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峰縣人民政府
雙峰縣人民政府
雙峰地處湘中腹地,處於東經111度51分43秒至112度31分7秒,北緯27度12分31秒至此7度45分51秒之間。東鄰湘潭、衡山,南接衡陽,西毗邵東、漣源,北界婁底、湘鄉。東西長61公里,南北寬59.2公里,總面積1715平方公里,約佔湖南省總面積的1%。下轄13個鎮、3個鄉,截至2007年末,全縣總人口為91.6萬人,其中,男性人口46.8萬人,女性人口44.8萬人,城鎮人口16.98萬,農村人口74.62萬人。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置湘南縣,今雙峰境域屬之,隸長沙郡。西漢高帝五年(前202),置連道,雙峰境域分屬連道、湘南縣,連道、湘南同同屬長沙國。東漢光武帝建武初,從湘南縣析置湘鄉縣,雙峰境域部分地屬湘鄉,隸荊州零陵郡;部分地屬連道,隸荊州長沙郡。三國吳會稽王太平二年(257),置衡陽郡,湘鄉、連道皆屬之。南朝宋武帝永初年間(420-422),連道併入湘鄉,雙峰全境屬之。隋文帝開皇九年(589),湘鄉併入衡山縣,隸湘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從衡山縣析出,復置湘鄉縣,屬潭州長沙郡。五代后粱太祖開平元年(907),湘鄉縣屬楚國長沙府。宋太祖乾德元年(963),湘鄉復屬潭州。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湘鄉民至萬戶升為州,屬湖廣行省潭州路。文宗天歷二年(1329),潭州路改為天臨路。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湘鄉州復為縣,屬潭州府,知縣招撫流亡,相繼墾複荒田80()0餘畝。3年後,改潭卅府為長沙府。清順治十一年(1654),永豐設湘邵驛站,康熙十八年(1679)撤。聖祖康熙三十年(1691),境內牌頭、測水、青石、銅鈴、永豐、茅粟、吳灣、黃田、武障、油榨、界牌設鋪司。咸豐四年(1854)撤,兩年後復設。乾隆三年(1738),縣丞胡澍駐永豐,始建縣丞暑。宣統三年(1911),九月一日(10月22日),中里團防局曾惠伯響應武昌起義,率團勇戟縣丞署,縣丞王友義出走芭坪,結束了清廷在永豐的統治。
中華民國時期,雙峰隸屬湘鄉縣。1949年10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一軍一二三師的一個團解放永豐。5日,雙峰全境解放。同月,湘鄉縣各區相繼成立中共區委會、區人民政府。雙峰境內三個區機關所在地是:三區永豐鎮、六區金溪大塘、七區青樹坪。1951年8月,按湖南省人民政府通知,劃出湘鄉縣的三、六、七區建立雙峰縣,屬益陽專區,縣城設永豐鎮。1952年11月20日,雙峰縣改屬邵陽專區。1977年9月,邵陽地區析為邵陽、漣源兩地區。雙峰縣屬漣源地區。1982年,漣源地區更名為婁底地區,雙峰隸屬婁底地區。1999年7月,婁底地區撒地設市,雙峰隸屬婁底市,設置13鎮3鄉(永豐鎮、梓門橋鎮、井字鎮、荷葉鎮、杏子鋪鎮、蛇形山鎮、甘棠鎮、洪山殿鎮、三塘鋪鎮、青樹坪鎮、花門鎮、鎖石鎮、走馬街鎮、印塘鄉、石牛鄉、沙塘鄉)。
1951年析自湘鄉縣,以縣境內有兩座山峰相對聳立而得名。
秦: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置湘南縣,今雙峰境域屬之,隸長沙郡。
西漢:高帝五年(前202),置連道,雙峰境域分屬連道、湘南縣,連道、湘南同屬長沙國。
東漢:光武帝建武初,從湘南縣析置湘鄉縣,雙峰境域部分地屬湘鄉,隸荊州零陵郡;部分地屬連道,隸荊州長沙郡。
三國:吳會稽王太平二年(257),置衡陽郡,湘鄉、連道皆屬之。
南朝:宋武帝永初年間(420~422),連道併入湘鄉,雙峰全境屬之。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湘鄉併入衡山縣,隸湘州。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從衡山縣析出,復置湘鄉縣,屬潭州長沙郡。
五代:後梁太祖開平元年(907),湘鄉縣屬楚國長沙府。
宋:太祖乾德元年(963),湘鄉復屬潭州。
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湘鄉民至萬戶升為州,屬湖廣行省潭州路。文宗天歷二年(1329),潭州路改為天臨路。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湘鄉州復為縣,屬潭州府,知縣招撫流亡,相繼墾複荒田8000餘畝。3年後,改潭州府為長沙府。
清:順治十一年(1654),永豐設湘邵驛站,康熙十八年(1679)撤。
聖祖康熙三十年(1691),境內牌頭、測水、青石、銅鈴、永豐、茅栗、吳灣、黃田、武障、油榨、界牌設鋪司。咸豐四年(1854)撤,兩年後復設。
乾隆三年(1738),縣丞胡澍駐永豐,始建縣丞署。
宣統三年(1911),九月一日(10月22日),中里團防局曾惠伯響應武昌起義,率團勇戟縣丞署,縣丞王友義出走芭坪,結束了清廷在永豐的統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一軍一二三師的的一個團解放永豐。5日,雙峰全境解放。同月,湘鄉縣各區相繼成立中共區委會、區人民政府。雙峰境內三個區機關所在地是:三區永豐鎮、六區金溪大塘、七區青樹坪。
1951年8月,按湖南省人民政府通知,劃出湘鄉縣的三、六、七區建立雙峰縣,屬益陽專區,縣城設永豐鎮。
1952年11月20日,雙峰縣改屬邵陽專區。
1977年9月,邵陽地區析為邵陽、漣源兩地區。雙峰縣屬漣源地區。
1982年,漣源地區更名為婁底地區,雙峰隸屬婁底地區。
1999年7月,婁底地區撤地設市,雙峰隸屬婁底市。?年,雙峰縣轄12個鎮、4個鄉:永豐鎮、三塘鋪鎮、井字鎮、甘棠鎮、花門鎮、走馬街鎮、杏子鋪鎮、青樹坪鎮、洪山殿鎮、梓門橋鎮、蛇形山鎮、鎖石鎮、石牛鄉、印塘鄉、沙塘鄉、荷葉鄉。
2000年,雙峰縣轄13個鎮、3個鄉。總人口840626人,其中:永豐鎮88040,荷葉鎮51405,井字鎮31906,梓門橋鎮61235,杏子鋪鎮66583,走馬街鎮61869,蛇形山鎮62017,洪山殿鎮44234,甘棠鎮70230,三塘鋪鎮44793,青樹坪鎮62109,花門鎮53995,鎖石鎮31929,石牛鄉39060,沙塘鄉27663,印塘鄉43558(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2004年,雙峰縣轄13個鎮、3個鄉。
• 縣民政局
• 縣公安局
• 縣教育局
• 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 縣衛生計生局
• 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 縣國土資源局
• 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 縣農業局
• 縣交通運輸局
• 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 縣司法局
• 縣財政局
• 文體廣新局
• 商務糧食局
• 縣發展和改革局
• 縣環境保護局
• 縣林業局
• 縣消防大隊
• 縣水利局
• 縣經濟和信息化局
• 縣審計局
• 縣工商行政管理和質量技術監督局
• 縣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
• 縣廣播電視台
• 縣公路局
• 縣農業機械管理局
• 縣畜牧水產局
• 縣氣象局
• 縣人民政府政務公開服務中心
• 縣規劃局
• 縣移民開發管理局
• 縣農村經營管理局
• 縣房地產管理局
• 縣扶貧開發辦公室
• 縣水文水資源局
• 縣國稅局
• 縣地稅局
• 雙峰經濟開發區
• 永豐鎮人民政府
• 青樹坪鎮人民政府
• 走馬街鎮人民政府
• 鎖石鎮人民政府
• 荷葉鎮人民政府
• 井字鎮人民政府
• 杏子鋪鎮人民政府
• 洪山殿鎮人民政府
• 三塘鋪鎮人民政府
• 花門鎮人民政府
• 石牛鄉人民政府
• 梓門橋鎮人民政府
• 甘棠鎮人民政府
• 印塘鄉人民政府
• 雙峰經濟開發區新區管理處
李基聯:縣長
陳衛紅、彭石平、黃祥光、趙瑞華、李雄偉、劉群群、李芳明、曾丹:副縣長
李增名:副處級幹部、縣政府辦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