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琴村

桐琴村

桐琴村是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下轄村。

歷史沿革


自北宋以來至50年代初期,均屬永康縣。明清時代,屬長安鄉;1928年為桐琴里,1934年建桐琴鎮。1939年改為桐城鄉,1946年改為桐安鄉;50年代初建立桐一、桐二、桐三行政村,1956年2月三個村均划入武義縣,並與趙宅村一起建立和平鎮,1957年與南豐鄉合併為團結鄉,1958年建立桐一、桐二、桐三大隊,屬國慶人民公社桐琴管理區,同年與武義縣一起併入永康縣。1961年恢復武義縣建置后,屬桐琴人民公社,桐二大隊與鄰村孫宅、隔溪、姚產聯合成立桐聯大隊。1970年孫宅、隔溪、姚產又從桐聯大隊拆出,同年上宅從桐三大隊拆出成立上宅大隊,桐一大隊更名和平大隊。1985年分別建立和平、桐聯、桐三、桐四4個行政村,屬桐琴鄉。

地理環境


桐琴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東南部,與永康縣交界,距武義縣城12.26公里。因地處永康江沿岸,桐溪之口、琴山腳下,故名桐琴,也稱桐川。1986年2月屬桐琴鎮。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耕地面積有2329畝。

人口民族


人口

1992年,全村(4個行政村合計)共有1047戶,3012人,村民姓氏以金姓為主,建有金氏總祠,其他尚有程、朱、馬、翁等姓。

經濟


農業

桐琴農業以種植糧食為主,糧、林、畜綜合發展。全村糧田面積2251畝,近幾年來大力推廣雙季雜交稻,實行科學種田,糧食產量不斷提高,1992年糧食總產量1764.7噸,平均畝產760公斤,其中交售給國家糧食330.32噸。同時根據本地山地與溪灘地多的優勢,積極發展經濟特產,全村有桑園216畝,年產蠶繭10噸;茶園268畝,年產茶葉13.7噸;還年產香菇2.7萬袋,計8.9噸。桐琴種的荸薺,顆大肉脆,遠近聞名。村民們還積極發展家庭養豬、養灰鵝、養雞鴨等,並利用塘庫水面養魚,養蚌育珠。1992年,4個村的農業總收入為273.98萬元,人均收入810元。

商業

桐琴鄉鎮企業,在原來小五金加工的基礎上,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得到迅速發展。村辦、村戶聯辦與戶辦企業共有20多家,其中以翻砂、拉絲、五金文具、五金炊具等為主,還有木材加工、塑料、印刷等行業。
武義桐琴拉絲廠,原來系桐三村村辦企業,1984年開辦,由當時年僅20歲的金正中承包,由於他勇於開拓,善於經營,使企業迅速發展。第一年虧損,第二年轉虧為盈,1989年進行擴建,新建廠房一座,佔地1000平方米,併購置了拉絲機14台套,電度設備2台套,工人增至80人,擴建后掛靠桐琴鎮辦,實為戶辦。主要產品鍍鋅鐵絲、元釘、建築及文教用品的鐵拉絲,質量合格,產品銷往永康、東陽、蘭溪、溫州等地,進料與銷售均有較固定的渠道。
1992年產值已達300多萬元,固定資產100多萬元。1990年金正中被評為武義縣鄉鎮企業優秀廠長,1991-1992年桐琴拉絲廠被評為武義縣重合同守信用單位。桐琴五金文具廠,廠長金明留從打白鐵開始,艱苦創業,大膽探索,終於獲得企業的發展,1992年產值已超100萬元;桐琴工藝火鍋廠,所生產的電、炭兩用銅火鍋深受顧客歡迎。

代表人物


金氏家族
據<桐溪金氏宗譜>及有關史料記載,金氏先祖原住徐州銅山縣,宋代金天原公避嫌南逃桐山峽口,南宋遷至蘭溪桐山後金,出南宋大儒金履祥,其孫金汝霖遷居婺城。元至正初年,孫金榮七從金華南境遷居永康桐琴,奉旨為中順大夫。其孫金秉修,舉人出身,明洪武年間任江西瑞州知府,還鄉后建廳里花廳。明嘉靖年間舉人金,號桐溪先生,授奉政大夫,曾任山東池州知州,還鄉後設義館,作有詩多卷。現存桐琴八景、桐琴二十四景詩詞。
清代末年在孫中山先生影響下,金鑒唐投身辛亥革命,並率先在桐琴創辦明新小學,首任校長,后被選為永康縣議會議員、浙江省議會監察員,熱心為群眾辦事,永康縣知事獎給熱心公益匾。桐琴系革命老根據地,1928年4月,就建立了中國共產黨桐琴支部,書記金福仁,積極發動群眾開展革命鬥爭。1928年9月,中國共產黨浙西特派員邵溥慈在桐琴金福春飯店樓上召開永、武地區聯合秋收暴動會議,舉行農民武裝暴動(后失敗)。在金福仁等影響下,一批青年於40年代初就加入革命隊伍,1949年後擔任各地的領導工作。其中金燦光曾任中國共產黨熱河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金田成曾任重慶市計經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