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觀樓磚石橋
暢觀樓磚石橋
暢觀樓磚石橋
暢觀樓是為慈禧太后修建的夏日郊外皇家行宮,建成於1908年。是清朝滅亡前最後一座皇家園林建築。由法國建築師設計,主體為歐洲巴洛克建築風格,融合了東西方建築精華,是歐洲建築藝術的典範。暢觀樓地處動物園極西端,是整個北京地區一座較早建築的兩層西式樓房,樓四周環以小溪,另有小巧精緻的荷塘一個。暢觀樓建築為七楹兩層,樓頂部立置七座葫蘆形寶瓶飾物。東西建階梯形牆身,中間樓身高於兩側,座下有圓形圖案裝飾花紋,造型大方,實用美觀。樓東西兩側仿歐洲古羅馬式橢圓城堡建築形式。粉紅色磚砌牆身,與雪白色大理石形成鮮明對比。前有綠色油飾欄桿,窗下口嵌有紅色圖案瓷磚,十分醒目。樓內的樓梯、地面均為木製。
暢觀樓建成后,為慈禧臨幸駐蹕之所。光緒皇帝曾陪慈禧來過。此後,慈禧曾率皇后、嬪妃及宮眷來園數次。對此建築頗為讚賞,賜名“暢觀樓”,並下令從乾隆御筆手書的文字中選出“暢觀樓”三字,製成琺琅牌匾懸掛在樓門上方正中。至今原物猶存。
民國年間,宋教仁在北平臨時政府任職時,曾在暢觀樓居住過。孫中山先生來北京時,多次在這裡參加歡迎會,並發表演說。解放后,1950年對暢觀樓進行過修繕。1954年,十世班禪來京參加一屆全國人代會時在此居住。離京前,毛澤東主席曾親臨暢觀樓看望。
樓南溪口建漢白玉石平橋一座,橋身石拱券,橋欄板兩端飾有捲雲石抱鼓。石橋東西兩側,擺置銅獸一對。其一為獅,另一名“犼”(音“hou")。也有稱之為一對麒麟的。銅獸造型精美,栩栩如生,為清代北京地區銅鑄之珍品。
暢觀樓周圍環水,綠樹掩映。樓南數十米處有一座白石小橋,名南熏橋。橋南東有一銅獅,西有一麒麟,均口能噴水。《本國新遊記》中記述“此獅於開築園場時得之土中者。”1909年《順天時報》登載的一篇遊記中記述這對銅獅、麒麟時寫道:“東邊的銅獅,由獅口內向下噴水,水線萬道;西邊的麒麟腦袋向上,作回顧狀,卻由口內向上噴水,激射力大,如同巨泉,水聲悅耳。兩者的下邊,各有一長方形池,池內有金魚數尾,池水被噴水沖滴如同活水一般”。
暢觀樓磚石橋
金水橋 | 龍泉寺金龍橋 | 大覺寺功德橋 | 白家疃石橋 |
天壇丹陛橋 | 德勝 橋 | 釣魚台國賓館石橋 | 攝政王府廊橋 |
萬寧 橋 | 高粱 橋 | 雙泉寺前萬善橋 | 醇親王墓石橋 |
玉泉山東石橋 | 北海大橋 | 西北糧橋 | 萬壽寺石橋 |
卧佛寺石橋 | 瀨春園石橋 | 閱武樓石橋 | 櫻桃溝石橋 |
寶勝仙橋 | 孚郡王墓石橋 | 四柏一孔橋 | 白雲觀窩風橋 |
廣源閘橋 |
[1]北京圖書館出版社http://www.hottoo.com/lvyou/msgj/gj/200712/10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