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疫苗

胃病疫苗

胃病疫苗,全稱為“口服重組幽門螺桿菌疫苗”,屬於“人幽門螺桿菌雙價亞單位分子內佐劑疫苗”。作為一種預防性的疫苗,凡是未被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患者都可以服用該疫苗。胃病疫苗由第三軍醫大學和重慶康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製成功,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成Ⅲ期臨床試驗的幽門螺桿菌胃病疫苗,也是真正意義上由中國人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性疫苗。

​胃病疫苗-背景資料


胃病疫苗
胃病疫苗
1982,澳大利亞學者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從一個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檢標本中,分離出幽門螺桿菌(簡稱Hp,一種呈S形或弧形彎曲的革蘭陰性桿菌,能產生大量尿素酶,抵抗胃酸性環境,因此不會被胃酸死),並證明該細菌感染胃部後會導致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
這一重要發現為人類探索治療胃潰瘍等疾病提供了一個極有價值的研究方向,該研究如能取得理想進展,將意味著胃潰瘍等患者可能獲得徹底治癒的機會。
中國目前(2010年)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數約5億—7億人,大大超過了乙肝病毒的攜帶者人數。胃病疫苗的潛在需求量將在5億—6億人份左右,市場年需求量可達5000萬人份。由此可見,胃病疫苗存在一個相當大的市場潛力。

科研故事


科研之路

鄒全明的科研之路
鄒全明的科研之路
“這個疫苗研製經歷了15年,時間相對來說不算很長,有的藥物研究,即便用了15年甚至20年的時間,也不見得會成功,所以我們課題組還是比較幸運的。”鄒全明介紹。
15年科研之路,說起來不長,但走起來可沒那麼輕鬆。
1983年,澳大利亞兩位學者從一個慢性胃炎患者的的胃活檢標本中,分離出幽門螺桿菌,並證明該細菌感染胃部後會導致胃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然而,如何去預防和治療這種病菌,卻是擺在世界科學家面前的一個難題,從此之後的十幾年間,一直沒有人在這個領域有所突破。
90年代初,博士畢業的鄒全明大膽的選擇了這個課題。
“當時真的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橫下一條心就是想攻克這個難題”,鄒全明說,課題組剛一成立,第一個難題就擺在了他們面前。
由於實驗不能在人體上直接進行,因此他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篩選訓育出高感染動物適應株,也就是說,要把中國人人體內的幽門螺桿菌分離出來餵給老鼠吃,並且必須保證它每次都能被感染,進而形成穩定的動物感染模型,得到與人體相同的病理表現。
然而,第一次將細菌餵給老鼠后,老鼠沒有感染。第二次,依然沒有,第三次,結果一樣。一次次失敗,一遍遍總結,繼續試驗,又繼續失敗,接連進行了99次,還是沒有成功。直到進行到一百次的時候,小鼠終於成功感染了人類幽門螺桿菌。
科學上每向前邁一小步,背後付出的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辛酸。
“我們有個小夥子的對象就是因為忍受不了男朋友沒時間陪她,於是選擇了跟他分手。這樣的事情不止發生在一個人身上。”鄒全明說,小夥子們有時候覺得委屈。
鄒全明的實驗室里,擺放著一張小床,一個冰箱,拉開冰箱門之後,裡面全都是方 便面和速凍食品。
“疫苗攻關這些年,經常遇到需要課題組成員日夜守候的實驗,象蛋白質純化的工藝,需要系統24小時連續工作,課題組成員必須日夜守在機器旁觀察,還有凍干製劑工藝,在中試車間里,課題組4個人一組,一天24小時不合眼守在凍干機旁觀察取樣。實在熬不住了,就在小床上休息會兒,餓了,用方 便面火腿腸能最短時間填飽肚子。”課題組連續5年都沒人休過寒暑假,即使是春節也只休息3天。
“這群年輕人的吃苦精神,攻關精神,很讓人感動。”第三軍醫大學王登高把一切看在眼裡。“這個社會面臨的誘惑那麼多,如果科研人員自己沒有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這些年輕人是坐不下來、堅持不下去的。科研需要一種耐得住寂寞的精神。”

科研關懷

1995年,胃病疫苗立項。鄒全明和他的團隊選擇胃病疫苗這個課題,前景並不明朗:項目起步時,人員不足,沒有資金,沒有模式可供參考,沒有成功經驗可供借鑒。
“我國是胃病大國,胃癌發病率為世界的兩倍多,約20%患有急、慢性胃炎;約10%患有胃、十二指腸潰瘍;每年約有20萬人死於胃癌,占惡性腫瘤死亡總數的23.2%,居第1位。”鄒全明對這些感到焦慮和痛惜的是,“在兩位澳大利亞學者的啟發下,我們已經發現了引起胃病的根源:幽門螺桿菌,只是我們手中沒有‘利器’去瞄準並打倒它。”鄒全明說。
當時,人們在臨床上主要使用抗生素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但存在耐葯菌株產生、易複發與再感染、毒副作用與費用較高、無法達到群體防治效果等弱點,要跨越這道坎,任重而道遠。
勇敢選擇的背後,是一個國家科研人員的自信和對社會與人類的責任。
“我想做點有意義的事,讓自己的科研成果能真正惠及人類,研製疫苗是克服傳統幽門螺桿菌治療弱點的唯一有效途徑,所以我選擇了這個課題。”問起鄒全明研究疫苗的初衷時,他這樣回答。
他們這一做,就是15年,這15年,他們沒有申報過任何用來撈取功名的獎項,這15年,他們跟家人聚少離多。鄒全明的女兒說,只得到過爸爸5%的愛,其它95%,都給了他的研究課題。
2009年4月23日,國家科技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口服重組幽門螺桿菌疫苗為我國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一類藥物。這對人類防治胃病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福音。
“這個疫苗已經先後申請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4項和1項國際專利,從這個意義上講,它的作用已經不僅僅是造福人類,並且還能產生巨大的經濟價值,服務於經濟發展。”校長王登高認為,科研成果的價值大小和當初這項科研課題設立的目的是有直接因果關係的。

胃病疫苗

“不能要求科研人員既要一心一意搞好研究、又要去處理各種凡塵雜事。為了讓科學家有個良好的科研環境,我們管理人員會盡自己所能為他們提供各種便利,校長還為此特意提出‘現場辦公’的模式,即,當科研團隊遇到困難時,可以不一一通過各部門核批,只需校長拍板,便可當場解決問題。這樣一來,省卻各種中間環節,為科研人員節省了寶貴的時間。”這15年,第三軍醫大學副校長羅長坤是伴隨科研團隊一起走過來的。對這支團隊,他充滿了感情。
“當初鄒全明教授報課題立項時,學校資金非常緊張,按當時的情況看,校方對研究課題最高資助費是兩萬元,而對這個胃病疫苗,我們資助了兩萬五千元,雖然這點錢對課題需要來說只是杯水車薪,但我們想盡自己所能為他們解除後顧之憂,讓他們好好做研究。”
按照國際慣例,研發一個原創性的一類新葯需要經歷6個階段:項目立題、實驗研究、小試、中試放大、臨床前研究、人體臨床試驗。到了中試放大階段,科研組急需中試場地,為找到合適的閑置房,當時的校長和羅長坤副校長跑遍了學校每一個角落,他們從一樓爬到十一樓,來來回回,連倉庫都不放過。鄒全明對當年的情景歷歷在目。
1999年,在各方努力下,課題組與企業一道以“產、學、研”模式,設計建設了國際先進水平的GMP生物製藥中試車間及孵化基地。這不僅滿足了研發需要,還成為重慶市生物製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效發揮著生物製藥技術帶動與輻射功能。
“搞科研是一個系統工程,如果說成功研製的疫苗是一顆茁壯成長的大樹,那麼,栽培和灌溉它的人是課題組的全體成員,而它賴以生存的土壤,則是來自各方面的支持與合作,包括校方管理上的支持,企業資金上的支持,與國內兄弟單位的密切聯繫,與國際同行的通力合作。”王登高說。
“疫苗獲得國家一類藥物證書之後,我們接下來的工作,便是與企業談合作、談建立場地投入生產的事宜。預計,胃病疫苗在兩年之內會上市。”王登高介紹,在有效預防幽門螺桿菌、減少我國的胃病發病率的攻關之路上,我們已經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接下來,我們的科研團隊是不會停歇的,他們還有下一個科研高峰需要攀登,治療性胃病疫苗也是其中一個目標。”
“是啊,科研無止境。我們又要上路了。”鄒全明感慨的說。

胃病疫苗-困境


8年時間對於中國的葯企來說,很不容易,我覺得問題可能出在資金較為緊張,需要找投資人或者需要籌一筆錢來實現產業化。”邊晨光對時代周報記者稱。
“現在連廠房都還沒有,胃病疫苗的生產還需要太多的時間,至少還得兩年。股票至少還要一年才能回到前期的高點。”對此,曾經的第一自然人周政表示。
號稱“世界第一”的胃病疫苗在新葯證書獲得后產品依然不見蹤影。但市場不斷爆出的“重慶造世界首個胃病疫苗有望於明年底上市”的消息,卻不斷地促成岳陽興長股價數次飆高。
今年6月中旬,岳陽興長股價在一片弱勢中走出了“一”字漲停,原因再次為胃病疫苗即將面世的市場傳言。隨後,岳陽興長發布公告稱:藥品生產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獲得新葯證書僅僅表明研製成功。目前產業化工作尚未正式啟動。
同時岳陽興長表示:胃病疫苗最快將在2012年年底才能上市。然而若重慶康衛的股權一事成為定局,到時的第一大股東已變更為華安生物。岳陽興長此番表態能否奏效?世界第一胃病疫苗的具體上市時間,依舊是個謎。
“獲得新葯證書後,產業化就是個大問題。醫藥研發有兩個特點:燒錢、耗時長,岳陽興長本身規模不算大,堅持研發了那麼多年,卻在產業化的問題上卡住了。這說明我國醫藥研發產業化很難。”邊晨光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胃病疫苗-優勢


胃病疫苗
1、避免針頭污染的危害性;
2、無需醫護人員直接幫助注射;
3、接種者少痛苦,依順性更佳;
4、尤其適用於兒童,為世界衛生組織優先支持方向。

胃病疫苗-應用


由第三軍醫大學與重慶康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製的“口服重組幽門螺桿菌疫苗”,突破了多項關鍵性技術難題,是真正意義上由中國人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性疫苗。
它能夠採取獨特的基因工程疫苗分子構建模式及特殊工藝和劑型,在胃粘膜表面產生免疫力,克服胃酸、胃蛋白酶對疫苗的破壞作用。有關專業人士解釋說,疫苗保護率超過72%,在國內外口服疫苗中居前列。健康人群包括小孩都可以服用,且一個月內口服3次,就可以產生免疫力。

胃病疫苗-產業化


重慶康衛公司2000年成立,岳陽興長投資5000萬元,持有其60%的股權,按GMP標準建成4000多平方米的國內一流的科研及中試基地——重慶康衛生物製藥研究所。
該所2000年開始與第三軍醫大學的鄒全明教授合作,第三軍醫大學以技術和產品入股,持有公司18%的股權。重慶康衛擁有“口服重組幽門螺桿菌疫苗”的全部知識產權,並於2005年底申報且獲批了該項目的核心技術產品——熱休克蛋白(Hsp)的生產專利。

專家答疑


問題

如何確定胃病疫苗作為科研目標的?
鄒全明:1991年,我獲得免疫學博士學位后開始思考科研方向。通過大量資料檢索得知,1983年,澳大利亞科學家巴里·馬歇爾與羅賓·沃侖發現了Hp(幽門螺桿菌)。兩位科學家研究證實,Hp是寄居在人胃粘膜的細菌,是胃炎、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的主要致病因子。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把Hp確定為與胃癌相關的第一類致癌因子。自上世紀80年代,有關Hp的方方面面逐漸成為各國競相研究的焦點,但遺憾的是,如今全世界仍有一半的人在遭受Hp的威脅。
胃病疫苗為什麼採用口服呢?
鄒全明:胃病疫苗一開始也走的這條路,但實驗后發現,疫苗激發產生的抗體大部分在血液里,很難達到胃的粘膜部位,效果不明顯。
口服疫苗主要產生粘膜抗體,而在血液中沒有,理論上需要佐劑促發。疫苗的有效成分和佐劑的有效成分連在一起,在分子內成為一體。我們在國際上首創分子內佐劑粘膜疫苗理論,採取獨特的基因工程疫苗分子構建模式,在粘膜表面產生免疫力,解決了Hp在粘膜表面感染而難以防治的難題。所有健康人群都可用
預防Hp感染的保護率有多大?
鄒全明:胃病疫苗一二期臨床試驗,653名受試者參與研究。結果顯示,疫苗無明顯副作用,產生抗體的陽性率達85%。三期臨床試驗,試驗者5000餘人,特異抗體陽性保護率大於85%,保護率為72.1%,安全性良好。
哪些人適合服用胃病疫苗?
鄒全明:應該說,所有未被Hp感染的健康人群都可以服用胃病疫苗。通常兒童是Hp的高感染人群,專家建議兒童為胃病疫苗的重點服用對象。對於已被Hp感染的患者,可以先進行正規的“三聯治療”,消滅體內的Hp,然後服用疫苗產生保護性抗體。
服用一次疫苗能管多久?一般費用有多高?
鄒全明:根據試驗中抗體濃度的變化趨勢,服用一次胃病疫苗后,機體對Hp的免疫力可維持4-5年,如果此後加強免疫一次,防治期將進一步延長。目前用傳統方法檢查與治療胃病至少需1000元,且容易複發,產生耐藥性;而服用胃病疫苗的成本大大降低,僅為傳統方法的1/5-1/3。
什麼時候能在醫藥市場買到胃病疫苗?
鄒全明:目前,技術難關已經攻克,市場准入手續已經完備,接下來的就是產業化的問題。我相信,人們用上胃病疫苗的時間不會太長。

專家

鄒全明,1963年生於四川省南充市西充縣。1980年考入西南農業大學畜牧獸醫專業。1984年考入中國人解放軍獸醫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師從中國著名動物病毒學和分子生物學專家殷震教授,從事人獸共患傳染病研究。1988年,考入第三軍醫大學,攻讀免疫學博士。1989年,被學校派往上海復旦大學遺傳學研究所學習研究基因工程。畢業后留在第三軍醫大學工作。1995年獲得醫學檢驗系4000元資助開始幽門螺桿菌疫苗研究,今年3月23日,獲得國家一類新葯證書。鄒全明現擔任學位委員會藥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免疫生物製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重慶市人科技顧問團專家、第三軍醫大學醫學檢驗系(藥學院)生物製藥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導師。德國漢諾威大學、澳大利亞Griffith大學訪問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