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鐵西區的結果 展開

鐵西區

遼寧省瀋陽市下轄區

鐵西區,隸屬於遼寧省瀋陽市,是瀋陽市的中心城區之一,北臨皇姑區、于洪區,西接遼中區,東與和平區、蘇家屯區接界。總面積4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35935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享受市級管理許可權。

鐵西區是中國的老工業區。2007年6月9日,國家發改委和國務院振興東北辦授予瀋陽市“鐵西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暨裝備製造業發展示範區”的稱號。2008年,被列入改革開放30年全國18個典型地區之一,獲聯合國全球宜居城區示範獎。2009年,《鐵西裝備製造業聚集區產業發展規劃》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准。2018年9月,鐵西區獲得2018年中國百強區。

2019年,鐵西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8.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863元。

歷史沿革


鐵西區成立於1938年1月1日,因位於長大鐵路西側而得名。
鐵西區歷史可以上溯到春秋戰國時期。1958年,在當時屬於鐵西行政管轄的鄭家窪子發現了古墓群。1965年,發掘了14座,出土文物有青銅短劍、石器、陶器、紡輪、網墜、銅鏡以及完整的人骨和成套的車馬具等,共42種797件。經鑒定,距今有2700多年。這個發現證明了2700年前鐵西地區就有了人類活動。
日偽炮製的“大奉天都市計劃圖”
1905年,日本人在中國境內修築的軍用鐵路安奉線(安東到奉天)竣工。這年6月,日本野戰鐵道提理部在終點(瀋陽站)西側建成修理火車機車的奉天機關區,這是鐵西第一家使用現代機器的企業。
當年瀋陽冶鍊廠的三根大煙囪一度是鐵西工業的標誌
1907年,日本成立了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南滿),並將“鐵路用地”改為“滿鐵附屬地”,1908年12月,滿鐵將鐵道西側的“附屬地”定為工業區,開始了對鐵西區的規劃和掠奪。從規劃“附屬地”後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日本在“附屬地”內外投資建設工業企業共29家,投資總額達3629.1萬日元。所涉及行業包括制陶、窯業、糧油加工及機器加工和毛紡等。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者佔領瀋陽。將“瀋陽市”重新改為“奉天市”,成立偽奉天市政公署,當時鐵路以西除附屬地外仍屬瀋陽縣。
1905-1938年鐵西區落戶的主要日本企業。
1932年11月偽奉天都市計劃準備委員會成立,以日本大阪為模式進行規劃,確定鐵西地區為奉天西工業區。計劃將瀋陽縣所轄的東起南滿鐵路(現長大)、西到大則官屯(現衛工街),南至渾河、北到皇姑屯(現沈山鐵路)定為西工業區(非行政區)。
1934年6月《西工業區平面圖》製成。當時的規劃是東起安福街(現第二紡織廠西側馬路)西至嘉應街(現興華大街),南起南五馬路(現建設大路),北至中央路(現北三馬路),在這個範圍內有46家工廠確定了位置籌備興建,這是鐵西早期的建設規模。同年11月將瀋陽縣攬軍屯一帶划入市區。
1936年瀋陽滿鐵附屬地和鐵西工業區分布圖
為了適應掠奪性“開發建設”的需要,1935年3月,由日本滿洲鐵路株式會社與偽奉天市公署共同出資,設立“奉天工業土地股份有限公司”,后移交市公署,改為“奉天鐵西工業土地管理處”,負責鐵西工業區規劃建設和土地徵購。工業土地股份有限公司強行購買農民的土地並全面實施其規劃。攬軍屯三千戶居民被強遷到五馬路以南的興順、齊賢、景星一帶,這是鐵西區歷史上的一次大搬遷。當時鐵西工業區的規劃是以南五馬路(現建設大路)為界,以南是生活區和商業區,以北是工廠區。鐵西區的城市規劃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都是為工業生產服務的。圖謀憑藉鞍山、撫順、本溪等周邊礦產資源,使瀋陽成為偽滿時期日本在東北的機械、軍火、飛機等重工業中心。而日本侵略者為了達到長期佔領的目的,簽訂了“日滿兩國政府協定”,在這個協定下,日本國內以大阪地區為主的一些財團資本家如三井、三菱、住友、大倉等系來鐵西建廠或設分支機構,把鐵西工業區稱為“大阪系資本的別動隊”。日本財團在鐵西大量建廠,掠奪中國的資源,同時日本關東軍還利用一批工廠進行軍工生產,為侵略戰爭服務。
1937年9月1日,偽奉天市公署發布公告:奉天市劃為包括鐵西區在內的11個行政區,鐵西區轄範圍是東起安福街(現第二紡織機械廠西牆外小馬路),南至遼中路(現沈遼中路),西至壽同街(現衛工明渠)北至奉山鐵路(現沈山鐵路)。同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對瀋陽城市的規劃建設基本停止,日本侵略者將瀋陽一帶的重點工作放在了督促鐵西工業區的物資生產上。
1938年1月1日,偽奉天市政公署頒布《奉天市區條例》,成立了鐵西區公署,這是鐵西區建置的開始。下轄齊賢、興順、景星、中央、應昌、興工、嘉工、勸工八個分區。至此,偽滿時期鐵西區的擴建基本完成。
在日本佔領期間,鐵西工業區的絕大多數工業企業都是日資企業,少數民族資本工業企業也是在夾縫中勉強經營。據統計,至1944年底,鐵西區內共有工廠401家,其中日資工業企業323家,投資超過百萬日元的就有80多家,而民族資本工業企業78家。可以想象,當時的城市乃至工廠布局完全是為了加速掠奪資源設計的,比如把工廠區布置在上風向、鐵路橫穿市區等等,這種格局延續到解放后很長時間,對以後鐵西區的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帶來了諸多麻煩和隱患。
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抗日戰爭勝利,前蘇聯紅軍接收了在鐵西的日資企業,他們以戰利品的名義,將日資企業的工廠的設備拆除,連同遺留的原材料、產品一起運走。據機床一廠廠志記載,“8月28日蘇軍進駐原滿洲三菱機器株式會社,1946年3月8日撤走。期間分六次運走工廠機器設備及材料共160餘火車皮,損失90%以上。”
1946年3月,民國政府接管了鐵西工業企業,由於各種原因,鐵西的工業遭到了更嚴重的破壞,工廠基本上處於停產狀態。1948年11月2日,瀋陽宣告解放。
中蘇的蜜月期,東北工業發展得到了前蘇聯大力援助
“一五”期間,瀋陽作為一個以機械製造業為主的工業城市,成為新中國建設的重點,企業高度集中的鐵西區更是重中之重,據稱國家將六分之一的財力傾注於此。蘇聯援建的156項國家重點工程中有3項在鐵西,分別是第一機床廠、風動工具廠和電纜廠,另外還有6個配套建設重點企業。投資超過百萬進行企業改造的40多個,新建大中型企業12個。
1954年為鐵西區工人修建的和平電影院
1952年9月23日,瀋陽市投資1200萬開始建設“工人村”,一期工程的79幢樓於1952年12月全部完工,建築面積達108408平方米,包括3396間家屬和獨身宿舍。共建有5個建築群72幢三層磚混樓房,建築面積99012平方米,工人村建成后,成為當時全國建設最早也是最大的工人居住區,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工人村的街志甚至這樣記載:“高樓平地起,條條柏油路,路旁柳成蔭,庭院花枝俏。”
1957年,這裡生產的普通車床、鑿岩機、滑翔機、橡膠船、25噸塔吊起重機等系列裝備產品,均佔全國份額100%。鐵西區因此被稱為“東方魯爾”。
至1984年,鐵西區上繳的利稅是國家投入的5.34倍,並先後輸出2.3萬多名企業建設者,援建全國500多家企業。此時鐵西區內市屬以上企業達到520家,其中大型國營企業58家,瀋陽市內的國家重點大型企業,如電纜廠、冶鍊廠、水泵廠、重型機器廠、機床廠、製藥廠等大部分集中在這一地區。鐵西區形成了以機械工業為主打,擁有礦山重型設備、機床、通用機械、電子、鋼材、有色金屬、標準件、電力設備、化學、橡膠、製藥、食品加工、釀造等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工業區。
鐵西館內展示的下崗工人窘迫的生活狀態
20世紀80-90年代,“東北現象”開始集中爆發,鐵西區在從計劃向市場轉型中,遭遇空前困境。2001年,曾經創造了共和國工業史上的350個第一的37家大型國企利稅僅為700萬元。
截至2002年,鐵西1100多家大中型國企,資產負債率已超過90%,欠銀行債務260億元,近3000戶工業企業停產、半停產,13萬職工下崗失業。
2002年6月18日,瀋陽市決定鐵西區與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合署辦公,成立鐵西新區,享受市級管理許可權。同年,鐵西區啟動第一次“東搬西建”,240餘家企業陸續從鐵西老城區遷至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2007年6月9日,鐵西區被國家發改委、國務院振興東北辦授予“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暨裝備製造業發展示範區”稱號,同年,鐵西區與細河經濟區重組,誕生總面積484平方公里的“大鐵西”。
2008年12月,鐵西區先後被授予“全國改革開放30年十八個典型地區之一”和“2008聯合國全球宜居城區示範獎”稱號。
2012年8月31日,鐵西老城區內最後一座大型工業企業瀋陽化工遷出,鐵西區“東搬西建”任務結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區劃主要包括東、西兩大板塊:東部老城區,主要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和承接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生產性服務業;西部開發區,1993年4月,國務院將其列入國家級開發區行列,享有沿海開放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優惠政策和市級經濟管理許可權。 區域面積488平方公里。 
城市中心點東經118.32度,北緯39.64度。鐵西區北臨皇姑區,西接于洪區,南為蘇家屯區,東南為渾南區,東與和平區接界。政府駐地鐵西區北二西路36號。

氣候條件

境內年平均日照總時數為2575小時,年平均日照率為70.5%。其中春季(3-5月)最多,佔28.1%;夏季(6-8月)佔26.1%;秋季(9-10月)佔24.2%;冬季(12月-次年2月)佔據16%。地理分佈是東南少,西北多;年日照時數東西相差為130小時,南北相差為60小時。
境內平均溫度為8.1℃,東南部略高,西北部稍低,相差0.3℃,西北部地區生長期比東南部短3-5天。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24.1度;1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溫為-11.4℃,無霜期為168天。
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6.2~9.7℃,全年降水量600~800毫米。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鐵西區下轄14個街道、1個開發區。
統計用區劃代碼名稱
210106001000昆明湖街道
210106003000工人村街道
210106007000啟工街道
210106013000篤工街道
210106015000興華街道
210106019000霽虹街道
210106020000凌空街道
210106021000重工街道
210106024000興順街道
210106026000大青中朝友誼街道
210106027000翟家街道
210106029000大潘街道
210106030000彰驛站街道
210106031000高花街道
210106401000瀋陽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鐵西區總人口91萬人。
截至2018年,鐵西區總戶數366293戶,總人口938836人,其中男性458825人,女性480011人;其中,17歲以下117272人,18-34歲172064人,35-59歲398024人,60歲以上251476人。全區出生率7.9‰,死亡率9.82‰;遷入人口17402人(其中省內11850人),遷出3833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283人。
截至2020年6月末,鐵西區總人口100.7萬人。
2021年6月,瀋陽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鐵西區常住人口1335935人。

經濟


綜述

2014年,鐵西區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49億元,增長5%;固定資產投資764.3億元,增長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22.8億元,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8.3億元,增長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12元,增長7%;農民人均純收入16211元,增長8%。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710億元。
2016年,鐵西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32億元,下降3%,降幅低於全市4.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1.2億元,同比增長0.6%,其中稅收收入85.25億元,同比增長11%,高於全市7%;固定資產投資18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94億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601元。
2019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8.6億元,下降2.4%,扣除減稅降費因素,增長10.3%,稅收佔比91.5%;固定資產投資307億元,增長17%;實際利用外資4.7億美元,增長78.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5億元,增長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863元,增長7.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利用外資絕對值居全市第一。
2020年,鐵西區生產總值1002億元,增長2.8%;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825億元,增長7.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24億元,增長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1.5億元,增長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5億元,總量與去年持平;實際利用外資1.1億美元,增長106%。

第一產業

2014年,鐵西區完成農業總產值21.6億元,增長6.1%。糧食總產量16.5萬噸。實施農產品“三品”認證15.3萬畝。
2015年,鐵西區完成設施農業建設450畝。
2019年,鐵西區完成農業總產值15.2億元,增長4%。出台《鐵西區設施農業實施細則》《特色經濟作物項目管理實施方案》。實施97處橋、涵、閘、站等農田水利工程。發放各類補貼3800餘萬元。

第二產業

2014年,鐵西區全年新開工3000萬元以上項目118個、竣工項目111個。41個市重點項目全部開復工,完成投資373億元,增長11.2%。投資58億元的寶馬發動機一期主體完工,全年各類上級支持資金共17.3億元。完成裝備製造業產值2290億元,增長13.2%,佔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75.6%。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產值723億元。現代建築產業產值660億元,增長5.1%。實施裝配式建築工程182.2萬平方米。醫藥化工產業產值320億元。重點醫藥化工企業扭虧為盈。區內工業產品協作配套額達到106億元,增長63%。
2016年,鐵西區實現國資運營收益6.1億元。投入3.8億元解決國有及集體企業歷史遺留問題。47個市重點項目全部開復工。竣工項目92個。
鐵西區
鐵西區
2019年,鐵西區確立以先進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工業旅遊和生物製藥四個主導產業格局。全區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03億元,增長81.3%,佔全市的1/3。裝備製造業產值48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7%;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產值75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2%;生物醫藥產業產值14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編製《鐵西區(經開區、中德園)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對61家高質量發展突出貢獻企業進行表彰,首度評選“鐵西工匠”10名,出台工業發展支持政策20條。某製藥集團榮獲“省長質量獎”。全年完成“規升巨”企業7戶,“小升規”企業45戶,智能升級項目34個,企業上雲43家。投資76.8億元的PPP基礎設施工程開工。

第三產業

2014年,鐵西區完成服務業增加值348億元,汽車貿易、鋼材物流、家居建材行業批發零售額450億元。工業企業分離的60戶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實現收入58億元,生產性服務業聚集區入駐企業105戶。全省第一家股權交易分中心在鐵西區成立。與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和平安銀行開展了百億元產業基金戰略合作,協助26戶企業融資58.9億元、12戶企業完成授信136.8億元、55戶企業在遼寧股權交易所掛牌。全年實際利用外資9.4億美元,實際調入內資145億元。完成出口總額20.6億美元,20戶重點企業出口12.7億美元。全區收儲土地892.7萬平方米,出讓土地201萬平方米。
2016年,鐵西區全年實際利用外資3.2億美元,位居全市第一。新開工3000萬元以上項目107個,47個市重點項目全部開復工。竣工項目92個。服務業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6.6%,同比提高3%。中國工業博物館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盛京驛站、華聖寺、瀋陽機床等景點被評為國家AAA級景區。全年收儲土地68萬平方米,出讓土地153萬平方米,土地成交金額全市第一,商品房銷售面積和增幅在市內五區排第二。
2019年,鐵西區完成服務業增加值357.7億元,增長7.5%。出台促進服務業發展政策24條和金融業發展政策20條。奉天記憶首屆動漫展等活動吸引遊客40餘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9264萬元,增長51%。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入駐企業達36戶。聯合組建30億元的中德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引進和組建6支基金。全年新設立市場主體7882戶,增長24%。承諾制審批改革“鐵西經驗”入選全國審批百佳案例。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限由75個工作日壓縮到50個工作日。設立企業服務中心。清理政府工程欠款16.3億元,兌現招商政策2.6億元。全年累計減稅降費32.2億元。
2019年,全區全年召開對接推進會89次。舉辦招商推介會、招商懇談會等大型招商活動15次、中小規模招商活動145次,131個億元以上項目簽約。落地78個項目,儲備項目301個。全年200個億元以上項目實現開復工,總投資2085億元,完成年度投資357億元,增長34%。舉辦“中德(瀋陽)高端裝備製造高峰論壇暨創新委員會成立大會”。建設德國海德堡、瑞典韋斯特羅斯、日本、深圳離岸創新中心,中德園入駐企業22家,對接外資企業125家。成立市總商會德國海外聯絡處。中國(遼寧)中東歐16國國家館平台啟動建設。全年進出口總額預計實現205億元。與北京經開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進京沈合作項目26個,總投資額308億元。20餘家科技企業入駐瀋陽中關村創新中心。兩家融資租賃公司完成13個項目投放,累計投放資金2.5億元。

交通


鐵西一角
鐵西一角
鐵西具有公路、鐵路、航空、鐵海聯運優勢,物流體系完備。秦沈高速鐵路、京沈高速公路和沈盤公路貫穿全境,全長46公里的沈西產業開發大道橫貫東西,瀋陽地鐵西線直達經濟區。距瀋陽桃仙機場25公里。
物流服務功能齊全,具有新加坡勝科物流、香港招商局成大物流、中國外運物流、久凌物流等多家倉儲、物流公司和國際貨運代理公司。
位於重工南街與沈新東路交會處的長客西站發車位將有20個,每日發車班次將達到450個,設計日運送旅客能力1.5萬人次。長客西站按照一級客運站標準建設,總佔地面積3.7萬平方米。
瀋陽站西廣場位於鐵西區,南起北四路,北至北二路,佔地8萬平方米,設車站大樓、公交泊位、計程車停車場、普通車輛停車場、大型綠地廣場以及站前公路等多功能區域,其佔地規模及建設標準堪稱東北第一大站。
鐵西區環境優美,道路通暢,9條25公里長的鐵路專用線和幾十條國內外空中航線縱橫交織,325條街路與沈大、京沈高速公路連接,形成了四通八達的街路通行網,瀋陽地鐵一號線自東向西貫穿全區。

社會


城市建設

鐵西區
鐵西區
2014年,鐵西開發區徵收土地1200萬平方米,清理閑置土地81.9萬平方米,城區騰遷土地64萬平方米。投入36.5億元,實施各類城建項目485項。新建規劃路51公里,完成市政管網建設66.1公里。總長12公里的“三橫一縱”農村路網投入使用。改造小街巷路26條。建設4座公交停車場和2座港灣式公交車站,開發區新開通2條公交線路,總長33.4公里。全年植樹21.4萬株,新增綠地93萬平方米。
2015年,全區實施各類城建項目442項。新建改造道路41.4公里。全年植樹42萬株。實施“藍天碧水”工程,完成50台大型燃煤鍋爐達標改造工程,拆除聯網或取締燃煤鍋爐62台。投資2780萬元,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全區新增造林面積1605畝。
2016年,鐵西區220千伏高花變電站投入使用,全區淘汰黃標車6200餘輛。實施“拆小並大”工程,144台10噸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拆除,集中供熱面積新增151萬平方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均減少1.5%。全年植樹23.7萬株,新增綠地9.5萬平方米。
2019年,鐵西區中德園擴至55平方公里。中法城累計騰遷土地200萬平方米。完成530萬平方米土地組報卷工作。投資36.5億元,推進某新工廠能源供給、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配套工程。瀋陽站西廣場投入使用,沈遼路高架橋、中央大街跨渾河橋正式通車。化工大學地下人行通道投入使用。66千伏德勝變電站擴建工程投入運行,66千伏趙家變電站工程主體完工。大夥房水庫輸水工程一、二配水廠完工。彰驛、長灘等4座小型污水處理廠投入使用。實施“5+1”管理模式,59個達標片區、7個示範片區居民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100%。編製9個村莊的《美麗示範鄉村建設規劃》,彰驛站村被評為“2019年中國美麗鄉村”。改造農村廁所7480座。清運垃圾9000餘噸。推進“河湖四亂”治理,禁養區內畜禽養殖關停。投入1.7億元,實施村莊硬化綠化亮化工程,改造提升村路150公里,植樹5700多株,安裝太陽能路燈4000餘盞。PM10、二氧化硫等減排指標完成。

教育事業

2014年,鐵西區學前教育實現了“一街三園”和“一鄉一園”目標,幼兒園新增學位2660個。
2015年,鐵西區被列入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
截至2018年,鐵西區共有幼兒園194所,在園24162人;普通小學40所,在校生57766人,專任教師2887人;普通中學41所,在校生37567人;高中13所,在校學生13653人。

科技

2014年,鐵西區新增10戶技術企業、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省市科學技術獎項65項,創新型中小企業增至31戶。
2016年,鐵西區新增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新研製重大技術裝備首台(套)17項。某集團具有國際水平的國內首台10萬/小時空分壓縮機組試車成功。
2019年,鐵西區組建中德(瀋陽)高端裝備製造創新委員會,搭建智庫諮詢、對外合作、學習分享、解決實施和產業發展等5個平台,推動與德國工業4.0對接。由科技部和駐德大使館共同推動的德中研發創新聯盟掛牌成立,清華紫光雲創新中心簽約,大連理工大學軍民融合鐵西研究院入駐9個研發團隊並被認定為市級新型研發機構。承辦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全球峰會平行論壇。成立中德園知識產權仲裁院。新增市級創新創業載體10萬平方米。全區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0家、科技小巨人企業11家、瞪羚企業6家。

文化

2014年,鐵西區一座總面積4.5萬平方米的區文化活動中心開工建設,45個社區書屋和11座職工健身廣場交付使用,15處公益性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舉辦各類活動1000餘場。
2019年,鐵西區制定教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區被教育部評為“2018年度全國網路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區域”。中德園產教聯盟揭牌,中德學院4個“中德班”正式開班。

衛生

2014年,鐵西區衛生經費投入1.9億元。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投入專項補助近7000萬元。為5萬名65歲以上老人免費體檢。居民在政府辦基層醫療機構就醫的門診人均收費下降53.9%,降幅居全市之首。通過省醫改工作驗收。2014年,實施22個衛生基建項目。
2016年,鐵西區鄉鎮公辦衛生院實現全覆蓋。與三甲醫院共建“醫聯體”,區被評為“新一輪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2019年,鐵西區提前實現2020年醫聯體建設。通過全國基層中醫藥先進單位複審。組建文旅集團,舉辦2019年“中國旅遊日”等惠民活動600餘場次。

社會保障

2014年,鐵西區投入2.5億元將1.8萬名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納入市級統籌。發放低保金等各類救助金6500萬元。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對象達到3.5萬人,啟動老年人營養午餐工程,5個示範性日間照料站投入使用。社區各類社會組織超過1500個,鐵西區被評為全國社會組織建設創新示範區。對30個社區和300戶殘疾人家庭實施了無障礙改造,免費為1583戶貧困殘疾人家庭提供輔助器具。投資6100萬元推進社區標準化建設,完成50個老舊小區維修改造和51萬平方米暖房工程。解決4800戶居民燃氣開栓和7000戶居民疑難房產證辦理問題。開展農村飲水安全專項治理,解決了1000戶農民飲水問題。
2016年,鐵西區實名制就業34316人,政府直接扶持創業帶動就業452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新建區域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2個、示範性日間照料站11個。
2019年,國有企業退休職工社會化移交工作正式啟動。完成125戶廠辦大集體改革和61戶殭屍企業處置階段性任務。城鎮新增就業1.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36%,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為零。投入1.8億元為2萬餘名失地農民參保繳費,補助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3.8億元。發放幫扶救助資金1.1億元。14個區域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41個養老服務站投入運營,新增社會養老機構6家、養老床位1500餘張。完成3.2萬戶房產解遺辦證。投入1750萬元,對7個棄管小區實施改造,涉及居民2352戶。改造棚戶區住房2218戶,新增廉租房和公租房2038套,完成3個園區移村再建工程,改造農村危房60戶。

旅遊


勞動公園
鐵西區
鐵西區
勞動公園位於鐵西區肇工街。佔地面積34.7萬平方米,水面面積2.8萬平方米,是鐵西區最大的綜合性公園。
仙女湖公園
鐵西區
鐵西區
仙女湖公園位於瀋陽鐵西區,公園佔地面積8.6萬平方米,水面面積4萬平方米,是瀋陽市最大的內湖公園。
工人村生活館
鐵西區
鐵西區
該館由建於20世紀50年代的7棟工人宿舍樓半合圍而成,包括一個院落、工人村宿舍舊址、鐵西人物館、勞模活動中心和美術館等,總佔地面積1.5萬平方米。保留了20世紀中後期瀋陽工人村生活的場景。未來可能改造為工業文化旅遊的創意街區。
瀋陽鑄造博物館
鐵西區
鐵西區
該館佔地4萬平方米,館藏1523件鑄造設備和鑄件,再現了多年前鑄造車間工人生產時的場景。這座中國規模最大的鑄造博物館是在瀋陽鑄造廠原址的基礎上改建而成。
中國工業博物館
鐵西區
鐵西區
該館為中國首個工業方面的博物館,2012年5月18日開館,總佔地面積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現有文物來自上海、北京、內蒙古、香港等20多個省區市,包括國家一級文物1件,國家二、三級文物10件。

獲得榮譽


鐵西區被命名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科技進步示範區”、“國家首批知識產權強區”、“全國義務教育均衡化示範區”、“中國工業百強區”,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入選“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鐵西新區入選“新中國60大地標”、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區。
2021年8月,入選2021年中國城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白皮書暨2021年賽迪百強區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