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下窪鎮的結果 展開

下窪鎮

河南省社旗縣下轄鎮

下窪鎮,隸屬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地處社旗縣東北部,東與駐馬店市泌陽縣郭集鄉接壤,南連郝寨鎮,西接陌陂鄉,北靠方城縣二郎廟鄉、小史店鎮。 轄區面積114.35平方千米。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分屬方城、泌陽、唐河3縣。1950年,分屬方城、唐河2縣。1955年,劃歸方城縣。1958年,分屬陌陂、郝寨2個公社。1965年秋,劃歸社旗縣。1966年10月,統屬下窪公社;同年11月,改稱東升公社。1982年1月30日,複名下窪公社。1983年4月,改為下窪鄉。2009年10月21日,撤鄉建鎮。 截至2020年6月,下窪鎮轄1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下窪村。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下窪鎮常住人口為36214人。

2018年,下窪鎮有工業企業70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1個。

歷史沿革


下窪撤鄉建鎮典禮
下窪撤鄉建鎮典禮
春秋,屬楚。
隋至清末,分屬泌陽縣、唐河縣(古城泗州)、方城縣(古城裕州)管轄。
民國三十年(1941年),大部分屬方城縣,北部屬酒店鎮,西部屬陌陂鎮,東南部屬唐河縣下窪鄉。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分屬方城、泌陽、唐河3縣。
1950年,分屬方城、唐河2縣。
1955年,劃歸方城縣。
1958年,分屬陌陂、郝寨2個公社。
1965年秋,劃歸社旗縣。
1966年10月,統屬下窪公社;同年11月,改稱東升公社。
1982年1月30日,複名下窪公社。
1983年4月,改為下窪鄉。
2009年10月21日,撤鄉建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下窪鎮地處社旗縣東北部,東與駐馬店市泌陽縣郭集鄉接壤,南連郝寨鎮,西接陌陂鄉,北靠方城縣二郎廟鄉、小史店鎮。 轄區面積114.3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下窪鎮地勢北高南低。地形南部為平原,北部為丘陵山地。較大的山有雙山、霸王山、尖山、蛇山。岡巒起伏,最大的山崗位於井樓村和閆庄村,南北走向,海拔220米。最高峰位於下窪鎮北部雙山,海拔711.2米。 
水文
下窪鎮境內河道屬唐白河流域,最大的河流為洪馬河,從井樓入境至坑黃出境,流經境內酒店、蘭庄、下窪、周庄、坑黃,境內長40千米,流域面積30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2立方米/秒。有3條無名河,其中2條分別是饒良河和沙河的上游。 
自然資源
下窪鎮境內礦藏資源主要為花崗岩,地質儲量1億立方米,可采儲量為0.5億立方米,集中分佈在北部山區一帶。

行政區劃


2011年末,下窪鎮轄下窪、范庄、周庄、坑黃、趙莊、姜王莊、杜庄、桃園、邱庄、吳庄、閻庄、山口、井樓、高庄、井窪、馬蹄、蘭庄、余庄、酒店19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15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下窪鎮轄1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下窪村。 
下窪村吳庄村井灣村余庄村高庄村
邱庄村桃園村趙莊村蘭庄村馬蹄村
酒店村井樓村范庄村杜庄村姜王莊村
周庄村閆庄村坑黃村山口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下窪鎮轄區總人口5480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3000人,城鎮化率23.7%。另有流動人口18000人。總人口中,男性27908人,佔50.92%;女性26899人,佔49.08%;14歲以下8769人,佔16%;15~64歲30802人,佔56.2%;65歲以上15236人,佔27.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54804人,佔99.99%;有少數民族回族3人,佔0.01%。人口出生率11.2‰,人口死亡率6.1‰,人口自然增長率5.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68人。 
2017年末,下窪鎮常住人口49265人。 
截至2018年末,下窪鎮戶籍人口為58578人。
2021年8月15日,根據社旗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下窪鎮常住人口為36214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下窪鎮財政總收入810萬元,年均增長2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72萬元,比上年增長8%。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330萬元,增值稅89億元,企業所得稅53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8%、21%、15%。人均財政收入148元,比上年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4298元。 
2018年,下窪鎮有工業企業70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1個。 
2011年,下窪鎮耕地面積8.8萬畝,人均1.72畝。
2011年,下窪鎮農業總產值2.5億元,農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39.1%。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6.4萬噸,人均1249.6千克,其中小麥3.9萬噸,玉米2.5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豌豆、棉花、煙葉、辣椒、蔬菜等。油料作物種植面積3.78萬畝,產量9497噸,其中花生7959噸,油菜籽250噸,芝麻1288噸;蔬菜種植面積1.02萬畝,產量43637噸,主要品種有朝天椒、食用菌等,其中朝天椒1682噸,食用菌871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9.8萬頭,年末存欄4.8萬頭;牛飼養量1.6萬頭,年末存欄3074頭;羊飼養量5.07萬隻,年末存欄2.23萬隻;家禽飼養量68.4萬羽,上市家禽13.09萬羽。生產肉類5520噸,其中豬肉3645噸,牛肉1192噸,羊肉331噸,家禽肉151噸,其他201噸;禽蛋887噸,鮮奶1322噸;畜牧業總產值1.3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5.2%。水果種植面積0.12萬畝,產量1200噸,主要品種有桃、杏。漁業以養殖鏈魚、鯉魚為主,2011年,漁業總產值0.00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0.08%。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1000台(輛)。
截至2011年末,下窪鎮累計造林5.2萬畝,林木覆蓋率37.8%。人均植樹達到105株。連年被省、市、縣評為林業生產先進鄉鎮。 
工業
下窪鎮以機械加工、三粉、麵粉、石材、木材加工為主。
2011年,下窪鎮工業總產值達到3.52億元,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55%。工業企業21家,職工511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26億元,比上年增長5%。 
商業
2011年末,下窪鎮有商業網點1433個,職工7811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826億元;城鎮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1.8億元。 
金融
2011年末,下窪鎮有2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2.35億元,比上年增長10.8%;人均儲蓄4170元;各項貸款餘額2.13億元,比上年增長11.2%。 

礦產資源

下窪鎮步行街
下窪鎮步行街
下窪鎮不僅風景優美,而且自然資源較為豐富、初步探明有大理石、花崗岩、金紅星、石英、鐵礦、鉛鋅礦、銅礦、原子鈾等20餘種,儲量大、品位高,具有較高的開採價值。目前已有溫州、平頂山、洛陽等多家客商在此投資興業。 
先後建成李庄工業區、東關商貿區、牌坊街工業區,使全鎮企業及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到3500多家,形成了以糧食加工、服裝工業區、電器製造、注塑、繅絲、建築建材、化工為主的現代企業群體,成為全鎮經濟的支柱。2008年實現鄉鎮企業總產值3.8億元。較為著名的企業有社旗縣清真牛羊肉加工廠、聚氨脂金屬製品廠、亞星照明電器廠、防水卷材廠、鼎威服飾發展有限公司、純凈水廠、玉雕廠、金山刀具廠,建築工程公司。
下窪鎮新農村建身廣場
下窪鎮新農村建身廣場
伏牛山余脈屬秦嶺複雜構造段,岩漿活動頻繁,從而形成了豐富的礦產資源。經省市地質礦產部門多次實地勘察,已探明的礦產有20餘種,區域面積40平方公里,儲量大,品位高,有較高的開採價值。
1、鐵錳礦:分佈夜井樓、酒店、井灣、馬蹄行政村,礦帶長10公里,礦石含鐵40%以上。
2、瑩石礦:分佈在酒店、井樓,山口行政村,礦體6個,儲量60萬噸以上,平均品位60%,用於冶鍊和水泥製造業。
3、石英脈礦;分佈在閆庄、井樓。酒店行政村,礦帶長8公里,品位高達99.7%,用於玻璃生產和建築裝飾。
4、金紅石礦:分佈在以閆庄行政村張溝自然村為中心18平方公里區域內,儲量3600萬立方米,用於航天航空業。
5、大理岩礦:分佈在翟庄水庫西岸,灰綠色,硬度高,PH值適中,儲量25萬立方米,用於鐵路、公路建設和建築裝飾。
6、金礦:分佈在尖山和皮大虎山,品位為6K/噸。
此外還有銅,雲母、鉛鋅、鈮鉭、原子鈾、石灰岩、水泥岩、碳酸硅等多種礦藏及其它礦產資源。

開發現狀和前景

區域內可開發的礦產資源,其中鐵、瑩石、大理岩、石灰岩等是國家大型建設最基礎的原材料;金紅石、原子鈾等是國家高科技產品開發中不可缺少的主原料之一。
產品在一定時期內為定點或保護性銷售狀態,市場前景廣闊。上述項目全部付諸實施,總投資可達1.2億元以上,預計年產值2億元,年利稅5000萬元。同時可帶動運輸、服務等二三產業發展,可安排就業人員3000餘人,對促進農民增收,帶動下窪經濟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

農業發展

下窪鎮村民花生加工
下窪鎮村民花生加工
下窪鎮結合自身實際,對煙葉、花生兩大產業進行了傾力打造、培育、取得了可喜的成效。農作物小麥、玉米、大豆、花生、紅薯等應有盡有,特別是煙葉、花生、紅薯等特產,名揚內外,林業、畜牧業興旺發達。 
花生,煙田,小麥,還有礦石
花生,煙田,小麥,還有礦石
2013年已落實煙葉面積8870畝,其中連片方7000畝,在坑黃、周庄建成一個長4公里,連片面積5000畝的黃鶴樓品牌基地示範方。依託蘭庄村取得花生有機認證這一機遇,進一步做大做強花生產業,建設成輻射三縣、兩市的花生生產、加工、交易的集散地,實現花生專業合作社與超市的對接,重點培育花生加龍頭企業。

交通


下窪鎮有縣鄉(鎮)級公路1條,總長5千米。 

社會


文體事業
2011年末,下窪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大院4個,各類圖書室23個,藏書40餘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23人。體育場地9處,籃球場1個。100%的城市社區和25%的村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0%。廣播喇叭0.92萬隻,入戶率74.8%,通響率100%。廣播綜合覆蓋率75%。有線電視用戶0.18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70.12%。 
教育事業
2011年末,下窪鎮有幼兒園26所,在園幼兒1600人,專任教師83人;小學21所,在校生6733人,專任教師22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756人,專任教師11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下窪鎮教育經費達154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32萬元。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下窪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22個,其中衛生院1家,村衛生室21個;病床96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75張。專業衛生人員97人,其中執業醫師67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77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2.1萬人次,住院手術68台次。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6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54807人,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下窪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0戶,人數60人,支出16.8萬元,比上年增長18%;月人均160元,比上年增長10%;城市醫療救助122人次,共支出8.5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194戶,人數2194人,支出229.05萬元,比上年增長29%;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30人,支出29.12萬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50人,支出97.5萬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醫療救助303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034人次,共支出13.5萬元,比上年增長1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57人。敬老院1家,床位250張。社區服務設施63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7000人,參保率98%。 
郵政電信
2011年末,下窪鎮有郵政網點1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1200份(冊)。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22個,固定電話用戶3261戶。 
基礎設施
水利
下窪鎮境內北部山區丘陵地帶有馮庄、翟庄、馬義溝、洞溝、山口5座水庫。 
道路
2011年末,下窪鎮鎮區道路總長度5.5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0.42米;橋樑5座,總長度1.5千米。 
供電
2011年末,下窪鎮有鎮區擁有變電站、供電站各1座,有變壓器124台,高低壓線路總長76千米。 
園林綠化
2011年末,下窪鎮有鎮區花壇26個,綠化面積0.45公頃。

旅遊


旅遊開發區概況

旅遊開發區位於下窪鎮東北5公里處,總面積29.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80米,為秦嶺山系伏牛山余脈。綿亘境內10餘公里,大小山頭24座,山呈階梯狀分佈,山坡較陡,約30度左右,北高南低,山巒重疊,山體連綿,溝谷深遠,山川相連,山體東北部接方城、泌陽,為三縣交界處。旅遊區內主要山峰有雙山、霸王山、尖山、葫蘆頭等,其中雙山主峰海拔911.2米,是縣境內第一高峰。
下窪鎮旱煙種植
下窪鎮旱煙種植
在群山中有三處雄偉建築:普嚴寺、普恩寺、重興寺。
據考證,普嚴寺、普恩寺修建於佛教盛行的唐太宗貞觀年間和唐憲宗元和年間(公元806-820年),經宋、元、明、清不斷增修,規模更加宏大,聞名遐邇。
重興寺現存大殿一座,東西鐘鼓樓、東西偏殿、藏經閣、養心殿等建築多達50餘間。1987年8月日本佛教考察組一行37人,慕名到重興寺、普嚴寺、普恩寺參觀朝拜。1992年香港、澳門佛教團一行40人到此參觀。1995年10月香港、澳門佛教協會7位代表來寺參觀,贈佛經6000冊。這足以說明普嚴寺、普思寺、重興寺歷史淵源之深和享譽範圍之廣。
旅遊區內山峰疊起,溝澗縱橫,地勢錯綜複雜,山中古木參天,林海茫茫,動植物繁多,飛瀑洞潭等自然景觀齊全,部分山體岩石裸露,怪山林立,風光秀麗,環境優美。
自然形成的景點主要有七峰、六寨、六洞、六寺、四山、四庵、四潭、四庫、二門、一樓、一閣、一台、一瀑。“七峰”即七峰嶺;“六寨”即白龍寨、洪山寨、周家寨、石頭寨、金門寨、大寨;“六洞”即石佛洞、老虎洞、霸道洞、仙家洞、三道洞、白馬洞;“六寺”即普嚴寺、普恩寺、重興寺、主山寺、鐵佛寺、潭寺:“四山”即霸王山、大虎山,雙山、蠟燭山;“四庵”即黨家庵、和尚庵、里得庵、升得庵;“四潭”即黑龍潭、白龍潭、青龍潭、響水潭;“四庫”即山口水庫、螞蟻溝水庫、馮庄水庫、翟庄水庫;“二門”即南天門、石門;“一樓”即望家樓;“一閣”即觀音閣;“一台”即蓮花台;“一瀑”即黑龍瀑。這種春夏有花、秋有果、冬有綠的自然景觀組合成飛瀑、深潭、險峰、奇洞、森林生態旅遊奇景。 

群山秋色

下窪鎮自然區
下窪鎮自然區
旅遊開發區有大量的野生動物,該區屬東洋、古北兩大區系交叉過渡的交叉區域,有陸棲脊柱動物80多種,其中鳥類18種,森林有益動物60種,主要動物有蠍子、馬耳狼、黑鵲、金雕、野豬、狗獾、野雞、狐狸等。
整個旅遊區無論林相、山體還是溪流瀑布,都十分壯麗美觀。穿行在莽莽林海中,伴隨著山溪瀑布的拍進聲彩蝶翩翩,鳥語花香,鳥語花香忘返,可以充分享受到大自然的種種樂趣。毫無疑問,下窪鎮伏牛山余脈旅遊開發區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旅遊資源,有著獨特的優勢,在社旗旅遊資源中據有重要地位。 

綠染下窪

下窪鎮豐收在望
下窪鎮豐收在望
整個旅遊開發區是一個較為完整的過渡帶綜合森林生態系統,又是保存野生遺傳基因、衡量生態系統的演替發展、監測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保護和發展利用自然資源不可多得的基地。旅遊區內共有植物1059種,動物120種,昆蟲800多種,作為中國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的過渡帶和南北方的分界線,這裡是難得的天然動植物基因庫。
在旅遊區核心區里,天然次生林依然保持著過渡帶山地生態系統的原始狀態,林海莽莽,遮天蔽日,植物的垂直地帶性明顯,自下而上的森林植被構成了常綠闊葉樹種的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針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亞高山灌叢草甸四個較為完整清晰的垂直帶譜。植被類型多種多樣,共有4個植被組,8個植被型,8個植被亞型,50個群系,體系非常完整。在這片植物王國里,主要樹種有油松馬尾松水杉、松木、櫟類、刺槐火炬松、銀杏等,主要中藥材有天麻、當歸、桔梗、柴胡車前子木靈芝鬼見愁無名子等。 

小寺遺址

小寺遺址在下窪鎮山口村,距方城縣大寺1.5公里。據寺中碑文記載,小寺始建於隋唐時期,后經歷代風雲,這裡香火一直很旺,唐太宗時因政治原因另建大寺一座(方城縣普嚴寺),小寺一應神像僧侶俱遷大寺,小寺從此開始衰落。在文革中受破“四舊”影響,千年古寺被毀於一旦,現僅存殘缺不全的地基。小寺遺址佔地10多畝,包含塔林、房子等。現小寺遺址周圍土地用於耕地,在小寺遺址上現蓋有固有房子三間。有關小寺的記載,僅有離遺址不遠處的一座石碑。 

獲得榮譽


下窪鎮被譽為河南省煙草“五鄉十村”工程鄉鎮、林業生態縣達標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