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管樂器
樂器種類之一
我國吹管樂器起源甚古,相傳在四千年前夏禹時期,就有一種用蘆葦編排而成的吹管樂器叫做‘鑰’。民國二十年,山西萬泉縣荊村發掘出三個新石器時代的‘塤’。《詩經》中有簫、管、鑰、塤、笙等樂器的記載。後來興起的軍樂,又叫鼓樂、橫吹、騎吹等,是以排簫、笳、角、笛等為主要樂器,常在軍隊行進時吹奏,也有用作儀仗隊或在宴會上演奏和其他娛樂之用。嗩吶的出現較晚,約在明代始有所記載。至今,在民間婚喪喜慶及民俗節日中,吹管樂器俱是主要樂器。
我國吹管樂器根據發音方法不同,可分為三類:
1.氣息經由吹孔,引起空氣柱的振動而發音的,如笛
吹管樂器
2.氣息經過哨子,引起空氣柱的振動而發音的,如嗩
吶、管等。
3.氣息經由簧片,引起空氣柱的振動而發音的,如
吹管樂器
木管樂器家族中除了長笛本身外,另外還有短笛(PICCOLO)、中音長笛及低音長笛。短笛構造與長笛相似,發音管比長笛短而細,發音比長笛高八度,其演奏技巧與長笛相同。用高音譜表記譜。
單簧管又稱豎笛,俗稱黑管,移調樂器,吹口夾了一個簧片,當空氣吹入吹口時,簧片訧會引起管腔內的氣柱振動,是用圓筒閉管式振動發音的管樂器。樂團中最常用到的豎笛為降B調豎笛(實音比記譜低大二度),其他還有A調豎笛(實音比記譜低小三度)、中音豎笛(分D調和降E調,實音比記譜分別高大二度及小三度)、低音豎笛等(實音比記低大二度)。單簧管音域寬廣,音樂張力很大,因而常被人稱做木管樂器中的小提琴。用高音譜表記譜。
薩克管也就是俗稱的薩克斯風,金屬制,內部成圓錐狀,末端開口擴大成喇叭狀,並向上彎起,但其構造是由低音豎變化而來,故仍歸入木管樂器。構造分為吹嘴、吹口與本體,薩克管有七種尺寸,但最常使用的為降B及降E調兩種。薩克斯風音色慵懶、飽滿濃厚,介於木管樂器與銅管樂器之間,音域約兩個八度半,被廣泛使用在軍樂隊及爵士音樂中,以高音譜表記譜。
雙簧管普通為木製,約70公分,外形與豎笛很相似,呈圓錐形,三個部份;上管、下管與喇叭口,在上端有兩片簧片直接插入管體,演奏者必須學習如何有效的控制呼吸,是木管樂器中音律最難變化的樂器。它的音域可達三個八度,其特點在於它的聲音有豐富的色彩,它的音色是甜美略尖銳細緻,雖不如長笛輕快,但似鼻音的聲響卻具有田園風味的獨特特色,其家族還獵管、柔音管與英國管(中音雙簧管)。用高音譜表記譜。
低音管俗稱巴松管,是一個圓錐筒形的雙簧片樂器,管體全長為2.6公尺,但因是兩半合併而成,故外形全長只有1.4公尺。演奏者需將樂器掛在脖子上吹奏,其吹奏法與雙簧管相似,但音色更低沉,因此有人稱為低音管是木管樂器中的大提琴;其豐富多彩略帶幽默的音調也讓它得到了“交響樂團里的小丑”的封號,一般以低音譜號、次中音譜號及少數用的高音譜號記譜,采實音記譜。在低音管家族中還有倍低音管(DOUBLE BASSOON),倍低音管其記譜與低音管相同,其實音比記譜音符低八度,此種樂器不適合獨奏,通常被當作合奏中最低音樂器使用。
不用簧片,而以雙唇振動空氣發出聲音的金屬樂器。樂器是由吹口、音管與揚音管所構成,銅管樂器就是利用管子的長短及泛音的變化發出不同的音高:
小號也就是俗稱的小喇叭,是金屬制細薄的圓筒管,在尾端四分之一長的地方擴大成為喇叭口,有三個活塞裝置,吹奏時用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按活塞,左手協助支持樂器。其音色雄壯、嘹亮,可以看成是銅管樂器中的女高音,常用的有三種降B調、F調、A調。是交響樂團及軍樂隊重要的樂器,善於在合奏中吹奏主旋律的部分。由於小號的音色變化多端,在近代受到流行音樂及爵士樂青睞。用高音譜表記譜。
吹管樂器
長號也就是俗稱的伸縮喇叭亦稱次中音長號,是銅管樂器類的中低音樂器。長號的長度約為小號二倍,它是銅管樂器中唯一不靠按鍵,而用一伸縮管來回拉奏,通常有次中音、中音、低音三種。演奏時利用右手前後拉動音管,而後再靠氣來控制來發聲,其音色醇厚、輝煌而寬廣,滑音更是長號的持色之一,可為合奏中增添許多色彩。它的音域比小號低了八度音,約有三個八度的音域。管弦樂曲中,長號大多數時候扮演中低音的伴奏角色,通常使用低音譜號或次中音譜號記譜。
法國號是中音銅管樂器,外型是長管盤成的圓圈型,尾部則擴大成漏斗狀的喇叭口的樂器。其音域比小號低,在銅管樂器中是音域最廣的,它也是木管與弦樂音色的橋樑。法國號是移調樂器,一般定在F調,其音色溫和、淳厚而高雅,而泛音也是所有樂器中最多的。法國號有三個活瓣。吹奏時用左手食指、中指、無名指案活瓣,右手協助支持樂器。大多以高音譜號記譜,有時也會採用低音譜號。
也稱為大號,俗稱為土巴號,兼有小號及長號二者的特點,它不是移調樂器,以F調為基調。大號外型呈圓錐狀,底端是一個很大的喇叭型開口,發音管租而長,發音稍遲鈍,吹奏時耗氣量很大。在吹奏樂中擔任最低音部,與長號聯合起來形成堅固的低音,是樂團合奏時不可或缺的角色,其音色飽滿、穩重,音域比小號低二個八度,其本身有三個八度的音域。採用低音譜表記譜,采實音。
笛子
笛子是中國傳統音樂中常用的橫吹木管樂器之一,即中國竹笛,一般分為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笛子常在中國民間音樂、戲曲、中國民族樂團、西洋交響樂團和現代音樂中運用,是中國音樂的代表樂器之一。大部分笛子是竹制的,但也有石笛和玉笛。不過,製作笛子的最好原料仍是竹子,因為這種材料的笛子聲音效果最好。
別稱雅號:竹笛;橫笛;“橫吹”。
應用譜號:高音譜號,不移調記譜。
結構組成:是一根比手指略粗的長管,上面開有若干小孔。
常見的六孔竹制膜笛,由笛頭、吹孔(1個)、膜孔(1個)、音孔(6個)、后出音孔(2個)、前出音孔(2個,又名筒音)和笛尾組成。
使用材質:笛身一般為竹制。
笛膜(演奏時貼於膜孔處的一個小薄片)一般用嫩蘆葦桿中的內膜製成。
笛膜的運用,首先是選擇黏合劑,通常使用的有阿膠、驢皮膏、黃魚膠、樹脂、白芨等,阿膠、白芨最常使用,一般中藥店、藥材行皆可購得。由於笛膜本身具有一定的伸縮性和吸水性,貼好的笛膜還會有一定程度的自動還原,所以貼膜時可稍偏緊些,等它自動還原后,笛膜的鬆緊度為適中,能發出悅耳的聲音,但是如果要隨貼隨用的時候,笛膜就要放鬆來貼。貼膜時,先剪下一正方形的笛膜,使笛膜本身的纖維與笛子的纖維平行、重疊,再用阿膠沾水塗在膜孔四周,用左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笛膜兩側,拉出與葦膜纖維紋路成垂直的皺紋,而後慢慢地往下側按貼上,調整均勻后按住一下子,即告完成。笛膜的收藏要注意防潮、防晒,笛膜變黃、變老、失去彈性時要更換使用。(新鮮的笛膜如需保存長久,可將笛膜用塑料袋包好放進冰箱冷藏室中即可常保新鮮)。
樂器特色:屬於木管樂器家族中的吹孔膜鳴樂器類。是典型的中國民族樂器。
選擇笛子,應從笛子的質量和類別上來考慮。笛子的質量,除取決於笛管本身的質材好壞外,還取決於製作水平的高低。選擇、購買時,應進行檢驗:
1、檢驗笛子的竹質。笛管要求竹質堅實(竹紋老)。竹紋細密。管身直而圓。笛身一般頭部比尾部略粗,但相差別不宜過大。笛管厚薄適中。笛管內壁平整光滑。全身無蟲蛀、裂痕等現象。造型美觀大方。這些要求,憑視覺便可以鑒定。
2、檢驗笛子的音準。方法是按照校音儀器標準音笛或定音樂器(手風琴、電子琴等)對照試吹。主音確定后,再按音程關係,對笛子的全部發音的準確性進行檢驗。還可以吹吹各個泛音,看是否容易出
音、乾淨。檢驗泛音也是檢驗實音音準的好方法。
3、檢驗笛子的音量。一般來說,音量大者為好。音量大的笛子,共鳴大,振動力強。吹奏時手指上有時有一種發麻的感覺。
4、檢驗笛子的音色。對音色的一般要求是松、厚、圓、亮,這一方面取決於笛子本身的質量,另一方面與貼膜技術、演奏技巧也有密切的關係。
5、檢驗笛子的靈敏度。一般來講,以氣到音出、發音不遲鈍為好,反應越快越好。
6、初學者應選調性。同樣一款竹笛,有各種不同調性。怎麼選擇?一般來說,初學者以選用中音笛類,E調或F調笛子較為合適。因為這類笛子音高適中較易吹奏,演奏也常用到。如果有條件,想多選幾支笛子,那麼,除E調和F調中笛外,還可再選一支D調曲笛和一支G調梆笛,這兩個調子的笛子也常用到。
近代笛子分南北二派:北派多用吐音、花舌、滑音、剁音等技巧,南派則常用顫音、打音、疊音、振音等技巧。
此外,經過幾十年來大量演奏家的不斷實踐,創造出了諸如循環換氣、循環吐音、揉音法、包吹法、吼音、打孔音、飛指、大七度揉音、口哨音等一系列特殊的技法。
南派笛子的風格典雅清麗,他們所使用的笛子主要是曲笛。曲笛的管身較長較粗,音色渾厚柔和,清亮圓潤、悠揚委婉,主要流行於中國江南地區。
北派笛子的風格剛勁粗獷,他們使用的笛子主要是梆笛。梆笛的管身較短較細,音色高亢明亮,它主要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
簫
簫又名洞簫,單管、豎吹,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吹奏樂器。它一般由竹子製成,吹孔在上端。有六孔簫和八孔簫之分,以“按音孔”數量區分為六孔簫和八孔簫兩種類別。六孔簫的按音孔為前五后一,八孔簫則為前七后一。八孔簫為現代改進的產物。
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可自如地吹奏出滑音、疊音和打音等,但靈敏度遠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垛音等表現富有特性的技巧,而適於吹奏悠長、恬靜、抒情的曲調,表達幽靜,典雅的情感。
蕭的吹奏方法和笛子大體相同,持蕭要與身體大致成為45度角,同時注意口風的鬆緊和正確的口型,而且要練習丹田呼吸,合理控制好分配好氣息,這需要多多練習與摸索才能找到正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