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野站

上野站

上野站位於日本東京都台東區,是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和東京地下鐵(東京メトロ)的鐵道車站,為東京的鐵路樞紐之一。附近尚有京成電鐵的京成上野站。

概要


上野站是日本鐵道黎明期,由日本第一間私鐵日本鐵道開設上野~熊谷第一區線(現在的高崎線)時,於東京下町北端的山下町所開設的東京方向起點站。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鐵路總站之一。
現在,本站停靠連結北關東與東京的JR各線中距離電車、東京都區部各線通勤電車(JR東日本、東京地鐵),以及東北、上、信越方向各新幹線,和其他在來線之優等列車等,被稱為東京“北方的玄關口”。

停站路線

本站停靠JR東日本新幹線與在來線各線,以及東京地鐵路線。JR東日本
JR東日本的新幹線的軌道名稱為東北新幹線(詳細參見路線條目以及“鐵道路線的名稱(日語:鉄道路線の名稱)”),經東北新幹線可直通山形、秋田、北海道、上越、北陸等各新幹線。
JR東日本的在來線,在軌道名稱上為東北本線,運行系統可再分為以下各線。
● 宇都宮線、高崎線:行駛東北本線列車線的中距離電車系統,中途行駛經尾久站至赤羽站的支線。宇都宮線列車全線行駛東北本線。軌道名稱上的高崎線起點是大宮站,是東北本線往高崎站方向分岔的路線,但至2016年現在,大宮站的所有高崎線定期列車皆藉由東北本線列車線直通此站,並且在運行系統、旅客資訊上皆未顯示“駛入”、“直通”,與宇都宮線的旅客資訊相同)。-車站編號“JU02”
● 京濱東北線:行駛東北本線電車線的近距離電車系統,中途行駛經王子站至赤羽站的本線路線。往南在橫濱站直通運行至根岸線。-車站編號“JK30”
山手線:行駛電車線的環狀路線。軌道名稱上的山手線是指不與京濱東北線并行的山手線路段。車站編號“JY 05”
● 常磐線(包括常磐線快速電車):軌道名稱上的常磐線起點是日暮里站,列車透過東北本線的專用軌道駛入此站。-車站編號“JJ01”
● 上野東京線:宇都宮、高崎、常磐線經由本站與東京站之間的列車線(東北縱貫線)直通東海道本線列車線(系統路線名東海道線)的列車運行系統。
除了宇都宮線與高崎線使用同一軌道,原則上各系統皆有專用軌道,但在上野東京線開業后(常磐線為平面交會),宇都宮線、高崎線、常磐線部分列車行駛共有軌道。
JR東日本官方網站記載本站之“所屬路線”有京濱東北線、常磐·成田線、常磐線、高崎線、東北本線、山手線、秋田新幹線、上越新幹線、東北新幹線、北陸新幹線、山形新幹線共11條路線。
上野站的3字母簡寫是“UEN”,事務管理編號(日語:事務管理コード)是▲441003。東京地鐵
東京地鐵有銀座線與日比谷線2條路線。
● 銀座線-車站編號“G16”
● 日比谷線-車站編號“H18”
東京地鐵日比谷線的終點站是北千住站,但途經東武伊勢崎線(東武晴空塔線)互相直通運行至日光線南栗橋站。

車站結構


JR東日本

中央剪票口上是1951年展示的豬熊弦一郎壁畫《自由》(1951年12月製作。1984年6月、2002年12月修復)。其下方是LED式列車資訊顯示器,新幹線開業前,依據不同方向使用不同顏色的木製發車看板,東北、奧羽、磐越西線以綠色表示(代表“杜之都”仙台),高崎、上越線以黃色表示(代表越后平原的稻穗),高崎、信越線以粉紅色表示(代表信州蘋果),常磐線以藍色表示(代表太平洋),東北新幹線大宮通車時設定的“新幹線Relay號(日語:新幹線リレー號)”是奶油色,月台也有簾式發車標。
大廳的中央剪票口內有朝倉文夫(日語:朝倉文夫)所作的銅像《翼之像》(つばさの像),剪票口外廣小路口有同樣由朝倉所創作的《三相》。《翼之像》原先設於廣小路口,是為了紀念1958年10月10日第一台東北特急“初雁”(はつかり)開始運行與車站開業75周年,由台東區所捐贈。《三相》代表知、情、意,是朝倉出席1958年10月10日車站開業75周年紀念式時得知他與車站同年,透過台東區所捐贈。另外,售票機上方牆面展示平山郁夫原畫、製作的彩繪玻璃《故鄉日本之華》(ふる里日本の華,1985年)。這是為紀念東北上越新幹線上野站開業所製作。2002年6月車站改建后移至現在的位置。
日本泡沫經濟時期,當時磯崎新曾設計一座地上300米的超高層車站大樓,但在泡沫破滅與東北、上越新幹線延伸東京站后終止計劃。
南滿洲鐵道大連站與函館本線小樽站、樺太廳鐵道(之後的樺太西線→俄羅斯鐵路)真岡站(日語:真岡駅 (樺太))(霍爾姆斯克南站,1992年拆除)是以本站為原型。
大廳有地面大廳、公園口通道(3樓)、大連絡橋通道(3樓)、大連絡橋連絡通道(3樓,連結公園口通道與大連絡橋通道)、新幹線地下大廳(地下)。
剪票口有中央剪票口(地上)、不忍剪票口(中2層)、公園剪票口(3樓)、入谷剪票口(3樓)共4處。期間限定的臨時剪票口有3樓Suica專用(簡易Suica驗票閘門)的公園臨時剪票口(常設的公園剪票口在御徒町站側的公園口通道盡頭,臨時剪票口在鶯谷站側的大連絡橋通道盡頭)。付費區內的檢票口有新幹線剪票口,以前還有在來線特急轉乘剪票口(2015年3月13日廢止)。
出口有地面中央剪票口正面的“廣小路口”、“正面玄關口”與左手方向的“淺草口”、中2層不忍剪票口往地面的“不忍口”、“山下口”,3樓入谷剪票口有2樓的“東上野口”、3樓的“熊貓橋口”(パンダ橋口)、地上的“入谷口”等。3樓公園剪票口直通3樓的“公園口”。正面玄關口與廣小路口出口有行人天橋。連通車站與公園的熊貓橋有兩座熊貓像,一個是熊貓橋口右側的巨型大熊貓像,另一個是大連絡橋大廳的小熊貓像。
從不忍口可前往京成電鐵京成上野站。JR與京成線可在北方的日暮里站轉乘。但是上野站與京成上野站也可購入轉乘定期券。
前往地鐵各線主要可利用中央剪票口附近的樓梯、電扶梯,入谷剪票口也有動線指引。
在來線廁所分別在13號月台(地上),3、4號月台樓梯與5、6號月台樓梯(中2層大廳),9、10號月台與11、12號月台連接處(2樓)、大連絡橋通道(3樓)、直通ecute上野內1樓的電扶梯對面(3樓),共5處。
2009年3月16日,連結上野中央通地下停車場與周邊8站(JR上野站、御徒町站、東京地鐵上野站、上野廣小路站、仲御徒町站、京成上野站、都營上野御徒町站)的地下通道啟用。不過這些車站並不視為同一站。但東京地鐵上野站、京成上野站為定期券轉乘站。
新幹線開業以後,JR車站內部開始進行改建工程,1990年代後半完成付費區內商店“Dila(日語:Dila)上野”。之後,本站開始進行被稱為JR東日本車站文藝復興“大家的車站計劃”(みんなのえきプロジェクト),中央剪票口、不忍剪票口側的站房內部進行整修,並整備東西自由通道(愛稱:熊貓橋)與正面玄關“Retro館”(レトロ館)的“Break車站畫廊”(Breakステーションギャラリー)、中央剪票口的“大廳”(グランドコンコース)、購物中心“七番街(atre上野)”等,2002年3月全面開幕。同年2月22日開店的atre上野以“FUSION SQUARE人們聚集的車站融合空間”為概念,將車站周邊沒有的餐飲、食品、時尚、生活雜貨等54店分為“Retro館·GALLERIA”(レトロ館・ガレリア)、“大廳”(グランドコンコース)與“七番街”3區,目標客群放在20~39歲女性。之後於2007年4月至9月重新裝潢,新增“GODIVA”、“日本橋屋長兵衛”、“RF1”、“BAGEL&BAGEL(日語:BAGEL&BAGEL)”、“JIN's GLOBAL STANDARD”、“Samantha Thavasa Petit Choice”等商店。東京圈車站大樓開發在同年8月於淺草口地下開設咖啡、生活雜貨等的“Retro Gate”(レトロゲート),9月正式開幕。接著,2005年春季全體完成整修,統一為白色外觀,並增設電梯。付費區內設有由中國陶瓷畫藝術家王學仲為紀念上野站與北京站結為友好車站2周年紀念所做《上野四季繁榮圖》,描繪了上野公園“蝶舞櫻花、鯉戲碧荷、北雁紅葉、熊貓雪竹”的景色。
東北、上越新幹線通車時大量取消并行的在來線特急列車,並廢止地上的19、20號月台,1999年9月再廢止18號月台。該用地的東京方向部分在2006年7月19日由健身俱樂部(JR東日本運動(日語:ジェイアール東日本スポーツ))進駐。日暮里方向則作為從業人員的專用通道。
東北、上越新幹線通車前,作為都內往北的總站,前往北關東、東北、信越、北陸方面的東北本線、日光線、磐越西線、奧羽本線、高崎線、兩毛線、上越線、信越本線、吾妻線、羽越本線、常磐線特急、急行等許多長距離優等列車在本站發車。但在新幹線開車后,并行的在來線優等列車逐漸廢除,地上月台也陸續改建為新幹線大廳。之後逐漸增加宇都宮線、高崎線、常磐線等往北關東方向的近郊、中距離電車。
起初,高架月台主要由常磐線各列車使用,部分才是東北、上信越方向各列車。相反地,地面月台沒有常磐線列車在此發車,而是作為東北、上信越方向各列車的專用月台。之後,隨著特急、急行列車增班,以及中距離通勤客的增加,地面月台改為以特急為主,高架月台改為各線普通列車為主。上野東京線通車以前,宇都宮線及高崎線普通列車停靠高架的5~8號月台與地面的13~15號月台,常磐線普通列車停靠9、10號月台,快速電車停靠11、12號月台(但皆有例外班次存在),也有停靠9號月台的宇都宮線、高崎線列車,停靠8號月台與地面月台的常磐線普通列車(以前還有8號月台發車的常磐線列車與9號月台發車的高崎線列車)。
山手線與京濱東北線以外的列車資訊看板在新幹線開業時從簾式改為LED式(新幹線一開始就為LED式,京濱東北線在1990年左右設置)。新幹線月台在2007年3月改為全彩LED式。ATOS導入后,全月台皆設置列車資訊顯示器,廣播亦遵從ATOS規範。2008年8月,5~17號月台先發列車的發車標顯示路線名。2014年11月起,為了因應上野東京線,5~10號月台大廳層與月台內改為2段式(大廳層為3段式)新型列車資訊顯示器。同時列車資訊顯示器從“路線名,車種,綠色車廂、車輛數、門數,發車時間,目的地”改為“'始發'(非本站始發=上野東京線時為空白)路線名,車種,發車時間,目的地,綠色車廂、車輛數”。
乘車資訊方面,新幹線下行19、20號月台設有LED式乘車位置資訊顯示器。新幹線月台的地下水上升對策
戰後,由於周邊地區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開始限制地下水的利用。位於地下30米的新幹線月台,其周邊地下水水位高度從建設前1970年代初的地下38米,到1995年已上升至地下14米。為防止影響車站構造,同年在新幹線月台下方設置合計3萬7000噸的重物。接著,因應2004年地下水位升至地下12米,再打入約650根長17米的錨栓。這是東京站總武快速線、橫須賀線月台使用錨栓數量的5倍。
另一方面,鋪設導水管將地下水導向不忍池,不僅可保持不忍池的水質與水量,也能降低JR的下水道相關費用。
月台配置
本站共有3種月台。
高架月台
1~12號月台(山手線、京濱東北線、宇都宮線、高崎線、常磐線、上野東京線)位於平緩斜坡的部分高架式島式月台4面8線(1~8號月台)、缺口式月台與港灣式月台一體化2面4線(9~12號月台,可通往平面)、合計共6面12線。1~9號月台直通御徒町、東京方向與鶯谷、尾久、日暮里方向。港灣式月台10~12號月台僅往日暮里方向(常磐線)。另外10~12號月台與其他月台相比較靠向日暮里方向。因此,常磐線月台中僅有9號月台的停車位置不同。宇都宮線與高崎線、常磐線列車到達本站時,稱之為“高月台”或“高架月台”。常磐線中距離列車以藍色表示,快速電車以綠色表示。到達本站的山手線、京濱東北線,其車內LCD的常磐線顏色為藍色。
地面月台
13~17號月台(宇都宮線、高崎線、常磐線)地面3面5線港灣式月台。通往尾久、日暮里方向。到站時稱“低月台”或“地面月台”。16、17號月台為特急專用月台,以特急“常磐”(ときわ)為主。過去曾有人工中間剪票口進行乘車券、特急券、入場券驗票,2015年3月13日撤除。13~15號月台以宇都宮線、高崎線普通列車為主,13號月台過去是卧鋪特急“仙后座”、“北斗星”的發車月台,現在月台上‘仙后座’的標示已被替換為‘特急’。該月台有數班常磐線普通列車停靠,到站后不載客進行回送。13號月台有過去等候卧鋪特急的休息處,稱為“五星廣場”。過去地面月台有18~20號月台,在東北、上越新幹線通車以前多為本站起訖的優等列車。之後,隨著新幹線通車,削減廢除并行的在來線優等列車,東北、上越新幹線延伸上野(1985年3月14日通車),20號月台(1980年5月31日廢止)與19號月台(1983年7月1日廢止)陸續廢止,接著在東北、秋田、山形、上越、長野(今北陸)全新幹線通車(1997年)的2年後進一步廢止18號月台(1999年9月11日廢止)。2011年,還可見到舊18番線日暮里側的線路遺跡。過去“北斗星”等客運列車因不能更換機車,因此以機車從後方推動回送至車輛基地尾久車輛中心(日語:尾久車両センター)(推進回送)。13號月台上方是10號月台,14、15號月台上方是11、12號月台,13號月台及14、15號月台的電扶梯與樓梯貫穿9、10及11、12號月台直通3樓大廳。另外,高架月台與地面月台沒有直通的樓梯與電扶梯,僅14、15號月台有電梯連通。本站折返的宇都宮線、高崎線、常磐線中距離電車到達本站後會進行車內清掃。2013年(平成25年)12月1日起,始發至下午三點的發車列車採用按鈕式半自動車門。新幹線月台剪票口旁的舊18號月台原先有卧鋪特急“仙后座”使用的E26系(日語:JR東日本E26系客車)模型,已於2012年12月24日撤除。現在的月台編號是在1968年8月29日所訂定。在此之前,現在的13號月台為0號月台,14號為11號、15號為12號,過去的20號為17號。
新幹線地下月台
19~22號月台(東北、山形、秋田、北海道、上越、北陸(經長野)新幹線)地下5層的2面4線月台,無通過線,因設有可動式月台門,通過列車需減速。上下線沒有明確定義月台,上野始發的下行新幹線臨時列車使用全月台。東京站發車的臨時列車在19、22號月台待避定期列車。1997年9月30日以前,部分定期列車與大部分臨時列車在本站發車、終停。另外,往北有新幹線的東京新幹線車輛中心。新幹線月台上方的大廳南方設有吸煙區。
JR上野站月台
月台路線方向目的地備註
在來線高架月台
1京濱東北線北行赤羽站、浦和站、大宮站方向
2山手線內環田端站、池袋站、新宿站方向
3外環東京站、品川站、目黑站方向
4京濱東北線南行東京站、品川站、橫濱站方向
5、6宇都宮線(東北本線)、高崎線下行赤羽站、大宮站、宇都宮站、高崎站方向
品川、東京方向開抵的列車。
清晨、深夜的始發列車(部分在7、8號月台)。
6常磐線柏站、取手站、土浦站、水戶站方向品川站始發的快速列車、中距離列車。
常磐線(快速)、成田線松戶站、柏站、取手站、成田站方向
7、8上野東京線上行(南行)東京站、品川站、橫濱站、小田原站、熱海站方向大宮方向開抵(部分此站開出)的東海道線直通列車。
8常磐線特急“常陸”“常盤”下行柏站、土浦站、水戶站、磐城站方向品川站開出的特急列車。
8、9上野東京線上行(南行)東京站、品川站方向常磐線品川方向(包括特急)。主要於9號月台開出
9-12常磐線下行柏站、取手站、土浦站、水戶站方向此站開出
常磐線(快速)、成田線松戶站、柏站、取手站、成田站方向
在來線平面月台
13-15宇都宮線(東北本線)、高崎線下行赤羽站、大宮站、宇都宮站、高崎站方向此站開出
14、15高崎線特急“草津”“赤城”“Swallow赤城”
16、17常磐線特急“常陸”“常盤”此站開出
新幹線地底月台
19、20東北新幹線、山形新幹線、秋田新幹線、北海道新幹線下行仙台站、盛岡站、新青森站、山形站、新莊站、秋田站、新函館北斗站方向
上越新幹線、北陸新幹線(途經長野站)高崎站、長岡站、新潟站、長野站、富山站、金澤站方向
21、22新幹線上行往東京站
本項的上野東京線使用紫色表示,實際上月台以橘色表示。
關於實際上月台的特急列車資訊,常磐線8、16、17號月台的路線名為“常磐線(特急)”,宇都宮、高崎線13~15號月台在路線名、方向以外的空白處顯示“特急”。
平常有上野東京線中止直通運轉或部分路線直通運轉的情形(例如,宇都宮、高崎線與東海道線中止直通運轉時,實施5~7號月台作為宇都宮、高崎線折返使用,品川始發的常磐線停靠8號月台等暫時性措施。月台分配依照情況有所不同)。
臨時特急“踴子”往南班次(往伊豆急下田)停靠8號月台(大宮發車)、9號月台(我孫子發車),北行往大宮班次停靠5號月台、往我孫子行班次停靠8號月台。
(來源:JR東日本:車站構內圖)
本項的上野東京線使用紫色表示,實際上月台以橘色表示。
關於實際上月台的特急列車資訊,常磐線8、16、17號月台的路線名為“常磐線(特急)”,宇都宮、高崎線13~15號月台在路線名、方向以外的空白處顯示“特急”。
平常有上野東京線中止直通運轉或部分路線直通運轉的情形(例如,宇都宮、高崎線與東海道線中止直通運轉時,實施5~7號月台作為宇都宮、高崎線折返使用,品川始發的常磐線停靠8號月台等暫時性措施。月台分配依照情況有所不同)。
臨時特急“踴子”往南班次(往伊豆急下田)停靠8號月台(大宮發車)、9號月台(我孫子發車),北行往大宮班次停靠5號月台、往我孫子行班次停靠8號月台。
配線
在來線往北線路由西起為京濱東北線與山手線複復線(山手線在內側)、東北本線列車線(宇都宮線、高崎線)複復線(尾久站前尾久車輛中心出入庫線路外側連結高架月台,內側連結地面月台)、常磐線複線,共計10條線路并行。其中,東北本線列車線與常磐線能從高架月台或地面月台發車,是使用單式交叉轉轍器與雙式交叉轉轍器的複雜配線。常磐線高架線與地平線的匯合點在鶯谷站附近,是1968年完成的立體交叉。
往南線路為京濱東北線、山手線複復線與其東側延伸至秋葉原站的留置線群。留置線群是以前通往東京站的回送線遺跡,2015年因上野東京線再次連通東京站。另外,該線路僅連通5~9號線,10~12號線與地面月台各線無法駛入。10號線與11號線前端(最後端)部有連結兩月台的通道,可平面移動。
東北新幹線上野站開業時(1985年)的在來線配線圖如下。1999年18號線已廢止,其他大致與下圖配線相同。
東京站方向
配線圖
大宮站、取手站方向
圖例
參考文獻:祖田(2006)52頁
水藍色:京濱東北線
黃綠色:山手線
橙色:東北本線列車線(含高崎線、上信越方向)
藍色:常磐線
發車鈴聲、音樂
5~10、13、16、17號月台已導入發車音樂,其他月台則使用發車鈴聲(電子音)。2013年7月28日,13號月台導入發車音樂《啊!上野站》。2015年7月21日,5~10號月台採用櫻井音樂工房製作的發車音樂。2019年4月20日-7月20日,山手線採用限定發車音樂“トゥーランドット”。
現在的發車鈴聲、音樂
月台音樂
1鈴聲A(高音ver)
2、3鈴聲B(低音ver)
4鈴聲A(高音ver)
5線路的彼方(線路の彼方)
6切分音(シンコペーション)
7玩核桃(くるみあそび)
8閃耀的街道(瞬く街並み)
9see you again
10遙遠的青空(遠い青空)(V1)
11、12鈴聲A(高音ver)
13Cielo Estrellado(低音ver)
14、15鈴聲A(高音ver)
16、・17啊!上野站(あゝ上野駅)
五星廣場
卧鋪特急列車停靠的13號月台有讓乘客等待的休息處,稱為“五星廣場”(五ツ星広場)。開設當時在該處擺設圓桌,打造宛如咖啡廳的氣氛。2011年,空間大幅縮小,僅剩椅子,並分為南北2個區塊。北側區塊牆壁以13號月台停靠的“仙后座”車型E26係為靈感,使用與該系列車體相同的5色線裝飾。
五星廣場為了避免騷擾事件,2012年8月25日起限制開放時段,僅在卧鋪列車發車前約1小時開放至發車為止,分別為15:00~16:20(仙后座,限行駛日)、17:50~19:03分(北斗星)、20:00~21:15分(曙)。另外,配合上述措施,15號月台與16號月台之間石川啄木歌碑旁增設兩張長椅。

東京地鐵

東京地鐵的車站編號為銀座線G-16、日比谷線H-18。銀座線的澀谷側檢票口有地下連絡通路通往京成本線的京成上野站。
日比谷線為相對式月台,2面2線的地下車站。出口位於月台的前後方、有扶手電筒梯往中目黑方向與北千住方向出口。
銀座線為相對式月台,2面2線的地下車站。月台與檢票口間僅有電梯,而淺草側有剪票口至JR連絡層的電梯。銀座線因鄰近上野檢車區,尖峰時刻有以本站始發、終停的電車。1987年月台進行拓寬工程,澀谷方向月台有日本最早的地鐵通車海報複製品。
日比谷線為相對式月台,2面2線的地下車站。月台前後方有樓梯通往剪票口,電梯在月台中央與御徒町側。另外,月台中央的電梯外是獨立的剪票口(樓梯僅在平日早晨通勤時段開放)。電扶梯分別在中目黑方向月台的北千住側與北千住方向月台的中目黑側。
銀座線澀谷側剪票口經由地下連絡通道可至京成電鐵京成上野站、上野中央通地下停車場與中央通地下連絡通道。
兩線剪票口各自獨立,無法站內轉乘,因此使用普通乘車券與回數券時,須使用轉乘專用的橘色驗票機。
站內商業設施“Metro pia”(メトロピア)改建的“Echika fit上野”於2009年2月20日開幕。車站在2018年3月完成翻新。
本站為站務管區所在站,管理上野站務管區上野地域、秋葉原地域、茅場町地域る。
月台配置
銀座線與日比谷線月台編號未統一,皆為1、2號。
兩線月台皆在彎道上。
月台路線目的地
銀座線月台
1銀座線銀座站、澀谷站方向
2田原町站、淺草站方向
日比谷線月台
1日比谷線銀座站、六本木站、中目黑站方向
2北千住站、南栗橋站方向

使用情況


雖是直通埼玉縣、千葉縣西北部、北關東方向的主要鐵路總站,但上車人次並不如其規模。不過,由於人次統計不包含轉乘人數,實際上站內有十分大量的轉乘人潮。
平日早晨的宇都宮線、高崎線、常磐線可見眾多乘客下車后在3、4號月台等待山手線、京濱東北線電車進站。山手線與京濱東北線的上野-御徒町間的尖峰時刻平均乘車率超過216%(2006年度),是當時日本最擁擠的混雜區間。2009年度起被總武線錦糸町-兩國間超越。上野東京線通車后,本站往東京站方向不必轉乘,上野至御徒町間乘車率也下降至170%左右。2017年度1日平均上下車人次約61萬人,一年上下車人次約2億2300萬人(包含京成上野站在內的1日平均上下車人次約66萬人,年約2億4100萬人)。
2017年度1日平均上車人次為187,536人。在該公司內次於高田馬場站名列第13位。1988年度達到高點后維持在20萬人左右,1993年度至2001年度逐漸下降,2000年度跌破19萬人。1991年度被大宮站超越后,失去宇都宮線、高崎線第一寶座。2006年度再被北千住站取得常磐線第一寶座。
乘車人次中的非定期票乘客比例將近六成。1日平均非定期票乘客超過10萬人,可與大宮站與新橋站匹敵,然而1日平均定期票乘客僅不到9萬人,甚至少於蒲田站及船橋站。
2017年度新幹線1日平均上車人次為11,941人。
次於宇都宮站位居第6位。
東京地鐵
2017年度1日平均上下車人次為213,020人。全部130個車站當中次於豐洲站,位居第9位,該數值不包括日比谷線、銀座線之間的轉乘人數。2001年度以後維持在21萬人左右。
計入銀座線、日比谷線之間的轉乘人數,2017年度1日平均上下車人次如下。
銀座線:165,261人 -該線內次於新橋站、日本橋站、澀谷站、表參道站、赤坂見附站、銀座站名列第7位。
日比谷線:129,983人 -該線內次於北千住站、中目黑站、茅場町站、銀座站、霞關站、六本木站、日比谷站名列第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