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面岩

粗面岩

成分相當於正長岩,與相當於閃長岩安山岩同屬於中性火山噴出岩。其基質為隱晶質,呈淺灰、淺黃或粉紅色,有氣孔或多孔的熔渣構造。粗面岩主要礦物是粗面結構的長石,長石中含有大量新生鉀長石鈉長石系的斜長石。

介紹


粗岩 
粗面岩
粗面岩
火噴岩
。岩。基質隱晶質,呈淺灰、淺黃粉
紅色,有有氣孔或多孔的熔渣構造。具斑狀、粗面狀、球粒狀結構和塊狀、流紋狀、氣孔狀構造。通常分為鈣鹼性粗面岩和鹼性粗面岩兩種類型。鈣鹼性粗面岩主要由鹼性長石、斜長石和少量暗色礦物組成。鹼性長石以透長石
為主,次為歪長石,暗色礦物主要為黑雲母,含少量角閃石輝石。鹼性粗面岩的特點是含適量鹼性暗色礦物,有時含少量似長石礦物;淺色礦物主要為鹼性長石(透長石、正長石、歪長石等),斜長石含量少。還可進一步分為以含鉀長石為主的鉀質粗面岩和以含鈉長石為主的鈉質粗面岩等。根據其中所含有的長石不同,粗面岩基本分為:
鉀質粗面岩,主要含有鹼性長石;鈉質粗面岩,主要含有鈉長石和歪長石。

形成原因


關於粗面岩的成因,一種觀點認為粗面質岩漿是派生岩漿,並且主要與岩漿同化作用有聯繫。另一種觀點認為是鹼性玄武岩漿分異作用的產物,分異作用有兩種演化趨勢。一是向鹼度增大的方向發展,即鹼性玄武岩→粗安岩→粗面岩→響岩;二是向酸度增大的方向發展,即鹼性玄武岩→粗面岩→鹼性流紋岩。相關文獻的期刊 岩石學報 特種油氣藏 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岩石礦物學雜誌 中國地質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火山地質與礦產 地質通報 地球科學中國地 礦床地質

研究粗面岩相關問題的主要學者


邱檢生 劉立 汪洋 張坤 王方正 鄧晉福 樊祺誠 王德滋 劉若新 王福生

出版粗面岩相關文獻的期刊


岩石學報 特種油氣藏 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岩石礦物學雜誌 中國地質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火山地質與礦產 地質通報 地球科學中國地 礦床地質

相關資訊


遼河油田成功勘探粗面岩油氣藏 填補國內空白
5年前,世界權威雜誌《美國石油地質家學會論壇》在封面刊登了遼河油田粗面岩岩心圖片,並稱“這是一個誘人的勘探領域”。而今,遼河人已真切地體會到粗面岩勘探的“誘人”。
到9月底,小33井粗面岩井段測試日產原油在20噸水平上已保持了一個月。此前幾個月,同樣在粗面岩井段求產的歐51井和小35井,日產原油、天然氣分別一直保持在58噸、2.56萬立方米。這3口探井初步控制含油麵積6.42平方公里,今年預計控制石油地質儲量超過千萬噸。這也使遼河東部凹陷粗面岩油氣藏勘探呈現連片趨勢。
有關專家稱,遼河油田粗面岩勘探的成功填補了國內在該領域的空白,標誌著中國石油股份公司粗面岩勘探配套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粗面岩是火山岩的一種。遼河油田開發初期曾在火山岩井段獲得過高產工業油氣流,但由於當時對其儲集性能、含油氣機理等認識不清,技術手段有限,因此未把它作為主要勘探目標。隨著遼河油田盆地勘探程度的不斷提高,粗面岩等複雜、隱蔽性強的勘探目標逐漸引起油田經營者的關注,並開始向這個領域進軍。僅2000年至2004年,遼河油田就在東部凹陷粗面岩油氣藏探明石油地質儲量3194萬噸,占同期東部凹陷總探明石油地質儲量的60%,粗面岩油氣藏勘探顯示出良好的前景。
以粗面岩為主要成分的乳濁釉
粗面岩主要礦物是粗面結構的長石,長石中含有大量新生鉀長石和鈉長石系的斜長石。其化學組成範圍:54.36一54.485 10:,o.3OTIO:,20.14一20.42A1203,4 .80一4 .91Fe:03,3.61一3.65CaO,1.42一1 .61MgO,6.18一6.22Na20,1.22一4.18K20,4.12灼減。熔融溫度為1120一1 140oC。以蘇聯德查幫斯克產的這種粗面岩為主要成分製成的釉層呈光亮的奶黃色,具乳濁性釉的最佳配比為84%粗面岩,12%硼砂,4%碳酸鉀。在1300“C熔成熔塊,球磨時外加2%膨潤土即成釉漿。釉的化學組成(%):51.295102,19.94A120。,4.34Fc203,3.21CaO,1 .34MgO,8.6NaZO,5.16K20,0.36T 10。,5.32B20。。釉在950“C以前是乳濁的,乳濁相是ZMgO·Tio。。據研究在以富含鋁、鎂、欽的火成岩為主要原料製成的釉中往往會有尺寸小於1微米的透輝石一CaO·Mgo·25102晶體。
黃沙坨粗面岩油藏開發特徵與問題、對策研究
本文研究對象黃沙坨粗面岩油藏因其岩性獨特,儲量規模較大而在國內火山岩油藏中佔據重要地位。與一般風化殼型火山岩油藏不同,該油藏儲層是在深成的情況下,主要經過構造應力作用、深成溶蝕作用及其它物理化學作用形成的,是具有裂縫-孔隙雙重介質特徵的一套儲層。由於岩心代表性差,所以區內儲層採用常規靜態描述方法總體符合率不高:其岩心分析平均滲透率僅為0.994×10-3μm2,但其平均試井滲透率卻達到了19.67×10-3μm2,差距達到近20倍。因此,本文主要運用油水井生產動態資料及油藏動態監測資料,總結油藏開發的特徵和規律,試圖從宏觀方面對油藏地質形成再認識,並在此基礎上找出油藏開發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指出下一步生產開發的努力方向。
文中總結油藏的主要開發特徵有:油井初產高,但產能差別大;油藏產能總體遞減快;高產井見水后快速水淹;油井調層后又快速水淹;加密井受老井影響產能相對老井有所下降;注水開發未出現嚴重水竄、水淹,但增油效果亦不明顯。
透過上述開發特徵,對油藏地質形成的宏觀再認識有:區內存在三種類型的儲層(裂縫發育高產速淹型、裂縫-孔隙中產緩淹型、微縫細孔生產長期帶水型);儲層縱向上分佈的三個噴發期次在開發中並不具有明顯成層性;油藏內部主要斷層不具明顯封隔性;油藏原始油水分佈主要受構造位置控制,但油水過渡帶受毛管力影響較大。
文章最後針對該油藏的強非均質性特徵與高含水期穩油控水難度大的現實問題,指出下一步主要開發方向:即在控制底水過快上升的前提下降壓開採,同時將周期注水作為主要手段,搞好以水驅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