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質

安徽地質

《安徽地質》於1991年創刊,是安徽省唯一的地質行業國內外公開發行刊物。

地質簡介


英文:
釋文:郯廬斷裂(沿嘉山-廬江分佈)把安徽省分成兩部分,以東屬揚子地台,以西屬華北地台。後者南部金寨-舒城北西西向侏羅紀前陸盆地群以南的大別山區屬秦嶺-大別山帶。
華北地台的基底出露在蚌埠霍邱等地,包括新太古界五河群、霍邱群片麻岩淺粒岩、大理岩系和古元古界鳳陽群千枚岩和白雲質大理岩系。蓋層沉積始於新元古代,從長城繫到中奧陶統以淺海碳酸鹽岩佔優勢,化石豐富。上奧陶統至下石炭統缺失。晚石炭世到早三疊世為海陸交互相含煤沉積和陸相碎屑岩。侏羅紀起轉為陸相堆積。
揚子地台的基底沿南部皖、浙、贛省界廣泛出露,稱上溪群,時代中元古代,為一套低綠片岩相的千枚岩、板岩和變質砂岩系。上覆新元古代歷口群含中、酸性火山岩。南華系震旦系和下古生界層序完整而連續,南部以產筆石動物群聞名。上泥盆統和下石炭統局部缺失。晚古生代至早三疊世總的仍保持淺海沉積。印支運動以後轉為陸相。晚侏羅世有火山活動。
安徽境內的秦嶺—大別山帶侏羅紀以前的地層已全部變質,其中分佈最廣的大別山群麻粒岩和高角閃岩相深變質雜岩按同位素年齡及與上覆宿松群的接觸關係,其時代從新太古代到古元古代。所含柯石英和微粒金剛石提示大陸岩石圈可俯衝到地幔深度,大別地塊也成為全球出露範圍最大的超高壓變質帶元古宙宿松群含磷岩系和以變質火山岩為主的廬鎮關群分佈在大別山群南、北兩側。向上的綠片岩相佛子嶺群時代可能從新元古代到古生代。中、上侏羅統分佈於與向上變粗層序的長條狀陸相紅色盆地相平行的造山帶北側山麓,代表同造山磨拉石。金寨地區可以看到佛子嶺群組成的飛來峰構造疊置其上。全省岩漿活動以燕山期最強烈,晚侏羅世—早白堊世的火山活動以安山岩、粗面岩為主,伴有相應成分的複式岩漿侵入,反映了環太平洋構造帶的影響;長江中、下游的鐵、銅、硫等內生礦產與此有關。

期刊介紹


期刊簡介
安徽地質
安徽地質
《安徽地質》1991年創刊,已有12年歷史,原為安徽省地礦局主管和主辦,自2003年始改版,現由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主管,安徽省地質學會主辦。作為安徽省唯一的地質行業國內外公開發行刊物,是全面展示安徽省地質礦產事業發展的窗口,傾力展示安徽省地礦行業高層次、高水平的學術成果,致力於打造精品,擴大了與地質行業相關部門和相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科研機構的聯繫與交流。現為季刊,發行量1000冊。
辦刊宗旨:已被大型學術電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收錄,它以“促進地學發展,加強學術交流,推廣地學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普及地學科技知識,反映安徽地質科技在國民經濟建設中應用的新成果和進展情況,為廣大學校、研究所、企事業單位的地學工作者及愛好者服務”為辦刊宗旨,在“雙百”方針指引下,堅持學術性和技術性、探索性和實用性相結合,加強理論探討,注重實際應用。
《安徽地質》從2003年起改刊,現由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主管、安徽省地質學會主辦。該刊定位為安徽省地質行業科技與管理綜合性學術刊物(季刊,國內外公開發行)。為“立足安徽,放眼全國,促進地質科學和地質管理科學發展,加強學術交流,拓寬地質行業管理改革思路,研究和討論地質技術和經濟管理理論問題,推廣地學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新進展,培養地質科技和管理人才,為安徽省經濟建設服務,為安徽省地勘經濟服務”。《安徽地質》作為全面展示我省地質礦產事業發展的窗口,可進一步擴大與地質礦產行業部門和相關企事業單位、高校、科研機構的聯繫和交流,共同開創安徽地質礦產事業嶄新的局面。
主要欄目
主要版塊欄目:基礎地質:地層、古生物、岩石、岩相古地理、構造及第四紀地貌等;礦產地質:各類金屬、非金屬、能源礦產、礦床學和區域成礦學等;水、工、環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地震地質、災害地質;岩礦測試:測試分析的新技術、新方法、新的選礦技術及流程、岩石礦物的開發及加工工藝;勘探技術:物探、化探、遙感、測繪、探礦工程;數學地質:數理統計、計算分析、計算機在地學領域的應用;地學經濟:礦床經濟評價、資源形熱及市場分析、地礦勘采系統管理方法等;國土資源:國土資源調查、開發規劃、管理、保護與合理利用;評論報道:地質科技、國土資源書刊評述,學術論文質疑或答辯,有關重要學術會議、國內外土地及地質礦產考察情況簡介和報道;科普之窗:深入淺出的介紹地學領域的人和事
稿約
1、來稿請寄(送)一式二份列印稿,圖版、照片請用原件。請作者自留底稿,無論刊登與否,恕不退稿,如有特殊需要,請在來稿中註明。作者投稿時應聲明稿件專投本刊且未正式發表,切忌一稿多投,如有違反者,一切後果由作者自己承擔。
2、請另附紙提供作者的通信地址、電話、E-mail地址等,並提供3-5位可能的審稿人姓名及通信地址、電話,供編輯部參考。
3、編輯部收到來稿後進行登記編號,並送專家評審和主編審定,並在3個月內答覆作者是否錄用。如在3個月後未得到編輯部消息,可來信查詢,如作者未取得錄用通知可改投它刊或自行處理。
4、來稿一經錄用,版權即由作者轉讓給本刊。本刊酌付稿酬,並贈本刊當期2本。
5、稿件文責自負。編輯部有權對來稿進行文字和技術性刪改,對實質性內容的修改,則應徵求作者同意。
6、來稿務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分、數據可靠、邏輯嚴密、層次分明、文字精鍊。正文標題結構層次不宜過多,一般為二級或三級。
7、在首頁腳註處註明:(1)如為基金資助研究項目,請註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2)第一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籍貫,學位,職稱,從事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方向。
8、論文的書寫順序為中文題目(一般不超過20字)、作者姓名(同單位作者一般不超過4人,多單位作者一般不超過6人)、作者單位(全稱、所在地、郵政編碼)、中文摘要及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英文題目、作者漢語拼音姓名、作者所在單位的英文全稱(包括所在地和郵編)、英文摘要及關鍵詞。每篇論文的篇幅(包括摘要、圖、表、參考文獻)一般不超過6000字。中文摘要一般限在200字以內,應包括研究背景、方法、結果、結論或討論四部分內容;關鍵詞一般3-5個。英文摘要及關鍵詞則與中文的相對應。
9、對論文要求使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標點符號使用要準確。
10、圖表:論文只附必要的圖表。插圖要主題突出、圖面結構合理、線條粗細疏密合適,圖內文字及數字均要求用宋體字,圖中內容要與圖注和正文敘述相符。圖件要求按印刷時的實際尺寸進行計算機製圖或清繪,使用線段比例尺。雙欄排圖不寬於8cm,通欄排圖不寬於17cm。如果有條件,圖件最好用CorelDRAW軟體繪製,單獨拷貝原文件。中、英文圖名置於圖的下方,中文圖注則放在英文圖名之下。圖中代號能直接在圖注中標出的就不再在圖列中列出。內容較簡單的表格盡量不要使用三線表。中、英文名放在表格上方。測試數據要在表格下方註明測試者、測試方法、實驗儀器設備、實驗條件、精度及識差範圍等。
11、凡論文中引用他人資料和結論者,請按《著作權法》的規定標明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及來源,在文末的參考文獻中寫出,否則責任由來稿人自負。參考文獻,只列出作者直接閱讀過的與本文有關的最主要的文獻。請不要列入非公開發行的文獻,必要時可用腳註處理。引用他人未發表過的資料或數據,應徵得有關方面的同意並加以說明。參考文獻要按文中出現的先後次序編排,其著錄格式採用順序編輯碼制。期刊:[序號]作者姓名(不超過3人者全部寫出,超過者只寫前3名,后加“等”或“etal”)。文題[J].刊名,年,卷(期):起~訖頁;論文集:[序號]作者姓名。出版年。析出題名[A].見(In)編者名(ed./eds.).論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起~訖頁。
12、作者在收到錄用通知及退改意見后,請及時將修改後的列印稿、清繪好的圖件和軟盤寄(送)本刊編輯部。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296號
安徽省地質學會,本刊編輯部
郵政編碼:230001
期刊信息
主管單位: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
主辦單位:安徽省地質學會
主編:徐小磊
ISSN:1005-6157
CN:34-1111/P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296號
郵政編碼: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