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草堂宗密上人

贈草堂宗密上人

《贈草堂宗密上人》是中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題贈給圭峰大師(宗密上人)的一首詩作。該詩盛讚了圭峰大師的修行之道是與真正的佛道相符合的,表達了詩人對大師的敬佩之情。

作品賞析


“吾師道與佛相應,念念無為法法能。”這裡,白居易盛讚圭峰大師之道是與佛相應的,不僅自己處於“念念無為”的空寂禪心中,又不落入死水,對佛教的八萬四千法門無不精通。說空能空到底,說有則萬法備,這是十分了不起的境界啊。
“口藏宣傳十二部,心台照耀百千燈。”圭峰大師之口,如同一部大藏經,可以隨時向人們宣傳佛教的“三藏十二部”大法。同時,圭峰大師又得到了七祖——荷澤神會禪師的真傳,在“教外別傳”的禪宗上也是一代祖師,弟子遍天下,如同“心台照耀百千燈”—般。
“盡離文字非中道”,這是對當時日漸興盛的洪州禪馬祖)、石頭禪、和興盛已久的牛頭禪的間接批評,立場與圭峰大師一致。這三家禪法標榜“不立文字”,不少祖師更“呵佛罵祖”,使得虔誠的白居易,也感到受不了。所以他認為禪宗雖“不立文字”,但也“不離文字”,離開了佛的經教,就非“中道”,極易走入歧途。這也難怪,洪州石頭兩家的禪法太出人意外了,習慣了近千年常規佛法修習的人,一下子是難以接受的。
“長住虛空是小乘”,這又是對另一類只知坐禪,局守在四禪八定中不問世事的常規禪師的批評。通過這兩條,反襯出圭峰大師在這兩點上的過人之處。
“少有人知菩薩行,世間只是重高僧。”關於什麼是“菩薩行”,世上的人有幾個能認識和了解它的呢。世人看重的只是有沒有神通,有沒有皇封,或是否活了百多歲這樣的“高僧”。高僧是僧人們行菩薩行所表現出來的總體的外觀形象,但之所以成為高僧的菩薩行這個“因”,的確是少有人知。眾生重果不重因。而圭峰大師嘔心瀝血,花了畢生的精力致使禪教合一,這樣的菩薩行人們卻看不到,還遭致一些“落入文字”的非議,那簡直是無知之至。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與元稹並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
其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公元846年,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