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肖虎
張肖虎
張肖虎教授(1914-1997),前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我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家、作曲家、音樂理論家和指揮家。生前歷任國家教委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研究會理事長、中國音協音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九三學社北京市顧問委員會顧問、清華大學音樂工作室教授、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北京師範大學音樂系主任等職。在他的藝術生涯中,傾畢生心力與才智,求索、耕耘、開拓、創造,為我國音樂教育事業和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張肖虎先生祖籍江蘇武進,1914年農曆二月初一出生在天津,自幼進取好學,有廣泛藝術興趣。1926年考入南開中學,除各門功課均屬優秀外,還進一步發展了他在藝術尤其是音樂上的天賦,拉二胡,彈鋼琴、吹竹笛、唱崑曲,並學會了六弦琴、薩克斯。在南開五年,他深受五·四后新思潮和黃自、趙元任音樂思想影響,樹立起科教救國、藝術救國的強烈社會責任感。在此後的六十餘年的藝術生涯中,他總是堅持不懈地把自己的藝術同國家民族的命運聯繫在一起。
1931年張肖虎考入清華大學土木建築系。他從在京的清華、燕京任教的中外著名教授那裡系統學習了指揮、作曲等課程,並成為清華管弦樂隊、軍樂隊的隊長和學生指揮,同時創作了聲樂曲《聲聲慢》和五重奏《極樂吟》,從此開始了他集指揮、作曲、演奏、研究、教學於一身的全方位音樂家的漫長生涯。
新中國成立后,張肖虎歷任北京師範大學音樂系理論作曲教研室主任,北京藝術師範學院、北京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燕京大學和中央音樂學院兼課教師。1964年中國音樂學院建院後任作曲系副主任,中央五七藝術大學音樂學院作曲教授。1981年中國音樂學院恢復后,張肖虎先生任副院長兼作曲系主任,為恢復教學秩序,為教材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竭忠盡智,嘔心瀝血;與此同時還兼任北京師範大學藝術系復建工作。1987年以七十三歲高齡離休,直對1997年生命的最後一息,他都把中國音樂學院、北師大藝術系的建設和整個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作為自己須臾不能去懷的心事,魂牽夢縈,期盼殷殷。
張肖虎先生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在創作上,他要求高格調、高氣質,並貫穿著繼承傳統、借鑒西洋、發展自己民族音樂藝術的指導思想。1933年的《聲聲慢》,採用五聲性和聲語言,是他民族追求的開端。此後六十餘年,創作的歌劇、舞劇、管弦樂、協奏曲、室內樂、民樂合奏、獨奏、大合唱、獨唱,直至群眾歌曲,為表演、朗誦及話劇配樂,為中小校歌譜曲等等,其數量之多,已難勝計。但其主要作品如《蘇武》(交響詩體裁的管弦樂、鋼琴加合唱作品)、《木蘭從軍》、《松梅風雨》(歌劇)、《海盜船》、《牧人悲歌》、《抗美援朝》、《珠穆朗瑪展紅旗》(歌舞劇)、《寶蓮燈》(舞劇)、《幻想曲》、《潯陽曲》(管弦樂)、《極樂吟》、《如夢令》、《陽關三疊》(室內樂)、《劉胡蘭》(合作,三弦與樂隊)、《長恨歌》(合作、舞劇)、以及器樂曲、歌曲等,都不難看出他在吸收歐洲作曲技法而又使用民族音樂語言、創造濃郁民族風格方面,所做的始終如一的寶貴探索和所取得的開拓性成就。張先生的作品有典雅、古樸、簡潔、明朗的個性風格。他以“純、清、精、新、真”五個字概括了自己的藝術創作美學觀。
1936年畢業留校任清華音樂室助教。1937年抗戰爆發后他因家有老母未能隨校南遷。在天津這一時期,他開展了廣泛的音樂活動,創辦了音樂專修院,青年會音樂專修科,音樂學社等音樂教育機構,他先組建並指揮了天津工學院管弦樂隊、天津躍華中學合唱團、青年會合唱團等。他把眾多的音樂人才聚攏在一起,從事藝術活動、培養藝術新人,並用演奏演唱古典名作和滲透者正義與反抗情緒的新作來抒發愛國情懷,抵制敵偽文化。他指揮演出了包括亨德爾《彌賽亞》在內的巴哈、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門德爾松、李斯特、瓦格納、威爾第、比才、黃自等中外著名作曲家的交響樂、管弦樂,大型聲樂作品等;同時創作和演出了他自己的作品,如交響詩《蘇武》、歌劇《木蘭從軍》、《松梅風雨》、神樂大合唱《聖誕曲》等來表現自己威武不屈的民族氣節。交響交響詩《蘇武》由曲作者指揮首演於天津,聽眾含淚聆聽,紛紛給作者來信,表述聽了交響詩《蘇武》后“愛國之心油然而生”。蘇聯音樂理論家施聶勻遜在《中國音樂文化》一書中對該作品有很高評價,稱作者把熟練的歐洲浪漫派作曲技巧與中國民歌主題音調相結合,並將樂曲中“胡人舞”與包羅丁的《伊戈爾亞》中波羅維茲舞(韃靼舞)的音樂形象相媲美。他因這些成績而在27歲時就被工商學院授予教授職稱,並被當時在津中外報刊譽為“天津音樂之雄”。他的指揮語言準確精鍊,風格樸實無華,受到中外指揮家、演奏家和廣大聽眾的高度評價,是中國北方較早的優秀指揮家。抗戰勝利后,他回到清華任音樂室導師,組建了民樂隊、管弦樂隊、軍樂隊,併兼任燕京大學管弦樂隊指揮。
張肖虎先生作為傑出的音樂教育家,同時富有開拓和創新精神。他在教學體系、課程設置、教學原則、教材教法諸方面,都提出了系統的主張,並在教學中身體力行;他講授過樂理、和聲、曲式、復調、配器、指揮、歌曲作法等多門課程,並獨闢蹊徑,多有創見;在學者中高屋建瓴、厚積薄發、要言不煩,亦純然大家風範,這正如他自己所主張的:“教學中主要不是給他們(學生)什麼,而是把他們引導到名家名曲面前,讓他們到那個環境中去,為他們提供發現和發展的無限天地。”斯人斯言,垂範可師。
張肖虎先生曾說過:“創作是抒發感情,教學是傳授知識。而人的價值就是無私地奉獻知識和感情。”