過數周之後 普蘭巴南就再次對遊客開放,只是出於安全限制遊人靠近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