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田良政
山田良政
1899年(明治32年)7月與孫中山首次會晤,即服膺孫氏的革命主張,褒讚其革命。 1900年(明治33年),出任南京同文書院教授兼幹事。 1920年,孫又派陳中孚等前往弘前菩提寺,參加建碑儀式,以示隆重。
目錄
山田良政(1868~1900),原名良吉,字子漁,日本青森弘前人。
青森縣立師範學校畢業后,入東京水產講習所,為第一期的畢業生,后就職於東京昆布會社。1890年(明治23年)調往上海支店在當地習中國語。甲午戰爭之際,任陸軍翻譯官。戊戌政變發生,曾助梁啟超亡命日本。1899年(明治32年)7月與孫中山首次會晤,即服膺孫氏的革命主張,褒讚其革命。1900年(明治33年),出任南京同文書院教授兼幹事。夏,晤孫中山於上海朝日館,參與惠州起義策劃工作。后奉孫中山指示至惠州,加入鄭士良隊伍,在作戰中犧牲,成為日本革命志士在華殉難第一人。其事迹宮崎滔天在其1902年發表的回憶錄《三十三年落花夢》(即《三十三年之夢》)中有詳實記述。民國建立后,孫中山曾赴日親手撰寫良政墓碑誌以彰其嘉義。其弟山田純三郎亦追隨中山先生左右直到先生去世。
1899年7月,在東京神田三畸町旅館與孫中山會晤,表示願支持革命事業。次年9月下旬,孫為策應惠州起義赴台灣,山田亦渡台。孫派其赴惠州前線傳達任務,同行者尚有同文書院學生櫛引武四郎。山田在三多祝找到起義軍司令鄭士良,告以後援難期,由司令決定進退。山田在與清兵交戰中戰歿(另說戰鬥中被俘遭殺害)。后孫曾表示悼惜之意,贊之為“外國義士為中國共和犧牲者之第一人”。1913年2月27日,孫中山訪日之際,與隨行人員參加追悼山田良政紀念會,並親撰碑文志念,內謂山田為“其人道之犧牲,興亞之先覺也,身雖隕滅,而志不朽矣”。良政之胞弟山田純三郎擬在家鄉弘前菩提寺為其建碑,孫又應約書寫山田良政君建碑紀念詞,以示彰顯。1918年9月,孫曾指示朱執信尋找山田良政埋處遺骸,無所獲,帶回黃土數塊,交給純三郎攜回日本,權當故物,以慰英靈。1919年在弘前舉行葬儀,孫派廖仲愷為代表前往致祭。1920年,孫又派陳中孚等前往弘前菩提寺,參加建碑儀式,以示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