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街道

南明街道

南明街道,中國行政區劃名,隸屬於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

正文


南明街道
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南明街道

基本概況


南明街道地處新昌縣城,總面積:46.2平方千米 人口:64241人。轄9個社區、24個行政村:臨城社區、湖蓮潭社區、市中社區、城南社區、東溪社區、梅湖社區、鼓山社區、茶亭社區、鐘樓社區、上小余村、梨木村、平湖村、庄前村、新聯村、望江山村、棣山村、甘棠村、新民村、南泥灣村、掛簾山村、大洋山村、嶴裡頭村、桃源村、赤土村、燕窠村、九間廊村、班竹村、城星村、城建村、城民村、城裕村、市中村、東聯村。辦事處駐南街38號,郵編:312500
南明街道是縣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全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街道東鄰羽林街道,南接儒嶴鎮城南鄉,西至西昌南路、磕山路,北界新昌江,區域面積約46.2平方公里,下轄9個社區、24個行政村,總戶籍人口76744人(其中非農人口59474人),流動人口約3.5萬人。2011年新發展家庭工業136家,實現農民人均收入8868元。現有耕地面積7462畝,其中水田4836畝,旱地2616畝,山林面積29960畝,茶葉面積1536畝,桑葉面積145畝。
街道現有2000萬元產值以上規模企業22家,其中超億元企業7家。2011年共實現工業產值52.55億元,銷售收入52.8億元;利潤總額3.85億元;工業增加值10.1億元;完成技改投入1.8億元;實現外貿出口9.6億元。

新農村建設


全年新增良種茶園109.1畝,新增規模超50萬元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江南春茶廠1家,新創辦天姥山兔業專業合作社和嘉炫果業專業合作社2家,綠園蛋禽生產合作社和棣山特種水產養殖基地被評為國家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綠園牌蛋雞和桃源板栗被評為國家無公害農產品;全年共組織開展勞動力轉崗就業培訓786人,其中農村轉移就業技能培訓388人,務工農民崗位技能培訓198人,農業專業技能培訓200人,轉移勞動力505人;完成了新聯、桃源2個村的新村規劃,全面啟動了桃源新村集聚建設,做好了黃貢坑地質災害村整體搬遷和啟動新村一期房屋建設等工作;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做好瞭望江山等5個行政村、14個居民點宅基地整理整改落實工作,完成了嶺上水庫等6座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桃源等4個村的農村飲用水改造和官坑至九間廊等4條康莊道路工程建設;優化農村生活環境,完成了桃源、赤土等村“四改一拆”任務,做好了104國道沿線村莊環境整治和垃圾集中收集工作,不斷改善農村教育、衛生、醫療、文化服務水平,加快農村公共安全和平安建設。

城市管理


2007年是創建省級文明縣城的驗收之年,南明街道領導高度重視,城市建設和管理不斷推進:一年來,街道、社區、有關村共計編寫文明創建專題黑板報85期,更換宣傳長廊、櫥窗文明創建相關內容132次,張貼《文明禮儀伴我行》宣傳漫畫1880張;投入20多萬元,在主要公共場所新建公益宣傳牌38塊,新建宣傳長廊9個,新建牆體固定文明創建宣傳標語98條,樓道宣傳標語300多幅,發放文明知識小冊子、文明禮儀倡議書等宣傳資料29000多份,形成了一個讓群眾了解創建、支持創建、參與創建的良好創建氛圍。共投入200多萬元,加大了社區相關硬體設施建設,加大了環境衛生整治力度:投資6萬多元,對東溪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台門及部門房屋進行了改造;投入10.5萬元,在9個社區、城中村全面開展了滅蟑、滅鼠工作;投入12萬元對9個社區、城中村主要街道道路牛皮癬進行了全面清除;投入10.8萬元,集中對居民小區樓道堆積物進行了全面清理,修復樓道路燈。同時,街道還組織發動機關幹部、在職黨員、共建單位、文明創建義務志願者等6000多人次開展了一系列衛生大整治活動,共計清理生活垃圾、雜草等300多噸,共同營造出了更加潔靜、優美的城市環境。配合文明創建工作,街道還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群眾喜聞樂見的廣場文化活動,舉行各類文藝演出活動60多場次,進一步加強了公民道德和素質教育,加強了平安社區創建,使和諧精神、文明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心。全力配合推進縣重點工程建設,配合做好了鼓山轉盤至環城西路街景綜合整治、新昌江流域環境污染整治摘帽、城防二期工程建設、城北大橋建設等工作。

社會事業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工作全面完成,對26戶因病致貧的困難戶進行了大病救助,共發放救助款12.58萬元;辦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2873人;辦理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險補貼1200人;做好扶貧幫困救災慰問工作,全年共對169戶、313人發放了社會最低保障金46.5萬元;對188人發放臨時困難救濟款9.8萬元;做好了“雙擁”和優撫安置工作,全年共發放優撫、撫恤金87.7萬元;在9個社區深入開展了以“比管理、比服務、比形象、比創新、創業績”為主要內容的“五比”競賽活動,全面推行社區“財務雙代理”制度,創新社區黨建,加大社區共建力度,全面推進了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制度建設和民主建設,有效提升了社區管理和服務能力;紮實開展了“文明村村行、鄉風代代傳”為主題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主題教育活動,新創建省級文明社區1個,縣級文明單位2個,社區文明家庭率達到38% 以上;農業普查、污染源普查等工作進展順利;計生優質服務不斷深化,計生符合率達95.93%;人武工作不斷加強,圓滿完成了24名新兵的徵兵工作任務;教育、文化、民政、環保、衛生、土管等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