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賦
西漢揚雄創作的一篇賦
《河東賦》是西漢辭賦家揚雄創作的一篇賦,是作者“四大賦”之一。此賦先寫赴祭的壯觀,再敘漢成帝的遊歷徠,最後才通過誇讚大漢聖皇豐功偉業而勉勵漢成帝身體力行,以實際行動向唐堯虞舜學習。全賦雖較短,但與“四大賦”其餘三賦一樣用意曲折而鋪陳委婉。
河東賦
伊年暮春,將瘞後土,禮靈祇,謁汾陰於東郊,因茲以勒崇垂鴻,發祥隤祉,飲若神明者,盛哉鑠乎,越不可載已!
於是命群臣,齊法服,整靈輿,乃撫翠鳳之駕,六先景之乘,掉奔星之流旃,彏天狼之威弧。張燿日之玄旄,揚左纛,被雲旓。奮電鞭,驂雷輜,鳴洪鐘,建五旗。羲和司日,顏倫奉輿,風發飆拂,神騰鬼趡;千乘霆亂,萬騎屈橋,嘻嘻旭旭,天地稠㟼。簸丘跳巒,涌渭躍涇。秦神下詟,跖魂負沴;河靈矍踢,爪華蹈襄。遂臻陰宮,穆穆肅肅,蹲蹲如也。靈祇既鄉,五位時敘,絪縕玄黃,將紹厥後。
於是靈輿安步,周流容與,以覽乎介山。嗟文公而愍推兮,勤大禹於龍門,灑沈災於豁瀆兮,播九河於東瀕。登歷觀而遙望兮,聊浮遊以經營。樂往昔之遺風兮,喜虞氏之所耕。瞰帝唐之嵩高兮,眽隆周之大寧。汩低回而不能去兮,行睨垓下與彭城。濊南巢之坎坷兮,易豳岐之夷平。乘翠龍而超河兮,陟西嶽之嶢崝。雲霏霏而來迎兮,澤滲灕而下降,郁蕭條其幽藹兮,滃泛沛以豐隆。叱風伯於南北兮,呵雨師於西東,參天地而獨立兮,廓湯湯其亡雙。
遵逝乎歸來,以函夏之大漢兮,彼曾何足與比功?建乾坤之貞兆兮,將悉總之以群龍。麗鉤芒與驂蓐收兮,服玄冥及祝融。敦眾神使式道兮,奮六經以攄頌。逾於穆之緝熙兮,過《清廟》之雝雝;軼五帝之遐跡兮,躡三皇之高蹤。既發軔於平盈兮,誰謂路遠而不能從?
1.汾(fén)陰:在今山西省萬榮縣西南。
2.介山:在汾陰東北,即今山西省萬榮縣境內的孤山。
3.回:繞過。安邑:在山西省今夏縣西北,,
4.龍門:山名。在陝西省韓城市與山西省河津市間的黃河上。
5.鹽池:在山西省今夏縣南。
6.歷觀:歷山,在今山西省運城市。
7.瘞(yì):埋物祭地。
8.鑠(shuò):美也。
9.先景之乘:跑在影子前的車。
10.旃(zhān):古代一種赤色曲柄的旗。
11.彏(jué)天狼之威弧:天狼,星名。弧,即弧矢星官名,屬井宿,共九星,在天狼星東南,其中八星如弓形,外一星像矢,故有此名。
12.雲旓(shāo):綉著雲紋的飄帶。旓,旌旗上的飄帶。
13.奮電鞭:揚起閃電一般的鞭子。。
14.驂(cān)雷輜(zī):以三匹馬拉著有帷蓋的大車。輜,有帷蓋、可載重的車。
15.五旗:五色之旗。
16.羲和:羲氏、和氏,傳說是唐虞時掌管天地四時之官。
17.顏倫:古代善御者。
18.趡(cuǐ):奔跑。
19.屈(jué)橋:形容壯捷,昂首前進。
20.嘻嘻旭旭:形容自得。
21.秦神:傳說秦文公時有個怪物化入豐水,被稱為神。
22.跖(zhí)魂負沴(lì):魂跳出水中,躲在水邊的高地旁。跖,跳躍。沴,原指水流不暢,引申為阻擋水的高地。
23.河靈:河神。矍(jué)踢:形容受到驚動。
24.爪:古“掌”字。華:華山。襄:襄山,《漢書》作“衰”,但“蹈襄”與“矍踢”協韻,所以“衰”字不確。
25.五位:五方之神。
26.文公: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
徠27.沈災:洪水。瀆(dú):江、河、淮、濟四瀆。
28.九河:古人將黃河自孟津以下分為徒駭、太史、馬頰、覆釜、胡蘇、簡、潔、鉤盤、鬲津九道。
29.眽(mò):視。
30.垓(gāi)下:項羽失敗處,在今安徽省靈璧市東南。彭城:項羽之都,今江蘇省徐州市。
31.南巢:湯放逐桀之處。
32.豳(bīn):邑名,在今陝西省彬縣東北。岐(qí):岐山,在今陝西省岐山縣東北。
33.乾坤:《周易》中的兩卦名。
34.緝熙:光明。
漢成帝元延二年農曆三月,皇上準備祭地神,於是率領群臣渡過黃河,奔赴汾陰縣。祭祀完畢后,一路上遊歷了介山,繞過安邑縣,瞻望龍門山,遊覽了鹽池,登上了歷山。當登上了歷山,就可以看到八方荒遠之地,尋覓到殷、周的遺址,自然就追思昔時唐堯、虞舜的風尚。而揚雄以為與其仰慕古時的善美風俗,不如自己去建立一種好的風尚,於是回來后就向皇上進獻《河東賦》以為諷勸,這篇賦的文辭是:
這一年的農曆三月,將要祭地神,祈求神賜福蒼生,就赴京師長安之東的汾陰縣去朝拜,藉此機會留下一件大的功業和不朽的名聲,創造祥和的環境,讓神降下福澤,而這項活動中敬順神明之事十分盛美,無法全部記載下來。
當時皇上命令眾臣統一穿戴禮法規定的服飾,準備好天子的車輛,就乘著以翠羽裝飾的鳳形車,那是用六匹馬拉著的非常迅疾的車,揮動著繪有流星的曲柄旗,還有繪有天狼星、弧星的旗幟。張開泛著陽光的黑旗,皇車左邊作裝飾的彝牛尾或雉尾隨風盪起,旌旗下邊綉著雲紋的飄帶也飛舞起來。揚起閃電一般的鞭子,以三匹馬拉著有帷蓋的大車。敲響大鐘,扛起五色旗。讓羲和為天子駕車,讓顏倫侍奉於車右。車像旋風一般馳過,如神鬼一般來去無蹤。成千輛車子如雷鳴般轟隆隆奔駛,上萬匹馬昂首前進,儘管騎手們都怡然自得,然而已被震得天搖地動,簡直要使丘山動蕩,涇渭之水沸揚。使傳說中的秦神恐懼起來,魂跳出水中,躲在水邊的高地旁,河神受到驚動,一掌搭著華山,一足踩著襄山,就這樣到達汾陰的行宮。當時四周靜謐,眾人恭恭敬敬,行步穩重。當神靈享受了祭獻,五方之神都在相應的位置,這時顯現出一股陰陽協和的天地之氣。
這時天子緩緩步行,四處遊覽,悠然自得,觀看介山。於是就嗟嘆晉文公獎賞功臣而憐憫介子推,又覺得大禹治水時鑿通龍門山十分辛勤,他疏通河道,分流洪水,把分散的黃河九道的水都引到東海之濱。接著登上歷山向遠處嘹望,姑且漫遊往來。很高興地看到古代留下的好風尚,在這虞舜耕作過的地方遊玩。再遠望唐堯的高大形象,並注視昌盛的周王朝所出現的太平歲月。真是越向前越留戀而捨不得離去,又斜視項羽兵敗的垓下與他曾建都的彭城。看到了夏桀的流放地南巢荒蕪而坎坷不平,也高興地看到周王朝的發祥地豳地與岐山十分平坦。乘著翠龍馬而過了黃河,登上了高峻的華山。雲朵湧起而來相迎,雨露淅淅瀝瀝地向下降,雲層聚集,四周寂寞清泠,幽暗不明,雲神布起了濃厚的烏雲。在此呵叱風神向南向北,還吆喝雨神向東向西,皇上與天地三者相等而獨立於世,在這空闊曠大中是獨一無二的。
沿著前人走過的路歸來,再包容整個中華民族史中的漢王朝,那麼前人又哪裡夠得上與漢王朝比功業。從“乾”、“坤”二卦得吉兆,亦獲得“乾”的六爻全部吉兆。讓東方之神與西方之神並駕拉車,讓玄冥與祝融也陪著拉車。勉勵眾神領先開路,發揚六經的精義,用以頌揚帝業的偉大。漢王朝的功德已超過了昌盛的周王朝,超越了五帝在遠古年代的業績,追隨著上古三皇的崇高功績。既然我們已經在這平坦的道路上啟動車子,有誰說路遠而不能跟上?
此賦篇幅雖短而結構極有層次,正文前的序曲為敘述而用長短自如的散體,委婉地指出了漢成帝到汾陰的目的。正文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寫天子帥群臣,儀隊威盛而龐大,前往汾陰宮,極盡誇張之能事,顯出大漢天子之威靈,以描寫帶出敘述,其句法本自司馬相如的《子虛賦》而尤為諧整,讀之如見一路逶迤情狀。第二、三部分為抒情而借用騷體,頗有一唱三嘆之致。其中,第二部分寫漢天子浮遊周覽,役使群神,觀覽古聖帝王的遺跡而發為嗟嘆,而“簸丘跳巒,涌渭躍涇。秦神下詟,跖魂負沴;河靈矍踢,爪華蹈襄”數句鑄詞奇崛,遂成模式,時地人物,無施不可。第三部分就漢天子歸來,極力讚頌漢德廣大,以為前古未有,堯舜禹湯周皆不在話下,直可追躡三皇,希蹤五帝,從一個側面曲折地反映了漢代的隆盛和士大夫的自豪與信心。
全賦變飄緲沉鬱為欣然歡快,以喜悅之情懷古,已非漢成帝出行和祭祀前後的壯觀場面的直接再現,顯示了遠古帝王的行為及其治理下層的社會局面,而又無形中虛化了成帝的心境,通過藝術手法表現了漢成帝對唐堯、虞舜風習的嚮往,勉勵漢成帝身體力行,以實際行動向唐堯虞舜學習。
明·凌稚隆:雄意臨川羨魚,不如歸而結網,蓋望帝之自興至治,以臻帝皇也。“軼五帝”“躡三皇”四句,正以此意諷帝雲。(《漢書評林》)
明·屠隆:雄意“臨川羨魚,不如歸而結網”,蓋望帝之自興至治,以臻帝皇也。 “軼五帝”、“躡三皇”四句正以此意風(諷)帝。(《古文辭類纂評註》)
清·姚鼐:《上林》之末有“游乎六藝之囿”及“翱翔書圃”之語,此文法之借行游為喻,言以天道為車馬,以《六經》為容,行乎帝王之途,何必巡歷山川以為觀覽乎?(《古文辭類纂評註》)
近現代語言文字學家駱鴻凱:《河東》、《羽獵》並法《上林》,而諷諫之意益切,此則變古之深心,不僅以描摹聲貌為能也。(《古文辭類纂評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