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熙陵
永熙陵
永熙陵位於河南省鞏義市西村鄉滹沱村。
永熙陵位於永昌陵西北兩公里左右的滹沱村中,從章懷潘皇后陵朝西北方向張望,就可以看到永熙陵高大的陵台。永熙陵陵主趙光義,宋太宗,後晉天福四年(939)生於洛陽,後周顯德七年(960)協助其兄趙匡胤奪取皇位建立宋朝。建隆二年(961)起任開封尹,同平章事,成為北宋政權實權人物之一,太平興國元年(976)年宋太祖駕崩,奪取皇位,當年改元太平興國。太平興國四年(979)滅北漢,完成政權內部統一,隨後在高粱河之戰和雍熙北伐中兩次大敗於遼。至道三年(997)年因箭傷發作,死於開封皇宮,同年十月葬於河南府永熙陵。
永熙陵
墓室深入地下15米,有一條40米長的傾斜墓道通向地面,墓室的整個結構呈圓台形,高12米,底面直徑達8米,全部仿木結構,墓壁、門、窗、立柱、屋檐以及墓頂的斗(柱上方木)、拱(柱上屈曲向上的大橫木用於支撐屋頂)等物,都是用磚砌成的。兩扇青石鑿成的大門,寬2.7米,高達4米。門扉上有陰線刻畫的“神荼、鬱壘”像,民間傳說,東海中有一座神山,名叫度朔山,山上住著兩個神人,一個名叫神荼,一個名叫鬱壘,他們是負責管理萬鬼的神,山上有一棵神奇的桃樹,它的枝葉覆蓋著3000里遠,東北面的枝葉形成了一座門,萬鬼就從這裡出入,這兩個神把守著這座鬼門,凡是作惡害人的鬼,他們就用蘆葦繩把它捆起來拿去喂虎,所以萬鬼都害怕神荼、鬱壘,後來人們就把這兩個神人的像,畫在門上以驅鬼辟邪,這就是“門神”的由來。李賢妃墓門上有這種繪畫,可見張貼門神的習俗,在北宋時已經很普遍了。除了門神之外,墓室牆壁上還繪滿了殿宇、樓台、飛天、花草等圖飾。墓頂上繪有日、月、星辰和銀河圖。
趙炅,趙匡胤胞弟初名匡義。趙匡胤稱帝后賜名光義。976年,趙匡胤猝然死去,光義藉口母親杜太后遺訓“傳弟不傳子”,而登上帝位,時年40歲,改名炅。61歲時,因箭傷發作而死。前後共在位21年(977——997)。年號:太平興國、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他是北宋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間,繼續進行其兄未完成的統一戰爭,南取閩廣、吳越,北定佔據太原的北漢,與此同時,並不斷地削弱軍人勢力,從而改變了唐末五代以來軍人操縱宋皇權的鞏固,打下了又一塊基石。不過,在軍事行動上,他並不都是勝利者。北方強大的遼是他的勁敵。由契丹貴族建立的遼政權,當時控制著今天的東北、內蒙、蒙古共和國以及晉、冀兩省北、中部的“幽雲十六州”地區,並對北宋虎視眈眈。979年,趙炅親帥大軍攻遼,企圖一舉奪回幽雲十六州,誰知幽州(今北京市)城下一戰,宋軍大敗,數十萬宋軍丟盔棄甲向南潰散。趙炅的儀仗、寶器、御物都有成了遼軍的戰利品,隨從的妃嬪、宮女,也盡做了遼人的俘虜,他本人慌得連馬匹也找不到,只找得幾頭驢子,坐著驢拉的車急急逃走,才保住了性命,身上卻被遼人的亂箭射中多處,左股上中的兩箭深入骨中,年年潰爛,不能痊癒。997年三月,箭傷又大發作,不治而死。十月,他的靈柩運往鞏縣(當時稱永安軍)安葬。
趙炅的葬禮極其隆重,護送靈車的人,除文武大臣外,還有儀仗、護靈軍、役夫、宦官等共11000多人,陵區的規制也很宏大,良田4000多畝,地上有上宮、下宮、宮城和陵台(墳丘)等建築群。陵的四周種滿了松、柏、枳、橘之屬和四時花卉。陵台高達250尺(約合今85米),陵台下的“皇堂”(地宮)在一百尺(約合32米)深的地下。隨葬物品有珠襦、玉匣、弓劍、筆硯、琴棋等,還有大量的珠寶及趙炅生前喜愛的服飾和佩戴之物。陵上守陵人員,除妃嬪、宮女、太監、雜役人等之外,還有500人的護陵軍常年駐守。這些人員的開支花費以及四時年節的祭品祭物的供用,每年都在數百以上,俱都是百姓的血汗、脂膏。
趙炅有三位皇后,早年的尹皇后,符皇后死後都付葬在永安陵區的父母的墳旁,他的第三位皇后李氏,葬在永熙陵西北約二華里處,此陵今天依然存在,站在永熙陵陵台上,就可清楚看見。
付葬在這裡的,還有趙炅的妃子——李賢妃。李賢妃是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她生了趙炅的長子元佐,這個元佐後來患了狂病(精神病),又生第二子趙恆,即後來的宋真宗皇帝。
趙炅長子趙元佐也付葬於此。天聖五年(1027年)十二月,趙元佐去世,享年六十二歲,朝廷追贈趙元佐為河中牧、鳳翔牧,追封齊王,謚號恭憲。宗室子弟特給假七天,以鹵簿鼓吹送葬到永安,陪葬在永熙陵。明道二年(1033年),改封為潞王。后又改封為魏王。
墓室牆壁上還繪滿了殿宇、樓台、飛天、花草等圖飾。墓頂上繪有日、月、星辰和銀河圖。這些圖畫為研究宋代的繪畫、建築、風俗以及天文知識、哲學思想,提供了直接的寶貴資料。發掘人員還在墓頂和側壁上發現盜洞多處,墓內什物也凌亂不堪,沒有發現鷺完整的文物,可見此墓已多次被盜,這是十分可惜的。不過,經過仔細的發掘,還是發現了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其中有珍貴的宋代青瓷和白瓷,有李賢妃的白玉製成的哀冊(刻在玉版上的哀悼之詞)和謚冊(古代人死後根據其生時的為人行事所立的名號叫謚號,將謚號刻在木、玉、金或銀版上,由皇帝賜給,如果是皇帝死者,則由大臣上給,叫謚冊)殘片,殘存的銘文有:“鳳馭以何之,嗚呼哀哉”,“四月戊申朔”,“永熙陵”等字樣,這些文物對研究宋代陵制葬制、葬俗,都是很珍貴的資料。
現在的永熙陵,地面上的建築物已片瓦無存,只有宮城的圍牆——神牆以及神牆拐角處的角樓遺址尚可尋見。然值得慶幸的是,陵台前方兩側,現在還完好地保存著58件石雕像,有飛禽,有走獸,有人物,件件都稱得上是古代藝術精品。其中的石羊、石甪端造型雄渾,刀法冼煉,其氣韻、神態栩栩如生,參觀過此陵的人,無不讚歎古代藝術家們獨運的匠心。
永熙陵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