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1條詞條名為梅溪村的結果 展開
梅溪村
浙江餘姚市丈亭鎮下轄村
梅溪村位於丈亭鎮西北部,東與寺前王村的張孫自然村接壤,南與匯頭、龍豐村交界,西鄰餘姚城區鳳山街道,北面緊連慈溪市橫河鎮大山村,村委駐地位於俞家嶴自然村的陸家山頂,距政府駐地6公里。村域面積8.28平方公里,有耕地1096畝,山林10212畝,是丈亭鎮地域面積和山林面積最大的行政村。順著梅東公路和山溝有一條溪流,昔日有梅,梅溪因此得名。梅溪村地處山區,長期以來,以林業經濟為主體,全村僅在山南東、西嶴下畈和山北橫河有少量耕地,栽培水稻,作為村民部分口糧,林產品以楊梅和毛竹為主,楊梅種植面積較多,品質較好,是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
梅溪村
林產品主要銷往餘姚和慈溪橫河一帶,由於山區交通不便,村民的生產生活比較艱辛,不僅起早出門、摸黑進門,而且靠肩挑背扛,加上林產品廉價滯銷,村民的生活水平低下。解放以後,政府組織山民發展生產,改善生活條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山林經濟得到大力發展。傳統的楊梅產業得到擴張提升,新興產業也應運而生。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原楊家嶴以楊家寶為主的一些農戶,就開始培植花卉苗木,七十年代后梅溪各村農戶開始培植水杉苗,但由於當時的形勢影響,無法繁榮發展。改革開放后,花卉苗木產業逐漸發展壯大,至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梅溪苗木進入旺盛期,不僅呈現家家戶戶種苗木的景象,而且還湧現了一批種植培育、銷售販運大戶,品種有水杉、香樟、茶花、桂花、杜英、紅楓、含笑、冬青、杜鵑、蘭花、五針松等100多種,產品銷往上海、天津、北京、湖南、湖北、貴州、四川、福建及本省的各縣市,產業結構從原先的單一苗木種植到盆景製作、園林綠化、苗木運銷等多方面,有的農戶還在外地投資租地設鋪經營,全村現有苗木種植面積近千畝,經營大戶2戶。2005年,全村花卉苗木產值達到1000萬元。糧食生產由於耕作條件的改善,產量不斷增加,村民口糧自給的比例逐年提高。還有一批山村能人和富餘勞動力,走出山區務工經商,從事二、三產業。從上紀紀七十年代開始,梅溪村的村辦企業興起,並帶動了一批私營企業。這些企業經過幾十年的打拚,都成為規模企業、進入鎮工業園區,如寧波廣廈建材製造有限公司和寧波大風車教育器材有限公司等,就是從梅溪發展起來的。目前,全村共有各類企業26家,2005年工業產值3611萬元。
解放前,進入梅溪的通道崎嶇陡峭,在南嶴處有二道嶺,一道叫通天嶺,另一道叫順溪嶺,以其險峻出名,傳說當年日本鬼子進犯,至嶺腳下,聞說是通天嶺,嚇得迴轉。交通運輸長期困擾山區的經濟發展。解放后,政府千方百計為民著想,組織村民開山鑿嶺,修築道路。1980年,自東嶴至南嶴,至楊家嶴公路建成,全長9.4公里,並有兩個出口,東面在大風車公司出口,西面在平湖村出口,連接61省道,2002年又全線改建成瀝青路面,這條公路成為餘姚市的楊梅旅遊幹線,並在多處增設回車道。2002年,梅溪通了中巴班車,每日有2班客車直達丈亭、餘姚。解放前,梅溪無學校,村民受教育率極低。解放后,先後辦起了幾所初級小學,1969年辦起初級中學,1991后改為梅溪鄉中心小學,現為梅溪小學。村內還設幼兒園1所,基本能滿足學齡前兒童入園,有村衛生室1個,鄉村醫生1名。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供電至山村,2000年開通有線電視,95年開通程式控制電話,並逐步開通無繩電話和寬頻網路。2002年全面開展環境整治,消滅了露天糞缸,建造公廁8座,家家都建起合格戶廁,山村環境衛生面貌大變樣,入村主幹道路基本硬化、亮化,溪流周邊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村民飲用水達到合格標準。部分平原耕地被工業園區建設徵用后,建立起失地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全面實施,村民因病致貧現象基本得到竭制。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村民安居樂業,平安無恙。2005年成為餘姚市民主法治村,寧波市生態村。
梅溪楊梅。丈亭鎮作為餘姚楊梅的主產區,梅溪村是丈亭楊梅的重要產區。無論楊梅的產量和質量,都享有盛名。全村現有楊梅種植面積5000畝,常年產量在400萬斤左右,均占丈亭鎮總量的二分之一強。梅溪楊梅以荸薺種為主,由於生長在沙質土壤中,與其他地區的楊梅相比,更加甜津爽口,而且果實較堅實,採摘不易損壞,較適宜長途販運,多次被評為“楊梅王”金銀獎。梅溪楊梅以楊家嶴楊梅最著名,產量也最高,全村大多數梅農都擁有成年楊梅樹一、二百棵,每年楊梅時節,家家都要顧用“忙工”採摘,並且要管飯發煙,一個勞動力一天大概能採摘二、三擔楊梅,挑下山來就在公路邊賣。一到楊梅時節,大量的外地採購商進山收購,路旁搭滿臨時收購棚。近幾年來,政府和村組織大力幫助梅農拓寬銷售渠道,楊梅產業與文化旅遊產業聯動,市“楊梅歡樂游”開游儀式曾多次在梅溪舉行,村內建有楊梅觀光景點10餘處,並增設了“農家樂,農家飯”項目,吸引了大批遊客,每年進村遊客均超過5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