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橋

京劇傳統劇目

《徠太平橋》京劇劇本,講述殘唐五代戲考故事

主要角色


李存孝:小生
王彥章:凈
李克用:凈
史敬思:老生
周德威:末
朱溫:凈

劇情梗概


唐末,晉王李克用與梁王朱溫素有嫌怨。晉王巡視河南,駐軍在泥脫岡。梁王命弟朱義持書往見,甘言蜜語,請至汴梁城中宴會。晉王欣然允許。謀士周德威諫阻不聽,只有史敬思一人跟隨。梁王歡迎款待,貌為恭敬,席間早已埋伏甲士,而晉王茫然不知也。梁王入內更衣,其妻王鑾英乘隙至晉王前泄漏其事。王鑾英本皇室女,當初梁王為黃巢之將,殘破京都,入宮搜獲,據為己妻。王鑾英身雖勉從,而心實不願,故有此舉。史敬思聞言,急速攙扶晉王帶醉而逃。不意出入之路亦有甲士守住。史敬思奮勇沖開,望見城門已經緊閉,乃托起水閘,從水關出城。梁王得報,即斬王鑾英,率領眾將追趕。史敬思保護晉王至太平橋,牽馬而過,左肋下忽被槍刺,洞見臟腑。蓋梁將卞金遂暗伏橋側,猝不及防,受此大創。史敬思扯下戰袍,裹束傷口,仍上馬力戰,殺死卞金遂,並挑落大將數員。實因傷痛難忍,頭暈目眩,不能再戰,自刎以表其志。晉王獨自一人,於萬分危急之時,適值十三太保李存孝押解糧餉經過此間,軍前統插飛虎旗。梁王一見,頃刻收兵。可知存孝之名,足使梁王聞而喪膽也。晉王方始免禍,回歸大營。
註釋
按劇中事實即《五代殘唐演義》所載“朱溫火燒上源驛”一回。翻閱是書可以知其詳細,無容再贅。劇本盡多竄改,人名、地名均不相同。查考正史,亦無此節典故,未識編排者何所據而云然。櫪老述考,只得從劇本依樣葫蘆而已。

劇本節選


【第一場】
(李存孝、周德威、史敬思同上。)
李存孝(念)降龍伏虎任逍遙,一十五載滅黃巢。
周德威(念)袖內八卦真箇妙,
史敬思(念)協力丹心保聖朝。
周德威(白)某,十二太保周德威。
李存孝(白)十三太保李存孝。
史敬思(白)四太保史敬思。
李存孝(白)請了。
周德威、
史敬思(同白)請了。
李存孝(白)父王發兵,兩廂伺候。
(吹打,排子。龍套引李克用同上。)
李存孝、
周德威、
史敬思(同白)參見父王。
李克用(白)罷了,站立兩廂。
(念)惱恨黃巢起反心,攪亂我朝不太平。自從收服李存孝,各國不敢起戰爭。
(白)孤,李克用。自滅黃巢以來,收了一十三家太保,聖上見喜,封我為晉王,恩賜龍樓鳳閣,眾家太保朝賀,只許稱孤,不許道寡,這且不言。今奉聖上之命,巡查河南、河北。
眾太保!
眾人徠(同白)啊!
李克用(白)人馬可曾齊備?
眾人(同白)俱已齊備。
李克用(白)兵發潼關。
(排子,圓場)
李存孝、
周德威、
史敬思(同白)前道為何不行?
眾人(同白)來此潼關。
李存孝、
周德威、
史敬思(同白)人馬列開。
李克用(白)存孝聽令。
李存孝(白)兒在。
李克用(白)命你帶領一哨人馬,巡查河北,不得有誤。
李存孝(白)父子哪裡相會?
李克用(白)獨立崗前相會。
李存孝(白)得令。
(念)父子潼關分人馬,
(李存孝下。)
李克用(念)獨立崗前扎大營。
周德威、
史敬思(同白)眾將官,安營下寨。
(眾人同下。)
【第五場】
(水底魚牌。四下手、四紮頭、朱溫同上。點絳唇牌。)
朱溫(念)憶昔當年不可擋,雅觀樓前擺戰場。存孝與我奪袍帶,某家一怒反朝綱。
(白)某,大梁王朱溫。在唐室為臣,御賜全忠。唐王見喜,在雅觀樓前大擺筵宴,慶賀功臣。可恨存孝小兒,與孤抓袍奪帶,羞辱某家。是某一時怒忿不過,帶領人馬,反出朝歌。今聞李家父子巡查河北。也曾命人打聽,不知軍中可有存孝無有。怎麼還不見到來?
(旗牌上。)
旗牌(念)人行千里路,馬過萬重山。
(白)小人交令。
朱溫(白)爾回來了?打聽軍中,可有存孝無有?
旗牌(白)千歲,小人打聽存孝巡查河北去了。
朱溫(白)怎麼講?
旗牌(白)軍中並無存孝。
(朱溫笑。)
朱溫(唱)聽說軍中無存孝,
不由某家喜眉梢。
眾將與爺展旗號,
齊心努力反皇朝。
旗牌(白)且慢。
朱溫(白)為何阻令?
旗牌(白)啟稟千歲:要拿克用,須得定計而行。
朱溫(白)爾有何妙計?
旗牌(白)千歲修書一封,請他父子前來赴瑞寶大會。軍中設下金鐘一口,金鐘一響,軍食戰飯;金鐘二響,眾將披掛整齊;金鐘三響,眾將一起下手,拿住他父子,豈不是好?
朱溫(白)此計甚好。掩門,后帳修書。
(眾人同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