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

同濟大學的二級學院

中德工程學院(德語Chinesisch-Deutsche Hochschule für Angewandte Wissenschaften,CDHAW)是中德兩國政府為了加大文化科學交流,在上海同濟大學成立的新型跨文化交流平台。該院教學以工科為主,採用中西結合的工程師培養模式,課程多,難度大,學習英語和德語兩門外語,外語授課超過60課時。大多數學生大四留學德國,留在國內的大四進行全英文授課。

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建立於2004年7月,合作夥伴為28所德國應用科技大學組成的高校聯合會。學院設置了汽車服務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建築電氣與智能化、物流管理4個本科專業。所有專業均通過AQAS專業資質認證,並被列為國際合作辦學典型案例。學院為上海市中外合作辦學示範性機構。

專業設置


學院開設的專業以工程學科為主,注重學科交叉,同時賦予學生經濟管理和信息技術等基礎知識,以此培養學生的跨學科專業能力。

專業分類


學院開設的專業有:
1、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掌握機械、電子、控制、信息、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機
械電子產品設計、製造自動化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了解現代經濟與管理知識,具有一定國際
交往能力,獲得機械電子設計製造及自動化方面的綜合訓練的富有創新精神的、寬口徑型的
可在機械、自動化、汽車、電子、信息等領域從事設計開發、科學研究、教學及管理等工作,
並具有繼續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國際視野和領導意識(組織協調)的高級專門人才。
2、專業培養標準及標準實現
要求學生具備基本的數學(高數B、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自然科學知識(普通物理、化學與工程材料)和機械(機械製圖與CAD、製造技術基礎、機械設計基礎)、電工電子(電工學與電氣測量技術、電氣技術基礎、電子學與數字技術I 和II)、信息技術(信息技術II)、自控(自動控制原理I 和II)和計算機應用(大學計算機基礎與程序設計語言)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一定的人文、社科和經濟管理知識(中國近代史、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企業管理與質量管理、區位選擇與區位要素、電子商務等),紮實的專業知識(產品設計方法學、機械課程設計、感測器與執行器、數字控制技術、驅動技術、工業通訊、控制技術、微處理器原理、機械電子項目設計與管理、有限元方法、液壓系統設計、製造系統自動化、先進位造技術等),還應具備為專業服務的其他知識
汽車服務工程
本專業始創於上世紀90 年代,原名“汽車運用技術專業”,是在汽車工業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以及隨汽車產銷不斷快速增長,而形成的對汽車後市場服務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的背景下建立的。根據當時的情況定位在汽車營銷和維修技術與售後服務技術兩個方向。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專業的內涵與外延也隨汽車整個產業鏈的發展而不斷修正與豐富。2004 年中德工程學院成立,在這個國際合作教育平台之上,考慮到德國具有相當成熟的汽車服務貿易體系和成熟的相關專業教育體系,如在此領域建立一個相應的專業恰好能滿足我國正在迅速發展的汽車服務貿易體系對人才的需求;而當時汽車服務工程專業剛剛進入本科目錄並首先在武漢理工學院等院校招生,作為一個新興專業其專業培養目標正好符合中德雙方對相關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結合德國應用科技大學相關專業的教學計劃的精華,按照德國應用科技大學教學模式成立了中德工程學院的汽車服務工程專業。作為與德方共同合作建立的三個專業之一,此後幾年中,本專業一直在健康有序地發展,先後獲得歐洲專業教育評估機構AQAS 認證,順利通過學校的新專業檢查並獲得好評。
二、專業培養標準
1、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面向未來國家建設需要,適應未來科技進步,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機電工程、車輛工程和計算機應用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以及汽車服務工程、服務技術與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受到良好的工程師訓練,有良好的外語交流能力,能以工程技術為依託、以汽車服務系統為平台,從事汽車服務工程領域的服務技術與管理工作,包括服務產品研發、專用車輛設計、汽車診斷和回收等,具有繼續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國際視野和領導意識(組織協調)的高級專門人才。
2、專業培養標準及標準實現
要求學生具備基本的數學(高數B、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自然科學知識(普通物理、化學與工程材料)和機械(機械製圖與CAD、製造技術基礎、機械設計基礎)、電工電子(電工學與電氣測量技術、電氣技術基礎、電子學與數字技術I 和II)、信息技術(信息技術II)、自控(自動控制原理I)和計算機應用(大學計算機基礎與程序設計語言)等方面的基礎知識,紮實的專業知識(驅動技術、底盤技術、汽車服務管理、汽車診斷技術、車身、汽車電氣與電子系統、汽車雜訊與振動、汽車再生、汽車服務友好性設計、汽車服務產品、專用車輛設計) ,還應具備為專業服務的其他知識和相關知識(項目管理與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和生產實習)。
建築電氣與智能化技術
本專業始創於上世紀90 年代,原名“建築設備工程與管理”,是在中國的快速城市化、建築複雜化和智能化、建築能耗比例日益增長的背景下建立起來的。該專業不同於相近的技術類專業,如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主要以工程設計人員作為培養目標),也不同於相近的管理類專業,如技術經濟與管理專業。本專業的業務內容包括:建築環境品質保障、建築和區域的能源供應、建築節能、設施管理等。但在90 年代,這樣一個交叉的、應用型的、技術型專業的生存比較困難。1997 年專業目錄調整時,該專業幾近夭折。在經歷了轉型成為高等職業教育的數年實踐之後,該專業終於找到中德工程學院這樣的國際合作教育平台。學校給予中德工程學院相當的辦學自主權,使得專業發展有了寬鬆的外部環境,也使我們能夠按照教育規律、按照行業需求來思考專業的建設。通過吸收德國應用科技大學“供應工程”專業(Versorgungstechnik)和“建築技術”專業(Gebäudetechnik)教學計劃的精華,按照德國應用科技大學教學模式興辦的。2004 年獲教育部批准成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建築設施智能技術”(專業代碼:080710S)。此後幾年中,本專業一直在健康有序地發展,並先後獲得歐洲專業教育評估機構AQAS 認證,順利通過學校的新專業檢查和上海市教學評估院的新專業抽查,獲得好評。
本專業是與同濟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合作的項目,每年從已經考入經濟管理學院的學生中選出。作為技術和經濟重疊領域的專業人士,經濟工程師可以在銷售和市場,製造和生產,在質量部門以及金融和會計領域就業。首先,在所有行業的製造企業都有工作機會。其次,技術方向的貿易企業,家政企業和諮詢企業,以及大型的交通企業也提供工作職位。所以各個專業方向的經濟工程師都能在大量行業就業。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經濟工程學的學習包括了自然科學和信息學以及經濟學(同步學習);又可以在完成正規的工程學學業后,再學習物流學和附加課程。這種學習有其優點,不僅能涉獵多學科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可以滿足社會上對於複合型人才的需求。同時,中德工程學院的經濟工程專業是與德方聯合培養,採用德國優秀工程師培養模式進行教學,理論和實踐同時進行,為社會培養出既懂工程原理,又有經濟學知識,同時具有管理才能的社會緊缺型人才。
同濟大學經濟工程學專業採用雙語教學,學生在入學後會接受高強度的德語課程以滿足專業課的德語水平要求,並且通過德福(TestDAF)考試。擁有德語,英語能力的學生在社會競爭中具有更高的競爭力。學生在滿足一定條件后,大四一學年將在德國完成學業,獲得合作院校的雙學位。歷屆畢業生大部分均選擇留在德國繼續深造,研究生錄取院校有:慕尼黑工大,斯圖加特大學曼海姆大學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等德國知名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