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清園博園

長清園博園

概述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始辦於1997年,每兩年舉辦一次,是國內園林花卉界層次最高的盛會。第七屆園博會於2009年9月26日至2010年5月在濟南市長清區舉行。山東省將在園博會展覽場地建設齊魯園,佔地23公頃,是此屆園博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省內17個參展城市分為黃河流域城市展區、歷史文化城市展區、沿海城市展區三部分。另外還有國際城市參展。

聊城園


展現江北水城風韻
展現江北水城風韻的園博園聊城園近日完工。聊城園位於齊魯展區濱州園西側,佔地1000平方米。園區分為東南部的湖、中部蜿蜒的溪流以及西北部的假山三部分。
展園東南部以表現水城為主題,寬闊的湖面隱喻東昌湖,湖面北部是主體建築——— 按照1:5比例縮小的光岳樓,樓內是一個小型的民俗展覽館。展園中部是溪流,代表穿越水城的古運河,也寓意聊城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長河。園子西北部以表現景陽岡、古阿井為主題,在植物景觀的襯托下,體現“小園宜分”和“小中見大”的特點,有篆書“古阿井”,鐫刻“景陽岡”、“江北水城”、“運河古都”等。全園用現代園林景觀的語言和手法,著力表現聊城市“江北水城、運河古都”以及“魯西重鎮”的城市特徵。

寧波園


以“天一閣”為主題線索,表現“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設計理念的寧波園今天全部竣工,並已具備接待遊客能力。
寧波園在國內園中第一個舉辦竣工典禮。寧波擁有全國最大的藏書樓天一閣,寧波園的整體布局參照了天一閣的布局形勢,在造園特色上,主要突出塑造江南水鄉大戶人家的感覺。該園的最大特色是外水系,展園牆外水系圍繞展園一圈;寧波園正對門是一道屏風牆,屏風上面刻有鄞縣通志及最早的城市格局,牆的背面刻有著名學者對天一閣藏書評價的題詞。寧波園中央是座石橋,種植水生植物。園內植被種植多以南方的竹子、水蔥、茭白、水生美人蕉、睡蓮山茶等為主。
威海園”展示幸福人居“威海園”位於“齊魯園”中部沿海城市景區內,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通過各種具象、抽象、軟質、硬質的景觀元素,展現了威海沿海城市的特色風貌和致力於打造“幸福人居”的城市理念。

威海園


“凝福”園景觀設計充分利用現狀地形,因地制宜,在園內設置了極具威海特色的傳統民居——海草房,將傳統的建築風格與現代的建築材料和手法相結合,並通過現代的空間構成手法營造了一個相對圍合、富有鄉土情趣又不失現代感的主景空間;中心水體駁岸勾勒出海岸線的輪廓;入口開敞空間設置米黃色水洗米石鋪裝,營造了濱海沙灘的視覺感受;桅杆、漁網、木船等小品的設計體現著威海傳統漁家生活的質樸清幽;“福”字地雕鋪裝,從水中升騰而出,詮釋了威海“幸福人居”的城市理念。
在總體植物配置上,“威海園”還採用威海的鄉土樹種以及地域性植被進行綠化造景,以大喬木支撐展園內的綠化骨架,並輔助以花灌木和時令花卉,力求使植物配置形成多層次的生態群落。湖邊種植菖蒲、水生鳶尾、蘆葦等各類水生植物,以一種小中見大的造景手法展現了威海自然和諧的濕地生態景觀,突出威海的植物特色和農家庭院風情。
整個展區通過海草房、漁網、桅杆等地方元素,以自然古樸、恬淡雅緻的膠東生態人文景觀,向人們展示了威海的自然風貌、民俗風情和獨特的濱海城市魅力。

齊魯園


位於園博園中央湖西側,處在中央軸線末端,與園博園中心廣場相呼應,總佔地23公頃。作為我省的集中展區,齊魯園主要體現近年來全省城市園林綠化取得的成就,體現城鄉面貌發生的巨大變化,體現博大而悠久的齊魯文化,營造“泰山在這裡崛起,黃河在這裡入海,孔子在這裡誕生”的園林景觀。按照“一市一園、組團建設”的要求,齊魯園按三條主線設置歷史文化城市展區、沿海城市展區、沿黃河城市展區。在建設規模上,濟南等8市展園佔地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威海等7市超過2000平方米,棗莊等2個城市超過1500平方米。17城市展園建設資金實際投入量大大超出既定標準,總額接近6000萬元。
17城市園區設計方案很好地體現了城市的文化特色,兼顧了地形地貌、植被現狀等。

濟南園


以“古城泉韻”為主題,以泉城文化為表現內容,滲透出古城濟南的文化氣息及韻味。

青島園


以“帆船之都”為主題,展示青島的海濱風貌。

淄博園


以“齊地、齊人、齊文化”為主題,再現古齊國風貌。

菏澤園


以“萬斛春”為設計主題,引自元代著名詞人李孝光有描繪牡丹詩句“富貴風流拔等倫,百花低首拜芳塵。畫欄綉幄圍紅玉,雲錦霞裳涓翠茵。天是有各能蓋世,國中無色可為鄰。名花也自難培植,合費天工萬斛春。”以“牡丹城”作為主軸,以牡丹花作為脈絡,通過運用雕塑、特色鋪裝等小品,將“武術之鄉”、“書畫之鄉”、“戲曲之鄉”的特色融入其中。菏澤園根據整體的布局和內容,劃分為五個景點:花團錦簇、夢花照影、花鄉民風、見月流芳、蓼汀花洲。
菏澤室外落地景園位於長清景觀湖五號路東側,兩條園區道 路相接之處。地勢南低北高,高差大約在2米左右,地形不利於人流的集中和景園中景點的圍合。基地現狀為苗圃,由於與五號路緊鄰,五號路西側的山東交通學院樓群成為了菏澤園自西向東觀景的一道不良背景,在設計中以背景林帶應予以遮擋。
景園北側為山體,是景園自南向北視線的延伸,成為借景的主要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