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顏是漢語漢字,拼音是yán,意思是面容,臉色,臉面。出自顏,眉目之間也。——《說文》。段玉裁註:“各本作眉目之間,淺人妄增字耳,今正。眉與眉之間不名顏。…顏為眉間,醫經所謂闕,道書所謂上丹田,相書所謂中正印堂也。”

造字法


形聲:從頁、彥聲

英語翻譯


face, facial appearance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形聲字。西周金文作圖1、2,右下部為形旁頁(xié),左上部為聲旁“彥”。“頁”有兩個讀音,一個讀作yè,是量詞,表示書冊的一張。一個讀作xié,是名詞,指人的頭部,是字的本義。“頁”(xié)是個象形字,凡是用“頁”作形旁的字,意義都跟頭部有關。如“顏”的本義指的是頭部的一個區域。劉釗《古文字構形研究》說,金文右下的構件應該是“面”字,說明此字本義是與面部有關的。有人說,古人用“彥”作“顏”的音符,是因為“彥”指有才有德的人,也有美士的意思。而人的臉面以眉清目秀為美,所以用“彥”作聲符並會意。
說文解字》說:“顏,眉目之間也。”字面意思是眉毛和眼睛之間的部位。清代學者段玉裁認為“顏”的本義是指兩眉之間,俗稱“印堂”的部位,而把《說文解字》的說解“眉目之間也”改成“眉之間也”,他這樣做的原因之一是考慮到“顏”,這個字有一個常用意義,指眉毛上到髮際的部位,即前額。西漢學者揚雄在《方言》里說:“顏”在方言里表示“額”。
“顏”在“額頭”這個意義上又可擴大為“臉面”之義,古人對於眉目之間的顏色特徵十分敏感,所以“顏”可以引中表示臉色。一個人的心理感受常常會在臉面上反映出來,因此,顏又指抽象意義的體面、面子,如“無顏見江東父老”“厚顏無恥”中的顏。從人的面容中還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心理和健康狀況,即人們通常所說的氣色。氣色是一種色彩,由此,顏又引申指色調、色彩。

詳細釋義


【名詞】
形聲字。從頁,彥(yan)聲。從頁(xie),與頭有關。本義:印堂
1.印堂,兩眉之間〖the top of the nose bridge connecting the eye-brows〗
“顏,眉目之間也。”--《說文》。段玉裁註:“各本作眉目之間,淺人妄增字耳,今正。眉與眉之間不名顏。……顏為眉間,醫經所謂闕,道書所謂上丹田,相書所謂中正印堂也。”
2.額頭〖front〗
“心熱病者顏先赤。”——《素問·刺熱論》
“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班固《漢書
又如:顏角(額角);顏題(古代頭巾覆額面部分)
3.面容,臉色〖face; countenance〗
“顏色憔悴。”——《楚辭·漁父》
“解顏而笑。”——《列子·黃帝》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詩·鄭風》
又如:顏狀(容顏狀貌);顏厚(面有慚色,難為情)
湯斌亦受學夏峰,然覥顏仕虜,官至一品,貽儒學之羞。——劉師培《清儒得失論》
4.容貌〖appearance〗
“灼灼美顏色。”——陸機《擬青青河畔草》
體面,容譽〖dignity;prestige〗。如:顏汗(汗顏。慚愧的形像化說法);顏采(臉面上有光采);顏甲(指人臉皮厚如鐵甲,不知羞恥);顏厚(臉皮厚,不知羞恥)
5.彩色〖color〗。
如:顏澤(顏色光澤)
6.前端,前頭〖first〗。
如:顏行(先鋒,在行伍的第一線)
7.門框上的匾額
“帝榜其顏以寵之。”——《新唐書·馬燧傳》
6.姓 當姓講
部分地區讀音有異,顏字後人為區分同“言、嚴、閆、閻”等姓氏而作變音Yan4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五奸切《集韻》《韻會》《正韻》牛奸切,眼平聲。《說文》眉目之閑也。《詩·鄘風》子之淸揚,揚且之顏也。《毛傳》顏,額角豐滿也。《左傳·僖九年》天威不違顏咫尺。《黃帝素問》心熱者,顏先赤。《揚子·方言》頟、顏,顙也。汝潁淮泗之閑謂之顏。
又幘顏。《輿服雜事》漢桓帝延熹中,京師作幘,皆顏短耳長,以為服妖。
又那顏。外國語,猶華言大人。
又商顏,山名。《前漢·溝洫志》引洛水至商顏下。《注》商山之顏,猶山額也。
又孱顏,山高貌。《歐陽修詩》空碧更孱顏。
又姓。《姓苑》出琅邪。魯伯禽支庶,食采顏邑,因氏。
又邾武公字顏,公羊稱顏公,後遂為氏。
又古通眞韻,音銀。《蘇軾·祭韓忠獻文》勿心大匠,笑彼汗顏。援手拯溺,期我於仁。

說文解字

【卷九】【頁部】五奸切(yán)
眉目之間也。從頁彥聲。
?,籀文
說文解字注
眉之間也。
段註:各本作眉目之間,淺人妄增字耳,今正。眉與目之間不名顏。《釋言》曰:猗嗟名兮,目上名。郭注云:眉眼之間,《西京賦》名作眳。薛注曰:眉睫之間,是不謂之顏也。若雲兩眉間、兩目間,則兩目間已是鼻莖謂之頞,又非顏也。面下曰:顏前也,色下曰:顏氣也,是可證顏為眉間,醫經之所謂闕,道書所謂上丹田,相書所謂中正印堂也。按《庸風》,揚且之皙也。子之清揚,揚且之顏也。傳曰:揚眉上廣也。清,視清明也。揚且之顏者,廣揚而顏角豐滿也。毛云:顏角,蓋指全頟而言。中謂之顏,旁謂之角,由兩眉間以直上皆得謂之顏,醫經頟曰顏曰庭是也。《國語》角犀豐盈,亦角謂旁,犀謂中。犀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頂,故相法有骨自印堂至頂者曰伏犀貫頂。若《方言》云:?頟顏顙也。湘江之間謂之?,中夏謂之頟,東齊謂之顙,汝潁淮泗之間謂之顏。此則依方語通謂頟為顏。非毛、許意也。《小雅》,顏之厚矣。凡羞媿喜憂必形於顏,謂之顏色,故色下曰顏氣也。
從?,彥聲。
段註:五奸切,十四部。
?,籀文。
段註:鈕樹玉曰:各本篆體右作〔⿱?兒〕,誤也,此從古文?。

廣韻

五奸切,平刪疑 ‖彥聲元1部(yán)
顏,顏容。亦顏額。又姓,出琅邪,本自魯伯禽支庶有食采顏邑者,因而著族。又邾武公名夷,字曰顏,故《公羊傳》稱顏公,后遂為氏。五奸切。二。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彥”“頁”寬窄相當,頂部“彥”高,底部“頁”高。“彥”居左半格,“產”從上、左包圍“彡”;“產”,右側橫筆抵豎中線;下橫寫在橫中線上側;三撇起筆點垂直齊平,撇勢平行,第一撇從橫中線起筆。“頁”,居右半格;“ㄇ”的頂部在橫中線上方;豎撇從橫中線起筆,收筆於豎中線,撇、點收筆持平。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聲韻系統名稱韻部聲母韻母
先秦高本漢系統ŋan
王力系統ŋean
董同龢系統ŋan
周法高系統ŋran
李方桂系統ngran
西漢
東漢
ran
ran
南北朝宋北魏前期寒桓刪rɑn
北魏後期北齊寒桓刪rɑn
齊梁陳北周隋an
隋唐擬音/高本漢系統ŋan
擬音/王力系統ŋan
擬音/董同龢系統ŋan
擬音/周法高系統ŋan
擬音/李方桂系統ngan
擬音/陳新雄系統ŋan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韻書集成

字形小韻韻攝聲調韻目聲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
廣韻平聲上平二十七刪開口呼二等次濁五奸切ŋan
集韻平聲上平十三佳開口呼二等次濁宜佳切ŋɪæi
平聲上平二十七刪開口呼二等次濁牛奸切ŋɪɐn
韻略平聲牛奸切
增韻平聲宜佳切
平聲牛奸切
中原音韻陽平寒山齊齒呼全清ian
中州音韻平聲寒山移間切
洪武正韻平聲十刪次濁牛奸切ŋan
分韻撮要陽平第二十五翻反泛發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相關詞語


顏料

yanliao
〖colour; dyestuff; pigment〗一種合成的或自然的無機或有機物質,
顏[漢語漢字]
顏[漢語漢字]
顏料是一種具有塗裝作用的有色物質,它不溶於水、油、樹脂等介質中,通常是以分散狀態應用在油墨、塑料、橡膠、陶瓷、造紙等工業中,使這些製品呈現顏色。它具有遮蓋力、著色力,對光相對穩定,常用於配製塗料、油墨以及著色塑料和橡膠,因此又可稱為著色劑。

顏面

yanmian
〖facialexpression;countenance;face〗∶面部;臉色。
顏面擦傷
〖prestige;face〗∶名譽;體面;面子。
顏面掃地 厚顏無恥。

顏色

yanse
〖colour〗∶色彩。光的各種現象(例如紅色、棕色、桃紅色、灰色、綠色、藍色和白色等),或使人們得以區分在大小、形狀或結構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體的視覺或知覺現象。
〖countenance;facialexpression〗∶指顯示給人看的利害的臉色。
顏色不少變。--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pigment;dyestuff〗〖口〗∶指顏料或染料。
〖tincture〗∶為顏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澤。
他的衣服上滿都是那種顏色的染料。
汗顏
強顏

顏體

yantǐ
〖YanZhenqingstyle,acalligrapherinTangDynasty〗特指唐代 顏真卿所寫的字體,渾厚挺拔,開闊雄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